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催木匠施展“寄魂異物”的“分身法術”,成功複製出崇禎帝及其後妃們,並送“贗品”返回原地。

“借錢?這個……確實是個好主意!”贗品“崇禎帝”忽然覺得這或許是“敲詐勒索”的好機會,畢竟若想盡快完成整個北京城的災後重建,起碼得耗費無數錢財,更何況還有很多朝廷命官和署衙仆役的傷亡撫恤。

就在朱由校與眾女探討著該如何麵對接下來的各種問題時,從周圍遠處陸陸續續有一些大難不死的人們向這裏湧來,其中多數是一些官府雜役等戶外活動之人,畢竟宮殿與署衙遭雷擊崩塌時,室內多死傷。

當然了,除官府雜役之外,存活最多的便是“錦衣衛”和“城防禁軍”了,畢竟在室外負責維持京城治安。而相比之下,那些深居府邸的達官貴人和在各自署衙裏辦理公務的各級官吏,反倒死傷過半,出乎意料。

“皇上!皇上!皇上……”、“小人\/微臣\/奴婢等見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踉蹌著跪拜。

“呃……爾等全都平身吧。”————“謝皇上!皇上萬歲!娘娘千歲!”眾人見有嬪妃在場,趕緊施禮。

贗品“崇禎帝”見越來越多幸存者得到消息後蜂擁而來,便決定先安撫人心,隨即讓這些受輕傷的負責照顧受重傷的,而自己也下令讓眾嬪妃上前探望眾人,裝模作樣安慰受傷群眾,並承諾會盡量照顧大家。

就這樣,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幸存者從四麵八方趕來“乾清宮”廢墟遺址麵見崇禎帝,畢竟這裏是大明帝國曆代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一個時辰後,陸續有幸存官員趕到。半天後,能來的都來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來的不管是朝廷一品大員,還是小小的九品芝麻官,隻要駐留京城期間沒有一開始就死於天災的,哪怕被砸斷了胳膊和老腿,也要爭搶著對皇帝老子行跪拜大禮,其中玄機誰都懂!

“皇上!嗚嗚……老臣拜見皇上!”、“皇上呀,此次天災,毀我大明根基呀?”、“啟稟皇上,此處已是廢墟,不如移駕到別處尚且完好之宮殿暫住如何?”所來之官員,雖多受傷,但還不致命,僅心有餘悸而已。

眼看晌午已過,再過一個時辰便是太陽落山,黃昏將至了。這時,贗品“崇禎帝”在渾身髒亂且春光外露的嬪妃們簇擁下,才在廢墟上尋一處“好位置”,登高一呼道:“在場諸位,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好樣的!“

“皇上洪福齊天呐!”、“微臣叩謝皇恩!”、“小人定為皇上效力!肝腦塗地,死而後已!”眾人回應。”

“哈哈,諸位愛卿免禮,都起來吧。”崇禎帝朗聲笑。他雖目前狼狽,但畢竟是一國之君,手裏不僅掌握著權力、軍隊、財富和整個明朝的命脈,而且還有最大倚仗,那便是將來的“老丈人”——“國師”催木匠。

“微臣等謝過皇上!”眾人此刻心中暗喜,畢竟在“天災”之下,世人都是螻蟻,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王侯將相,該死的還得死翹翹,就是不死也得重傷後脫一層皮,正好是自己這些死剩下者升官發財之際!

“哈哈,諸位愛卿乃我大明朝之中流砥柱,如今留著有用之軀,正好填補相應空缺。”朱由檢也不想浪費時間,便開門見山道:“諸位以為,朕是應該傾盡國力重建北京城以繼續為國都?還是立刻遷都南京?”

“呃……這個……臣等以為皇上應該重建北京城為好!”、“不不不,重建北京必耗費巨大,時日太久,不如立刻遷都南京!”、“不可遷都南京,因為南京城之風水格局遠不如北京氣象宏大,故南京六朝皆短命!”

眾人議論紛紛,畢竟若是皇帝老子留下重建北京城,那麽自己不僅能捷足先登,想方設法占據一個“三省六部”中的重要官位,而且家屬、親友、門下學生等也能在重建工作中撈到足夠多的好處,南遷則全無!

主張南遷的部分官員多數是來自南方尤其是江淮一帶的新進官吏,其中不乏“東林黨”人,畢竟江浙滬皖乃“東林黨”的傳統勢力範圍,再加上以此為根基籠絡全天下讀書人以“黨同伐異”,因此造成了惡劣影響。

而堅持認為“南京風水”遠不如“北京風水”的官員們,則為了迎合皇帝老子的心意,畢竟南京最好,可那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之地,而成祖朱棣卻不尊父命並搶奪侄子皇位,這才遷都北京!

而朱由檢作為朱棣這一脈的直係後代,肯定不想跟“朱允炆”那一係的朱家子孫們鬧別扭,因此猶豫。

其實,當曆史發生在另一時空,崇禎帝心中卻是動過遷都南京的念頭,一來是為了回避東北女真族所建立的後金政權步步緊逼,二來也是為了回避來自西北的農民起義軍要“革自己命”,但最終被勸住留下。

在另一時空,若從後世史學界的角度來看,如果因為“天啟大爆炸”而產生“蝴蝶效應”,在引起明朝快速滅亡時,那崇禎皇帝若沒有選擇在煤山上吊自盡,而是選擇提前遷都江蘇南京,其實還真能有一線生機。

當然,這種說法,隻是單純從後來的曆史發展來考慮而已,因為從整個南明時代發展曆史來看,如果當時崇禎皇帝還在的話,明朝守住南方的可能性還是有的,隻不過南明官僚體係十分強大,能架空皇權!

