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調走張浚

興元府,衙署大街上,徐衛騎著他那匹汗血寶馬,踩著小碎步,不緊不慢地前行著。兩個隨從小跑著一左一右跟在馬旁,這天有點風,吹得徐衛的官服大袖獵獵作響,瞅著要到宣撫司衙門了,他便勒了韁繩。誰知那馬不知什麽原因,竟收不住韁,一溜煙地往前竄了!徐衛手頭又一緊,戰馬長嘶一聲,竟人立而起!差點沒把太原王給顛下來!

這一下可壞了事,不說徐衛兩個家丁,那宣撫司衙門前的衛兵也一窩蜂地搶下來,都去扯韁繩,這才把馬拉住,將太原王扶下地。眾人七嘴八舌地問道:“大王無妨吧?”

徐衛甩甩袖子,一揮手,摒退了眾人,牽過韁繩,撫著那馬脖子歎道:“到底是戰馬,本該馳騁沙場,奈何終日馱著我在這街市招搖,倒委屈了它。”說罷,又撫摸一陣,這才抬階而上,進衙門去了。

你道川陝宣撫處置司,是四川陝西兩地最高權力機關,當雄偉宏大才是。其實,不過是小門小戶,甚至並不顯眼,連興元知府衙門也不如。隻因這州治府治,一般都是固定的,百年不變。但宣撫司可立,可撤,甚至要根據局勢而遷移。再者,宣撫司權力極大,但編製極小,隻宣撫使一人、判官一人、參謀一人、參議一人、主管機宜一人、幹辦公事兩人、準備差使兩人、準備差遣兩人,總共加起來十一人,因此便沒有必要如此講究。

進了衙門,繞過正堂,往左廂去,便是宣撫司官員日常辦公所在,右廂是會客接見場所,後麵便是吃飯的地方。太原王進去的時候,在外廂辦公的幹事準備們都起身,徐衛不等他們說出話來,便一揮手,眾人又都坐下去,繼續忙。

經過馬擴和張慶兩人的簽房時,打個招呼,倒是張浚還沒來。進了自己的簽房,還不忙坐,端起已經泡好的茶喝兩口,又站在窗前打望片刻,爽爽精神,這才到案桌後坐定,從那堆得有一尺多高的文書中取出一件來,細細看。

正看時,突然瞥見有一件公文單獨放在旁邊,一瞄封皮,竟是朝廷中書發來的省劄。徐衛一見,便撇了手中公文,單取省劄來看。這劄子是首相次相聯名簽發的,隻幾句話,說了一件事情。

徐衛看罷,臉上露麵狐疑之色,朝外喚道:“請張參議來。”

不一陣,張慶踏入簽書,直接道:“大王看了?”

“早上收到的?”徐衛舉起那本省劄問道。

“是,卑職看時也覺得詫異,這沒來由的,怎麽調了他去?”張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徐衛想了想,不得要領,便又請了馬擴來,將省劄給他一看,後者頓時嘖嘖連聲:“這倒怪了,他在本司多年,雖然加官不斷,卻從未調職,這回是怎地?”

你道那省劄說的是甚?調川陝宣撫判官張浚,河東公幹,權河東宣撫使!

張浚最初是作地方官,後來在樞密院勾當,再後充了一回陝西宣諭使,然後就留了下來,從參議一直作到宣撫判官。雖然不明說,但任誰都知道,張浚在川陝,等於是朝廷的耳目,說得直白些,就是監視徐衛的。這麽多年一直沒動,現在突然調去宣撫河東,難免使人意外。

但徐衛細想,也覺得無可厚非。張浚在川陝這麽些年了,熟悉情況,河東又是西軍一力收複的,從川陝宣撫處置司調人坐鎮河東,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川陝官員,除了張浚,就再沒有合適的了。你不可能調一個我的親信或者心腹再去宣撫河東。

隻是有一點,朝裏難道沒有人了麽?非要從川陝調?再有,把張浚調走了,誰作川陝宣撫判官?是從川陝提,還是從中央派?

