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說到這裏

一六舉報請客官員違紀者並非他人,恰恰就是那位為了泄圳曰隻與上官的感情而咬著牙掏錢請客的官員的老婆。

很棄怪吧?其實,類似這種親屬之間的大義滅親行為,在太平天國政府的治下,那可是絕非罕見的。

因為在太平天國政府的律法有這樣的明文規定,倘若是親屬舉報,或者是提供破案的線索,那麽,案犯將可以獲得罪減一等的“優惠

那位請客官員百密一疏,實在是不該在枕頭上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又說給自己的老婆,這個“第三者”聽。而更重要的,偏偏他的這位愛妻又是一個極其相信紙永遠都不會包住火的膽小怕事之人。

於是,為了不使丈夫在未來的某一天遭受到天朝政府更嚴厲的製裁,她毅然而然地走進了當地內務部的大門。她做的沒錯,正是由於她的這一舉動,才使她的丈夫免遭了行賄者與受賄者同罪的嚴厲處罰。不僅如此,她還又把她的丈夫剛剛,交出去的那筆“巨額罰款。”原原本本地又拿了回來。當然,盡管她的初衷根本沒在錢上。

隻因為一頓簡單的實在是不能再簡單的飯,天朝政府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將一個官員打翻在地,類似這種敢於以身試法者的悲慘遭遇,再經過各類媒體那鋪天蓋地般的一宣傳,對絕大部分的官員來說,這種震懾力那無疑是相當巨大的。

而對於那些始終堅持自己的另類理想的官員們來說,這隻不過就是在他們的理想征途上,又少了一條能走的路而已。此路既然不通,他們還會瞪起一雙雙賊亮賊亮的大眼睛來,去尋找另件的一條道。

正所謂功夫不負苦心人,在他們的一再試探下,又一條新道,還真就被他們探索出來了。

這就是祝壽。

在起初的時候,盡管官員們都知道,天國宮中的某些大人物們是要擺祝壽宴席的,但因為恐懼於天朝那實在“苛刻的不得了”的種種律法和紀律,在各地的官員們當中,還真沒有人想動動效法效法天國宮中的那些大人物們的做法的念頭。作為有著悠久曆史傳統的國人中的一分子,不管他們識字多少,畢竟他們都清楚這麽一種遊戲規則,那就是在有些時候,州官放火是可以的,而百姓要是也想隨便地去點燈,則肯定不行。

其實,這也是他們拚命地要往上爬的真正理由。試想一下,有哪個,人會甘心情願地去做連燈都不能點的百姓,而放棄可以隨便放火的“州官。呢?

但漸漸地,有人實在不想在這麽傻嗬嗬而又苦巴巴地瞪著倆大眼硬熬下去了。

於是,在“明天是我的生日,為了感激父母賜予我生命的這份恩情,請諸位同僚隨便到家聚上一聚,熱鬧熱鬧”的旗號下,第一支敢於給自己做壽的出頭鳥的挺身而出了。當然,這支出頭鳥幹的畢竟還是很有些拘謹的,他總算沒忘了把“明天過生日不收禮”的這句話,提前說在前麵。而事實上,不管因為什麽,他也真的沒收禮。當然,他也沒有因為給自己過生日而受到什麽警誡。

在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國政府的紀律和律法,那也是相當地通情理的。既然你在上麵可以擺祝壽宴,就不能要求下麵連自己的正常生日都不能過不是。

於是,“明天我過生日”一時間就成了某些官員們私下聯絡感情的一個好借口。

當然,送禮祝壽之風,也從小到大地由此而展開。

要說起來,不讓這些想沂複員們收禮,壞真是…件很為難紋此官員們的事川口己未來把美好的前程,他們早已削尖腦袋地鑽營進了給天國宮的級大官員祝壽的行列,他們所送出去的東西,當然不會像他們自己所聲稱的那樣,都是自己家裏的祖傳之物,那可都是有來路的,換句話說,那也是需要他們拿出真金白銀來購買,或者是償還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叫他們隻出不進地做賠本買賣,豈不是太不通情理了?

當然,事情既然已經鬧到了這一步,太平天國政府可就不能再裝聾作啞,或是視而不見了。於是,本來顯得有一些清淨的內務部,又忙亂了起來。

“我這也叫犯法?不錯,我是收了一點兒同事們的賀禮,可這畢竟都是同事們之間的自願往來,我又沒有逼迫他們什麽。再說了,天國宮裏的祝壽活動年年都有,年年也都收禮,你們為什麽不敢去抓,卻要抓我這個小蝦米。

幾乎所有因為生日聚會而被調查的官員們,都會對著內務部的辦案人員,敢這樣理直氣壯地叫囂。

這下子,內務部可是遇到了一些真正燙手的山藥蛋子們。

對於這個問題,就是鄭南和林海豐也前所未有地感到了棘手。

不錯,所有因借過生日的名義聚斂財物的官員們,不論是憑借天朝的律法還是共盟會的紀律,都足夠遭到無情嚴懲的條件。但問題是,之所以會有這一類新問題的出現,起因畢竟都是當初出於暫時的情麵,而留下來的那個做壽的小尾巴。上行下效,責任又怎麽都能一股腦地就栽到下麵的官員們的腦袋上。

林海豐和鄭南開始考慮一個萬全之策。當然,他們想好的做法,還是要循序漸進,一口畢竟吃不成一個胖子。

而今天,路靜卻把這個問題的蓋子,幹脆一下子就直接地都掀開了。

路靜說完了冉於天朝最上層的祝壽惡習,帶給下麵的種種惡果及不良影響之後,又繼續地說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國君孟托曾經這樣地對其朝臣說過,“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隨後又經由後世的宋太宗趙光義頒行天下始,全國各地的官衙裏,就都開始有了上刻有這十六個大字的石碑,這就是曾被後人廣泛傳頌一時的所謂的“戒石銘

說到這裏,路靜的情緒也變得有些激動起來,“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什麽意思?很簡單,連我們的古人都知道,咱們這些所謂的官員們,所享受的一切俸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們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祿,是“食民祿。既然是老百姓養活了咱們,那麽咱們回過頭來再去為老百姓服務,還有什麽委屈可言。但是,像這樣的好的文化傳承,卻總是會被很多人所忘卻。無論是什麽時候,也都會一些人偏偏就不這樣地認為。無論是在他們的心裏,還是他們在他們的嘴上,他們最喜歡說的卻變成了食君祿,報君恩。誰是“君”往大裏說是從前曾經有過的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往下了說,往實際點兒說,其實無非就是他們的上官。老百姓算什麽,老百姓又能給他們什麽,在這些東西看來,真正能給予他們什麽的,隻能是他們的上官。”

“上梁不正下粱歪,連咱們自己都不想真正去做的事情,又有什麽臉麵去要求下麵的人做好!”剛訓訓口陽……漁書吧不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