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時代的序幕
大旱之年未必都像是文學作品所形容的那樣,什麽灼熱的太陽,龜裂的地麵等等,實際上連續兩年幹旱的山東,天氣比往年可是要寒冷不少。
崇禎十一年的八月,遠沒有往年的熱度,什麽秋老虎之類的說法更是無從談起,靠近海邊的地方更是如此,走在官道上的行人身上,凡是有條件的都穿著厚布的衣服,包裹的很是嚴實。
來自平度州的鄧家叔侄兩個是銷售靈山私鹽的鹽販子,他們家裏也是亭口鎮的豪強,和膠州營的關係一向是不錯,靠著這靈山鹽,盡管大災之年田地裏麵收成極差,可過得居然要比往年好不少。
當叔叔三十多歲年紀,侄子還是十五歲的後生,這次跟著一起去逢猛鎮進鹽,主要是圖個見識市麵。
在亭口鎮順著水路來到膠州城,在膠州城去往逢猛鎮,那當叔叔的也是來了許多次,手下的夥計們不用吩咐也是知道如何做,在車馬店雇了大車,一起去往逢猛鎮,鄧家來這邊買鹽事情很簡單,甚至都不用自己來買。隻要鎮上交割了銀錢,膠州營水路運輸鹽貨正好是經過亭口鎮的渡口,可以順路送過去。
“老叔,這膠州城當真是了不得,比府城那都要繁華太多。”
坐在大車上,那侄子很是興奮的感歎,鄧家的老叔盤腿坐在邊,笑著回答說道:
“這膠州可是山東鹽中心,販賣鹽貨的商戶走來走去的,又有那些賣了地的地主,從良的響馬,天南海北地客商聚集過來。當然比那破爛府城要強不少。
侄子聽得連連點頭,鄧家的老叔伸手摸摸他侄子的腦袋,調侃的笑道:
“你小子,等咱們交割了銀錢。老叔帶你回去,再玩兩天。”
小孩子心性,自然是興奮地答應了下來,說說走走,出城幾裏之後,就進入了起起伏伏的地形,官道好像是把這些丘陵割開一樣。一直伸向前方。
官道上的人並不多。那跟著出來的小孩漸漸的有些無聊起來,這兩邊的地形看著變化多端,可不過是丘陵矮樹,也是極為的枯燥。
走不多遠,猛然有尖利地嗩呐聲音在丘陵那邊響起,那侄子猛然興奮起來,有這樣地響器動靜,不是紅白事就是有戲班子之類的,大車走的也慢,那小孩子興奮的就要跳下車去有響聲的地方看。
剛跳下車。就聽到身後他叔叔扯著嗓子喝道:
“莫要過去。攔住他!”
前麵那半句是對他侄子喊得,不過小孩子跑的飛快,也可能沒聽到這句話,後半句卻是對夥計們吆喝,幾名夥計倒是動作很快,追上去就把他抓住,連忙往回拽。那侄子還要發脾氣。卻看到自己叔叔臉色沉著,立刻不敢出聲了。
“老叔。那邊有熱鬧看呢,看兩眼有什麽。”
“你這孩子第一次來,什麽都不知道,那邊那有什麽熱鬧,是練兵的。”
那侄子有些不服氣,不過看他叔叔臉色陰沉,也不敢多說什麽話了,夥計們也不出聲,氣氛閑得有些沉悶,不過隨即就聽出來有些不對,在丘陵的那邊響的雖然是嗩呐,可沒有吹成調子,就是尖利悠長的長調。
而且那一聲響起之後,接下來沒有響起,而是整齊地鼓聲,還有些別地整齊的聲音,以及大聲發號施令的人聲。
看來真不是什麽紅白事和玩耍事情,隻是這侄子也很納悶,心想軍兵不都是靠著鑼鼓來進退嗎?
