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地球上的紅飄帶 第五九六章掃**日本島之“掃塵計劃”(六)

隨著那個什麽所謂的日本駐朝派遣軍在朝鮮半島上的覆沒,日本的新型陸海軍的精英們可以說是折損了大半,而其中的陸軍,則更是基本精銳盡喪。

眼下,除去分別駐守在江戶和京都的兩個加在一起才夠一萬的近衛師團,還可以算得上是能拿出手的力量之外,曾幾何時還是貌似強大的幕府中央陸軍僅剩下的,不過也就是幾個月來勉強又拚湊起的三個連二流都稱不上的軍團,七八萬人而已。

朝鮮軍或許還真就不怎麽濟事,可要是以幕府現在這些根本不入流的幾個軍團,縱然再加上那些本就是各懷鬼胎,占便宜可以,吃虧卻一準兒難受的要命的土藩們的私人武裝,恐怕也未必能夠頂得住瘋狂起來的朝鮮軍。

然而,鮑林先生擔心歸擔心,卻無論如何都舍不得點破。既然事已至此,也就隻能是死馬當做活馬醫了,所以,鮑林先生不僅舍不得點破,在嘴上,還得繼續硬的要死。

“朝鮮人算什麽,在以無上崇高的武士道精神所武裝起來的日本軍隊麵前,他們不過就是一群自投虎口的羔羊而已。隻要幕府方麵能夠樹立起一種即便是將日本完全化為焦土,也要誓死抗戰到底的不屈不撓的偉大英雄氣概,最後的勝利,就必定是屬於幕府領導下日本的。”

對於總顧問此刻的這種說法,德川家茂先開始並不感到很靠譜。

但在又與他的那些文武大員們緊張而認真地磋商了幾個回合之後,德川家茂倒多少還是又安穩了一些。

在連續幾天的緊急磋商中間。以榎本武揚為首的海軍部的精英們,基本上始終都是處在沉默無語的境地。盡管在他們的手中還有著一支近乎完整的本土艦隊,可現在畢竟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

相比起海軍部的那些難兄難弟來,陸軍部的精英們雖然已經像是快要被拔光了毛禿鷹。但畢竟腳底下還有著大片可以竄來竄去的土地,所以,他們的嘴,大都依舊很硬。

陸軍部總裁勝海舟,帶上他現在的左右手板垣退助和木戶孝允,以及掌管近衛軍的有馬新七,再加上來自三個新編陸軍軍團的大久保忠尚、來島右兵衛、天野八郎等將領,都對總顧問鮑林閣下的說法舉雙手讚成。

他們承認。在沒有來自大英帝國盟友的強力海上保障之前,日本再想打出去,那肯定很不現實。可若是想守住本島,總還是小菜一碟。別說是單獨一個朝鮮了。即便就是太平天國人一起都來,他們也毫不畏懼。因為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有信心,也有能力使全日本千萬民眾變成千萬兵,將每一寸的土地。都變成入侵者葬身的墳墓。

而與陸軍部的將領們發著這樣一種豪邁的相同聲音的,還有那位德川家茂在“數顧茅廬”之下,才好不容易請來了的幕府諮政——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這位“蘭學(十八至十九世紀,日本為了掌握西方的科學技術。對荷蘭語文的學習有著極其的熱衷,以至於他們把西方的科學技術都統稱為蘭學)”衣缽的繼承與弘揚者。不僅對他的祖國有著無限的熱愛,還懷有一種書生報國舍我其誰的強烈的時代使命感。

但是。恰恰就是這位已以其深厚的蘭學功底而揚名於日本島的福澤諭吉,卻又極其厭惡踏進汙濁之水橫流的官場宦海之中,長期以來,隻是寧願做一個國民的普通分子,與大眾同生活,而對庸俗的榮華富貴不屑於一顧。

幕府新政實施之後,德川家茂為了粉飾其新政之光彩,也想借重福澤諭吉的超倫才識,再三誠懇邀請福澤諭吉進入幕府供職。

但淡泊名利的福澤諭吉,卻照樣是置若無聞。

不僅如此,即便是對於德川幕府的一次次表彰,以及試圖想頒贈給他的那些諸如學位、勳章,或是爵位等別人挖空心思都想得到的東西,福澤諭吉也都總是設法予以婉辭,始終沒有接受過。

但當日本的大軍威風凜凜地登上朝鮮半島之後,福澤諭吉終於有了改變。

極度崇尚歐美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堅船利炮、富國強兵和工商繁榮的福澤諭吉,已經從那些挽起褲腿,輕鬆地趟過朝鮮海峽的日本武士的身上,真正地看到了他的祖國的未來希望。

為了與祖國共進退,福澤諭吉毅然決然地拋棄了他過去那種始終堅持的要以一個平民度過一生的初衷,終於成為了德川幕府的高參。

福澤諭吉雖然是個軍事上外行,但這絲毫影響不了他對軍事決策的參與,也更影響不了他的話語的分量。

曾經認真研究過“大清國”這樣的東方國家封建主義之沒落的福澤諭吉,早就為他那萌生在胸的“脫亞入歐”的想法,準備下了一係列完整的理論基礎,並對德川家茂以及幕府的各類實權人物加以了不斷的灌輸。

——如果要想使日本的文明得到大的進步,則就必須要以歐洲的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行動的標準,並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一切事物的利害及得失。

——日本所奉行的主義,關鍵就在“脫亞”二字。我日本之國土雖居於亞細亞之東部,然其國民精神卻已脫離亞細亞之固陋,而轉向西洋文明。對此,我日本國絕不可做任何的狐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退而與之共同複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

——日本的振興之路,就是要堅決擺脫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係,進而使日本真正成為歐洲型的民族國家。

如今,眼看著種種的失敗情緒籠罩祖國,甚至還情知已經有一些人偷偷地打起了投降的主意,麵對無比艱險的局勢,福澤諭吉盡管不能像陸軍部的精英們那樣拿出任何一條可以為其祖國脫困解難的實質意見來,但他卻可以神色凝重地警告包括德川家茂在內的所有的日本的實力派人物,日本必須要與朝鮮人,甚至是太平天國人血拚到底!

因為一旦失敗,不說日本想成為歐洲那樣的民族國家之夢想將成為泡影兒,整個的日本,還會倒退回千年之前的不堪景象。

打!連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都敢慷慨激昂地言戰,我等還有何懼。

德川家茂下定了血戰到底的決心,陸軍部的勝海舟、板垣退助、木戶孝允,以及帶兵的有馬新七、大久保忠尚、來島右兵衛、天野八郎等將領們,更是喊打聲一片。

“放心,太平天國人是絕不會參戰的。”

勝海舟在送別大久保忠尚、來島右兵衛和天野八郎這些即將置身於第一線的將領們的時候,不停地以一種強裝出來的輕鬆,給他的一線將領們打著氣。

然而,剛一進入五月,更大的震驚卻如同一陣凶猛的颶風,頃刻間又席卷了日本島。

太平天國紅海軍的艦隊又出現在了豐後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