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捷報入朝
建武九年,六月末,杭州行在,禁中。
在皇帝日常辦公的勤政堂裏,正在進行著一場討論。那場政變之後,朱勝非下台,趙鼎轉為首相,徐良升為次相,黃潛善送了命,以至於現在中書的三省都堂上,主官隻有趙鼎和徐良兩個人。而他們的副手,參知政事,則一個也沒有。
按照製度,參知政事一般定額三員,可“通治省事”,也就是沒有具體分工,通盤協助宰相;亦可“分治省事”,也就是有具體分工。副相主管某一方麵。比如徐良作參知政事時,就主管兵力,黃潛善主管農田水利。
現在朝廷正推行徐良的政策,經濟方麵延續他父親徐紹在世時的既定方針;外交方麵堅持對金強硬:軍事方麵則繼續執行“精兵五十萬”的計劃,,尤其著重於“宋遼結盟”:政治方麵是變動最大的”趙宋立國以來,一直以開明的姿態治理國家。但經曆多次事變以後,首先是皇帝趙諶認為,亂世要用重典,應該要有一個高效集權的機構來保持國家的運行。
有鑒於此,先是東西二府之一的西府,樞密院,成了擺設。不止西府長官降成了“知樞密院事”,而不稱“樞密使”,而且還把這個頭銜授給了坐鎮邊疆的軍隊統帥。而樞密院原來主管全國兵務的職權,統統劃給了宰相。
然後,政治上開始緊縮,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控製台諫。台諫也就是禦史台,掌勸諫皇帝,糾劾百官之重任,說白了,台諫就是輿論。從前,台諫官員的人數,人選都是由皇帝定的,宰相一般不幹預。但現在。從禦史中丞,到正言司諫之類官員。皆出於宰相的挑選目的,就是控製〖言〗論。
大宋要積蓄力量,加強軍備,不把失土收複誓不罷休!所以”舉國上下都應該奔著這個目標去”不容許有人說三道四。
綜上所述,宰相要承擔的責任很大,事務也多光憑趙鼎和徐良兩個人,顯然有些吃力。所以,現在皇帝就召集他兩個商議副手的人選。
趙鼎推薦了現任禦史中丞朱倬,這個人也是主戰派,隻不過不像趙鼎那般激進,他曾經就宋金戰局上過“三策”,分為戰,備應。戰就是主動出擊,備就是積極防守,應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自己又分析了這三者的利弊,主張現階段用“備”積蓄力量,待時有變則主動出擊。他的主張深得皇帝和宰相的讚賞,所以一到挑選副相人選趙鼎就力薦。
“罷。朱倬忠義,勤於國事,用其為,宰執”可以。但光他一個也不夠,兩位賢卿還有合適人選麽?”現在是六月天,南方也熱可再熱,這是在室內。趙諶穿著薄衣居然胸膛後背的衣襟都被汗浸透了,趙官家是冬天畏寒夏天怕熱,親近的大臣們幾乎都知道。
選參知政事這個話題,早就拋出來了。徐良心裏也早已有了一個中意的人選,隻是摸不準合不合皇帝的意。
現在聽趙諶問起,他幾乎想要說出來,但最終還是忍了忍,道:“臣等處理軍政,難免無心他顧,不如陛下慧眼獨具。”
趙諶聽聞此言。輕笑道:“倒也有個人選,就是不知二卿以為如何?”
“誰?”兩個宰相同聲問道。
“禮部侍郎李若冰。”趙諶道。李若冰,就是當年跟金使張通古談判的大宋代表李若水,他原名李若冰,太上皇趙桓在位時,改為若水,現在,又被趙諶改了回來。
能代表國家談判的官員,必定是堅持原則,眼睛裏不揉沙子的角色。徐良聽皇帝推薦他,心中有些吃驚,但嘴上還是道:“李若冰有氣節,寧折不彎,當能勝任。”
趙諶又問趙鼎,也沒意見。遂暫定下來。又說一陣,皇帝問道:“徐卿。你入朝已不算短,可有合適的人選?”
