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然而,隨著戰爭的越來越臨近,林海豐也有了一種糾結

因為林海豐這一次所害上的,是除去了勞累過度而引起的身體上的疾病之外,還有一個最近以來他自己始終都難以排解的心病。

這個巨大的心病,恰恰還就是來自他一手所導演起來的那場也已幾乎燃遍整個世界的大戰。

在正確引導太平天國運動驅逐韃虜、建立起來一個真正由人民來當家作主的新政權之後,立即使這個古老的農耕大國對現代工業的重要性有一個從上到下的深刻認識,並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隨後,通過激化本就是爾虞我詐、貪婪成性的西方各列強之間的矛盾,引發一場世界大戰。利用這場大戰,就可以更進一步地促進太平天國的工業騰飛。

這是林海豐和鄭南最初曾有的共識。而他們兩人,也肩並肩地為了他們的這一係列的宏大抱負,一直始終不渝地奮鬥著。

但盡管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林海豐和鄭南這對兒老戰友,也漸漸地對他們那曾經的想法,開始有了一些的分歧。

鄭南不像林海豐,一旦給自己設下了目標,那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鄭南很看重現實。隨著以美利堅合眾國與美利堅同盟國之戰為導火索而引發的英、法兩大集團爆發的大戰越燒越烈,隨著太平天國的政府和人民離著戰火愈來愈近,鄭南對他和林海豐過去的那種設想,居然有了一種悔意。

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他和林海豐的“扭轉乾坤”,像這種把戰火燒遍整個世界的大戰要想爆發起來,至少還得需要五十年以上的時間。五十年啊,如果他和林海豐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五十年的時間,即便不去發那什麽的戰爭財,也照樣可以把太平天國發展成一個東方的真正巨人。

當然,像林海豐那種積蓄在內心深處的強烈複仇心,鄭南也是有的。但早在林海豐提出了他們的那個宏大思路之初,他就曾有過這樣的念頭:難道不能等到幾十年之後,等到天朝的國力有了一個真正的發展和壯大之後,再有條不紊地將那些仇敵一一地加以解決?

但他沒有堅持住自己的意見,因為那個時候的他,還是覺得林海豐的一個說法更有道理:

戰爭是殘酷的,而幾十年後的戰爭,要比現在所進行的戰爭更殘酷。

鄭南不得不承認,按照林海豐這種思路走下去,對於百廢待興的太平天國政府和人民來講,肯定會有很多的難處的。但是,如果跟幾十年之後再把大戰引爆相比,至少可以避免更多無辜的各國普通民眾死於戰火之中。

那個時候的鄭南,顯然還很過於單純。他隻是想到了會有其他各國的民眾免遭戰火,卻還沒有真正地把太平天國軍民將要麵對的是一種何樣的現實完全考慮進去。

可現在,他已經必須要正視這一點了。

大戰已經爆發了兩年多,本就在燒遍了歐美的那場大經濟危機中已經受益匪淺,充當了數年幾乎是整個世界的大軍火庫,眼下又是以法蘭西為首的同盟國的大後勤基地的太平天國,的的確確是得到了很大的實惠,整個國內的工業發展速度和發展的規模,令他們自己有時候都會感到瞠目結舌。

但即便如此,鄭南還是認為,如今的太平天國,並不具備掌控整個戰局的能力。也就是說,縱然太平天國政府參戰,戰爭也不僅將是漫長的,同時還是充滿了許多的變數的。盡管依照太平天國眼下的經濟實力,還是經得起長時間的消耗的,但太平天國的軍民們,儼然也必須要為這種殘酷的戰爭付出更大的代價。

正因為有了這個擔憂,鄭南才會傾向於盡早參戰。換句話說,他是想借著法蘭西等國還擁有著一定的實力的時候,趁熱打鐵,盡早地結束這場戰爭。

縱然是在跟林海豐統一了思想之後,鄭南再次堅定地站在了老戰友的身邊兒,但在他的心裏,卻難免還會有那麽一種對天朝軍民的負罪感。

而在自己提前設計好的道路上,林海豐是一直堅定不移地邁動著雙腳的。

跟鄭南一樣,他也知道這場戰爭不會因天朝軍民的加入而很快地結束,但這恰恰又是他所期望的最佳結果。毫無疑問,他不僅想利用這場大戰把英國等國徹底地打垮,同時還要徹底地枯竭他們的國內經濟,叫他們一百年內都沒有再翻身的機會。

然而,隨著戰爭的越來越臨近,林海豐也有了一種糾結。

林海豐這種內心的糾結,主要是來自於對軍隊的能力及實力的考量上。

太平天國工農紅軍的陸軍部隊,那是一支身經百戰的鋼鐵之師。在林海豐的心裏,這支偉大的軍隊,更是當今世界上的陸戰之王。他相信,無論這支鋼鐵之師走到哪裏,都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能夠與她相抗衡。

可對於紅海軍,林海豐就不是完全有底氣了。

盡管紅海軍有著在眼下的世界上堪數超一流的戰艦,但若是跟作為老牌海洋強國的英國人來比,不僅數量上根本不占優勢,就是在作戰的經驗上,也遠遠地要落後於對方。

而一旦介入到了這場大戰之中,紅海軍顯然就是決定著戰爭勝負的關鍵。

說來說去,紅海軍的將士們實在是太缺少遠洋作戰的實戰經驗了。

就是林海豐本人,也是如此。

正因為缺少這方麵的實戰經驗,隨著戰爭的氣息愈來愈近,在林海豐的內心深處,也就難免要產生出一種心虛之感。

把老道的紅海軍總監羅大綱拉出去親自指揮公海艦隊,其實也是他心虛的一種表現。他實在是太擔心了,因為海戰實在是不同於陸戰。

陸戰一旦有了個一差二錯,畢竟他還有能力伸出手去幫助一把。可海戰上要是出了意外,縱有再大的本事,那也是鞭長莫及,隻能眼巴巴地接受現實。

因此,一向敢作敢為的林海豐,變得有點兒縮手縮腳了。

而這樣的一種糾結,恰恰也是林海豐在麵對參戰時機的抉擇時,不得不要考慮的問題之一。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總是覺得,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以便叫他的紅海軍將士們有個更充分的準備。

然而,林海豐的這種糾結,卻不敢對別人談起,他擔心由此會產生什麽不利的枝節出來,所以,他隻能窩在自己的肚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