他叔叔喊完之後,一行人繼續的前行,沒有走幾步,就看到有兩名騎兵出現在官道兩旁的山包上,朝著下麵看了幾眼,看見大車上插著的旗子,也就是不再理會。
如今的膠州知州衙門,吳知州當真是春風得意,他也算是參將李孟地鐵杆了,有這個靠山在,膠州民政處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順利無比。
而且以往地知州,都是要和同知分權,畢竟一個六品,一個從六品,本就是正副的職責,不過新任地同知周揚,全力都是撲在屯田上,這屯田的田莊分布登萊青兗四府,這周揚和手下小吏所作所為幾乎相當於布政使司衙門的權責。
畢竟山東一共才六個府,同知周揚和李孟的關係,還要超過吳知州與李孟的關係,吳知州樂得大權獨攬,對周揚的作為也是不聞不問。
每日裏,周揚都是來到這邊點卯露個麵,然後去往城內的巡檢驗證宅院,幾十名帳房師爺之類的人物,把各個田莊送來的報告文書綜合,還有許多日常相關的事體,都要由這些人匯總核算。
“還真是要感謝曹州總兵劉大人了。”
周揚在鹽政巡檢宅院裏麵笑著說道,這間原本是李孟的書房,現下是周揚和寧乾貴的辦公所在,兩個人的書案相對。
聽到周揚的調侃,寧乾貴放下手中的毛筆,笑著回答說道:
“這劉澤清在曹州經營多年,可真是買了不少好田地,兗州府的田地大多都在孔府的手中,真不知道這劉澤清怎麽從衍聖公手中摳出來的。”
“不過這樣卻給咱們不少的方便,兗州屯田隻能在寧陽和泗水附近才有田地,其餘地方孔家隻願意賣出糧草,卻不願意出讓田地,要不劉澤清買了這麽多的土地田產,真是進不去啊!”
衍聖公孔府,乃是古今幾千年第一聖人的後裔,曆代朝廷都要客客氣氣的對待,給官職爵位,好好的奉養起來。
衍聖公雖然隻是清貴的爵位,卻和那些在城內養豬的藩王親貴不同,衍聖公還兼任著曲阜縣令的職位。地位超品尊貴,又有實際地事權。雖說是縣令的實權,可就算是山東巡撫也得恭敬相對,說是這曲阜一帶的獨立王國也不過分。
雖說是聖人的傳承。不過幾千年傳下來,也未必代代都會有儒學地宗師大家,事實上,用代代都沒有來說倒是更加恰當。
治學沒傳下來,可這勳貴官員斂財的本事卻學了個十足,孔府不用擔心朝代更替,這斂財聚財的最好方法。這個時代的山東來說。無非就是購買土地,種田收糧。
以孔府的影響和權勢,祖祖輩輩積攢的財富,從太祖朱元璋那個年代開始,孔府就是整個兗州府,更準確的說,是整個山東省最大地地主,到了崇禎這一朝,孔府幾乎把兗州所有能買下地田地都收到了手中。
山東土地兼並極為的嚴重,李孟的屯田之政就是要在這些大地主的身上購買田地。但這孔府情況卻有些不同。不能用強,孔府也不懼怕威脅,把土地看成自己的**,一分也不願意出讓。
偏偏這兗州府是山東麵積最大的府,也是土地最為富饒的地方,大旱之年,流民饑民越來越多。李孟需要這塊地方來做屯田。安置流民饑民。雙方幾次爭執,都沒有結果。孔三德畢竟不像是孔府其他人那麽坐井觀天,隻能是通過低價的賣出糧秣來安撫膠州營的怒氣。
雙方僵持,李孟一度想要動手突襲,可這孔府是天下士人的精神聖殿,觸碰了所造成地影響和後果實在受不起。
不過就在這個局麵地時候,卻有人突然偷偷的報信過來,說是在曹州和曹縣一帶有大批的良田準備出讓,仔細問訊之後才發現,當日偷襲曹州,膠州營僅僅是把劉澤清內城中的金銀拿走,而地契什麽還留在那裏。
曹州總兵劉澤清行事完全是土匪風格,當日可是從孔府手中硬摳出來兗州府西南的大片田地,而且還辦了地契,劉澤清一死,他的遺屬生活艱難,就想要把這些田地低價出讓,在兗州府能購買這些田地的也就是孔府了,不過這消息卻被親近李孟地地方豪族知道,偷偷地傳信過去。
這件事情隻要李孟知道,自然不會讓孔府拿回這些田地,劉澤清的遺屬自然也懂得如何去選擇,何況李孟也給了足夠地銀子。
寧陽、泗水、汶上,鄆城、曹州幾地的田土因為此舉連接成片,同時,李孟在登萊青兗四府的屯田田莊也是連接成片,膠州營的屯田之政,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拚圖。
