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的太監是楊雲的熟人,他就是當日在寧玉宮時,服侍楊雲的小太監小景子。
這小景子辦事能力非常強,以前在寧玉宮的時候,楊雲就十分喜歡他,時常給他一些打賞。
離開寧玉宮之後,楊雲也多次給這小景子送些銀子,珠寶玉器什麽的。讓這小景子在宮中好好的打通一些關節,爭取能夠混的好一些。
這小景子也十分爭氣,在宮中極積做事,得到許多人的欣賞。楊雲暗中也給他的一些支持,現在他混上了一個宮中雜物倉庫管事太監的位置,也算皇宮中一個人物了。
這小景子,還算是一個比較懂得感恩的人。這些年來,他向楊雲傳遞了許多宮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對楊雲做出一切事情的抉擇,給了很大的幫助。
沒想到,這一次來吳縣宣旨,涪皇竟然把小景子給派來了,也許是涪皇知道小景子是從寧玉宮出去的人,故意向楊雲表達一種善意吧?
聖旨上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讓楊雲帶上本縣三千名善戰的士卒, 直接奔赴雲州戈蘭城,到勝王楊明帳下聽令。
聖旨上雖然沒說,帶領這三千士卒去雲州戈蘭城到底去幹什麽?但是楊雲其實已經早知道了。
因為早在這之前,楊雲就得到燕飛飛從西京給他飛鴿傳遞過來的消息,楚國終於對大涪動手了。
楚國和大涪是宿敵,稍微不同的是楚人特別好戰,他們一直覬覦大幅的大好河山。隻要稍微有機會,就會找理由發起戰端。
這兩年新楚王趙元讓由於忙著鞏固權力。所以,暫時使兩國邊境平息了兩年。正當趙元讓鞏固了自己的權力,準備尋找機會,後大涪發動戰事的時候,機會卻主動找上了門。
大涪前太子楊越,逃到了楚國,準備向楚國借兵,要想奪回本來屬於“自己”的皇位。
這是正中楚王 趙元讓的下懷,他對大涪太子楊越的遭遇十分“同情”。在楊越答應登上大涪皇位之後,給他割讓國土三分之一的條件之後,楚王趙元讓“仗義”的出手了。
於是楚國派出了三十萬大軍。以幫助大涪清君側,還大涪皇室正統為名,向大涪發動了戰事。
楚國和大涪的交界處,本來有一個旬陽關,是大涪抵禦楚國入侵的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口。這關口城牆高數十米,旁邊都是崇山峻嶺,易守難攻。
大涪在這旬陽關,本來駐紮了五千兵馬,守關將軍陳昊南也是大涪一員,驍勇善戰的猛將。有此人守在旬陽關,按理說就算楚國來了三十萬人,也不能輕易攻下這道險關。
但是,讓大涪朝廷上下,意想不到的是,這旬陽關居然在一天之內易了主。
原來,這旬陽關的守將陳昊南,居然是大涪前太子楊越的人。當楊越帶著楚國兵馬來到旬陽關的時候。這陳昊南毫不猶豫的率領手下一萬五千人,投降了楚國。
旬陽關這麽快就落在楚國人的手裏,讓靠近旬陽關幾個城池的守將門,猝不及防。
幸好,旬陽關後方二十餘裏的旬陽城內。還有兩萬多大涪驍勇善戰的士兵,這旬陽城的守將鮮猛,是一位忠勇之士。
見楚國人攻來,他率領。旬陽城中兩萬多的兵馬,拚死守城企圖擋住,楚國大軍的前進步伐。
鮮猛帶著旬陽城的官兵和百姓,付出了,許多代價,將楚國大軍當在鹹陽城外二十餘日。但是由於敵人勢力太過強大。鮮猛但人終於堅持不住了,城池被楚國人奪下,負責守衛這座城的鮮猛,以及大多士卒,也在敵軍攻城的時候,被敵人殺死在旬陽城。
有了旬陽城的前車之鑒,有了旬陽城給大家爭取的時間。位於新陽城後麵的幾座小城,都已提前的做好了戰爭的準備。特別是旬陽城從後麵的戈蘭城,旬陽城所在的雲州最大的城池,這座城市曆來也是兵家長征之地。
所以大涪在這座城市裏,布滿了足足三萬大涪士兵守衛這座城市。在經曆了多場戰鬥,終於將夢國士兵牢牢的阻擋在這座古老城池之前。成功的等來了由聖王楊明帶來的十五萬援軍。
因為前方戰事吃緊。沒有充足的時間讓楊明聚齊足夠的兵馬,而戈蘭城之後就是一馬平川,沒有一個適宜防守的要塞。鑒於這種情況,楊明不敢冒進,隻得帶兵,守在這戈蘭城,等待大涪各地組織起的兵馬 到達戈蘭城之後,才能主動地向敵人發起進攻。
楊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到涪皇給他發來的聖旨。
對於帶兵出征,楊雲的心中其實是非常期待的,特別是能在自己到五哥,有著大涪“戰神”之稱的勝王楊明麾下聽令,楊雲的心中還是有一絲小小的激動。
