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收複全陝

建武二年十一月,川陝宣撫司召陝西製置司主要官員入蜀議事。

製置使徐衛、參謀官吳玠、參議官劉子羽安置好陝西事務之後,即經興元府入蜀。此番開會,徐處仁卻沒選在綿州,而且距離不遠的梓州治下,射洪縣。

射洪置縣於南北朝西魏時期,原名射江縣,於北周改名為“射洪”,故稱“西魏置縣,北周正名”。此地乃開唐詩開河,被譽為“海內文宗”的唐代大詩人陳子昂故鄉,又因境內山水秀麗,又產美酒,杜甫曾有詩雲“射洪春酒寒仍綠”,因此號稱“山水唐城,詩酒之鄉”。

射洪就在綿州之南,徐處仁選在這裏開會,類似於後世的“邊開會,邊療養,邊遊玩”,由此也可以看出,陝西局勢的持續好轉。

在縣城郊外,涪江之濱,有一山,名喚“金華山”,即陳子昂少年時讀書之地,山上有“古讀書台”,被視為本地名勝。現在,這座金華山,因為川陝軍政要員的雲集而蓬蓽生輝。

“諸位長官請看,這山上道觀,建於梁天監天間,有玉皇殿,三清殿等,已曆六百餘年。經此往後山,便是陳伯玉讀書台。”射洪知縣在前引路,殷勤地介紹。

徐衛突然笑道:“周知縣,我聽說當年陳子昂被射洪縣令段簡冤害於獄中。後段簡遭了報應,暴斃而亡。死後,屍遭雷擊,化為一塊頑石。百姓痛恨其作為,便使器械猛擊。誰知這一擊,惡臭熏天,遂名‘臭石’,有這事麽?”

那周知縣聞言一驚,欣喜道:“製置相公竟也知道這段傳說?不錯,確有其事,至今,臭石仍擺放在讀書台上。稍後,相公便可一觀。”

徐處仁笑問道:“製置相公好雅興,這射洪舊事,你是如何得知?”

“哈哈,他名子昂,我字子昂,都是子昂,自然關心一些,胡亂聽來的。”徐衛大笑。

眾官一片笑聲,但見那金華山上,古柏參天,道觀森嚴,不時有道士行走於密林小徑之中,恍如世外桃源。讓這些公務纏身的大員們一時竟忘了世俗之煩惱,醉心於山水之中。

但他們畢竟是來開會的,在瀏覽於陳子昂讀書台,緬懷了先賢之後,便在讀書台上設席議事。宣撫司的衛隊以及射洪的衙役把住各處,閑人勿擾。

那讀書台上回廊之內,川陝要員安坐,徐處仁坐了主位,宣撫副使王庶緊挨著,宣撫判官徐良和徐衛相對,其餘的各依官階落座。

“此番召集諸位同僚到射洪來,一是許久未見,大家聚一聚。二是這幾年間,陝西局勢變化不小,我們政軍兩司也應該詳細討論今後走向。另外還有一事,可能陝西諸位還不知道。”徐處仁朗聲開場道。

劉子羽從前在宣撫司勾當,因此熟悉,遂問道:“哦,不知何事?”

徐處仁抿口茶,嘖了一聲,歎道:“日前,荊湖宣撫使何灌遣人來知會,說是襄漢又開戰了。”

陝西三位要員都感意外,這才罷兵多久?怎麽又打?女真人還真不讓咱們消停一會

“何宣撫說,觀敵動向,似乎是必欲取襄漢而後快。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宣撫判官徐良問道。

吳玠聞言沉吟道:“按理說,上次金人在陝西吃了大虧,龜縮於鄜延一路。對方應該集重兵再犯才是,然如今不攻陝西,卻轉往襄漢,是不是其戰略出現了變化?”

徐良在東京呆了不少時間,那裏距離襄陽不算太遠,因此他對襄漢地區有所了解。聽吳玠如此說,讚同道:“有道理襄漢西接秦蜀,東瞰吳越,進可出擊中原,退可掩衛湖廣,更兼漢水經其境,控製漢水,則有沿江之勢。金人避開陝西,恐怕還真是對策略作出了修改。”

“從完顏婁宿引軍犯陝西算起,西軍與金軍在陝西大小幾十戰,雙方損失都不小。但我們耗得起,金軍就不一定。因此,放棄陝西,轉攻襄漢,這也是說得過去。”劉子羽分析道。

徐處仁聽了一陣,見徐九不發言,遂問道:“徐製置,你以為呢?”

