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崇禎帝決定再撥款50萬兩銀子給徐光啟大煉鋼鐵與熬製硝石,目的就是盡快建立軍工體係。

“徐大尚書,快起來吧!皇上已答應給你撥巨款了!你就放心地去折騰得嘞!哈哈。”朱由校見狀道。

“呃……多謝皇上大恩!多謝王爺鼓勵!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徐光啟叩頭道。

“好了好了,快起來吧。你還要陪朕一起去前方靶場,親自查驗炮擊效果如何呢?”崇禎帝朱由檢道。

“微臣遵旨!皇上請!王爺請!”徐光啟得令後一骨碌爬起來,撣了撣身上的灰塵笑道:“還請皇上與王爺上馬,也好跑得快一些,畢竟這款‘線膛炮’射程較遠,若將炮管再加長兩尺,或許真能打到十裏之外!”

“噢?真的假的?若果真如此!你徐光啟就是我‘大明朝第一大功臣’啊!哈哈。”崇禎帝爽朗地笑起來。

其實,曆史發展到明朝晚期時,民間使用的“瓶爐”體形卻比“官爐”更大,且通常情況下一晝夜可出鐵3600斤,最高時可日產生鐵6000斤,因民間煉鐵已使用“活塞式鼓風機”,結構功能與近代鼓風設備一致。

而同時期的歐洲在這方麵的技術還遠遠落後於明朝,比較簡陋的三角形木風箱則是到了西元16世紀才發明,長方形木風箱還要在這之後,至於用活塞推動和壓縮空氣的鼓風機,則是西元18世紀後期的事了。

明朝時期,工匠們發明的“生熟鐵串聯冶煉工藝”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與此同時,用“石炭”(煤炭)冶鐵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推廣,因為當時成書的《天工開物》就對此就有記載,說明這項技術已比較成熟。

宋應星在自己寫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說:“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證明當時用來煉鐵的燃料中,煤炭占了七成,木炭占三成,因為煤炭的燃燒值更大,相同條件下燃燒時溫度更高。

“土高爐”也有了重大改進,已能把“冶鐵爐”與“炒鐵爐”串聯使用。比如,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說:“凡鐵爐用鹽和泥造成,出爐未炒為生鐵……熔流時又作方塘留之,灑幹泥灰而持柳棍疾攪,則熟矣。”

這種冶鐵技術減少了在“炒煉熟鐵”時的“再熔化”過程,縮短了“炒煉熟鐵”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是古代冶鐵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此外,明朝時期發明的“蘇鋼”冶煉法,是唐宋以來“灌鋼冶煉”技術的新發展。

後世有“冶煉專家”周誌宏曾說過:“蘇鋼冶煉法,在國外還沒有類似的發明,顯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創造性的發明……整個過程都適合現代工業的冶金原理,不用坩堝而創造出一種“淋鐵氧化”的方法,卻能使渣、鐵分開,成為比較純的工具用鋼。這是中國古代先進煉鋼工人的智慧結晶!”這永遠值得後人敬佩!

另外,“生鐵淋口”技術,也是明朝時期的一項獨特創造 ,因為楊寬在《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中說:“更值得重視的就是在明朝工匠在鍛製工具和兵器的鋒刃時,廣泛采用“生鐵淋口”的方法,使鋒刃具有鋼鐵組織的表麵層。”此方法能極大程度增強兵器的硬度與韌性,使刀劍級鋒利無比,又不易脆口和折斷。

而采用“生鐵淋口”技術,能使原來以“熟鐵”或“低碳鋼”為本體的生產工具表麵生成一層一定厚度的“擦生層”,包括“滲碳層”和“生鐵熔覆層”,並達到表麵堅硬,而內部柔韌和耐磨耐用的要求,產生質的飛躍。

明朝初期,工匠用“生鐵淋灌”被夾緊的若幹熟鐵薄片的方法,比南宋以前用“生鐵淋灌盤繞”的“熟鐵條”方法更進一步。到了明朝後期,“蘇鋼冶煉法”……又前進了一步,這對改進生產工具的性能起了很大作用。