既要帶兵出征,同時 又要留下得力的人手保護吳縣,在帶兵出征之前,這些事情都得考慮清楚。
最後在與巨遠光等人的綜合考慮之下,楊雲決定帶上三千驍勇善戰的吳縣縣兵。這三千兵馬包括,一千長槍兵,一千刀盾兵,還有一千攜帶弓箭長刀的騎兵。
在隨行人員中,楊雲帶上了郭龍,巨遠光,赤木兒和戚威等貼身侍衛。這些人要麽武功高強,要麽多謀善算,又或者坐戰經驗十分豐富,能夠在即將來臨的戰場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在留下來的人中,楊雲也給予了他們具體的分工。頭腦十分冷靜的顏雄,負責總覽吳縣大局。縣丞鍾文睿,負責縣衙內各項事務的安排。姚俠則負責和來往,於吳縣的商人們進行接洽。你期待在楊雲不在的這段時間裏,吳縣的經濟不會受到影響。
而從小在軍營長大的劉遠,則擔任起了訓練士卒和負責整個縣城。治安的重任。
一直以來跟著自己的燕琴和柳月二人。則被安排著,貼身照顧自己的妻子池麗。這樣可以保證楊雲放心的把精力投入到即將來臨的戰鬥中去。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終於到了出征的日子。站在吳縣城門口,楊雲默默看著。城門邊發生的一幕幕送行的情景,妻子送別丈夫的,也有父母送別兒子的,兒女送走父母的,也有送走自己親兄弟的。
“一紙命令往北征,十萬熊羆似潮湧。
興師已定雲霄誌,雪恨那堪兒女聲。
寄語雖嫌情意短,跨鞍頓覺馬蹄輕。
叮嚀及時讀新報,頻頻捷語亦消魂。”
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場景。讓楊雲心潮澎湃。
他的心裏默默告訴自己。在即將來臨的戰爭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盡量努力減少土卒的傷亡。盡可能將這三千吳縣的熱血男兒,完完整整帶回來。
吳縣與戈蘭城雖然,都處於雲州。但是,這兩個地方一西一東。相隔八千多裏。大軍從吳縣出發要經曆近十日,才能到達戈蘭城。
正所謂兵貴神速,戰事要緊。楊雲不敢過於耽擱。一時指揮手下的士兵。離開吳縣匆匆踏上了征程。
楊雲期望建功立業,但是他也知道,帶兵打仗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了。自己雖勤練武功,但是從來沒有過上戰場的經曆。
所以,在行軍途中。有空閑時間,他便將郭龍戚威等人叫到自己跟前。研究過南城附近的地圖。思考可能遇上的突**況,以及應對的方案。
與此同時,他還讓郭龍和戚威向他講他們作戰的心得。以及一些經典的戰例,就這樣,一路前行。楊雲雖然還沒到達戰場之上,已經了解了許多戰場上的事情。雖然這些知識,並不足以保證自己在戰場上。能夠殺敵取勝。可至少可以在危急情況下,能給自己作出抉擇的時侯,有一些參考。
一路前行。越接近哥蘭。戰爭的痕跡就越來越重,一路上楊雲的人遇上了許多隊伍,由各正派人。聽從涪皇指揮的兵馬。要負責糧草的 輜重部隊。甚至還有,協助作戰的老百姓。
楊雲記得,自己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古時候部隊 要趕赴前線作戰。負責。後勤服務的隊伍。甚至可能達到作戰隊伍的兩倍。
現在親眼看到這樣的局麵。楊雲不由得在心中暗歎。這戰爭真是勞民傷財的東西。曆史上。許多強大的國家。都是因為喜好征戰。導致國力越來越差,最後很輕鬆地被對手擊敗。
想到這裏,他想起了自己名義上的大哥。這個為了自己一己私利,不惜挑起,兩國戰爭的這樣一個罪人。
對於自己的這個大哥,從小到大,楊雲。沒有少受他的欺負。所以一直沒有感情,而現在甚至發展到討厭的地步。
他在心裏暗暗想到假如有一天,和這大哥在戰場上相遇,自己一定對這挑起兩國戰端,導致黎民百姓深受其害的罪魁禍首,毫不留情。
隊伍繼續前行,一座擁有高大城牆的城池出現在楊雲等人的眼簾,據向導介紹。這座城池就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兩軍交戰的地方,戈蘭城。
看到的高大的城牆,城牆上嚴陣以待的士兵。楊雲立即感到熱血沸騰,此時此刻他心裏有一種衝動。想要手持兵刃,騎著戰馬,到戰場上去殺光所有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