徐六沉默片刻,正色道:“臣也有個人選,隻是”,“隻是什麽?”趙諶追問道。
“此人作過台諫長官,士林中有佳名”也作過參知政事,理政頗有建樹。但已下放地方上多年。不知合不合適。”徐六隱晦地說道。
趙諶露出疑惑之色:“有這人?作過台諫長官,還作過參知政事?朕怎麽……”語至此處,他突然想起一個人。
“徐卿說的,可是秦檜?”趙諶問道。
“正是。”徐良答道。秦檜,步入仕途以後,也還算一步一個腳印升上來,作了禦史中丞以後。便踏入高級官員的行例。更因為受到故清河郡王徐紹的賞識,而進入宰執之列”官拜參知政事。坦白地說,在徐紹推行新政的過程中,秦檜鞍前馬後,走出了大力的。在朝中,在士林,名聲都還不錯。
但因為徐紹堅持不跟金人議和,更因為他集權一身,上頭遂罷去秦檜的參知政事,以此迫使徐紹。離開中樞以後,秦檜先是作為“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在洛陽呆著,主持重修皇陵一事。
在他離開行在時,徐紹曾經對他說過”你去河南呆幾年,皇陵修好以後。自然就有機會回來了。哪知,在他完成使命,滿心期待重回中樞,結果朝廷又將他調往別處作地方官。
回〖中〗央的日子,遙遙無期。
秦檜有能力,也主戰,趙諶為什麽不願用他?隻因徐紹在相位時,集政權軍權於一身,莫說首相朱勝非有被架空之虞,就連皇帝也沒什麽事情可作。而秦檜正是徐紹的得力助手,趙諶當然不願意再現這一幕,所以將秦檜投閑置散這麽些年。
現在徐良重提舊事,不能不讓趙諶多想l些。遂問道:“徐卿何以舉薦秦檜?”
“回陛下,秦檜首先在中樞的曆練足夠。他作過職方員外郎,禦史中丞。參知政事,理政很有一套。其次他亦才在地方上任職的經驗。當然。年齡也還相宜。臣認為,他是合適的人選。”徐六道。
趙諶聽罷,笑而不言,一陣之後方道:“秦檜確央有才幹,這事,容朕考慮。
他既然這麽說,徐六也不好再多言,又說一陣,趙諶提起了前線的戰事:,“徐衛親自率領西軍征戰河東,日前傳來消息說,進展順利。已複河中府,解州”絳州,並俘虜金河東安撫使韓常。朕很欣慰,這足以說明,我朝跟女真人之間。是可以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的。,。
趙鼎忽然露出笑容,趙諶一見,問道:“趙卿何事歡喜?。。
趙鼎一俯首:,“陛下,臣是解州聞喜人。解州光複,臣不免歡喜。
,“哈哈,人之常情,人之常情。。。趙諶笑得更開了。”,徐衛出馬,必無空手而還的道理”否則,豈不壞了紫金虎的名頭?”。
趙鼎接口道:,“徐郡王十餘歲便起兵勤王,幾十年征戰”金人深懼之。此番,更才遼人相助,自然勢如破竹。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西軍進入河東,可謂開啟我朝反攻之先,意義重大!”。
,“正是這叮,道理,朕一心恢複舊疆”救民於水火,然醜類猖獗。此前折彥質北伐,無功而返。徐衛能有所斬獲。深慰朕心。不管他這次出征,最終能打到什麽地步。但大宋北伐雪恥的步子,算是踏出去了。。。趙諶高興道。
徐良見他興致不錯,也笑道:,“陛下,不止是西軍。淮西安撫司,練出精兵五萬,江西宣撫司自上次失利以後。也知恥而後勇,勤於操練,以圖洗雪,而韓世忠代理荊湖宣撫司以後,更是整頓部隊,恢複士氣。這幾司的將士們,無不枕戈待旦,相信用不了許久,我大宋百萬雄師北伐的日子就要到來了。”,趙諶一聽,不禁神往,仰頭歎道:,“朕即位於國家多事之秋,不求功高三皇,德蓋五帝,但求恢複舊疆,洗雪國恥,作個中興之君,足矣!。。
這君臣三個正發感歎時,一名內侍入內稟報道:,“陛下,有樞密都承旨,自稱方才收獲川陝宣撫處置司軍報”緊急送來禁中。。。
此話引起了君臣三人的高度關注,趙諶立即道:,“傳!。。
片刻之後。一名紅袍官員入內,樞密院現在已經是個擺設了”這人雖然任樞密都承旨,實則在中書辦公。踏入勤政堂,見過禮後,取出軍報道:,“這是剛剛收到的青字牌,請陛下過目。,。
皇帝的詔命,用金牌快馬傳遞,晝夜行五百裏,而這青字牌”屬於樞密院專用,規定晝夜行三百五十裏。徐衛帶著,“知樞密院事。。的頭銜,所以他可以用青字牌傳遞消息。
趙諶接過那麵青牌,定睛一看,不由得喜上眉梢。這下麵趙鼎徐良兩個見他如此模樣,都猜測著。莫非又有好消息?
