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十月,林海毅、應美妮夫婦帶著三個孩子,在國際紅十字會的安排下,從泰國難民營來到了法國。

那一年,林大龍剛過了十歲的生日,大妹林舒婷八歲,小妹妹林舒雲才五歲。

上個世紀初,柬埔寨原是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殖民時期,法語是官方語言,柬埔寨社會都流行講法語。在一般學校裏也都開設有法文課,隻要是在當地學校讀過小學與初中的學生,多少都能講一些法語。林海毅是在讀完初中後,才走出校門跟著父親學做生意,所以一般的法文文件和報紙也能夠看懂一些,簡單的法語會話,也能對付。後來,走上社會後,商界與華僑華人社會裏日常講的都是潮州話和廣東話,用法語的機會不多,多年下來,慢慢的也就將法語忘記得差不多了。

想不到命運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時代的狂瀾將他刮到了法國。如果沒有當年紅色高棉那場如同兒戲般的造孽,他是做夢也想不到會放棄柬埔寨的一切,一家人為了活命,曆盡千辛萬苦,輾轉逃難來到法國,並從此要在這塊土地上長期生活下去。同樣想不到的是,當年學過、但已忘得差不多了的法文,卻在他初初踏上法蘭西土地時,幫了他的大忙。

一九七八年已是秋風蕭瑟的一天,由國際紅十字會安排的一架從泰國起飛的航機,滿載著柬埔寨的難民,降落在巴黎戴高樂機場。

當飛機的艙門打開後,上來了幾個戴著紅十字會袖章的男女和兩個穿著警服的法國警察,其中一位女士手執擴音筒對著機艙裏的乘客講了一通話。機上的乘客,官方登記上說的是柬埔寨難民,但是實際上絕大部分都是僑居在柬埔寨的華人、華僑。他們原籍基本上是中國廣東潮州、汕頭和中山一帶,盡管有的家庭已經僑居在柬埔寨兩、三代了,但是平時他們的日常用語講的還都是純正的潮州話和廣東話。年青的一代有的在當地學校讀過書的,能聽懂一些法語,但是大部分人卻不諳法語。對於紅十字會女士講的一番話,機上大部分人都聽不懂她講的是什麽,大家緊張地相互打聽、詢問,一時間,機上出現了一陣嘈雜的**。麵對這個有點混亂的場麵,站在前麵的一個警察,馬上伸出雙手,用力向下壓了壓,高聲地問道:“你們中間誰能懂法文的請舉一下手,能不能給大家翻譯一下剛才這位女士說的這番話的大概意思?”對於剛才這位女士的講話,林海毅基本上能聽得懂,他就自覺地向著那位警察舉起了手。警察一見有人懂法語,本來緊鎖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了開來,他向林海毅招了招手,示意他走上前來,向大家翻譯一下剛才這位紅十字會女士的講話內容。

林海毅在座位上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提高聲音對機上的乘客解說起那位紅十字會女士剛才講話的大概意思。他說:“各位難友們,剛才講話的這位女士是國際紅十字會的法國負責人。她說,等一會大家下飛機後,有三輛五十人座的大巴在飛機旁等著我們,大家不要爭先恐後,要有秩序的排隊上車,等一輛車坐滿了後,跟著再上第二輛車,第三輛車,大家都是有座位的。等大家都上車後,司機會載我們去法國政府為難民安排的臨時安置營。難民臨時安置營在法國西北部城市魯昂附近,離機場約一百多公裏,需要二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到了那邊以後,難民安置營會有具體工作人員安排我們的住處和飲食,請大家放心。但是要求大家一切行動聽指揮,不要私自任意行動。”