《明代後期社會轉型研究》一書中有說:“明代的煉鋼技術在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在歐洲,直至西元18世紀才發明把熟鐵和生鐵放在坩堝中煉鋼的方法。”可見,徐光啟等人自信能煉出好鋼鐵。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很重視“火藥武器”發展,因為“彌勒降世,明王出世”的民間諺語讓朱元璋過度自信,認為自己能從社會最底層的“窮和尚”與“叫花子”一躍而成為“人間帝王”,絕非偶然,須得掌握最強大力量!

而“火器武器”無疑是個最“神秘”也最有“說服力”的東西,於是便每年撥款來大力研發“火藥武器”技術。

當時,蒙古人被朱元璋派兵趕到草原去了,整個天下也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於是很快就平定天下,使社會經濟開始複蘇和繁榮,百廢俱興。這一時期,鋼鐵冶煉業取得進步,手工業發達,對外交流拓展。

不過,隨著元末明初時,日本海盜屢次進犯明朝東南沿海,而與之交戰時使用最多的還是“火器”,不得不讓朱元璋下大力氣發展“火器”,故極大推動了軍工產業的發展,為“火器”技術的進步創造了良好條件。

要製造“火器”肯定離不開“火藥”。而明朝的“火藥”品種非常豐富,“軍用火藥”品種及實際配方達90種。相對於宋元時期,明朝火藥成分配置更加合理,質量提高了,燃燒性能和爆炸威力等也達到了較高水平。

從明代兵書和史籍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匠人對“火藥配方”的認識和配製技術,與過往朝代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武備誌·製火器法》中詳細記載了各種爆炸火藥、噴射火藥等“火藥”品種的配方情況。

《兵錄·火攻藥性》中記載有“火藥配方”數百種,說明了明代匠人已掌握了火藥的組配規律。茅元儀著《武備誌·火藥賦》、唐順之《武編·火》、焦勖《火攻挈要》等兵學典籍,都指出了火藥具有“硝性豎而硫性橫”的特點,並對不同品種“火藥”的性能和功用研究得非常清楚。這是徐光啟有信心改良“火藥”的原因。

何汝賓在《兵錄》中指出:“性直者主遠擊,硝九而硫一;性橫者之爆擊,硝七而硫三。”這說明當時的匠人已非常善於利用火藥的特性,努力尋找火藥配置的最優方案,力圖最大程度發揮火藥和火器的攻擊效能。因此,明朝火藥製造技術提高,火藥質量比宋元時期有明顯提升,全靠匠人反複探索,可歌可泣!

曆史發展到了明朝,使得“火藥武器”種類進一步增多,初步形成了多種“火器”品種群。如“手銃”即“槍支”類,既有“單管槍”,也有“多管槍”,還有“長槍”和“短槍”。“單管槍”分為“無敵手銃”、“快槍”、“連子銃”、“劍槍”、“千裏銃”等;“多管槍”則從雙管、三管、四管,直至數十管。至於大口徑的“碗口銃”相當於炮了。

再如“火炮”,可分為“輕型火炮”和“重型火炮”。“輕型火炮”分為“虎蹲炮”、“旋風炮”、“飛礞炮”等;“重型火炮”則分為“大將軍炮”、“威遠炮”、“攻戎炮”、“千子雷炮”、“滅虜炮等”、“弗朗機炮”、“紅夷大炮”等。

“火箭”分為“單發火箭”和“多發火箭”,其中的“單發火箭”又分“大筒火箭”和“後火藥箭”等;“多發火箭則”分“神機箭”、“火弩流星箭”、“七筒箭”、“百虎齊奔箭”等。在守城大戰中,“火箭”能給敵人帶來重大傷亡。

爆炸性火器也有多個品種,可分為“萬人敵”、“慢炮”、“地雷”、“水雷等”。不僅如此,就連最早的“定時炸彈”也已研製成功,被當時的明軍“神機營”稱為“慢炮法”、“火線至一二時才發”,且已具備較大殺傷力。