“嗬,是什麽事讓大王一早就把參謀參議都聚了起來?”張浚踏進房來,打趣道。

張慶見他來了,拱手道:“給張判道喜,恭賀榮升!”

“恭喜恭喜!這你須得請上幾桌,才走得了!”馬擴也道。

張浚聽了一頭霧水,疑惑道:“什麽榮升?又怎麽走?到哪裏去?大王,何事?”

徐衛笑容滿麵地將那道省劄遞出:“自己看罷。”

張德遠打量著幾人,上前接了劄子,翻開一看,雖然極力還保持鎮定,但眉宇之間的喜色,是怎麽也掩飾不住了。說老實話,張浚在川陝宣撫判官的位置上幹了多少年了,也該提升了。現在可好,直接提成河東宣撫使,方麵大員!而且,既擔任宣撫使,那之後,少不得還要加官進爵,才配得上身份職事!

“怎麽?不說兩句?”馬擴笑道。

“這……這……”張浚看來是歡喜得緊了,一時說不出話來,隻滿臉燦爛的笑容。

徐衛站起身來,到張浚跟前,正色道:“說老實話,我是真舍不得你走。想你我共事多年,合作無間,你這一走,簡直是拆我的台啊。卻又沒奈何,人往高處走,我不能攔著你。罷罷罷,隻盼你在新任上,建功立業!”

張浚雖然大喜過望,但聽了這話,還是躬身一揖:“多謝大王!謝大王多年來的指點提攜!”

“你說這話便是打我的臉!徐某一介武夫,這麽些年,多虧得你指點!不論是對朝廷,還是對下麵,我一直都說,川陝能有今日之局麵,張判有大功。你這一走,我那小子拜師的事,隻怕也黃了。”徐衛笑道。

張浚長舒一口氣,又把劄子看了一遍,唯恐有差。徐衛知他心思,笑道:“你不用急,想是事情緊要,朝廷先發了省劄下來,催你赴任,所以用個‘權’,等你到了任,自有天子詔命來,到時候把這‘權’字去了,你便是河東軍政長官。”

張浚不好意思地笑笑,道:“在川陝多年,襄助大王,這猛一下讓我去宣撫河東,倒有些措手不及。”

“有什麽措手不及的?河東諸府、州、縣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從川陝過去的,誰敢不聽你這老長官的話?再說那河東諸軍,本就受我司統轄,你去作了宣撫使,他們敢不遵節製?張宣撫一過去,隻管大刀闊斧地施展!”張慶道。

這話卻是實在的,河東軍政班子,都係出川陝,或許朝廷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調張浚去坐鎮。

徐衛接過話頭:“以你的才幹聲望,在河東肯定是如魚得水。我雖舍不得你走,但照實講,這事卻也幫了我大忙。川陝這一攤子我尚且繁雜,兼管河東實在吃力,這下好了。”

張浚歡喜歸歡喜,卻也知道,想要在河東宣撫使這個位置上坐穩,不關要有朝廷的任命,還要有太原王的支持。因此對徐衛一揖:“至今往後,雖隔著條大河,但求大王看在往日情份上,多多照拂。”

徐衛知他意思,當即表態:“你放心,我說過,你的才幹聲望,絕對能彈壓住地方。便真有個什麽,你張宣撫一句話,我敢不從命?”這話說得極客氣,也是為了照顧這剛剛榮升的宣撫相公臉麵。

張浚聽了,果是受用,但表麵仍必須恭敬:“多謝大王抬舉。那我這……”

“朝廷這樣子,看是催得急,你也得麻利些。先把本司的公務交割了,這樣,你就交給張慶。河東諸事,我也整理整理,到時候交給你。家裏你肯定也要打理,就不必在衙門裏呆著了,回去忙吧。但有一條,你定在幾時走,一定要知會一聲,我們多的不說,大家同衙共事這麽些年,總要給你踐行才是。”徐衛善解人意。

張浚感激道:“多謝大王體諒,那下官這就請了張參議去,交割公務。”

徐衛不再多說,伸手作請,張浚即和張慶一道出了房去。馬擴看他兩人出去,回過頭來,卻道:“按說,他的位置不會輕易動的,難道朝中沒人?”

