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深層影響

當前,國內對我國“入世”的影響存在著爭論,我認為,從各方麵情況看,我國“入世”五周年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都是正麵的。在我國“入世”五周年時,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中央對我國“入世”所作的基本思考:當時中央認為,參加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參與未來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戰略部署。既然是戰略部署,其作用就不隻體現在一年、兩年或者五年,而是體現在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國“入世”對世界和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長期的。“入世”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影響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外塑形象,內促改革”。

一、外塑形象

通過“入世”,對外要樹立中國的新形象,特別是一個崛起的中國的新形象。國家的形象就像企業的信譽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國際環境的優劣。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政府間的協議,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營造一種環境,因此,“入世”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企業在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過程中營造一個好環境。我國“入世”最大的收獲就是解決了美國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問題。

影響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因素是中美之間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美之間的關係對我國對外經貿的影響是一好百好,一壞百壞。因此,處理好中美之間的關係,是我國對外經濟環境的核心問題。這不僅僅因為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而且還主導著世界經濟貿易組織,所以,中美關係對我國至關重要。“入世”前,我國開展對外經濟關係最大的困擾是美國國會每年一次的對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審查。他們不僅討論我國的經濟問題、貿易政策問題,還要討論我國的人權問題、西藏問題,乃至他們認為應該提出來的關於我國的所有問題。因此,每年一次的這種審查就成為了當時中美關係的定時炸彈,為中美關係帶來了很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中央對此問題極為關注,時刻關注著“入世”能否解決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問題。美國代表團當時一直不承諾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修改美國的國內法,而美國代表團在修改美國國內法的問題上是沒有發言權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與美國國會直接談判,這是由美國的體製決定的。因此中央提出,如果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克林頓政府必須表態做其國會的工作,促使國會修改國內法,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問題。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機解決中國最惠國待遇問題,錯過這個時機,問題就可能長期拖下去。因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所有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相互之間都無條件給予最惠國待遇。既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執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那麽美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也必須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行事,也必須給予中國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這就是當時談判的邏輯。一直到最後時刻,美國政府才承諾,如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美國政府將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美國政府也履行了承諾,促其國會修改了美國國內法,解決了長期困擾中美關係的一個重大問題,為我國營造了一個比較好的國際經濟環境。現在回想起來,“入世”前中美經貿關係是相當緊張的,經過了多次的波折,有時火藥味還相當濃。“入世”以後,雖然中美貿易關係也有摩擦和矛盾,但總體上是好的。

不久前,中美之間建立了戰略性的對話磋商機製,把中美經貿關係納入了穩定的、機製化的軌道。由於有了長期對話機製,中美經貿關係中的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在討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成果時,必須要看到“入世”後我國的對外經濟環境已經產生了重大變化。沒有這種變化,我國的經濟貿易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不可能獲得今後更大的發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作了兩個基本的承諾:一是遵守國際的規則;二是逐步開放我國的市場。這兩個承諾對我國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形象起著重大的作用。因為對於外國而言,一個承諾遵守國際規則的國家,是不可能成為世界的威脅因素的。無論其多麽強大,隻要它承諾按國際規則辦事,這個國家就是負責任的國家:如果一個國家承諾了開放市場,它越發達,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就越大。所以中央提出,我們要樹立一個開放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一點,對我國對外開放和參與經濟全球化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二、內促改革

國外在談到中國“入世”時關心更多的不是我國開放市場的承諾。他們感到更深刻的意義在於,中國是世貿組織在六十多年的談判曆史中以國際談判促進國內改革最經典的案例,它可能成為整個世貿組織和許多大學研究國際經貿關係的案例。我們應該深刻研究以國際談判促進國內改革的難點,這對於提高世貿組織在整個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有很重要的影響。

