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卷的一些說明

這一卷結束,加一章說明。不是正文不收費,對,白看。這樣的章節我可以沒有壓力的盡情小白和水字。

故事發生地點很多人難免陌生,對於成吉思汗曾經複生這個結果,有人也會覺得過於離奇,我發點兒補充,省得大家自己腦補,另外我並非專業人士,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正。

一、人體冷凍技術(或稱人體冷藏)這是正在試驗中的醫療科學技術,屬當今醫學生物學探索的前沿領域,原理是把人體或動物在極低溫的情況下冷藏保存,夢想未來能通過先進的醫療科技使他們解凍後複活及治療。目前已經部分進入商業化,最大型的人體冷藏公司為美國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alcorlifeextensionfoundation)和美國人體冷凍機構(cryonicsinstitute)。

有錢的讀者將來不妨一試,也就十萬美金左右的費用。當然,這項技術隻是試驗階段,沒有複活的先例,都是收了錢以後先給你凍上再說。書裏還借用了當前這項技術的一個難題,現在解決不了人體組織的細胞長期冰凍會被損害的問題。

這一節胡扯了一個“藍冰”的概念。概念雖然是胡扯的,但研究一種特殊的冷凍介質,借以解決人體冷凍技術中的困難,的確是當前這項技術的一個研究方向。

不妨把話題再扯遠一點,各種各樣特殊的冰,比如南北極地下多少萬年不曾融化的冰等於是記錄地球曆史的記事簿。它們的研究也是發達國家科研機構的一個方向,我的一個長輩當年博士畢業以後,就一直在美國一個冰實驗室分析研究各種冰,比如南極大陸地下深層冰。他當時想回國也回不來,國內沒有地方發揮他的專業。不知道現在這方麵國內怎麽樣了。什麽,你說電冰箱廠也研究冰?我去,那完全兩碼事。

結合這一節的內容要求,不得不把目光投到北西伯利亞,那裏才有萬年不曾融化過的永久凍土帶和深藏的冰川。成吉思汗時期西伯利亞是荒涼的無主之地,考慮到蒙古高原與西伯利亞接壤,可以認為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也在成吉思汗的管轄之內,這就是說,成吉思汗送葬隊伍到達北西伯利亞等於是在自己的領地範圍內,不存在穿越國境的困難。

因此在公元1227年直到現在的八百多年時間,消失的成吉思汗一直被冰凍在北西伯利亞的地下冰川內,在想象上也是可能的。再轉回到技術角度,假如現代冷凍複蘇的技術發展到可以成功複活生命體,這一節看似胡扯的主題,甚至連科幻也算不上了,而是真正的高科技。

二、猛獁象和索羅湖猛獁象化石在臨近北冰洋的北極地區很常見,以至於前幾年象牙市場,已經滅絕的猛獁象牙化石製品和非洲象牙差不多的價格,當然現在買賣象牙違法,不要收藏了吧。

哈坦加鎮有兩個猛獁象博物館,這個地區即使是盛夏,深入地下僅僅幾十公分也是凍土層,多次出土過連肉都沒有腐爛的猛獁象,已經不希奇了,而且聽說真有人品嚐過。現在沒有跡象表明猛獁象還有存活,有人也許覺得幾隻猛獁象沒被發現了說不定。但這和書裏老邱說的道理一樣,猛獁象如果沒有數量一定的種群維係,不可能生存下去。

索羅湖係虛構,本應為泰梅爾湖,但泰梅爾湖水域麵積非常遼闊,情節要求如果湖泊太大,湖畔探索等等細節就無法實現,讀者不必追究。

馴鹿和北西伯利亞的其它地表植物,都是按照真實情況來寫的,地衣苔蘚為主,有少量灌木,沒有高大樹木。情節已經是胡扯,自然環境之類的就盡量不再胡扯了。至於黑曼陀羅,是借用,佛教中所說的黑曼陀羅我認為和現實中到處都是的黑曼陀羅花應該不是一種東西。可以網上找一下“奠柏”“殺人藤”,地球上的確有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

三、關於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葬於何處是世界之謎,不用多說。成吉思汗一生六十餘場戰爭,隻輸掉一場與劄木合的“十三翼之戰”,結果卻是劄木合贏了以後虐殺戰俘,反而導致自己的部下大批投靠了鐵木真,鐵木真名聲大振,是比打贏了結果還要好的失敗。可以百度一下。

成吉思汗的外交和用人幾乎沒犯過大錯,這個網上也有的是史料和分析。成吉思汗的三道遺囑就更加著名了,完全是橫跨歐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建國方略,可以用算無遺策來形容。那麽上述這些能不能證明他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嘿嘿,多半不能。

四、成吉思汗與薩滿教、長生天長生天,蒙古語稱為“孟和騰格裏”,是蒙古族薩滿教的最高神明。薩滿教認為,長生天具有主宰世間萬物的神秘力量,故予以無限的崇拜和敬仰。蒙古族薩滿教的長生天崇拜觀念,在經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階級社會等曆史發展進程中,經過不斷的豐富和完善,從原本的自然崇拜屬性逐漸演化成為集自然、宗教、階級、政治、哲學意義為一體的複合觀念(資料來源於《蒙古薩滿研究》,大概是這麽個書名)。

在蒙古族的曆史上最著名的薩滿巫師應屬成吉思汗時代的通天巫闊闊出,公元1206年,闊闊出為鐵木真求得了“成吉思汗”這一尊號,其含義就是“賴長生天之力而為汗者”。薩滿教與蒙古世俗政權政教合一的體係形成,薩滿的影響達到了巔峰,而闊闊出本人因此變得逾發不可一世,終被成吉思汗除掉。就此,蒙古薩滿迅速衰落,藏傳佛教開始在蒙古高原興盛。

五、書裏的一些謬誤史料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應為1227年8月25日(公曆)於甘肅六盤山,死因是傷重感染引走的高燒不退。送葬隊伍出發以後,就此消失在茫茫的大草原,至今尋找不到歸於何處。當初寫的時候誤以為是6月25日。如果8月底出發的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盛夏時節到達北西伯利亞,所以有了時間上的誤差,更改又需要大篇幅動刀,比如泰梅爾半島上的極晝現象會消失,錯過了盛夏時節,融化的冰也會重新凍上。

所以最終按照成吉思汗送葬隊伍6月下旬出發來寫了,這未免不夠嚴謹。而且即便是6月下旬,當時條件下,送葬隊伍從甘肅寧夏一帶出發,兩個月時間,貫穿幾千公裏到達北西伯利亞似乎也不可能,尤其西伯利亞北部的表麵凍土帶會在夏季融化成為大片的沼澤,直到今天也是進入不易,當然這一節故事發生地點設定在泰梅爾半島北部地勢較高的丘陵山脈地區,沼澤相對少,人應該可以通行吧?這也是瞎想的,我沒去過。

總之,有些錯亂顛倒的時間成了本節故事一個不符合曆史的硬傷。雖然是科幻情節,但在具體到曆史事件的細節上,應該盡量圓得過去才對。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