牆子嶺是密雲縣城池東麵八十裏外的一處關隘,這關隘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僅有關口這處可以通達內外,關口是用巨石建造的石頭城,城牆高近三丈,厚一丈五尺,關口城牆上有大炮,關前兩裏左右的地方有烽火台。
這邊靠近京師,又是北直隸和塞外草原的關口,所以被認為是軍事重地,有密雲後衛的軍兵駐守,日夜提防。
當然,這些說法不過是朝廷文書上的講法,實際上,草原上的蒙古人,北直隸的漢人隻要是給守關的軍兵幾個小錢,就可以輕鬆的進出往來。在天啟年間還鬧出守關士兵把武器私賣韃靼蒙古人,換取牛羊牟利的醜聞。
這塞口處的天氣可是極為的寒冷,北風從極北之地吹來,關口的士兵們可是最先被吹到的之一,雖說是九月,可寒風已經是有些刺骨,關口上的士兵能躲在房中的都是躲在房中,不願意出去,至於那在關上以及城門前值守的士兵則都是找個避風的提防呆著,暖和一點是一點。
城頭上避風的地方自然是垛口和城樓,城下避風的地方自然是城門的後麵,那烽火台上值守的士兵想來也是如此,不管是遠處還是近處,看這關隘上就好像是沒有人一般。
這情況從九月下了第一場雪之後,就天天如此了,能偷懶都去偷懶,現在這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廢物,被薊鎮的官軍打的落花流水,也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事情。
按照守城軍兵們的操典,天邊見光地時候,士兵們就要起床操練。整理關口的武備和各類防禦工事,但這規矩已經是快有百年沒有人遵守了。
就在關下的營房也是破爛不堪,泥坯的房子,麥稈苫蓋地房頂。門窗都是洞眼裂縫,隨便拿著棉絮布條的一塞,應付了事。
太陽將將升起,那營房裏麵就是一陣吵架的聲音:
“錢老三,你去揀點柴火來,這爐子冷了半夜了,沒它沒準還他x的暖和點。”
“……憑什麽老子去。我都去兩天了。頭,你也別總使喚我啊!”
“你孫子的輸錢還沒還,不還就老老實實的去給老子幹活去,再亂叫,老子拿鞭子抽你孫子的。”
“去,去,我去還不行嗎,這附近哪還有什麽柴草啊,你給指個地方……”
“……去烽火台那邊弄些牛糞、幹柴地,他們那邊有存項。半個月前不還調撥了一批嗎?”
在這錢老三罵罵咧咧地走出了那營房。出來的時候把那營房的門重重的摔上,一陣塵土從門框上飄落下來,裏麵又有人扯著嗓子罵了幾句。錢老三也不拿自己的兵器,披這個基本沒毛的羊皮襖,朝著城下走去,卻看見城門洞裏十幾個值守的士兵貓在牆角打盹,頓時是氣不打一處來。禁不住喝罵道:
“太陽都快正午了。這城門怎麽還不開,還要指望朵顏那些牛羊販子過關口。咱們賺過路前呢?”
“三哥,這天亮還沒半個時辰呢,你急什麽,你們可在營房裏麵睡了一晚上,咱們可是在外麵巡夜喝風,再說了,這七八天,北麵過來的加起來不到二十個,哪有那麽多人等著進關,這年景不好!!”
錢老三琢磨琢磨也就沒出聲,心想這鬼天氣,再睡一會也好,城樓上卻有個避風的小倉庫,正好過去來個回籠覺,當下懶洋洋的朝著城牆上麵走去,到了城頭,卻發現這邊地景象和城下沒啥區別。
城頭負責望地士兵也是看不見,想來也都是找方便地方打盹去了,錢老三笑罵了一聲,就要進那城樓。
常有文人歌頌所謂戈壁景色,塞外風光,那種不同於中原景象的壯麗若是初見確實是撼動人心,讓人讚歎,但對於這等守衛邊塞十幾年的老兵,這等光禿禿的景象真是一眼也不願意多看。
錢老三走了幾步,總覺得耳邊除卻風聲之外,還有些其他的聲音,禁不住轉頭朝著北麵看去。城頭值守的士兵不比城下的士兵強多少,一幫人躲在城樓裏麵呼呼大睡,一名被尿憋醒地把總走出城樓,卻正好是看到錢老三在那裏呆立,這些人也是隨便地緊,禁不住開口笑罵道:
“老錢,想進去睡就進去,在這裏當木樁子立著吹風呢!”
這把總一聲問訊,那錢老三的身體震了下,然後開始緩緩地顫抖起來,伸出手指著北方嘶聲的喊道:
“韃子……韃子,快……快點火示警。”
那把總連忙從那邊轉過去,在遠處出現了大批的人馬,黑壓壓的朝著牆子嶺關卡這邊壓了過來。
此日是崇禎十一年九月二十二,在前一天,薊鎮東北方向的青山口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景。
“一功,山西那邊還是沒有消息嗎?”
