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明朝雖與葡萄牙合作愉快,但未能克服自己政治體製僵化,最終因“信仰坍塌”而走向衰亡。

其實,中、英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由來已久,因為中國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以豐富的物產享譽全球。

由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發展對外貿易不過是錦上添花,而輸出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卻一直受到西方人熱捧。而同時期的歐洲能夠與中國進行等價交換的除了白銀便無他物。

白銀在兩千年期的秦漢時期就已通過近距離的海路貿易湧入了中國市場,尤其是“張騫通西域”後,大量的“羅馬金幣”和“波斯銀幣”隨著“絲綢之路”而湧入中國,在大額交易上逐漸取代了“銅錢”這種本土貨幣。

然而,隨著兩千年來的社會發展,即便中國本土也零零星星有金礦、銀礦生產出少量的黃金和白銀,但無法滿足國內曆朝曆代的商品經濟發展,尤其是唐朝以後,中國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猛增,於是開戰。

由於隋、唐朝兩朝乃“關隴集團”所建立,並長期定都於長安,因此沿襲了秦漢時期的勇武以及對黃金、和田玉和寶石的渴望,於是大力征伐北方的突厥和中亞諸藩,目的是保護商路並獲得財富穩定統治。

畢竟任何朝代的統治階級想要維護政權穩固,都少不了組建精銳軍隊和封賞有功之臣,若隻靠收取天下百姓的“人頭稅”則遠遠不夠,而當時的海上貿易仍不夠發達,那就隻好通過發動陸地戰爭來掠奪財富。

隨著唐末、五代、遼、宋、夏、金、元各朝代曆史演進,無休止的陸地戰爭已把漢唐兩朝經營起來的“絲綢之路”打亂,再加上中亞和西亞先後崛起了一大堆遊牧民族國家彼此攻伐,導致隻能發展海上貿易。

於是,大航海時代來臨,先有中國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後有歐洲各國探索新航路,為的就是搞錢!

其中,歐洲國家對華貿易的興起,是隨著“歐洲文藝複興”之後,以資產階級為主的“新群體”登上了歐洲曆史舞台開始的,因為資本害怕風險,隻對獲利感興趣,而思想解放便是貿易的興盛與對於世界的探索。

大航海時期,歐洲人運用先進的航海技術與大無畏的冒險精神,將其艦隊的軌跡畫滿了全球。他們從葡萄牙的裏斯本啟航,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的好望角之後,恰巧接上了“鄭和下西洋”的航線。

葡萄牙人最先經過馬六甲海峽,比其他歐洲人早一步從海路來到中國。這條歐洲人最早發現的航線在當時承載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貿易運輸的重要職責,讓中國的商品源源不斷的輸入歐洲並換回白銀。

這條航線的興起,讓歐洲國家擺脫了原海上貿易路線隻能到地中海東岸,且還必須經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地,並在支付了高昂的稅費後,才能繼續往東走陸路來中國,期間還得麵對被搶劫隨時的窘境。

那些擁有著先進航海技術,能夠從中國源源不斷的將優質貨物運往歐洲的國家,無一例外全都成為當時歐洲的富庶之邦,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盡管後麵三家與中國關係不好,但不妨礙掃貨。

所以,當時的歐洲諸國均以能夠與中國通商作為國力強盛的象征。作為大航海時代遠洋冒險的先驅,葡萄牙與西班牙在整個大航海時代,幾乎壟斷了這顆航線的全部貿易份額,因為此航線不用跨洋最安全。

為了能夠與中國建立通商關係,歐洲諸國與葡萄牙、西班牙之間發生過多次的海上戰爭。但是,結局無一例外,均是以歐洲諸國的戰敗而告終。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了西元17世紀的上半葉,西班牙與葡萄牙因為深陷大陸戰爭國而力大衰。其餘歐洲國家則趁勢而起,瓜分了西班牙與葡萄牙在海上貿易的份額。