林海毅的一番翻譯講話,立刻讓機艙裏安靜了下來。那位紅十會的女士知道大家都聽懂她講話的意思了,就對航空小姐示意可以打開機艙的門讓大家下飛機了。

機上男女老小的難民們,手拎各色各樣的布袋和紙袋,一個跟著一個匆匆走下機艙門口架起的扶梯,前後有秩序地上了大巴。等所有的人都上了車,並在座位上坐好後,三輛大巴就一輛緊接著一輛,離開機場駛上了高速公路。林海毅一家五口分兩排而坐,大巴開出還不到半個小時,舒雲就頭靠在媽媽的腿上睡著了,而大龍和舒婷卻沒有一點睡意,他們倆個交替的趴在車子的玻璃窗前,看著眼前不時晃過的車流和一大片一大片寬闊的田野,都興奮地指點著、驚呼著。因為眼前的這些景觀,他們在柬埔寨是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大巴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而平穩。此時的林海毅雙眼一動不動地一直眺望著車窗外麵飛馳掠過的平坦而一望無際的田野,心情無比激動,眼眶裏的淚水不時奪眶而出,流滿臉龐。從戰火紛飛的柬埔寨叢林,來到這塊富饒、和平的法蘭西土地,恍若夢中。真的十分感謝法蘭西民族敞開偉大的胸懷和實行人道主義,容納了他們這批死裏逃生的難民。從今以後,我們就要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奮鬥了。想到這裏,林海毅從上飛機開始舒展了兩天的心情,又有點抽緊了:一家五口來到完全陌生的地方,現實擺在那裏,立即要麵對全新的環境和社會。自己雖然懂一點法文,但是在柬埔寨時初中讀完後就跟著父親學做生意,沒有專門技能,也沒有什麽特長;況且三個孩子都還小,需要接受多年的正規教育,將來才能融入這個社會。對自己來說,盡快地找到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有一寸安身之地,實在是當務之急。一連串的問題一時間都在林海毅的頭腦裏不斷翻騰,車窗外麵的景色反而模糊、恍惚了起來……

差不多過了兩個小時,三輛大巴相繼離開了高速公路,逐漸放慢了速度,進入了鄉間的公路。這條公路雖然隻容來往兩輛車對開通過,但是路麵平坦,馬路兩邊樹木整齊,綠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在揮手歡迎他們。大巴轉了幾個彎道,在一座三層樓的建築物前停了下來。三輛大巴,每輛車上都坐有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林海毅這輛車上坐的就是那位紅十字會的女負責人。車門打開後,這位紅十字會的女負責人指揮大家拿好自己的隨身行李,陸續下車,並到樓房前麵的一塊空地上集合。其他兩輛車上的人們也都在紅十字會人員的指揮下,先後來到空地上。等所有人員都集中齊後,那位紅十字會的女負責人又把林海毅叫到她身邊,要他幫忙翻譯她的講話。

她對著大家提高嗓門說:“這裏原來是一所中學的校所,現在學校已搬到新的校址上課,這裏現在暫時空著。我們已與當地的有關部門協商好了,將這裏的教室借用作為你們的臨時住處。等一會兒,你們排隊每人到門口領一張登記表,填寫好後,交給我們的工作人員,再由他們分配你們入住哪一個教室。大家在這裏是臨時安排住宿的,男女要分開住,十歲以下的兒童可跟隨母親。”林海毅將這位女士的講話翻譯成中文向大家重述了一遍。等大家聽清楚後,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就指揮大家到門口去登記,聽從工作人員安排住哪一個教室。

前後折騰了兩個小時,林海毅才帶著兒子大龍在鋪在地板上的墊子上坐了下來。墊子和一張棉被都是紅十字會發給的,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被褥是法國各界善心人士捐贈的,各地方收攏後統一交到紅十字會,再由紅十字會根據人頭發到每個難民的手裏。棉被是半新舊的,顯然是人們已經用過後捐到紅十字會的。林海毅坐在墊子上雙手反複撫摸著棉被,止不住淚水溢滿了眼眶。棉被雖然是舊的,但是經過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統一清洗後,仍然散發出一縷縷棉絮的清香,蘊含著善心人們的一份愛心。死裏逃生來到法國,到今天才可以踏踏實實地坐在法蘭西的這塊土地上,並且可以蓋上被子睡個安穩覺,這真是天大的福份。

林海毅的思緒還在頭腦裏不停地翻滾著,低頭一看,兒子大龍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將頭靠在他的大腿上睡著了。林海毅連忙將大龍的身體扶正,脫下他的外衣,讓他在墊子上躺好,並拉過被子蓋在他的身上。安頓好大龍後,林海毅也脫下外衣,在他旁邊躺了下來,準備好好地睡個安穩覺。在十多個小時的航機飛行過程中,因為心情激動,精神一直處於高度亢奮中,所以基本上沒有合過眼;下了飛機,上了大巴,兩個多小時的大巴行駛中,又一直專注於觀賞公路兩旁的景色,還是沒有一點睡意。現在,已經踏踏實實地躺在了法國魯昂附近的難民臨時安置營的床墊上,一顆心終於落地了。一陣睡意襲來,林海毅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林海毅被一陣嘈雜聲吵醒。他睜開眼睛一看,強烈的陽光將整個教室照得透亮,偌大的教室裏,絕大數人都已經睡醒了,有的站在那裏互相聊天;有的坐在墊子上整理著身邊袋子裏的東西。大龍不知什麽時候也已經醒了,這時正與隔鄰墊子上一個差不多歲數的小男孩在玩起了撲克牌。