想要說明此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做出預測,還是得先來回顧一下,那明朝末代君主即“崇禎皇帝”到底是怎麽被一步步逼得自盡的?而在崇禎皇帝自盡後的十多年裏,整個天下又發生了哪些事情?這便是關鍵。

到了西元1642年,隨著明朝與後金生死相搏,在“鬆錦之戰”中戰敗後,整個山海關外所有地盤,基本都被後金占領。自此之後,明朝在麵對後金進攻時,再也沒有了還手之力,隻能被動挨打,堅守山海關。

除此之外,這一戰的失敗,也直接導致了明朝精銳軍隊被損失了很大一部分。而這部分損失的精銳軍力,直接導致明朝在此之後,很難再鎮壓內部農民軍起義,讓李自成與張獻忠等地方土匪裹挾百姓搞事。

在這一年之前,明朝中央尚且有能力消滅大股農民起義軍,甚至把李自成逼得逃回深山老林。但在這一年之後,明朝想要在戰場上正麵打垮農民軍主力,就變得非常艱難了,因為在遼東戰敗後,實力大損。

戰爭失敗,還僅僅隻是一個表象。真正的核心原因,在於當時明朝官府的統治已經爛到骨子裏了。不但各級官員貪汙成風,黨爭情況嚴重,而且國家財政更是不堪重負,甚至連前線軍隊的軍餉都開不出來。

除此之外,當時整個華北地區都在鬧鼠疫,以“疙瘩病”即“腺鼠疫”為主,後來發展成“肺鼠疫”,而且鬧得非常嚴重。據後世史學家估計,崇禎年間因鬧鼠疫的原因,整個華北地區的人口至少減少了近一千萬!

要知道,當時整個明朝的總人口也不超過才一億多,而這近千萬的人口損失,直接放到華北地區後,那就更恐怖了!瘟疫直接導致十室九空和全家死光光很正常,更有甚者整個村的人死光了隻能露天腐爛。

總之,寒潮、幹旱、蝗災、鼠疫、水災、土地兼並、農民起義、盜匪四起、地方割據、吏治腐敗、財政困難,再加上關外虎視眈眈的滿清……這些問題同時爆發之後,就算明朝的家底再厚,也注定扛不住了!

麵對問題集中出現,崇禎皇帝也不是沒想過辦法。和其他朝代的亡國之君不一樣,崇禎皇帝其實並不算昏庸,至少在挽救王朝覆滅的時候,崇禎皇帝是竭盡全力了,但氣數已盡,如之奈何?唯有聽天由命。

崇禎皇帝很清楚,這些問題,如果同時應對的話,明朝就算再怎麽強大,就算老祖宗朱重八這位“洪武皇帝”重起於地下也是無能為力,因為中國封建王朝跳不出“三百年周期律”注定了明朝接下來仍會被拖垮!

所以,當“鬆錦之戰”結束後,明朝已到了不堪重負時,崇禎皇帝也曾想過,是否可以先和滿清議和,以減少明朝的整體負擔?實在不行就遷都南京,先解決了內部矛盾,改善財政狀況,然後再去對付滿清?

但是,就在崇禎皇帝剛剛表現出這個意思時,就遭到了滿朝官員的反對,畢竟在“宋明理學”洗禮下,宋、明兩朝的官僚體係非常強大,甚至在特殊情況下有架空皇權的趨勢,迫使皇帝老子不得不考慮更多。

所以沒辦法,最後崇禎皇帝隻能同意繼續打仗,先跟滿清死磕到底,後再騰出手化解農民起義,畢竟按照“宋明理學”的說法,“兄弟睨於牆”的危害不如“引狼入室”,隻有“尊王攘夷”後,才能化解“禍起蕭牆”。

但這樣一來,明朝就注定會被徹底拖垮,再也沒任何翻盤機會了!果不其然,隨著曆史發展,此後的兩年裏,李自成一路率軍攻城掠地,地盤越來越大。兩年後,李自成率領農民軍,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

匪首李自成剛率軍到北京時,其實並沒想過占領北京,因為在他看來,北京城防堅固,單憑農民軍的能力很難攻打下來,即便強行攻打北京城,恐怕要付出慘重代價,反倒讓其他勢力坐收漁翁之利不明智。

所以,抵達北京後,李自成首先提出,要崇禎皇帝封他為“大順王”,並將陝甘寧地區分給他做“封地”,然後,他可以率軍去打關外打滿清韃子,畢竟李自成在成為“匪首”之前,也曾做過明朝“驛站”的“郵遞員”。

李自成的這個提議固然是別有用心,但從挽救明朝統治的角度來說,其實已經算是最後的一個機會了,畢竟能借助他人之力來達到自己目的有何不可?更何況這是一個“坐山觀虎鬥”的好機會,千載難逢!

但可惜的是,當李自成提出這個要求後,明朝的絕大多數官員依然不同意,強烈要求崇禎皇帝堅決抵抗李自成。但當李自成真正開始準備攻城時,北京城內早已在鬧瘟疫,軍隊戰力極為孱弱,注定會失敗。

最後,明朝官員們見勢不妙,幹脆直接打開了城門,讓李自成兵不血刃,便**進入了北京城。

得知此事後,崇禎皇帝也隻能長歎一聲“諸臣誤朕”,然後便上吊自盡了。不過,在死之前,崇禎帝在咬破手指,在袖口處寫下血書“百姓無罪,滿朝文武皆可誅!”沒成想這卻為繼承者滿清王朝洗白了身份。

這就是曆史的“陰差陽錯”,也就是說,從崇禎皇帝上吊的這一刻開始,明朝作為當時一統天下的全國性政權算是徹底亡了,因為它也始終逃不出中國封建王朝“三百年覆滅”的曆史周期律,關鍵是製度缺陷。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