從大西洋到印度洋上,各國之間的海上貿易也從兩國獨大變成了群雄紛爭的局麵。正是因為這樣,也就直接促成了中世紀後海上貿易的繁榮局麵。而當時的大明帝國也因為此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富庶的國家。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每年都從對外貿易中獲得了海量的白銀,並將其作為貨幣而流到道市麵上,就仿佛後世的世界各國在國際貿易中都是用“美元”結算一樣,將中國的“貨幣白銀化”,造成明朝金融危機。

這種“金融危機”從表麵上看是促進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但實際上讓明朝政府不自覺的加大了“大明寶鈔”這種紙幣的發行量,如同元朝後期濫發紙幣一樣,一旦引發通貨膨脹就會引起動亂。

還有一個嚴重後果,那就是“貨幣白銀化”以後,中國自古以來的本幣“銅錢”越來越不值錢,無法滿足官府征稅和大宗買賣的需要,可一旦因“海禁”而導致流入的“白銀”減少和關稅減少,就會引發官府債務危機!

有人認為明朝滅亡是因為“窮死的”,因朝廷缺少銀子!西元1596年,英國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為了達成與中國建立通商往來的夙願。親自給當時的明朝萬曆皇帝寫過一份表示友好的書信。

在英國女王的信件中,表達了對於明朝皇帝的崇敬之情,以及對於兩國交好的向往。同時,信中還表達了當時英國想要與中國建立通商往來的意願,和希望萬曆皇帝準許英國派遣外交人員前往中國的請求。

信件全文中透著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真摯友好之情。但可惜的是,伊麗莎白一世的這封信最終沒能送到萬曆皇帝手中,因為當時的艦隊在海上遭遇了風暴,並導致帶有這封信件的船隻也不幸在海上失事了。

因此,伊麗莎白一世女王至死也沒能等到明朝皇帝的回信。這位女王在西元1588年為了能夠在海上貿易中讓英國占據一席之地,曾下令“皇家海軍艦隊”與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展開殊死一搏,並最終取得勝利。

英國女王就這樣帶著未完成的心願離開了人世。直到西元1978年,當年這封信才被人從海底打撈出。

在西元1986年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華之際,才將這份承載著英國人當年友善之意的信件送到了中國,隻可惜的這一切都已經時過境遷,若時光倒流回到過去,對明朝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事。

如果當時伊麗莎白一世的這封書信能夠順利的送達中國,想必從那時候開始,中、英之間便極有可能成就一段兩國交好的佳話。而之後數百年間的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或許又將會以另一種和平形式展開。

雖然伊麗莎白一世的信件最終沒能送到萬曆皇帝的手中,但是英國人開啟東方貿易之路的理想並沒有改變,因為當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去世之後,英格蘭就進入了由所謂“斯圖亞特王朝”統治的時期。

“斯圖亞特王朝”由蘇格蘭的斯圖亞特家族建立,並於西元1371年起統治蘇格蘭。在西元1603年,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後,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國王(稱詹姆士一世),遂又統治英格蘭。

盡管當時英國的政局變動對中國明朝毫無影響,因為當時葡萄牙與西班牙人在此以前常年與中國進行通商,又與中國海防官員素有來往,使得最早來到中國的英國商船很難以公平的價格拿到其想要的貨物。

明崇禎八年(西元1635年),一艘英國商船在到達中國廣州後被明朝官員勒索了不少錢財,但所運回的中國商品卻不甚了了。英國人不甘心,為繼續開拓對華貿易,一些英國商人聯合在一起成立了葛廷聯合會。這些由商人組成的聯合會千方百計的從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那裏,得到了來往於東方諸國的貿易特權。

並且,他們還遊說查理一世也參與到這個聯合體的貿易中來。在得到了查理一世的授權後,這個原本由商人組成的聯合會一轉眼,就成為了一個具有國家資本性質的官壟集團,也就是征服經營的官僚資本。

西元1636年,“葛廷聯合會”在查理一世的授權之下,帶著一支包含六艘商船的艦隊駛往中國。在這個艦隊中,已經不再是當年全部由商人組成的隊伍了,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英國皇家衛兵。