徐衛遍視眾人,麵帶三分笑:“諸位,這對大宋來說,當然不是什麽好事,但放在陝西,無疑是個機會。”

宣撫副使王庶,也算是徐衛的老長官了,聞言問道:“哦,子昂,這從何說起?”

徐衛喝了口茶,潤了潤嗓,正色道:“適才徐判說了,襄漢地區戰略意義重大,金人轉攻此處,我軍必奮起反抗。如今,何宣撫鎮荊湖,折彥質鎮江西,這兩人都是精通軍旅,極富韜略之輩。再者,襄漢之重,關乎行在安危,朝廷也必然鼎力支持。女真人想並吞襄漢絕非易事,在下大膽預測,襄漢戰區,必定有一段長時間的拉鋸戰”

吳玠目光閃動,沉聲道:“製置相公所言極是金人誌在必得,我軍不容有失,襄漢之爭奪,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見分曉的。”

“嗯,金人把力量集中到襄漢,就無法兼顧陝西……”

徐衛剛說到這裏,徐良就打斷了他:“不對,且不說鄜延還在金人手裏,韓常也苦心經營。便是那河中府,金人就屯積了大軍,這不就是在防備陝西麽?”

“沒錯,韓常在鄜延苦心經營,四處設防,河中府也集結了金軍精銳。但首先,眼目下,陝西局勢已經有利於我。關中平原大半在我軍手上,北麵劉光世又據著保安軍,時刻威脅延安。韓常不久前發兵攻保安,也是铩羽而歸。現在陝西的金軍,倒不敢說它是甕中之鱉,但絕對是日薄西山。”

“反倒是河中府的金軍威脅較大。他們紮在那裏,守護蒲津關和浮橋,聯通陝西與河東。進可攻,退可守,金人之所以放心地去打襄漢,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徐衛坦承道。

徐處仁仔細地聽著,此時問道:“那你說的機會何在?”

徐衛點點頭:“機會當然有。一直以來,陝西的金軍,從來作不到自給自足,必須依靠河東補給。是也不是?”

“這是當然,陝西號稱八百裏秦川天府之國,但真正富饒的,也就是關中平原。其他地方,都是貧瘠山區,自顧且不濟,哪裏供應得了軍需?”王庶讚同道。

徐衛頻頻點頭:“王宣撫說得極是,既然要靠河東補給,那麽維護河東穩定,就應該是女真人必須作的。”

聽到這裏,在場多位官員都笑了。因為他們都知道,河東並不穩定。自李植叛國,盤踞河東以來,局勢就一直不穩。河東義軍雖然遭到李軍和金軍聯合圍剿,陷入低潮,但一直沒被連根拔掉,太行山裏就有多股義軍,結寨與李植對抗。等到後來高世由稱帝,在兩河境內倒行逆行,橫征暴斂,搞得民怨沸騰,動亂四起。

“高李二逆攪亂在前,兩河已不太平,如今女真人廢偽朝,直接管轄兩河之地。諸位難道認為他們真幹得了這事?”徐衛問道。

王庶隨後接口道:“聽說,金國皇帝銳意改革,效仿漢製,也置三省,設宰相,學習我們這一套製度……”

徐處仁聞言大笑:“哈哈子尚兄,我們這一套,是祖先摸索了幾千年才形成的。想那北夷,起於山林之間,之前過得還是茹毛飲血的日子,短短時間,它能學到幾分?徐製置的意思,本相明白,這新舊交替之際,本來就最容易產生亂源,更何況女真人直接管轄地方,勢必引起各種矛盾。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徐衛拱手道:“宣撫相公之言,切中要害。不錯,鄜延和河中的金軍,都要靠河東補給。河東如果不穩,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我方如果再從中周旋,攪渾這一灘水,想必金軍的日子更難過。”

徐處仁接過話茬:“有理,趁金軍轉兵襄漢之際,我們川陝兩地勵精圖治,積蓄力量。待時有變,複全陝之期,不遠矣。”他說這話時,眉飛色舞,難掩欣喜。也不奇怪,陝西先後有李綱徐紹兩位重臣坐鎮經營,都企圖光複全陝,打過黃河去。但他們都沒作到,如果在我徐處仁手裏,完成收複陝西,進兵河東的大業,莫說什麽大功一件,更是名垂青史的事跡

