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陽絲販效軍中,力戰三秦護沛公。淮北擊楚俘周蘭,斬將殺敵諸侯封。車騎雄獅戰垓下,五千鐵馬截江東。功臣扶主事文帝,餘蔭後世相漢宮。”——詩中那位斬將殺敵、護住相國的大將正是西漢開國功臣灌嬰。

灌嬰出身市井商販,劉邦起兵反秦之初,以內侍中捐官的身份跟隨沛公,後因殺敵英勇,護主有功,屢屢升遷,至楚漢之爭時,已官至禦史大夫。

劉邦稱帝以後,灌嬰以車騎將軍之職隨高祖擊敗反王臧荼的軍隊。翌年,又隨著劉邦率軍抵達陳縣,降服楚王韓信。班師回朝以後,劉邦剖符為信,使其世世代代不絕,並將潁陰兩千五百戶賜予灌嬰作為食邑,封潁陰侯。

當然,若灌嬰隻是勇冠三軍,那麽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武夫,中國曆史上彪勇異常者不乏其人,如呂布、如典韋,雖以武藝稱雄,但始終無法讓人誠心折服。灌嬰則不然,他有勇有謀,出能為將,入能為相,可以說劉氏江山能夠安定下來,延續數百年之久,他功不可沒。

【史事風雲】

公元前180年,西漢呂太後死去。當時,諸呂專權,想篡奪劉氏江山已很久了。

齊王劉肥看出了諸呂的野心,一待呂後安葬之後,他便召集心腹手下說:“奸人當道,國將危矣,我想起兵討逆,還望你們為國出力。”

心腹手下沒有異議,劉肥立即寫信給劉氏諸侯王,控訴諸呂的罪行,並親自率兵攻打呂氏諸王。

劉肥起兵的消息傳到京師,相國呂產十分驚慌,他對呂祿說:“劉肥乃漢室宗親,他帶頭鬧事,恐怕其他劉氏諸王也不安穩,這件事該如何應對呢?”

呂祿說:“我們掌握朝政,執掌南軍、北軍,自不用怕劉肥了。以我之見,我們應該即刻發兵討伐,消滅劉肥,以絕其他劉氏諸王之念。”

漢朝元老重臣灌嬰被委任為討伐劉肥的主帥,呂產、呂祿還當麵對灌嬰許諾說:“你德高望重,戰無不克,朝廷命你出征,相信你一定會滅掉逆賊。回師之日,朝廷會更加倚重於你,絕不食言。”

有人勸灌嬰不要掛帥,說:“劉氏乃高祖之後,他們看不慣諸呂所為,怎能算逆賊呢?你此去無論成敗,都將背上助紂為虐之名,應當力辭不就啊。”

灌嬰說:“諸呂勢大,如果我當麵抗命,我死事小,誤國事大。他們改派他人,勢必有一場大的廝殺,而我卻可借機行事,消此巨禍。”

灌嬰做出積極備戰的樣子,諸呂都對他不疑。呂產的一位謀士擔心灌嬰不忠,於是他向呂產說:“灌嬰忠心漢室,為人正直,他這樣痛快領命,不是很可疑嗎?萬一他中途有反,我們就被動了。”呂產不以為然,他傲慢地說:“我們呂家權傾天下,識時務者是不會和我們做對的。灌嬰在朝日久,此中利害他自會知道,有何擔心呢?”

呂產的謀士說:“灌嬰一旦領兵在外,我們就控製不了他了,難保他不會生變。為了安全起見,大人當派心腹之人征討才是。”

呂產自恃聰明,拒不接受謀士的勸告。

灌嬰率兵到達滎陽,傳命就地駐紮,不再前行。不知情的將領追問灌嬰緣由,灌嬰以各種借口搪塞。私底下,灌嬰召集心腹說:“諸呂存心篡漢,我們身為漢家臣子,絕不能聽命於他們。我現在將大軍引領在外,就是威懾諸呂,諸呂都是色厲內荏的小人之輩,有我們在,我想他們是不敢妄動的。”

灌嬰駐紮滎陽不動,諸呂果然慌亂起來,呂祿催促呂產謀變,呂產卻說:“灌嬰大軍在外,已是我們的敵人了,他這個人善於打仗,我們不是他的對手啊!現在形勢大變,於我不利,還是從長計議的好。”

諸呂有了顧忌,灌嬰趁機加緊聯係劉氏諸王,準備合力討伐諸呂。他在給劉氏諸王的信中說:“諸呂不怕天譴,卻怕眼前的禍患,對他們隻有合力同心加以討伐,才是救朝廷的唯一途徑。他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他們抱有幻想,心懷觀望。”

劉氏諸王深受觸動,暗中響應。與此同時,京師的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也聯起手來,在未央宮捕殺了呂產,繼而將呂氏家族一網打盡,安定了漢室江山。

【人物探究】

無謂的意氣之爭要不得,螳臂擋車很勇敢也很愚蠢,身處弱局時,若不計後果地抗爭,便是毫無益處的匹夫之勇。而灌嬰處在這種情況下,則是通過審時度勢,以變通來化解危機的。

1.保持原則,目標絕不放棄。灌嬰忠於劉氏,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呂後專權,乃至死後呂氏把持朝政,他雖沒有橫眉冷對、拔刀相向,但骨子裏對於劉邦、對於劉氏江山的忠誠卻始終未變,在灌嬰看來,無望的抗爭,不如默默等待。他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以退為進,伺機而動。呂產、呂祿要灌嬰領兵討伐劉肥,劉肥乃劉邦子孫、漢室後裔,起兵之意也是為保劉氏江山,灌嬰若討伐他,豈不是背棄漢室?他當然不會。但問題是他此刻處於弱勢,若不應,則災禍就在眼前,甚至會造成更大的禍端。所以他佯裝屈服,將兵權先騙過來,再屯兵於外,威懾呂氏,使其不敢輕舉妄動。進一步聯絡諸王,反退為進,反守為攻,將呂氏連根拔,保住了劉氏江山的安寧。

當局勢不利之時,奮起強攻絕非良策,莫不如施展變通之術,做出策略性的讓步,即一方麵原則仍要堅持,目標仍不放棄,但絕不硬碰硬而徒惹禍患,而是暫退一步,在退的假象下尋找合適的時機。這正是灌嬰的過人之處。

【談古論今】

在事業、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要向領導讓步,向同事讓步,向下級讓步,向父母讓步,向孩子讓步,向妻子讓步,向自然讓步,向對手讓步。你做出了讓步,並不代表你就是失敗者,相反,你卻從你的讓步中贏得了世界的和平,關係的密切,感情的融洽,這比爭一時之氣,逞一時之能,是更大的勝利。各行各業的興旺與成功,上上下下的默契和互動是何等的重要。人類要和諧相處,各地、各單位要和平共處,需要這種讓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