一看手表,都已經上午十點鍾了。想不到這一覺整整睡了十一個鍾頭,林海毅感到,似乎這一覺,一下子將前些日子一路顛簸所缺的覺都補回來了,精神不由得為之一振。林海毅馬上想到了妻子應美妮和兩個女兒,不知道她們昨晚是否睡得好,應該去那邊看看,想著就站了起來。正在這時,國際紅十字會的那位負責女士,帶著一位亞洲人臉孔的女翻譯來到了教室門口。她用手向教室裏的人們招了招手,要大家安靜下來,接著說:“現在離中午開飯還有兩小時,請大家都到一號教室集中,有重要事情要向你們交待。”等翻譯將她的話翻譯給大家聽後,教室裏的男士們就紛紛湧向一號教室。

這次國際紅十字會為這批難民安排了三個教室,作為他們的臨時居所,兩男一女。一號教室就是應美妮她們女人們睡的那個教室。一百多人,將這個大教室擠得滿滿的,大家都找地方坐了下來,有的十多人擠在一張墊子上坐,坐不了墊子的,就直接坐在地板上了。等大家基本坐定後,國際紅十字會的女負責人開始講話,通過翻譯,大家都明白了她講話的主要內容有兩點:第一點,國際紅十字會這次包了一架飛機讓大家安全抵達法國,所有費用都是國際紅十字會墊付的。但這筆費用當時就與你們講明了的,等你們到了法國,找到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之後,要分期或一次性的歸還給紅十字會,以作為紅十字會日後繼續做公益事業的經費。等你們有了工作,有了錢以後,請自覺地按照發給你們的那張表格上的地址和賬戶,將錢匯到那裏去。在這一點上,我們相信大家都是樂意做的。第二點,你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是法國政府臨時性的安排。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你們要盡快尋找各自的住處。有親戚、朋友在法國的,他們能接納你們的,請早點與他們聯係,看能不能暫時住到他們那裏去;如果自己隨身帶有一定數量美金或法郎的,也可以到房介公司去洽談,先租房子將自己安定下來,再由政府的有關部門安排你們尋找合適的工作。

對於這位國際紅十字會負責人講話中的兩個主要內容,林海毅心中早已有了思想準備,他知道,法國政府和人民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的崇高精神,將他們這批難民從戰火中拯救出來,並經過周到的安排,讓他們安全抵達法國,已經讓他們感激不盡。在法蘭西這塊土地上,今後的新生活,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鬥去爭取。況且自己夫妻倆正當壯年,完全有信心去開創一個新的生活前景。毫無疑問,在掙到第一筆錢後,首先要把紅十字會墊付的飛機票錢款還掉。

會議結束後,離中午開飯還有一段時間,大家也沒有回到原來的教室,就在原地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我一言你一句地議論和商量起今後各自的出路和努力方向。林海毅、應美妮夫婦帶著三個孩子,也和一對年紀不相上下的夫婦坐在一邊,漫談起來。這對夫婦,男的叫王山青,女的叫郭雪紅,隨身帶著一名八歲的兒子,名叫佩男。這對夫婦一上飛機,就坐在林海毅他們一家座位的前一排,飛機升空後,他們就聊了起來。沒有想到那麽巧,原來柬埔寨戰亂前他們是住在首都金邊市的同一條街上,林海毅一家住在街的西頭,王山青一家住在街的東頭。林海毅讀完初中就跟著父親學做生意,隔幾天就要往外省跑,還時常要到越南西貢和老撾萬象去進貨。而王山青和郭雪紅在端華學校高中專修班畢業後,就被學校分配到磅遜省的一所華文學校當老師,王山青當語文老師兼體育老師,郭雪紅則任數學老師兼音樂老師。後來兩人結成了夫妻,就在當地安了家,平時也就不大到金邊來了。少時候,他們都在金邊同一條街上住,這麽多年來卻互相不認識,一場戰亂後,卻讓他們坐上同一架飛機,以難民身份一起來到了法國,開始尋找新的生活。同樣的命運,讓他們一見如故,特別親切,坐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

