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池友明的多方聯係,很快為林芬在巴黎十區找到了一間華人分租的單人房間。並通過一個朋友,為她在三區一家華僑老板開的服裝店,找到了一份售貨員的職位。薪水雖然少一點,但服裝店星期天休息,林芬剛好可以去“旅法華僑俱樂部”中文學校教課。

經過幾天的忙亂,林芬搬好了家。這是一間六層頂樓的房間,放了一張床,再放一張小桌子,就沒有什麽空地方了。旁邊的廁所和洗澡間是在一起的,小得連轉身都困難。沒有廚房,隻有一個小電爐放在桌子上,平時用小鍋煮點“方便麵”之類的食物還可以,炒菜就不行,一炒菜滿屋子就都是油煙味。好在林芬一人也不常做飯,能燒點水泡杯茶就行了。

到巴黎兩年多了,終於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林芬也覺得心滿意足了。一切從頭開始,林芬決心像華僑老一輩當年艱難奮鬥一樣,靠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在異國他鄉打拚出一片天地來。

星期天一早,林芬在咖啡館喝了一杯咖啡,就來到了“旅法華僑俱樂部”。已同楊秘書在電話裏聯係好了,上午十一點鍾到會裏來見中文學校的校長。

走進“辦公室”,林芬看見楊秘書的對麵坐著一位年紀與他相仿的男士,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精神矍鑠,很有長者的風度。他正在翻看著上次楊秘書曾經在上麵記錄林芬簡曆的那個本子。她猜想這位一定是校長了。

楊秘書見林芬進來,忙站起來招呼:“好,你來了,潘校長正在等你呢。”

林芬有禮貌地說了一聲:“潘校長,您好。”

潘校長站起身,伸出手熱情地與林芬握了握手,說:“林小姐好,我聽楊秘書介紹了你的情況。我們現在需要一名中文老師,歡迎你來我們中文學校。”大家都坐下後,潘校長又簡單地說了一下中文學校的情況和對老師的要求。林芬認真地聽著,並表示一定會根據會裏的要求,盡量把教學工作做好。

潘校長說:“這裏大學生難找呀,你是我們老師裏不多的一位正式大學生,以後要多為學校挑擔子啊。”林芬不好意思地說:“我沒有什麽經驗,我一定虛心地向其他老師學習,今後也請潘校長多多指導。”接著,他們又談了一下老師的報酬問題。林芬一口答應說沒有問題,一切按學校的規定辦。

聊了一會,潘校長說:“等一會兒十一點半,老師都到齊後,我們要開個會,介紹你與其他老師認識認識,還要大家重新分配一下課時。”說完,潘校長就出去忙其他事情去了。

楊秘書對林芬說:“潘校長是一個很好的人。他還是俱樂部的副主席,他自己開著一家首飾批發店和一家咖啡館,平時工作很忙,但他十分熱心會裏的事情,尤其是中文學校的事。星期六、星期日基本都泡在會裏,所做的工作都是義務的。不但沒有酬勞,每年還要捐贈給會裏不少錢呢。”林芬聽後,對這些老一輩的僑領肅然起敬。

潘校長再次進來的時候,後麵同時跟進來三位女士。楊秘書招呼大家坐好後,潘校長宣布會議開始。

潘校長首先向三位介紹了新來的老師林芬,然後向林芬分別介紹了這三位老師,她們是:張莉,溫州人;陳美英,上海人;曾愛娟,也是溫州人。張莉、陳美英年紀和林芬差不多,都是二十多歲;曾愛娟看上去年紀大一點,已是四十出頭的樣子。

中文學校原有老師四名,不久前一位老師生孩子,辭了職,剛好由林芬補上。校長要求大家重新分配一下任教的班級。中文學校裏的中文班程度不同,有高年級班,也有低年級班。目前是張莉和曾愛娟教低年級班,陳美英和已辭職的那位老師教高年級班。現在幾位老師聽說林芬在國內是位大學生,一致通過要她教高年級班。林芬推辭說,自己沒有教過書,也沒有經驗,還是從教低年級班開始吧,待有了教學經驗後,再來教高年級班。但是張莉與曾愛娟都不同意,說,我們都隻有初中、高中程度,理所當然由林芬來教高年級班。

林芬看她們態度十分堅決,也不好再堅持了。說,那我就來試試看吧,如果不行,我一定要換下來先從教低年級班開始。

林芬平時要上班,所以要求星期日上下午可以盡量安排教學課程,星期三和星期六暫時不要安排任課。其他三位老師都表示沒有問題。這樣,林芬在時間上就能做到在服裝店上班與中文學校教課兩不誤。

會議結束後,四位老師一起來到一間教室,商量一下分班後的課程安排和具體分工。

曾愛娟打開了教室的燈光。教室約有二十平方米左右,一排排的課桌雖然顯得有點陳舊,但排列得整整齊齊。課桌的正對麵牆壁上,掛著一塊黑板,是老師用來教課時書寫用的。林芬環視了一下教室的四周,牆上還貼了不少勵誌的標語,很有學習的氣氛。林芬想,在海外能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學習環境,還真是不容易,反映出老一輩華僑對下一代子女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良苦用心。

