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外籍教官

“西王殿下,人都到齊了。”蕭雲貴被門外唐二牛的聲音吵醒了,昨晚深夜到了上海講武學堂之後,蕭雲貴便命人通知講武堂的各主要負責人明日一早會商。

蕭雲貴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口中應了一聲:“知道了,本王馬上就來。”昨晚到講武學堂安頓好之後,蕭雲貴便和衣而臥,不過睡了兩個時辰便天亮了。隨著他管的人和地盤越來越大之後,蕭雲貴發現他的私人時間已經消失,就好像老婆懷孕,自己都沒空照看,到現在甚至連睡覺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好王爺和好皇帝還真是不好當啊。”蕭雲貴嘲弄的一笑,起身梳洗穿衣。他還一直保持著自己梳洗穿衣的習慣,沒有什麽下人、奴婢服侍,這也成了西殿上下廣為傳頌的美德,也成了效法的美談。

快步來到講武堂正殿,這個正殿不能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式宮殿樣式,它更像外國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柔和了一些本地的建築風格。這座不中不西或者說中西結合的建築有三層,便是講武學堂的辦公大樓。雖然蕭雲貴知道它就是辦公大樓,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講武堂的人還是給它取了個中國式的名字,叫宣武樓,而裏麵最大的一間會議殿堂叫做聖武殿。

其實蕭雲貴並不太看重叫什麽,而更看重它的實用功能。講武學堂蕭雲貴來過幾次,但那時宣武樓還沒建設完成,後來更因為要擺平各地鄉官上訪的事,西王錯過了宣武樓的啟用儀式。

第一次步入宣武樓,蕭雲貴就被它的內飾吸引了。樓內柱子上、廊坊下沒有雕龍畫鳳,而是以刀劍槍火為裝飾,濃鬱的武道氣氛迎麵撲來。大樓的門廳內是一幅巨大的《漢軍出塞圖》,這幅長三丈高一丈二十尺的巨畫是出自蘇鬆民間眾多畫師的集體創作,它刻畫了一千九百多年前漢軍出塞時的凜凜風威,上麵的漢軍將士們,兵戟如林,馬似飛燕。戰旗獵獵,讓人一見之下,頓時會豪氣叢生。

門廳兩側是太平軍浴血廝殺的浮雕之作,並刻有蕭雲貴親自編寫的西殿太平軍新軍規。順樓梯而上,各兵科、各司處辦公之所井然有序的排列著,最上一層便是聖武殿以及各種小型的作戰推演室或聚會廳。

宣武樓和講武學堂的大多數建築一樣。都是由洋人設計建造的,而蕭雲貴和洪韻兒更改了許多地方,所以它才有了這般怪模樣。但蕭雲貴卻希望這些建築既不是傳統的中式建築。也不是照搬西式建築,他更希望講武學堂帶有明顯的中西合璧樣式,因為他是在給人一種心理暗示,講武學堂裏教授的東西也是中西合璧的東西。

整個宣武樓內隨處可見各個朝代漢軍抗擊外族入侵的曆史畫卷、鏤紋和浮雕,整棟樓給人的氣氛就是赫赫的漢家武風。蕭雲貴希望這種武風能夠振作起民族的尚武之風,雖然是在被講禮儀之邦講了一千多年之後。

在聖武殿內,各個時期的漢軍戎裝圖在牆壁上掛著,數百名講武學堂的師生們正在觀看,不時的指指點點,興奮的討論著什麽。聖武殿是第一次迎來這麽多人。雖然他們當中很多人都在講武學堂內學習,但聖武殿卻是第一次來。

其實蕭雲貴也不記得這些漢軍戎裝圖有沒有錯。都是洪韻兒根據她看過的史料回憶後命畫師畫出來的,或許裏麵會有謬誤,但蕭雲貴不在乎,他要的隻是讓這裏的將士們知道,漢軍的光榮曆史。

“西王殿下駕到!”聖武殿的大門打開之後,唐二牛見殿內眾人三三兩兩的在看牆上的掛畫。當即大聲喝道。

殿內眾人聞言之後,很快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個個占得筆直,整個過程不過半分鍾時間。

蕭雲貴很滿意他們的迅捷,軍人該有的就是這種雷厲風行的態度。走上自己的主位站定後,蕭雲貴擺擺手道:“坐下!”