誰心裏都明白,國際紅十字會將他們這批難民接到法國,並由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安排臨時住處,這已是天大的恩惠了。今後的路還很長,如何在新的國度,邁出新的第一步,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談到如何邁出這新的第一步,林海毅沉默了一陣,說:“這幾天我一直在考慮,我們不能等法國政府來安排,我們要立足自己想辦法。我有一個姐姐,他們一家去年就到了法國,現在住在巴黎。聽說她和她的先生經朋友介紹,在一家猶太人開的製衣廠裏工作,收入雖然不多,也能應付平時的日常開支,日子也算穩定了。我打算和她商量一下,看能否先投靠她那裏。那你們呢,你是如何計劃的?”林海毅說完一番話後,雙眼注視著王山青。

王山青皺了皺眉頭,看了一眼妻子郭雪紅回答道:“你說得對,萬事還得自己想辦法好,掌握主動權。我也與雪紅商量好了,她的哥哥早些年來了法國,現在剛好也住在魯昂,並且聽說去年已經開了一小間中餐館。我們準備去投靠他哥,先有了一個落足的地方,再慢慢想其他辦法。”郭雪紅接過話題說:“我已經與我哥聯係過了,他也同意我們先到他們那裏住一陣子,待熟悉情況後,再自己來找出路。”

兩家人一說起來,原來大家還都有親戚在法國,這比起那些在法國既無親戚又沒有熟人的難民,要在這陌生的地方立足,條件是有利得多了。

接下來的日子,這個難民臨時安置營一直處於嘈雜、混亂和變動之中,今天隔鄰睡墊上的人走了,後天靠窗的那兩個睡墊又空了。每天大家都在跑進跑出,打電話聯係,一旦有了消息,夫妻倆牽兒攜女就走了。那些單身的年青人就更容易了,今天中午還在教室裏呼呼大睡,傍晚就“失蹤”了。

王山青、郭雪紅夫婦比林海毅、應美妮夫婦早一天離開了難民臨時安置營。那天下午四點左右,郭雪紅的哥哥開著一輛雷諾小貨車來接走他們。據說,她哥哥要等到下午三點,餐館裏的客人都走光後,自己才能開車出來,好在餐館離難民安置營不遠,隻需要半個小時就來到了。

分別前,王山青和林海毅他們相互交換了各自親戚的電話號碼,講好了,待大家基本安定後,馬上電話聯係,互通新消息。才相處幾天,剛剛熟悉就又要分別,雖然心中多少有點難舍,但是各自為了自己的新生活,暫時的分離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唯有希望不久的將來大家再有重逢的日子。

第二天,林海毅帶著妻子兒女,在難民安置營工作人員的指點下,坐上公交車到了魯昂火車站,再在車站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到售票窗口排隊買好了到巴黎的火車票,上了火車。

一家人五口,剛好坐滿車廂中的一排,林海毅與小女兒坐在過道的兩人位,應美妮與兒子和大女兒則坐在過道另一邊的三人位。火車開動後,三個孩子顯得十分興奮,對什麽都感興趣,互相爭著要趴在窗口看車外的風景,不停地打鬧著,害得應美妮剛拉下這個,又要去擋住那個,忙得一刻也不得安靜。而此時的林海毅,卻一點也沒有為孩子們的吵鬧所影響,翻閱著手上的一張巴黎地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柬埔寨在曆史上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的曆史、文化對當地社會的影響很大,林海毅從小就知道巴黎這個名字,知道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大城市,盼望著哪一天能有機會到巴黎來一睹真容。但是,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到這個世界名城來生活。現在,他們一家居然逃難來到了巴黎,姐姐林海珍也同意林海毅一家到巴黎後可暫時住在她的家裏。但是林海毅知道她的家也隻有一房一廳,總共不到五十平方米。她和姐夫雖然沒有子女,林海毅一家到來後,就要占用他們的客廳,加上三個孩子,又正是吵鬧的年紀,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增加不少麻煩。姐夫和姐姐的好心,雖然可解他們初到巴黎時的燃眉之急,但總不是長久之計。到巴黎後,能不能盡快找到工作?又能做什麽工作?何時自己才有能力租到房子?這些問題反複盤旋在他的腦海中,難以釋懷……

直到火車行駛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駛進了車站,林海毅才如夢中清醒過來一般,知道巴黎北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