“不好說,現在朝中局勢也詭異得很。”徐衛肅色道。

馬擴點點頭,又道:“不管怎麽說,他這一走,大王倒少些煩惱。”

徐衛輕輕一笑,不置可否,卻道:“河東的事,你最清楚,先來幫我理理,到時候好交割給他。”

“是。”馬擴應了一聲,兩人便在房中忙活起來。約莫要到中午時分,張浚和張慶那頭交割完畢,本來,川陝大事皆決於徐衛,他這個宣撫判官隻是協助處理而已,也沒多少要交割的。

張浚便過來徐衛這邊,交割了河東事務,他便要告辭回家。因還未到散值時分,眾官也不去相送,便閑話幾句,由他去了。

徐衛等他出門以後,突然想起什麽,單獨一人追了出去。到衙門外,見張浚已經在往馬背上跨,他忙喚住:“德遠兄留步。”

張浚忙回身:“大王還有何吩咐?”

徐衛手一伸:“你等等。”語畢,吩咐旁邊衛兵,輕聲說了幾句什麽。那軍漢領命而去,往衙門旁邊繞。一陣之後,牽了徐衛那匹坐騎出來。

張德遠會錯了意,以為徐衛要送他,忙道:“使不得,使不得!下官不過是回家去,大王……”說到這兒,他停住了,猜測著太原王是不是有什麽機密的事,不方便在衙門裏說,偏要在路上講?

卻見徐衛牽了那馬韁繩,又撫幾把,對他道:“德遠兄,你此去河東,責任重大。少不得要各地奔波,你雖是文官,在川陝久了,也是終日馬來馬去。我這匹馬,原是遼國送的,腳力極好,一日能行四百裏以上。如今,便贈與兄代步。”

張浚受寵若驚,連連搖頭道:“不可不可,這是大王寶馬,下官如何敢奪人之美?”

“你我何須客氣?實話與你說,我如今想再親自上陣,已是不可能了。留著這良駒,成天招搖過市,也是委屈它。今早來,差點沒摔我下背,你騎了去,比我有用。”徐衛道。

張浚還想推辭,徐衛急了:“你若再辭,便是矯情了。”

張德遠推辭不過,隻得拜領,再三感謝徐衛,方才去了。沒兩日,家中安排整齊,收拾了行裝,便來宣撫處置司辭行。徐衛命在城中頂好的酒家設宴,本司官員盡皆出席,連兩興安撫司、興元知府衙門、利州路提刑司的官員也出了麵,替張浚送行。

到底在川陝幹了這麽多年,一旦辭去,不免感傷。張浚在席間表現出少有的感性,謝這個,謝那個,直喝了個爛醉!最後,還是同僚送他回家去。次日,便攜帶家眷,離了興元府,遠赴河東就任。

徐衛送佛送到西,他早於幾日前就寫了書信往河東,曉諭邵興、邵翼、黃守、鄭普等河東將領,不得藐視張浚,恭聽節製。隻因那河東駐軍,雖然跟西軍隔著一條黃河,但與徐衛卻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邵興是河東義軍首領之一,徐衛作過義軍總管,論起來,是太原王的舊部,當年平陽保衛戰,邵興的弟弟邵翼還曾率軍相助;至於黃守鄭普這兩位原紅巾軍首領,他們本來就是徐衛的部下,昔年徐衛從平陽撤出之後,留沒角牛楊進守城,後來城破,楊進戰死,這兩人突出重圍,以幸存的虎兒軍官兵為基礎,發展出數萬紅巾義軍,威震河東!