殿內數百人身後都有自己的座位,在一起向蕭雲貴敬了一個西殿特有的新式軍禮之後,眾人整齊劃一的坐了下去,沒有人出聲,也沒有人矯情,更沒有人推讓,他們的作風已經有了後世軍人的風采。

離蕭雲貴最近的便是講武學堂的校長,上海軍政司的林啟榮,自從蕭雲貴給他安排了創立講武學堂這個任務後,他一直完成得很好。在他對麵的是上海軍政司的王闓運,他在上海講武學堂裏任職副校長,同時兼任政治司司長,他和林啟榮一樣都是兼任講武堂要職的。讓林啟榮和王闓運兩個上海軍政一把手兼任講武學堂的校長和副校長,足見蕭雲貴對講武學堂的重視。

隨後便是講武學堂西洋教官顧問團的總顧問李斯特和他的助手巴裏特。這兩人就是當初蕭雲貴攻打上海之時結識的兩名英國軍官。李斯特一度曾經擔任過太平軍的軍事顧問,但後來被文翰勳爵召了回去。當時李斯特還是軍人,英國軍人抱定為女王效忠的思想,所以李斯特向蕭雲貴請辭。但回到國內後,李斯特馬上被解除了軍職,除了他平時得罪了太多的上司之外,擅自出任一支武裝力量的軍事顧問,這個罪名還是多少起了催化作用。最後李斯特失業了,還麵臨一些軍事法庭的起訴。好在好友巴裏特等人的幫忙,李斯特最後隻是被開除了軍職。

李斯特在國內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之後,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糾結了幾名朋友返回了上海,他接受林啟榮的邀請,成立了講武學堂外籍教官顧問團,負責為講武學堂招募合適的外籍教官。

在李斯特看來,他已經不是英國軍官,出任太平軍的教官已經不存在任何問題,而且太平軍並沒有和英國敵對,他的行為也不算叛國,更何況李斯特一直堅信今後太平軍一定會取得全中國的控製權,他這麽做隻是想為祖國和女王爭取到潛在的朋友。

曆史上太平天國的外籍軍人有數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誌願軍就有200人左右。這些人來自歐洲、美洲、澳洲、非洲,來自非洲的戰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來自歐美、有姓有名、其事跡可考的共有13人,其中英國5人,美國4人,法國2人,意大利1人,希臘1人。有6人在戰鬥中犧牲,這數字還不包括他們的家屬,如英國人呤唎的夫人瑪麗。

而現在蕭雲貴已經改變了曆史,英國退役或者說是被人拋棄的軍官李斯特成為這支外籍軍官團的指揮官,也成了外籍教官顧問團的總顧問。經過李斯特和巴裏特的努力,他們為上海講武學堂招募到了外籍教官共有三百四十二人之多。

由於蕭雲貴的太平軍占領了上海,同時他開明的商貿政策進一步刺激了列強,比如他廢除了內地的苛捐雜稅,讓外貿貨物能更加廉價的進入中國市場,這一點就讓列強們讚賞無比。並且蕭雲貴代表的西殿太平軍甚至取得了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暗中支持,英國議會甚至發出支持太平天國推翻滿清帝國的動議,雖然隨後這個動議被英國議會以微弱多數票否決,但足見列強在所謂的中立立場上出現了明顯的偏向。

在看似開明的西殿太平軍和愚昧落後的滿清兩邊,列強們都開始有意無意的偏向太平軍,而這背後,蕭雲貴那龐大而野心勃勃的投資計劃也是重要的一環。僅僅隻是鐵路、電報線路和軍火采購以及一些民用工廠的建設訂單就讓列強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太平天國,至少他們保持中立的時候,和太平天國的合作以及貿易是毫無阻滯的。

這並不像滿清那麽的虛偽和推脫,用英國新任公使包令的話來說,他受夠了滿清那些官吏充滿虛偽和自以為是的官腔,包令年初時才到中國,就照會五口通商大臣(雖然隻剩下三口了)葉名琛,包令希望親自到北京遞交國書,並商談換約之事。但如今數個月過去了,包令的照會還一直在五口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和北京三個地方推來推去,沒有答複,也沒有下文,一切都是一個等字。

正是由於列強們的傾向,李斯特的招募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很多各國退役的軍官都來到上海碰碰運氣。不得不說西殿給外籍教官們開出的薪水是他們原來供職的國家軍隊中的五倍,很多軍官甚至是辭職前來應征。但西殿講武學堂的要求也很嚴格,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是沒有機會的,並且西王更喜歡有實戰經驗的軍官。

現在就職於上海講武學堂的三百四十二人外籍教官中,涉及了幾乎所有陸軍兵科,他們負責編寫兵科教材,負責向講武學堂的中國教官指導訓練,最重要的就是向中國太平軍將士們傳授他們來自實戰當中那彌足珍貴的經驗。

經過幾個月的磨合,最初的一千多名西殿抽調的軍官和近衛青年軍們已經適應了這些洋教官。他們雖然在文化和習俗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有一點他們是一樣的,他們都是軍人,軍人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這是西殿講武學堂第一批學生學到的第一樣東西。

在經曆過爭吵、打罵甚至是群架之後,一群中外的軍人很奇怪的糅合在了一起,原因很簡單,雙方都需要對方,需要通過對方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