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百六十六章 死鬥
徐謙不聲不響的回到了京師。
和從前的陣仗相比,這一次卻是顯得有點兒小兒科,因為到京時,事先並沒有任何的征兆。
可是京師裏的好事者們,卻將此當做了津津樂道的話題。
因為事先就已經有人發覺,這一次徐大人在直浙的喊話分明有和內閣打擂台的意思,內閣推行商稅,他則是在浙江拋出新稅製,言辭之中,顯然是告訴大家,內閣推行的商稅製有問題,而且問題極大,這種爭鋒相對的意味,便是傻子都能瞧得出來。京師裏的明報,對徐謙的行程和一些講話都有涉及,隻要看一看報紙,就能嗅出完全不同尋常的意味。
此外,大家原本料想到,鬧出這麽大的事,肯定得有人遭殃,可是直浙沒有人遭殃,既然沒有人遭殃,那麽誰來背黑鍋?
從徐謙的種種跡象來看,這個家夥分明是心太大,想拉人下水。
這個人必定和商稅息息相關,必定是主持商稅征收的關鍵人物,那麽不必猜測了,這個人就是楊一清。
徐大人此番殺回來,怕是真有樂子瞧了。
尋常的百姓,從來不怕事大,反正他們是看熱鬧的,事越大越好。
一兩天之後,又傳出消息,說是總兵楊彪和總督王道中二人並並不在杭州,而二人有沒有被徐大人料理,若是真料理了,這麽兩個朝廷命官,又都是封疆大吏,怎麽可能不上書朝廷。申明他們的罪狀,怎麽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
不得了。徐大人怕是要攜這二人入京,借此抨擊楊一清。這兩個人據傳和楊大人關係匪淺,平時多有書信來往,莫不是徐大人抓到了這二人的痛腳。
於是有有人開始傳播消息,說是楊大人的府上已經如臨大敵,許多幕友和家人都開始活動,行蹤不明,似乎已經準備應對徐大人的反擊了。
接著,又有人放出了話,說是王道中王大人乃是河間府人。楊大人已經派了人去河間府。
更有人說,這麽做,是為了防止王道中說錯什麽話,因為有些話一旦說出來,那可就真正的覆水難收了。
無論是對楊大人的印象是好是壞的人,此時都在傳播這些消息,看熱鬧不怕事大嘛,而且楊府那邊,似乎對這些流言也沒有動靜。更沒有出來澄清。
之所以放任這些流言,自然是用意深刻,這叫動又不動,真的跑去殺王道中全家。借此來要挾,那是絕不可能的,除非楊家想要玉石俱焚。索性來個兩敗俱傷。可是他們不做,不代表他們不可以借別人的口去說。讓這些人傳出流言去,至少可以讓王道中知道。楊一清也絕不是好惹的,想要給姓徐的納投名狀,那麽這些有鼻子有眼的流言,你就得好好的琢磨一下,不要自誤。
箭在弦上,卻是引而不發,唯有這樣才能嚇唬住人,這一手當然會有一些效果,就算王道中覺得可能楊家是在嚇唬,估摸著也會擔心楊家突然不顧一切。
而另一方麵,楊一清依舊還是本份的內閣大臣,總不可能,因為一些坊間的流言,就詬病楊大人有什麽問題吧。
京師中的許多流言,本就是位高權重者的利用工具,迎合人們的心理,說出一些自己不能說的話,借此敲打和警告甚至是威脅某些人,這種手段,並不為奇。
而接下來,新的流言又出來,說是王道中和楊彪二人,掌握了楊一清許多不法的證據,而且其中有一些,乃是大罪,除此之外,甚至連直浙的民亂,也和楊一清有直接關係。
消息傳出,一陣嘩然,假若是如此,那麽事情就真正嚴重了,若是如此,那麽徐大人這已經不隻是單純的反擊,這分明是要將楊一清整死的節奏。
且不說其他的不法,單說這民亂,若是和楊一清有直接關係,單單這條罪名,楊一清就不可能輕易的脫身,假若從前,大家以為楊徐大人的鬥爭隻是涉及到了致仕,誰輸了誰滾蛋,若是你人艱不拆一些,或許過了幾年,你又是一條好漢,隻要覷見了機會,你照樣還是能回來,起複的官員多的是了,隔三差五,總會有一些老麵孔重新登台。應該說,這隻算是較為緩和的鬥爭,大家願賭服輸,誰輸了都別軟蛋,走的時候,也輕快利落,這一次輸了,下一次說不準還有翻身的機會。
可是現在從種種露出來的消息來看,這分明就是你死我活的爭鬥,這是要把人往死裏整。因為但凡朝中的鬥爭,大多都在可控範圍之內,大家打擊政敵,最多是說你是貪贓不法,說你生活腐化,說你生活不檢點,隻求整人,不求整死。
