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發生在另一時空的事,便是崇禎帝自殺殉國後,“南明政權”非但沒把握住時機,反而躺平。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南明政權”這邊非但沒有積極抵抗,反倒是爆發了劇烈內鬥。比如駐守在武昌地區的地方軍閥左良玉,為了保存實力以及奪權之目的,直接率領本部精銳順江而下,打算強行控製南京。

而南京這邊,為了防備左良玉亂來,也不得不把江北四鎮的軍隊全部調回南京周圍,防止對方奪權。

但如此一來,淮河以南和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就幾乎徹底成了“權力真空”地帶,讓南下的清軍兵不血刃,就直接便拿下了淮南地區。而淮南地區的丟失,對於“南明政權”來說,無疑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因為自古以來便有“守江必守淮”的說法。要構築完整的長江防線,依仗長江天險來抵禦北方敵人,而淮南地區則是重中之重。曆史已反複證明,隻有掌握淮南地區,“江南政權”才能真正發揮“長江天險”作用。

隨著淮南的丟失,“長江天險”就徹底暴露在清軍的進攻範圍內。到了這時,地處長江沿岸的南京,顯然就是守不住的了。所以,就在“弘光帝”登基不到一年後,清軍便順利度過了長江,一舉攻破了南京城。

此後,弘光帝被清軍俘虜,送往了北京。而弘光帝被俘後,各地的明朝宗室也紛紛自立為帝,都想著亂中取利,但根本沒人能夠鎮得住場子。而這種混亂,無疑又給了清軍繼續進攻的機會,正好逐一擊破。

接下來的一年中,雖然江南地區的不少百姓甚至“民間義士”非常配合“南明政權”,堅決抵抗清軍南下。但遺憾的是,接下來的時間裏,南明政權卻主要忙著內鬥選新皇帝,完全沒有團結一致抵抗外侮的意誌。

在此期間,好不容易選出來一個“隆武帝”,才剛剛被大家承認,就好巧不巧的被清軍俘虜了,簡直成了天大的“笑話”!到了這時,“南明政權”還能控製的地盤,就隻剩嶺南之地了。這時“曆史巧合”?諷刺啊!

到了這個時候,“南明政權”已經連奄奄一息都稱不上了。而南明內部的內鬥,也總算是暫時消停了一些,並“破天荒”地選出了一位“永曆帝”。隨著“永曆帝”登基,“南明政權”終於難得的開始選擇一致對外了!

盡管這時的“南明政權”已經開始有組織地抵抗清軍繼續南下,盡管也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餘部相繼來降,和“南明政權”一起抵抗清軍南下。但時至今日為時已晚,因為明朝氣數已盡,當歸清朝坐擁天下了。

清軍南下後,終於開始遇到一些強有力的反擊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此後一年裏,在幾支農民軍殘部和南明軍隊聯合抵抗下,清軍竟開始逐漸戰敗。這讓滿清朝廷內部產生了一些分歧,決定暫緩南下。

一年多以後,“南明政權”更是名義上恢複了對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等七省地區的控製。如果再堅持一下,奪回長江以南的全部地區,重新組織起長江防線,其實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但就在這時,“南明政權”內部又開始內鬥了。不過,這次內鬥其實也比較正常,畢竟大家之前聯合,本就是因為清軍的壓迫過大。如今清軍的壓迫稍稍放鬆了一些,那各派軍閥之間,自然要忙著爭搶地盤。

尤其是各地“農民軍”和南明“官軍”之間,矛盾更是近乎不可調和,畢竟“官”與“匪”不能同處一室。所以,在這之後,南明又開始反複內鬥,將好不容易取得的一點戰略優勢就這樣被葬送,不作死就不會死!