“闖王,那邊相熟的人說,這下半年山西所有私坊出產的兵器都是被高盛合收空了,都賣到了外麵去。”
聽到身邊人的稟報,騎在馬上那名高大漢子心裏暗歎了一口氣,不過臉上卻沒有什麽表情,稍一停頓,在馬上轉身衝著他身後的隊伍高聲喊道:
“各位兄弟,隻要是出陝西到了河南,咱們日子就好過了,有人準備著糧秣給養在那邊等著咱們呢!”
在馬上被稱為闖王的人大聲一呼,本來沒有什麽聲音的隊伍,不管是步卒還是騎兵都是跟著大聲歡呼起來,天氣寒冷,這支隊伍卻有很多人衣不遮體,手中拿著的兵器都是木棍農具。但他們相信那個呼喊的漢子,那人是全天下聞名的闖王李自成,南北各省中第一等的大人物。
窮鄉親們吃不下飯了,就是這位仗義闖王領著大家跟官府老爺鬥。給大家打出一個活路來。
帶著紅纓氈帽地闖王李自成臉上全是自信,縱馬在隊伍之間跑了一圈,已經是低沉之極的士氣又是變得高昂起來,高一功在馬上遠遠的望著自己的姐夫。心中無比地欽佩,闖王之所以為闖王,就是這種能讓大家跟隨的性格和行事,還有那種永遠不認輸的意誌,不管什麽時候,他都能讓大家的士氣高漲起來。
但高一功卻知道,這次的情況已經是窘迫之極了。三月份從李孟那邊拿到金銀之後。本以為有了真金白銀,太原平遙的晉商們就能答應賣給兵器,但卻依舊是一點也沒有,到最後隻能在一些小鋪子搜羅些,可根本沒有太大的作用。
兵器匱乏,大明官軍前後圍堵地比以往更加緊密,大小戰鬥不斷,頻繁地戰鬥讓闖營軍隊的裝備損耗加大,可卻補充不上,讓戰力退步很大。造成惡性的循環。四月在渡過洮河的時候,和官軍死戰,各個營隊之間失去聯係,闖王李自成帶著少部分人馬進入漢中,其後才慢慢的聚集起來。
洮河之戰後,闖營本隊的骨幹已經是有所喪失,而其他陝西民軍則屢被孫傳庭擊敗。無法匯合。李自成率領闖營想要去往四川。卻被四川巡撫傅宗龍領兵阻止,隻能是再次回到陝西。
陝西巡撫孫傳庭和屬下的總兵大將吸取了從前和闖營交戰的教訓。穩紮穩打,步步堵截,從不冒險突進,,而闖營軍械不足,骨幹流失,此消彼長之下,從四月間幾乎沒有一次勝利,隻能是在陝西境內到處流竄。局麵如此的窘迫,當年共稱九部聯軍的過天星等大將直接投降了明
到了九、十月間,闖王李自成也知道若是在陝西這麽下去,那必然是死局,與屬下地田見秀、劉宗敏,高一功等親信大將商議合計之後,決心從潼關出陝西,入河南,重新打開局麵,起死回生。
不過高一功卻有些別地猜測,進入河南之後,可以順著黃河朝著山東方向進發,那邊的參將李孟雖說不知道到底什麽想法,但卻不像是對闖營有刻骨敵意的立場,如果闖營在河南遊**,背靠山東,沒準可以得到些支援。
但這也隻是猜測而已,闖王最為執拗,這是在大明朝廷都有共識的,根本無法招降,更不要說和官軍有交往。
李自成已經是打馬一圈,又是回到了隊伍的前列,隊伍經過方才那一番鼓動之後,明顯行進的速度加快了不少,闖營的隊伍前天才和總兵官曹變蛟地隊伍激戰過,好不容易才擺脫了對方,隊伍士氣低落,行進地速度快不起來,就怕被對方追上。闖王李自成方才鼓動一番,也是讓大家加快腳步。
高一功跟在身後,卻聽見前麵闖王用很低的聲音,自言自語地說道:
“出了潼關能……”
還沒聽清楚的時候,後麵隊伍卻有些**,一名騎兵急匆匆的趕到這闖王的跟前,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闖王!!曹變蛟又追上來了。”
就在這時,道路兩邊突然地動山搖,無數官兵呐喊著衝殺了出來。
崇禎十一年九月,清軍入寇,親王多爾袞與貝勒嶽托分率大軍,在牆子嶺、青山口進入北直隸,威逼京師。
十月,闖營李自成部意從潼關入河南,三邊總督洪承疇,陝西巡撫孫傳庭,設伏兵,前後夾擊,闖營大敗,李自成僅率田見秀、劉宗敏等十八騎突圍,妻女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