而一旦指斥對方圖謀不軌,指斥對方有謀反之嫌,這就是撕下所有溫和麵具,不殺你全家不罷休了。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自然是無比勁爆,京師裏的閑人本就多,再加上天子腳下的人,多少聽說各種花邊新聞,甚至連宮闈之事都聽說過不少,在這裏生活久了,一張嘴兒能吐沫橫飛,什麽都能說的頭頭是道,一旦議論開來,那就沒個消停。
現在如此勁爆的消息,傳播不可謂不快,因為一夜之間,滿京師都已經知道了。
可是主持此事的張晉卻是犯了迷糊,其實此前的許多流言,都是他傳遞出去的信號,許多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為的就是震懾住王道中和楊彪,讓他們老老實實先住口,如此,才能給楊大人爭取緩衝的時間,到時再進行絕地反擊。
可是誰曉得,他似乎忘了,自己是造謠的好手,可是徐某人似乎也是造謠起家的宗師級人物。
這個謠言一出,讓他背脊發涼,因為王道中和這楊彪要抨擊楊一清是有可能的,要狀告楊一清也是有可能的,可是非要說王道中和楊彪掌握了許多確實的罪證,這絕無可能。
必須明白,楊大人和這兩個人之所以親昵,是因為要利用這二人去做一些不方麵做的事,這兩個人說穿了就是被利用的棋子罷了,楊大人怎麽可能給他們留什麽把柄,至於許多不為人知的所謂秘密,那更是扯淡。
可是問題就在於,對方為何要放這個消息,不同尋常啊,實在有點不太對勁。
對勁不對勁,流言已經出來,對方的態度不明,到底有什麽圖謀,張晉也說不清楚。
楊一清從宮裏當值回來,張晉不敢怠慢,連忙前去稟告,將此事一一說了。
楊一清本就是煩心,卻不得不耐著性子在內閣裏擬票,而內閣裏頭,楊廷和的態度又是模棱兩可,完全是將自己抽身於外,一副沒事人的樣子,外頭都鬧翻了天,他卻還是笑嗬嗬的,自從上次‘好言’提醒了一下,對此事便隻字不提了,這意思還不夠明顯嗎?
對楊廷和的態度,楊一清可謂深痛惡覺,可是又拿楊廷和一點辦法都沒有,人家不拉你一把,你難道還能撒潑罵街?
現在張晉又拿這難事問到自己頭上,楊一清的臉色就更加晦暗不明了,不由道:“宮裏現在鬧得雞飛狗跳,內閣裏頭又是曖昧不明,這外頭,怎麽有是這個樣子,不是說都交給你辦嗎?怎麽連坊間的流言都掌控不住。”
張晉不由苦笑,道:“學生鬥膽以為,這肯定和姓徐的有關係,隻是學生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為何姓徐的要透出這些消息,說什麽王楊二人掌握了大人……”
楊一清眯著眼,也很是頭痛,他又不是別人肚子裏的蛔蟲,怎麽可能曉得這是什麽意圖。
而且最近他心煩意亂,也確實沒有心思去想。
沉吟片刻,道:“他既然這麽做,就肯定有自己的圖謀,這事兒,不簡單,姓徐的一向不好對付,很難纏,或許這麽做,是想嚇唬老夫,想讓老夫知難而退,立即請辭致仕也是未必。”
張晉搖頭,道:“隻怕不是如此,畢竟他放出來的都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坊間的無知百姓或許會信以為真,可是大人和王楊二人的交情心裏自知,他們掌握了什麽東西,難道大人會不知道?說什麽掌握了鐵證,別人相信,大人會信嗎?”
楊一清肅然,張晉說的有道理,憑這個,怎麽嚇唬的住人?
他疲憊的道:“楚材,這件事,你再仔細琢磨推敲一下,老夫是實在乏了,宮裏和內閣的事,老夫還得應付,不過無論如何,你必須爭鋒相對的進行反擊,能調用多少人手,動用多少財物都在所不惜,徐謙散出這些流言出來,或許不過是虛張聲勢,他要虛張聲勢,那麽我們也虛張聲勢吧。”
張晉搖搖頭,看著一臉疲態的楊一清,也曉得楊一清這段時間心理壓力太大,點點頭:“學生去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