在射洪召開的這次會議,川陝宣撫處置司定下了收複全陝的策略。陝西方麵,當然是徐衛全權負責,除了讓西軍厲兵秣馬以外,永興這個前沿必須穩固好。其次,自從當年虎兒軍從河東撤走之後,官府與河東義軍就逐漸失去了聯係。現在,局勢好轉,應該聯絡河東豪傑,共襄盛舉。這事,當然也得徐衛負責,誰叫他當年曾是河東義軍總管?

至於四川,什麽也不用幹,狠命地屯積錢糧就是。打仗就是燒錢耗糧,沒有雄厚的本錢,誰也玩不起這個昂貴的遊戲。

徐衛回到秦州以後,就征召了軍中出身河東義軍的幾名軍官,命他們潛入河東,聯絡各方豪傑,摸查情況,及速回報。而後,又召集了環慶帥劉光世、涇原帥徐原、熙河帥姚平仲、永興帥楊彥至秦州召開軍事會議,傳達宣撫處置司的會議紀要,命令西軍勤修戰備,以待時機。這其中,涇原經略安撫使徐原,因病不能前來,派其次子徐成作為代表,出席軍事會議。

秦州城,徐府。

秦州城裏的居民,幾乎都知道徐大帥的府邸。但凡經過這個地方,百姓總要帶著敬意地朝裏望一眼,因為他們知道住在裏頭的人,正在保他們平安。

一名壯年官人,身著簇新的緋紅官袍,頂著襆頭,紮著金帶,騎匹高頭大白馬,引數名軍士,押著一車來到徐府門前。這人三十多歲,體態魁梧,氣度不凡,一張方臉上,輪廓分明,顧盼之間,威風盡顯。不是旁人,正是涇原小帥,徐成。

此前,他受叔父派遣,往杭州行在獻俘。受到了天子接見,並特授正五品“觀察使”,穿上了大紅官袍。要知道,徐成雖然戰功還算不少,但以他的資曆,如果不是沾了這次赴行在獻俘的光,想作到“觀察使”,恐怕還要熬上幾年。再者,觀察使雖是個虛銜,但根本朝廷製度,觀察使是武臣準備升遷之前的寄祿官,按字麵意思都不難理解,類似於後世的提拔幹部之前,考察考察。

此外,徐成能受到天子超擢,固然因為赴行在獻俘,皇帝總要按慣例升個官,賞點錢物。但更重要的,則是因為他九叔的一道奏章。其實這道奏章,也不是給皇帝看的,而是給正在執政的徐家大家長,徐紹。

“把車卸下來。”徐成下馬之後,吩咐了一聲,即投府門而去。

那門子認得徐成,趕緊迎上前來作揖道:“官人許久不見了。”

“嗯,叔父在府中麽?”徐成點頭道。

“方才回來,與官人前後腳。”門子笑道。

“好,這車東西你收下,是我父給叔父的一點心意。”徐成說罷,拔退就往裏去。

他是涇原小帥,又是徐衛的侄兒,再加上今天穿得這麽氣派,那府裏的仆婦下人們見到都嘖嘖稱奇。問叔父何在,都說在後園裏頭,和姑娘戲耍呢。

當下,便投後園去。徐衛這處宅子,是自置的產業,不算宏偉,也不精致,但前堂後院,左右兩廂,加個園子,也有幾十間。徐成穿行其中,不一陣至園子裏,四周立有木柵,裏頭本種些瓜果,如今歲末,多有凋枯。

此時,徐成正把著女兒的手,扯開一張弓,搭了一枝箭,瞄著前方的箭靶。徐成一見,便停下腳步,不敢打擾。

但聽一聲弦響,那箭嗖一聲直飛出去,雖沒中紅心,卻也已上了靶。徐嫣見狀,嚷了起來:“再來再來,定是這弓不好”

徐成這才走上前去,笑道:“弓不好?我來試試。”

兩父女回頭一看,徐衛問道:“幾時來的?”

徐成給叔父行個禮,答道:“剛來片刻,正看到這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