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對比可以,但要公平
在特定的情況下,夢想永遠成為世界上龐大帝國的沙俄,連裝孫子的本事都有,就更不要說是私下裏去出賣所謂的盟友了。再說了,哪裏又能有永遠的盟友呢?
“其實,貴政府如果能夠這麽做,不僅可以盡快結束戰火不斷的混亂局麵,帶給貴政府的子民長治久安,走上富裕的道路。還有更重要的是,整個世界都會為貴政府的偉大氣度所傾倒。”為了實現沙皇的美好夢想,普留申科繼續兜售著他的狗皮膏藥。
“嗬嗬……”林海豐終於抽夠了煙頭,一邊兒眯著眼睛看著普留申科,一邊兒端起那裝著涼白開的杯子喝了口,“作為一個職業軍人,將軍能擁有這麽淵博的知識,尤其是還熟知我們的明代曆史,哎呀,真是令人欽佩不已啊。您也不必客氣,我這讚譽可是發自內心的,因為,就是我們這裏也未必有多少人能夠達到您的水平。嗯,興許不少人對明朝那段曆史還是知之甚少,或者幹脆就早沒有了那個概念。”
林海豐低頭放著水杯子,“不過,您對我們明朝的曆史了解的還是太片麵了,有些地方我必須要給您糾正糾正。咱們就先說說您的那個用來證明我們的明朝不如滿清的明修長城清修廟吧……”
過去,還有現在,都有不少的文人們一提起明朝來,就搖頭歎息、貶低不止,當然,這些文人指的都是號稱血管裏還流著漢人血液的東西們。盡管遭受了滿清二百年的**,盡管一個個都親眼目睹著在滿清統治下的“鴉片戰爭”等國恥,但這些所謂文化名流們,更願意抱著所謂的“康乾盛世”大講特將,甚至無不心心向往。他們樂於把一個陰險毒惡的乾隆,編纂成多情天子的化身,大加吹捧之能事,而提起明朝的皇帝們,卻總是一片無能、荒**的攻擊與嘲諷。嗬嗬,人家康熙、乾隆才是英主,才給中華帶來了國土麵積的巨大膨脹。
不錯,自朱元璋開始,明朝雖然取得了天下,可放棄別的不說,單就明朝和蒙古的關係而論,他們就始終沒有能夠徹底地消滅蒙古。難道這是無能的表現?
既然大家都是軍人,咱們就從軍事上的角度來仔細分析分析。
明朝雖然摧毀了北元在北京的政權,結束了他們對我們這個國家的占領,可他們真的就滅亡了?顯然不是。那隻是一種習慣於遊牧的民族的整體性撤退,而絕非是一種覆滅,不僅大批的蒙古騎兵集體退回到了他們更善於生存的大草原,繼而很快又恢複了他們勇猛善戰、狼一般的野性。同樣狼狽逃出中華的元順帝,照樣還在以“大元皇帝”的權利向蒙古的四大汗國發號施令,集中力量與明朝對抗。想想看,那個時期的蒙古勢力,可遠遠要比後來滿清所麵對的蒙古強大的多的多。
再反觀此時的明朝呢?
朱元璋所麵臨的是一個已經被**的全國戶丁減半,民不聊生的龐大的爛攤子。在如此的環境下,哪一個想有作為、通曉軍事戰略的君王都會首先采取對外防禦的政策,即先鞏固已收複的河山,遏止北元勢力的卷土重來,集中時間來恢複生產,發展經濟,哪裏有窮兵黷武的道理呢?
在以後的時間裏,明朝的主政者采取了一係列的進攻防禦策略,頻繁向漠北進攻。雖然在戰場上雙方互有勝負,但明朝在初期量力而行所進行的一係列的主動軍事打擊,不但沒有延長國內經濟的恢複步伐,反而為北方地區爭取到了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尤其是明朝的衛所製度,搞得繪聲繪色,一點點地、不起眼地蠶食著蒙古的土地。早在洪武末年的明朝,北部邊境早已經大體推進到了長城以外,那個萬裏長城隻是明朝邊防的第二道防線而已。這種層層蠶食的方法,對於鞏固邊防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那個什麽北元帝國則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走向了衰落。
其實,一個我們這樣善於農耕的民族要想最終戰勝遊牧民族,僅僅依靠發展自己騎兵軍力還是不夠的。農耕民族的優勢,就在於我們生產的能力和相持的能力。當然,這首先需要國家的統一、政治上的穩定來做後盾。任何一個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民族,隻要你自己的內政別出現問題,那些遊牧民族是根本沒有機會勝利的,而且遲早也是不堪一擊的。
既然您知曉我們的明史,那麽,當年的“捕魚兒海大捷”您就不會不知道。當年的明朝統軍大帥藍玉通過這場戰役,徹底地宣告了北元帝國的最後覆滅。這場戰役的勝利,成了日後明朝對蒙古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假如說從前明朝麵對的還是一個統一的北元政權的話,那麽自此以後,明朝的九邊重鎮所麵對的對手,也就僅僅變成了一些鬆散的蒙古各部落首領,大大降低了來自北部的軍事威脅。
由此可見,明朝在這一關鍵的階段,所采取的對於蒙古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當然,很遺憾,由於永樂即位,遷都北京,本是一件在軍事角度上說相當不錯的事情,可糊塗的永樂皇帝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善意地把朵顏三衛又贈送給了蒙古人,這一錯誤的結果不亞於北宋時期的失去了幽雲十六州。這一錯誤致使明朝在北部邊地的一係列連成一體、相互之間可以遙相呼應,經過朱元璋苦心經營,已經形成了以點帶麵的強大局勢,並能夠繼續得以逐步向北推進的衛所,相互間從此失去了有效的連接。
隻能說永樂堪稱是一個慈善家,卻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戰略家,失去了朵顏三衛之後的明朝,麵對已經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衛所失去了以往的光彩。曾經的蠶食別人,最後變成了被別人蠶食,明朝的北部防線隻能是要逐漸地退至長城一線,最終才造成了後代天子守邊的惡果。
這不是昏庸不昏庸的問題,而是警示我們後人,充門麵的所謂慈善是萬萬要不得的。那些吃飽了罵廚子,念完經打和尚的人可不是一個半個的,得拿籮筐去裝。
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要有一個由興起、到極盛,再到衰落、滅亡的漫長過程,也隻有在極盛期的時候,才是這個國家疆域最大的時候。到後期,國家衰落了,很多邊緣地帶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別的更強大的國家掠奪去。此事古難全。而拿你的強盛去和別人的衰敗時期相比較,哪裏有公平可言?不過就是為了粉飾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