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武則天的安排

(第二更)

大唐的宰相製度是群相製,也就是一群宰相組成政事堂,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最高議事機構,位列政事堂的官員就是宰相了。這些官員可以說是大唐朝堂上最德高望重、最位高權重之人。

東台(即原門下省)、西台(中書省)的長官左相(侍中)、右相(中書令)是當然的宰相人選,而其他哪此官員能進政事堂,就要看皇帝對其的態度,及他們在朝中的威望了。

自李治朝開始後,除左、右相外,大多加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同東西台三品)者為宰相。李治當皇帝以來,政事堂的宰相基本保持在七到十名左右,可以說十名是最高的人選了。這些年武則天雖然插手朝事,但政事堂人選問題依然由李治自己掌握,武則天想在裏麵安插自己的人,還是有點難度的。這是她很苦惱的事,但又沒有太多辦法。政事堂諸相中,她最能信任的就是許敬宗,許敬宗一直以來是她的鐵杆,其他一些大多保持中立,但也有幾個是反對武則天幹政的。隻不過李治默許甚至明言同意武則天代為處理朝事,反對的大臣向李治進諫無效後,也隻能罷休。位列政事堂的都不是一般人物,他們知道以國事為重,隻要武則天沒做出有違祖製的事,也大多不會反對。

政事堂諸相雖然不會時常和她頂牛,但裏麵大多不是她信任的人,這是武則天很不滿意的事,一直以來她都想往裏麵安插自己的人。

許敬宗辭職,司元太常伯、檢校左相竇玄德及金紫光祿大夫劉祥道病逝,武則天趁機對政事堂眾宰相來了個比較大的調整。不過武則天也不敢做非常大的調整,不可能將裏麵所有宰相都換成自己的親信。那樣會出大事,朝堂上出大動**的。深知心急吃不了熱粥的她對做這樣的事非常有經驗,知道如此大的事要慢慢來,循序漸進而為,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願望。

許敬宗的辭呈獲得批準後,朝廷下發詔令,補授一些官員入政事堂,參知朝事。以司戎太常伯(兵部尚書)薑恪兼檢校左相,右衛大將軍蘇定方守左相,司平太常伯(工部尚書)閻立本守右相。以劉仁軌為右相。西台侍郎(中書侍郎)李敬玄、戴至德,正諫大夫兼東台侍郎(黃門侍郎)李安期、東台侍郎郝處俊,東台舍人張文瓘、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兼正諫大夫趙仁本並同東西台三品。

正事堂的宰相達到了十人,這十人當中,有幾個是強力反對武則天幹政的。如戴至德等人。戴至德是貞觀名臣戴胄之中,戴胄在朝中極有威望。戴至德才學也非常不錯。當然這時代的官二代大多都是非常出色的。戴至德以其卓著的才學和幾乎無可挑剔的品性,獲得了皇帝李治的認可和讚賞,官至西台侍郎,並在早幾年就被授以同東西台三品之銜,位於政事堂,此事武則天並沒將其剔除。依然讓他位列宰相位。除了戴至德,劉仁軌、李安期、張文瓘也是比較強硬反對武則天幹政的人。劉仁軌在被召回長安後,就被授以檢校右相職,位於政事堂。但這次武則天依然讓他們呆在政事堂,並且補進李安期、張文瓘兩位不支持她掌權、但名聲非常不錯的人入政事堂,也是為了向世人展現她的胸襟,她用人隻看才學、品性,而不計較與她之間的恩怨。

不過另外兩個人,那就是李敬玄和趙仁本就是武則天這次一定要安插進去的人,李敬玄是武則天的另一個鐵杆,可以說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其又與劉仁軌有恩怨;趙仁本雖然不是武則天一手提拔的,但其對武則天表示了公開的支持,這是獲得重用的一個原因。

薑恪、閻立本在朝中聲望非常高,他們隻是一心朝事,對武則天不支持也不反對,這次依然位列政事堂,沒出乎任何人的意外。

最讓人意外的就是蘇定方這位大唐的無敵戰將被授以檢校左相職,位列政事堂。

蘇定方這麽多年以後,其戰功雖然被世人認可並敬仰,但他在政治上可以算是一個小白,早年因與李義府過往甚密而被武則天不喜,因其性子耿直,朝中許多大臣對他也不太喜歡。這次能入選政事堂,可以說全是陳易在武則天麵前常為他說項之故。沒有陳易與他的親密過往,沒有陳易在武則天麵前經常為他說好話,稱讚他的戰功,武則天是不可能重用他的。

但誰也知道,這隻是對其戰功的一個認可,年事已高,身體有恙的蘇定方肯定不會過多地插手朝事,這隻是一個象征性的表示。

許敬宗被授以高陽郡公爵,回家頤養天年了!