當艦隊到達中國澳門之後,在此經營已久的葡萄牙人為了不讓英國人染指到自己所壟斷的對華貿易中來。於是就竭盡全力的阻撓英國的艦船靠岸,同時還在明朝的地方官員那裏拚命地詆毀英國人的商船。

對海防問題十分謹慎的明朝官員們,在聽信了葡萄牙人的讒言後,果斷拒絕了英國的六艘商船靠岸。

眼見靠岸無望的英國領隊船長威德爾,無奈之下隻好到廣州虎門泊港。西元1636年8月8日,英國艦隊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但因明朝的虎門守軍以為是有敵人來犯,於是立刻對英國艦船鳴炮示警,驅離。

本就已經因為被葡萄人排擠而窩火的威德爾,立刻將原本的聖佐治貿易旗幟撤下,換上了英國的王旗,後在海上一字排開對準虎門炮台開炮。而疏於海防的明朝守軍們很快便在英國人的炮擊中敗下陣來。

威德爾帶人衝上虎門炮台之後,便扯下明朝的戰旗,掛上了英國的國旗。這還不算完,威德爾還命令士兵將虎門炮台上的35門弗朗機大炮全數搬回自己的船上當做戰利品,這就是“老歐洲人”思想開始作怪。

當時的“廣州守備”派遣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一位葡萄牙商人前去與英軍交涉。而威德爾也終於答應將搶來的中國火炮歸還給明朝守軍,但是需要準許其到中國岸上去采購貨物。

明朝“廣州守備”的官員答應了英國人的請求。但是,英國人在上岸購買貨物時,卻讓其船隻直接在廣州段的珠江口河內行駛。這種未經中國批準就私自將船隻駛入內河的做法無疑是侵犯了當時明朝的主權。

於是,在當年的9月10日,“廣州守備”派出了3艘艦船,並攜帶火炮及火箭衝向了英國商船。在看到了中國人真的被激怒之後,威德爾才下令先行艦船趕緊撤退。

可是,倉皇逃走的英國人並沒有對此抱有一絲歉意,相反將其海盜本性表露的一覽無餘。9月19日,英軍在虎門將三艘中國漁民的帆船燒毀,接著又焚毀了一個小鎮,並在鎮子上劫掠了30頭豬來作為補給。

這一次登岸劫掠後,大明朝的海防官員便徹底與英國人撕破了臉皮。而海邊的炮台得令後一見到英國人就開炮轟擊,並同時完全禁止英國人上岸購買貨物。威德爾這才意識到自己沒法向葛廷聯合會交代了。

要是真的斷了與中國的通商之路,隻怕自己也會是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威德爾派人找到了葡萄牙商人出麵,向大明的海防官員示好,表示願意對之前的行為進行道歉,同時還用2800兩白銀作為損失賠償。

在收到英國人表示的歉意銀兩之後,“廣州守備”的官員才答應和解。但是,英國商船卻必須立刻離開中國海域附近。最終,威德爾帶著他的六艘商船悻悻而歸,並沒有完成“葛廷商會”賦予自己的“光榮使命”。

威德爾結束了他的中國之行後,中、英之間的第一次交流也就不歡而散了。當英國人多年之後再次來到中國時卻已經是乾隆年間,而明朝已經被清朝取代了。終於,中、英之間第一次貿易交流以失敗告終。

西元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史進程。曾經的“天朝上國”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也被迫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可以說,中國的近代曆史充滿了血淚與屈辱,源自朝廷不思進取。

在當時,英國人為了扭轉中、英貿易巨額逆差,於是決定向中國輸入了以鴉片為代表的大量違禁品。而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後,氣急敗壞的英國人便以武力迫使滿清政權屈服,並與之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

這就是實力決定一切,與是非對錯本身無關,為獲取更多利潤,國家可以做賊,軍隊可以販毒,侵略戰爭可當投資項目,隻要打贏對手,就能公開搶劫其財富,這些都是後話,與本文關係不大,不提也罷。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