後來河東陸續光複,這些義軍部隊都歸徐衛節製,整編成了正規軍。說句犯忌諱的話,這些人眼裏,有沒有皇帝不知道,但不敢沒有徐郡王。徐衛就是擔心他們一直聽命於自己,無視張浚,這樣反而不好。

張浚前腳一走,徐衛立馬就收到了徐六的來信,真相這才大白。

徐良告訴堂弟,他本來是打算將秦檜這廝攆出朝,到河東宣撫的。但折彥質橫插一杠,極力保全,雙方爭執不下。後來,折彥質主動來溝通,提出把川陝宣撫處置司的張浚調往河東坐鎮,留下秦檜在朝,擔任禦營使。至於新任川陝宣撫判官的人選,他不幹預。

徐良考慮到,這張浚本是先帝時安排在陝西,為朝廷張目,監視堂弟的。如今若抽調了他去,堂弟倒也少些掣肘。再有,張浚比起秦檜來,更適合作河東宣撫使,若拿到台麵上爭,不一定爭得過。麟王又不幹預新任宣撫判官的人選,這筆交易,倒也作得。遂促成了此事。

徐六還在信中提到,後悔沒聽老九的勸說,重用了秦檜,如今才發現,這廝是個暗藏禍心的撮鳥,最不地道。雖攆出了權力核心,但沒能趕出朝去,終究不爽。

徐六還提到,侄女進了宮,皇帝倒也喜歡,四哥作了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又代理殿帥職權。可堂弟作宰相,堂兄又握著殿帥兵權,控製行朝安危,這樣讓人覺得很不妥當。正好,禦營司重設,缺少一個有資曆的武臣作副手,他便主動提出來,讓徐四改任禦營副使。皇帝表示同意,朝中也無異議,遂晉升太尉,作了禦營副使。

徐衛對親哥哥的職務變動,但沒什麽擔憂。雖說殿帥手裏有實權,禦營副使隻是個閑官,但四哥是個實誠人,若打仗倒還好,若不打仗,放在殿帥的位置上,莫說旁人有閑話,他自己也不自在,若如作個閑官。說到底,他當初從川陝調往江南,不過是為了作人質罷了。

對禦營司的重設,徐衛也不擔心。因為哪怕現在局勢趨於緩和了,朝廷想要直接控製軍隊也是不可能的。又尤其是西軍,朝廷就從來沒有直接節製過。

倒是秦檜這廝,讓他有些擔心。秦檜是什麽品性,他太清楚了!早就勸過六哥,可惜聽不進去,現在才發現其麵目,都有些遲了。而更讓徐郡王擔心的是,折彥質又跟秦檜攪到了一起!

他倒不是擔心折彥質有秦檜的幫助,實力大增,進而壓過徐家。因為秦檜是不可能甘居人下的,他也不可能真心協助折家。在原來的曆史軌跡上,張浚趙鼎這種提攜過秦檜,或者與他共過事的前輩大臣,都被他挑撥陷害,驅逐出朝廷。折彥質若是信了此人,也隻能是養虎為禍!

徐衛擔心的是,看這樣子,秦檜在朝中已經相當影響力了。倘若讓他逮著機會竄起來,那絕對不是什麽好事!

因此,徐衛在回信中,再三規勸堂兄,現在已經撕破臉皮了,秦檜定然是要協助麟王打壓你的。你若有機會,不要放過此人,最好是弄得他永世不能翻身!

至於徐六在書信中提出的戰略構想,打算時機成熟時,不惜撕毀和約,主動進攻金國。徐衛明確表示反對,他分析了宋、金、遼三國眼下的局勢,提出,三國鼎立,如果沒有萬全之準備,誰先貿然動手,誰就有可能最先倒黴!而且太原王提出了自己的預測,認為,從今以後,最先忍耐不住動刀兵的,多半會是女真人,會是完顏亮,而且時間不會太久。我們隻需穩住陣腳,加強軍備,到時候看他女真人打向哪方,再作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