四人坐下來各自確認並記下了自己的教課時間表後,張莉提議大家到對麵的咖啡館喝杯咖啡,順便聊聊天,大家也可以增加點相互之間的了解與認識。她的提議獲得大家的一致讚成。

張莉和林芬一樣,同樣留著一頭飄逸的長發,並且染成了淺黃色,秀麗的臉龐上有一對水靈靈的鳳眼,笑起來臉上有一對淺淺的酒靨,屬於典型的江南姑娘。她人長得漂亮,性格也開朗,很容易與人親近。加上她也是溫州人,林芬見上一麵就對她產生了某種好感,認為以後與她可以交個朋友。相比較,出生於上海的陳美英,膚色白淨,身材嬌小,但臉上隱約有一絲憂鬱的神色,多了一份中國古典美人的氣質。是生活當中的什麽不順心?還是內心深處有什麽難言之隱?大家坐在一起,她總是聽別人說的多,而自己講的少。四十多歲的曾愛娟是她們的老大姐了,人顯得豐滿、壯實,一看就知道是幹過體力活兒的人,溫州女人中就有不少這樣能持家、能吃苦的賢內助。

三個女人一台戲。女人們聚在一起,雖然是初次相識,一會兒就相熟了,接著就有說不完的話題。

交談中,林芬對這三位姐妹的狀況有了大概的了解:張莉的丈夫是兩間中餐館的老板,也是“旅法華僑俱樂部”的副主席。兩家中餐館是他們結婚後先後開起來的,兩家餐館生意一直不錯,張莉的丈夫長袖善舞,運作自如,餐館生意興隆,不用張莉天天到餐館去陪著守攤。家境富裕,吃用不愁,因為結婚才四年,還沒有孩子,整天在家閑著也無聊,就被介紹到俱樂部的中文學校來教教書。陳美英原是上海一家外企公司的白領,因工作的機會,認識了一位被法國公司派到上海工作的技術員,談起了戀愛。一年前結婚後,隨著丈夫移民來到了法國。丈夫目前在一家法國公司從事技術工作。陳美英在中國大學讀的是法語專業,法文很好。但到法國後,至今還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一次,偶然看到當地一家中文報紙刊登的一則小廣告,是華僑俱樂部的中文學校招聘中文老師,她就自己找上門來,結果被校長錄取了,就到中文學校教書,時間才隻有半年。相比較起來,曾大姐是最老資格的了,算教齡也已有四年多。她丈夫是在一家中餐館做大師傅,他們有兩個孩子。曾大姐自從有了孩子,就沒有再出去工作了,基本上是在家帶孩子。現在孩子大了,都上了學。所以她也就有時間來學校教點課,多少也可補貼一點家用。

四位老師中,隻有林芬還是單身一人。張莉聽說林芬還沒有結婚,立即嚷了起來:“怎麽搞的,這樣漂亮的一位小姐,還是自己一個人,那怎麽行?你說說要什麽條件?我幫你找。不喜歡中國人,找個法國人也行。”

林芬被說得紅了臉,有點害羞地說:“找對象又不是像買棵白菜那麽簡單,哪有你想找馬上就能找得到的呀。”

陳美英說:“要我說,找男朋友還是找個中國人吧,文化背景相同,生活習慣相似,容易相處。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張莉聽她一說,馬上搶白她說:“這個道理為什麽不用在你自己身上?你為什麽偏偏找了個法國丈夫?”陳美英被張莉這樣一搶白,隻得不好意思地說:“那不是我的經驗教訓嗎,我的情況特殊。你不用幸災樂禍好不好。”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大家說笑了一會,曾大姐說:“下午還要上課,我們回去吃飯吧。”她們三位都是自己帶飯盒來的,會館裏有一個小廚房間,備有微波爐。她們將帶來的飯菜熱一下,就地解決,一起吃飯,也顯得熱熱鬧鬧。林芬是第一次來,不知道是可以自己帶飯來在學校吃的,所以沒有帶什麽東西來。她想出去買份“三文治”來充饑。三位姐妹都說不用出去了,每個人分一點給她,就足夠她吃的了。結果,林芬來中文學校吃的第一餐午飯是“三家飯”。

林芬第一次當老師,一連上了四堂課,回到家時真的感到有點累了。不要說四、五個小時要一直站著,腿都站腫了,更嚴重的是,首次一個下午不停的講話,四堂課下來,已經口幹舌燥了。不過,林芬還是很高興的。麵對著那些可愛的華裔子弟,他們普通話講得雖然有點生硬,但好在他們都會講溫州話,交流起來並不困難。小朋友們天真活潑,純潔無邪,課堂上雖然有時愛做點小動作,可是朗讀起課文來,卻是非常認真,聲音洪亮、口齒清楚,一點也不怯場。

下課時,孩子們“林老師,林老師”的叫喊,讓林芬笑在臉上,甜在心裏。她覺得在海外有這份工作,實在是很有意思。她決心一定認真地教好每節課,不辜負“老師”的稱號。同時,她粗略地翻了翻課本,覺得這些書本的內容,有些離法國的實際生活有點距離,將來有時間,可以建議校長對課本內容作些適當的調整,或者自己動手,結合法國的實際生活來編寫點補充教材,可能會更加吸引學生們學習中文的興趣,學到的東西也更實用一些。

林芬的頭腦裏多開了一個窗口,常常思考如何在中文學校裏教好課,講課要做到生動、實用,易懂、吸引得住人,這是與學生們搞好關係,讓他們喜歡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