政事堂人事變動的結果,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更何況這次人事變動是在皇帝李治神智不太清醒時候而為的,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皇後武則天做出的決定,也幸好武則天沒有進行非常大的人事變動,挺武的人安進去不多,不然朝中大臣可能會群起反對了。

這樣的結果也是陳易最喜歡看到的,與他關係不錯的幾個人,如薑恪、閻立本、蘇定方都位列政事堂,雖然說並不需要依仗他們得到點什麽,但與宰相們相熟,做起事來總會好一些。其他那些人,陳易也想結交,隻不過一些人不賣他的賬,就如劉仁軌,他去拜訪竟然不接待,這讓陳易有點受打擊。不過他也不氣餒,想著以後再找機會拉關係,其他那些人也是,尋個機會好生結交一下,他不信憑他所表現的才學,及平時的好名聲,這些人會不禮待他。

政事堂人事變動結束後,人心也安定了下來,李治、李弘、李賢重病後朝堂上起的波瀾已經慢慢消除,政事堂人事變動沒再將波瀾推高,許多終日惶惶,擔著心的人也放下心來。不過許多人還是牽掛著一件事的,那就是太子的人選問題。

先太子李弘暴病而亡,皇帝又病重不能理事,所有朝事都由武則天負責,這是許多大臣不願意看到的,連續一段時間以來,每到朝會日,總會有大臣當麵向主持朝會的武則天上奏,請求早立太子,奏請早立太子的奏本都快到百份了。看到這些情況,武則天卻依然沒予以理會,回應眾臣的是,如今皇帝病重,不能理事,沛王也未康複,每天躺在榻上,所有一切都需要別人料理,立太子的事還是要等皇帝恢複神智,李賢康複後再說。

武則天的意思,那就是想立沛王李賢為太子,這是一些人願意看到的,但卻更多的人反對的。大多的朝臣已經知道李賢的病情,清楚李賢的病不可能完全康複,即使能清醒過來,神智也遠不如前,可以說幾近癡傻了。要以這樣的人來當太子,那是置大唐國運於不顧。

因此在武則天透露出這個意思後,反對立李賢為太子的連續上表,要求武則天改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並且希望武則天早做決定。

許多人所抱目的是這樣的,如今李治病重,完全不能理事,早立太子,那可以讓太子早些插手朝政,萬一皇帝有個意外,可以順理成章地即位為皇。那些職位最高的人已經知道,李治根本沒有治愈的希望,能蘇醒過來也是完全不會理事,想讓他立遺囑由何人即位也是沒有可能,因此也希望武則天早做決定,以免朝中再起大的風波,弄的天下大亂。看到這麽多人連續向她請求早立太子,並隱約有早安排李治後事的意思,武則天竊喜。

不過她依然不著急,以皇帝還有可能康複,李賢也有治愈的可能為由,推拒群臣早立太子的請求——

“子應,如今朝中呈請本宮早立太子的奏本每天送上來都很多,一些大臣多次在朝會上奏,要求本宮早立太子,你怎麽看這件事?”仙居殿內,喝著陳易淘的龍井綠茶,享受著茶葉清香味道的武則天,慢條斯理的問詢道。

“娘娘,臣覺得時候已經差不多了,政事堂的人選塵埃落定,太子的人選也可以順應民心定下來,那樣娘娘在朝中的威望會進一步漲升,英王殿下又是個聽話的孩子,一定不會拂你意的!”陳易小心翼翼地回答。

武則天衝著陳易笑笑,點點頭道:“說的也不錯,是差不多時候了!”

“此事娘娘早有定奪,娘娘的心思也不是微臣可以明白的!”

武則天對陳易翻了個白眼,表示並不喜歡陳易這樣的馬屁,不過馬上又歎了口氣,輕輕說道:“顯兒也不年輕,待事兒定下後,該為他準備婚事了!”

“娘娘已經為英王選定了妃子?”

“普州參軍韋玄貞之女韋蓮兒,天生麗質、伶俐可愛、聰慧過人,本宮準備選她為英王妃!”武則天的聲音依然輕輕。

“韋玄貞女韋蓮兒,韋氏……”陳易默念著這幾個非常陌生的名兒,也很快就明白過來這個韋蓮兒是什麽人。曆史上差點成武則天第二的那個李顯的妻子,韋氏韋皇後,應該就是這個人兒!

他沒想到曆史已經發生這麽大的改變,但李顯的妻子依然是這個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