後來,嘉靖年間由歐洲葡萄牙人傳入的“佛郎機”與“火繩槍”,也促進了明朝“國產火器製造業”的進步,並帶動了“槍支”研發水平的提高。明朝官府無論是在仿製西方先進火器方麵,還是在改進傳統製造工藝方麵,都下了大力氣,使得各種火器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加,品種得到豐富,且軍隊的裝備也隨之得到更新。

明代中期的“火箭”既有利用弓弩發射的火藥箭,也有利用火藥燃氣反衝力推進的火箭矢。明朝的管型火器已經與近代槍炮越來越接近,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經常與外敵交戰,使火器在性能上有極大提高。

有的火器品種不僅被改進成連發,而且附帶瞄準功能,安裝了可有效防止後坐力的裝置。爆炸性火器也有長足發展,形成水、陸等多個門類。明朝對燃燒性火器研究力度相對偏弱,但也湧現出很多新品種。

來自明代的兵書中,有關火器、火藥的論著為數甚多,流傳後世的有十多種。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加劇,就連“火器”製造技術也被西方超越。於是,明朝官府開始公開甚至大量引進西洋大炮,如“弗朗機”、“紅夷大炮”等。當時,有些關於火器的著作也是直接從西方翻譯得來,僅是對西方科技理論的模仿而已。

這些著作難稱完善,正如當時人所總結的那樣:“其中法則、規製,悉皆西洋真傳,然事關軍機,多有縝密,不詳載不明言者,以致不獲茲技之大觀。”在當時,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西洋傳教士都留有關於“製炮技術”的著作。品種各異、主題多樣的火器類著作,隨著國內古代火藥研究學者的努力陸續湧現。

這些論著或研究“火器”的製造與使用,或探討“火器”操作與訓練,或總結戰術與陣法,極大地改變了明代“兵學”的麵貌。在整個“明朝火器”製造與使用的理論著作中,影響深遠的專著有《火龍神器陣法》、《火攻挈要》、《神器譜》、《西法神機》等,都專門論述了如何製造“火器”並用來大規模裝備和訓練軍隊。

此外,《武編》、《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武備誌》、《大明會典》、《兵錄》、《籌海圖編》等著作,也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火器的製造與使用原則等,進行了較為係統的闡述。

《火龍神器陣法》對利用“火器”發起進攻的方法、“火器”的製造以及“火藥”的配製等,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火攻挈要》為焦勖根據湯若望傳授技術所撰,集中記載了明朝時期“火器”技術成就,大量吸收西方造炮技術的先進成果。作者稱該書集“名書之要旨,師友之秘傳,及苦心之偶得”,在當時影響力很大。

《神器譜》也是一部“火器”類專著,其中對“火繩槍”的製造與使用有詳細記錄,並反映出明朝中期“單兵槍械|”的研製和使用水平。《西法神機》則是明朝知識分子較早全麵介紹“西方火器技術”的專著,反映出明末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的情況,也是徐光啟及其西洋助手敢於挑戰“線膛槍”與“線膛炮”的靈感來源。

除此之外,明朝時期的一些綜合性兵書也對“火器”有所關注。比如《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的作者就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其對嘉靖年間所創製的“虎蹲炮”、“地雷”等新式“火器”情況均有較為詳細的記錄。

《籌海圖編》則重點介紹了明軍的海戰武器和使用方法等;《兵錄》輯錄了明朝吸收借鑒西方國家火炮製造和使用方法的情況。這些積澱成了倔強老頭兒徐光啟敢於直麵困難,屢次向皇帝伸請練兵的底氣。

而被稱為古代軍事百科全書的兵學巨著《武備誌》,更是辟有16卷的篇幅記載了180餘種火器,不僅記錄了各類火器的形製和構造,簡要說明其使用方法,並還對古代火器發展的成就有著全麵詳實的記錄。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