我國的“入世”確實加快了國內的改革,引進的一些重要原則已經對國內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履行國民待遇的原則,本來該原則隻涉及給國外的企業與中國企業一樣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國內曾進行了一場深刻的討論。如果我們給予外國企業國民待遇,那麽首先就必須給予國內所有的企業(無論是何種所有製企業)同樣的待遇。長期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在銀行貸款、土地使用、進入壟斷行業等方麵都遭受了或多或少的歧視性待遇。如何解決民營企業平等待遇的問題就成為我國經濟改革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中十分活躍和重要的組成部分。解決民營企業平等待遇問題,對促進民營經濟和我國總體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政府並沒有將平等待遇問題隻停留在解決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的平等待遇的層次上,而是在更深層次上落實所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平等待遇。這個問題剛開始解決,還遠未徹底解決,所以解決國民待遇問題對我國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之所以現在還舉行許多民營企業研討會,就是因為民營企業還沒有真正享受到國民待遇,我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環境還不健全。在討論“入世”的問題時,我們不能僅僅討論對外的經濟關係問題,還應該討論我們承諾的國際規則對國內經濟體製改革的影響。前幾天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強調必須對農民工實行國民待遇,我非常激動,因為國民待遇已經延伸到如何對待農民工的問題了。如何對待農民工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我國社會的一個深刻變化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每年成千上萬的農民進城,如何解決對待農民工的問題對我國經濟體製和經濟發展具有核心意義。如果不解決對農民工在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險等各方麵的歧視性待遇問題,就不可能完成具有曆史意義的城市化進程。這是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重大的體製問題。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已經不再稱農民工或外來工,江蘇省的昆山市和江陰市現在已經稱之為“新市民”了。所以,國民待遇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當時我們“入世”時所承諾的範圍。

另外,我國“入世”時承諾的透明度原則,也逐步地延伸到經濟和貿易領域之外。在2003年“非典”期間,我們談到最多的就是透明度問題,即政府必須無保留地、及時地向全國通報疫情。透明度問題還逐步延伸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出現了所謂“陽光工程”、“陽光管理”的提法,也就是說在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人民對知情權和行政透明度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強烈。這些都是國際上通行的規則。

所以在回顧“入世”五周年時,不僅要看到協議中我們承諾的,更應看到我國政府在“入世”時之所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我國政府長遠的眼光,不是僅局限於字麵上的承諾,而是把其中重要的原則延伸到政府內部的治理和管理中。這樣,我國政府才能確定以“入世”這種重大的外交和對外開放契機加快國內經濟體製改革,推動經濟發展。所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僅僅是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議題,也是我國今後繼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在我們這樣一個曾經長期閉關自守的國家,要真正接受開放的觀念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說,國內在過去兩年中對開放問題存在很多的雜音。我認為,在我國紀念“入世”五周年時必須繼續堅持開放,反對形形色色的打著所謂“左”的或民族主義的幌子而從事的使開放倒退的行為。因為曆史已經證明,如果一個國家不開放,它是沒有任何前途的。不要以為我國的開放程度已經足夠了,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在“入世”五周年我國已經兌現了所有“入世”時的承諾,特別是過渡期時的承諾的情況下,有人會認為已經萬事大吉,不必要再開放了。有許多人仍然認為我們履行承諾是吃了虧,是作出了讓步。這樣的觀念不消除,我國開放的進程就會受到阻礙。希望“入世”五周年的紀念變成一個堅持繼續開放、為開放鼓勁的契機,必須堅定不移地執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研究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就是研究如何繼續開放的問題。前不久,在與歐盟一個談判代表探討時,我們共同認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必須永遠把“讓步”這個詞語驅逐出去,在國際貿易談判中達成的協議並不是各方的讓步,而是各方的進步,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作出的重要選擇。他說,如果歐盟在農產品問題上作出讓步,這些讓步並不是為了巴西的農民,而是為了歐洲的消費者,因為農產品補貼使歐洲的消費者在農產品方麵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如果歐盟在農產品方麵作出的是讓步的話,首先得益的是歐洲人自己。這種思想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在開放汽車市場、保險市場等方麵,並不是為了滿足美國人的要求,首先是為了我國自身的發展。這不是讓步,而是進步!這才是雙贏的理念。

三、雙贏理念深入人心

我國“入世”的重要意義還表現在引進了一個重要的理念:雙贏。現在我們每天都在談雙贏,報紙上每天都能看到雙贏的字眼。但是,當時提出雙贏時,很多人不能接受。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因為接受了雙贏的理念,才最後與美國、歐洲達成了協議。1999年11月15日,我國與美國達成了一個雙贏的協議,這是中央經過深思熟慮的結論!是觀念上的重大變化!中國“入世”不僅僅是中國的勝利,而是中國和世界的雙贏!我們應該深刻理解中央對我國“入世”的戰略性思考。現在,新的中央領導提出對內建立和諧社會、對外建立和諧世界的思想,這是戰略上、思路上、觀念上的重大變化,是在接受雙贏理念後在更高層次上、更廣範圍內所提出的戰略性思考。

所以,我國“入世”的意義就在於引進了一些重要的國際規則和理念,使我們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與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並且共同期待經濟的更大發展。

資料來源:龍永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深層影響》,載《中國流通經濟》,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