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靖難之役
蕭連山說的這麽確定,如果不是朱元璋的話,我實在想不出到底是誰統領明軍來這裏帶走這麽多難以想象的財富,而且還能做到如此隱瞞一點痕跡和風聲都沒留下。
“如果不是朱元璋,那隻有可能是這八次北伐統兵的將領。”太子想了半天深思熟慮的問南宮怡。“這八次北伐都是由誰統兵的?”
南宮怡想了一下如數家珍的回答,第一、第二、第四次北伐朱元璋是命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統兵北征,第三次率兵的是西平侯沐英,第五次朱元璋命宋國公馮勝為征虜大將軍,第六次率兵北伐的是永昌侯藍玉為征虜大將軍,最後兩次均有燕王朱棣率兵親征。
“你對文史甚為熟悉,你看這幾個人中誰最有可能統兵來過這裏?”太子一本正經的問。
“統兵北伐最多的是徐達,他是明朝開國功臣,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官拜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朱元璋稱讚其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南宮怡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治軍嚴整功高不矜,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朱元璋譽之為萬裏長城,徐達一生忠義也因此最後能善終,朱元璋後來生性多疑屠殺功臣,徐達算是全身而退的人,至於財富方麵並沒有詳述,但如果徐達得到成吉思汗陵的財富,以朱元璋的性格他怕是難獨善其身。”
“既然不是徐達,那另外幾個人呢?”韓煜問。
“西平侯沐英就更不可能,他是朱元璋的養子,算是德才兼備之人,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其鎮滇10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南宮怡搖搖頭繼續說下去。“朱元璋很器重他,不過沐英於太子感情甚好,因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患病,於太子死後的兩個月,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48歲,以他的個性就算找到這裏得到的財富也會獻給朱元璋。”
南宮怡一邊說一邊想,來回走了幾步提到馮勝,南宮怡說此人也是明朝開國功臣,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不過此人喜讀書通兵法,但為君愚忠本有機會保命可唯唯諾諾最終沒能善終。
所詔列的德隆望重的勳臣有八人,馮勝居第三位,朱元璋年事已高,對人猜忌甚多,馮勝功勞最多,多次因小事違背了明太祖的心意,馮勝應召回京,兩年之後,被賜死,諸子都不許繼嗣。
南宮怡說馮勝心直口快完全不懂揣測聖意,像他這樣沒有多少城府的人又怎麽能守住這麽大的秘密,他絕對不會是來這裏的人。
剩下的就是藍玉,南宮怡引經據典告訴我們,明史中稱其饒勇略,有大將才,可此人飛揚跋扈不知道明哲保身,在朱元璋的心中其結果可想而知。
中山、開平二王死後,藍玉多次統領大軍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對其優禮有加,藍玉便日漸恣意驕橫,蓄養了許多莊奴、義子,乘勢橫行霸道,藍玉曾強占東昌民田,被禦史查問,藍玉大怒,將禦史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時,夜抵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當初,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因藍玉有這些過失,便將梁字改為涼,並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
藍玉猶不改過,侍奉朱元璋酒宴時口出傲語,軍中將校升降進退,大權操於他一人。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為警誡群臣,朱元璋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史稱藍玉案。
“雖然朱元璋清理功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可藍玉一介武夫有勇無謀,他既然心有反意若得到這龐大的財富,恐怕朱元璋要殺他,藍玉早就反了。”南宮怡說完搖著頭否定了藍玉。“他應該不是帶走這裏財富的那個人。”
“那就隻剩下朱棣了。”韓煜說。
“朱棣……”南宮怡蹙眉不語,抿著嘴細想了良久,緩緩意味深長的說。“其實我們想的太複雜了,以成吉思汗陵的地理位置,隻要核對八次北伐中深入的地方也能看出端倪。”
“八次北伐誰統兵接近過這裏?”我急切的問。
“一次都沒有過,從第一次到第六次,北伐的意義主要是鏟除元朝餘孽,但當時元朝雖然退出中原但元氣未傷,和明朝還能一決高下,這也是為什麽第二次北伐明軍失敗的原因。”南宮怡一本正經的對我們說。“前麵六次北伐,元軍兵強馬壯和明軍不相上下,北伐隻是在局部取的一定意義上的勝利,但不是戰役上的全勝,所以之前六次北伐明軍根本沒有深入過漠北。”
“那剩下的隻有朱棣了,最後兩次北伐是由朱棣統兵,他深入漠北了嗎?”蕭連山也好奇的問。
南宮怡點點頭又搖搖頭,樣子有些遲疑,細想半天對我們說,北伐在戰略上取的真正意義的應該是第六次,明軍大破北元自此元朝再無能力和明朝抗衡,隻有退縮苟延殘喘。
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是由燕王朱棣統軍,他的確是率軍深入漠北最多的人,根據文史的記載,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屢為邊患,命燕王朱棣率師北征。
燕王率軍出長城古北口,遂乘大雪直搗其營,攻其不備,師抵迤都,大軍進圍其營,乃兒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數萬人、馬駝牛羊數十萬頭而還。
“按照文史的記載朱棣最後一次北伐深入的地理位置,距離此處並不遠,在這些統軍北伐的將領中,如果說有人得到了成吉思汗陵的寶藏,還能秘而不宣除了朱棣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其他人。”南宮怡意味深長的說。
“可對朱棣的記載中,他一生最精彩的一筆莫過於他登基稱帝開創永樂盛世,但並沒有任何關於他和寶藏有關的文獻,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有。”我詫異的問。
南宮怡默默點點頭,來回走了幾步,嘴裏反複念著朱棣的名字,一邊走一邊對我們說,朱棣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具爭議的帝王,有人說他謀朝篡位大逆不道,可若說到文成武功,朱棣雄才偉略智勇雙全後來開創永樂盛世堪稱是一代明君。
後世對朱棣的諸多評價中,筆墨最重的除了永樂盛世之外就要數朱棣登基為帝的過程,南宮怡環抱雙手深思熟慮的告訴我們,朱元璋為禦侮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
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製深感憂慮。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
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餘皆廢為庶人。
建文元年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南宮怡說。
“那這個朱棣還真是厲害,一個藩王竟然和整個大明朝抗衡,真不知道他是怎麽以一己之力大敗建文帝的。”我多少有些欽佩的自言自語。
“有很多原因,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朱允炆調兵五十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得其部朵顏三衛騎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南宮怡不慌不忙的給我解釋。“當時,朱棣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後又為朝廷兵所據,可說來也奇怪,直到朱棣下鎮江,攻陷南京靖難之役結束,朱棣都沒有出現過兵糧緊張的局麵。”
“朱棣僅僅是一個藩王,即便是擁兵自重但比兵力和財力,朱允炆應該遠勝於他,靖難之役前後打了四年,朱棣竟然沒被拖垮……”雲杜若大為不解的自言自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們沒打過仗不知道後勤補給的重要性,越是打仗兵糧錢財尤為重要,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比拚的除了誰的兵多將勇外,最重要的就是看誰的錢多。”蕭連山在旁邊意味深長的說。
“那朱允炆坐擁大明朝,比錢當然是朱允炆比朱棣多啊。”雲杜若一本正經的回答。
我眉頭一皺重新環顧這空空如也的平台,很難用言語去描述這裏曾經到底堆滿了多少財富,我嘴角蠕動一下。
“如果……如果朱棣得到這裏堆積如山的財富,朱允炆又豈是朱棣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