不過,就在“南明”這邊節節敗退時,“滿清”這邊也出了一些意外。也就在南明“永曆帝”登基四年之後,清朝那邊的攝政王多爾袞也突然去世了。多爾袞去世後,順治皇帝徹底掌權,並且開始逐漸清算多爾袞。

這種內部清算,也導致了清朝對外擴張的腳步暫時放鬆了一些。這個機會,其實已經是“南明政權”翻盤的最後機會了。而“南明”這邊,其實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多爾袞去世一年多以後,天下形勢再變。

“南明政權”與李定國率領的農民軍正式和解,雙方達成協議,決定一起合力進攻滿清。因此,在這之後不久,“南明”又再次奪回了不少失地,甚至出現了第二次南明抗清的高峰,“史可法”便是南明傑出將領。

但遺憾的是,南明的先天不足,注定這種聯合會變得矛盾重重。等到順治皇帝徹底完成清算,清朝內部再次團結起來之後,“南明政權”的末日就到了。故在此後八年裏,“南明政權”不斷戰敗,地盤不斷收縮。

八年之後,南明“永曆帝”更是直接被清朝軍隊趕到了西南緬甸北部地區,成了一個所謂的“流亡政府”。

到了這時,所謂的“南明政權”,就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了。兩年之後,緬甸國王在清朝的壓迫下,被迫交出了“南明”永曆帝。此後,“永曆帝”被清軍帶往雲南昆明,按照清廷政策公開被處以絞刑處死。

隨著“永曆帝”身死,“南明政權”便徹底覆滅了。這就是明朝以及南明政權覆滅的整個過程。從這個曆史發展過程中不難看出:實際上,在“南明”的“弘光皇帝”登基時,“南明政權”其實比滿清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若“弘光皇帝”是一位明君,則完全可憑借這種優勢,守住江南地區和嶺南的地盤,在借機北上中原或西取巴蜀,未必不能重新統一天下。但如果崇禎皇帝當時未自盡,而是選擇退守南方,偏安江南會如何?

首先,崇禎皇帝和弘光帝不同,崇禎皇帝本人是一個相對有能力的皇帝,就算退守南方,崇禎皇帝也仍然會極力組織抵抗滿清南下。而且,如果是崇禎皇帝在位的話,南方軍閥間的割據狀況也會緩解很多。

左良玉雖然在武昌地區擁兵數十萬,但換做崇禎皇帝在位的話,左良玉絕未必敢率兵前往南京奪權。

所以,隻要崇禎皇帝在位,“南明政權”保住淮南地區,重新組織起一條長江防線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待李自成徹底戰敗,張獻忠也被清軍打殘後,崇禎皇帝迅速組織軍隊收複四川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

而一旦占領了四川,這時的“南明政權”基本上和數百年前的“南宋政權”的地盤是完全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清軍想要攻破長江防線,其難度恐怕會變得極大,畢竟500年前,宋金大戰的場景還曆曆在目呢!

此外,江南地區的財政情況也比北方情況要好很多。一旦“南明政權”重新組織起防線,就有了充足時間恢複國力。單憑江南的財力,多給崇禎皇帝幾年,完全可以緩解明朝的財政壓力,重新訓練精銳軍隊。

如此一來,隻要崇禎皇帝可以拖到多爾袞去世,未必就沒有收複北方的機會。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再多撐幾年,撐到順治皇帝駕崩,則機會就會更大了,因為順治皇帝去世後,接下來登基的康熙皇帝太年幼。

清朝康熙皇帝登基時隻有八歲,根本無力控製朝政,因此才會被權臣鼇拜玩弄於股掌之間。因此,從時間上來看,崇禎皇帝生於西元1611年,而順治皇帝則是去世於西元1661年,兩者相差也僅五十年而已。

也就是說,如果崇禎皇帝去了南方並一直堅守的話,在他五十歲時,或許清朝的順治皇帝就真被他熬死了。到了這時,崇禎皇帝完全有可能指揮南明軍隊,對清朝發起反攻,屆時老謀深算的崇禎勝率極大。

但可惜的是,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西元1644年的那一天徹底結束了。隨著京城大門被打開,崇禎皇帝最後的一點希望,也徹底被掐滅了。而明朝的統治,也隨著崇禎皇帝的去世,徹底成了曆史,令人扼腕。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