隻見皇帝疾速看完一遍,然後尖仔細再看一遍,臉上笑意不曾間斷,看在最後,朗聲道:,“好個徐衛!好個西軍”。
趙鼎徐良對視一眼,雖然也心急想知道具體消息,卻又不好催促。隻能耐心地等候著,但趙諶似乎看上了癮,你說這青字牌上,從來都是簡明扼要上報軍情,能有幾個字?看這麽久還舍不得放手?
,“趙卿,徐卿,你們看看!。,趙諶喜笑顏開,命內侍將青字牌遞給他們。
兩位宰相合作一處,抵頭查看。這是徐衛在前線親自書寫的捷報,言西軍收複解州、絳州、懷州、澤州、慈州、河中府、平陽府、隆德府、威勝軍等地,並一度圍攻太原城!
趙鼎看罷,脫口道:,“大捷!端得是大捷!。。此番西軍出兵,竟能一舉奪回大半個河東!這可是宋金事變以後,未有之勝利!此前。宋軍也取得了不少戰績,但那都是剖氐抗金軍入侵中發生的。
真正的反攻收複,西軍複全陝算是開始。但陝西,金人一直沒才完全占領過。而河東不同,它淪陷已久,且被女真人統治多年,西軍收複半壁,意義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
更歡喜的,則是徐六。倒不是因為徐九是他堂弟,而是因為他執政以後,推行的路線,就是軍事鬥爭。現在,西軍收複半個河東。有力地支援了他的施政!
,“好!好啊!”。趙諶起身長歎。“竟能一度打到太原!連戰連捷,以致醜類敗北!真是揚我國威,壯我聲勢!。。
徐六卻表現得審慎一些,他提醒道:“陛下,隻可惜,西軍圍攻太原,即將城破之際,金軍大舉來援,否則,太原一下,河東全境豈不都光複了?”。
趙諶走了下來。擺擺手道:,“不急不急!你沒看徐衛寫的麽?現在他已經命令部隊把守關隘。金軍也已經撤回太原。河東半壁在手,太原也是遲早的事!。。
徐六又仔細看了一遍,突然發現方才因為激動,竟看漏了一節。忙道:,“陛下,徐衛除報捷,更請求朝廷,應當盡快恢複河東的秩序。選派官員,司儀行政。
趙諶點點頭:,“嗯,這是應該的。河東之民陷於金人強暴之下多年,如今剛剛光複,百廢待舉。這事,你們要抓緊。。。
趙鼎嘖了一聲,作難道:“陛下,西軍一舉收複數十州縣,這至少得需要數百名官員才能補充。如果中書從升朝官和地方官中挑選”這怕是半年也定不下來。。。
趙諶聽罷,心知不假。府要有知府,州要才知州,縣要有知縣,光是這一點,就要幾十名官員。更不用說行政主官以下的佐吏們!而且,此次光複的地區這麽大,提刑司、轉運司、常平司要不要設?統管全局的宣撫司要不要設?
如果把這些都算上,那所需要的官員……
從前陝西收複,為什麽沒這麽麻煩?因為那時徐衛有,“便宜黜涉”的權力。他可以就近在川陝兩地挑選官員,直接任命了就是。現在朝廷將他這個權力收回了,也就意味著,這事得〖中〗央自己管。
問題是,這件事情〖中〗央管得過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