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眾人得到“寶船”圖紙後,通過施展法術來優化設計並創新改良,使“輪船”機械效率大幅提升!

當然了,如果用非常手段能使“汽輪機”的“蒸汽熱能”可達到60%以上的利用效率,這對於後世科學家們來說難以想象,因為“內燃機”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柴油機”也不過才45%左右,“電動機”效率一般也才80%!

可這也隻是從“科學”的範疇來思考問題,若通過“玄學”或“神學”的手段來進行合理操作,則“蒸汽機”的工作效率未必不能達到90%以上?甚至有可能接近100%,比如用使用“燃燒值”最大的“無煙煤”來做燃料,就能大幅提升“蒸汽機”的熱效率,再加上把“輪船”從海運改為“內河航運”,則能減少風浪阻力,提升效率。

由於海洋中不僅有大風大浪,而且還有各種“渦流”、“暗流”和“逆流”,大大影響了船舶航行的速度。不過,在各種“符咒”加持下,新式“海船”在應對惡劣天氣時,已能將各種不利因素造成的不利後果抵消很多,除非是遇到“台風”或“海嘯”才隻能作罷。因此,心思縝密的朱由檢覺得等“海船”造好後,再思考戰略戰術。

經過眾人十餘日大動幹戈造船和造車後,就在眾人幾乎耗盡了所有從“秘境”中收獲海量材料時,滿打滿算也造了234輛“火車”與19艘輪船,因為之前有不少銅鐵、錫鉛、硫黃、硝石等拿去製造火器、彈藥了。

不過,若論運力,則這些“火車”、“輪船”已經購投送兵力之用,畢竟一節車廂就能運送幾十甚至上百人,一兩“火車”就有二三十節車廂,運送一兩千人不是問題。而相比之下,“輪船”的運力則十倍於“火車”!

因此,即便明朝將所有“新軍”都改編成“水師”,人數也不過二三十萬,正好夠此次征伐“倭國”之用了!

於是,崇禎帝終於下詔,舉兵30萬東征倭國。消息一出,天下震動,人心沸騰,因為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頭百姓,經過這三年多以來的“新政洗禮”後,多少都對當今聖上之恩德與朝廷之威嚴心知肚明,覺得鋌而走險掙塊錢的時候到了,便皆翹首以盼,積極參與,或紛紛報名參軍,或捐出牲畜、錢糧支持官府。

若在以前,百姓絕不會響應官府號召,隻因那時朝廷財政困難,不得不向天下百姓攤派“三響”,而各地官府趁機巧立名目苛捐雜稅,土豪劣紳則趁機兼並土地或放出高利貸來盤剝百姓,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若趕上天災人禍,則百姓困苦不堪,餓殍遍野,隻好挺而走險,揭竿而起,劫富濟貧,對抗朝廷。

不過,自從新皇登基之後,聽說得到“國師”指點江山之後,有幸“拜入仙門”,習得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之神通、法術,故才有機會整肅朝綱,懲治奸佞,扶大廈之將傾,廢除苛捐雜稅,與民休息,恢複國力。

經過三年大刀闊斧之“新政”,舉國上下煥然一新,至少讓百姓已能吃飽穿暖,同時還有了“盼頭”,畢竟隻要自己的親屬中有人考中“科舉”,無論是“文舉”還是“武舉”,皆前途無量。實在不行,還能去學手藝呢!

當然了,有些頭腦靈活且單子夠大的百姓也敢於嚐試著去當地的“大明錢莊”或“大明典當”中弄點本錢出來做買賣,隻要不偷懶耍滑,居然真能賺到錢,並且還比種地劃算!於是,農閑之際,百姓也樂於經商。

而明朝時期的商品經濟已經高度發達,就連“手工工場”這種資本主義“萌芽”都隨處可見,更何況隨著各地社會矛盾逐漸緩和後,“火輪機關車”開始在華北平原上出現後,一些有膽識且敢於冒險的私人“鏢局”便將目光投向了能自由往返於大漠草原、西域新疆、東北女真的眾多“火車”上,於是加緊借錢去各地開“堂口”。

當然了,朝廷見“民間人士”紛紛踴躍“報名參戰”或自願參與運輸軍隊之後勤補給,於是樂見其成,給予肯定和接納。果然,前後不過半年,明軍人數就從原本不足80萬順數暴增到200萬,而許多商販們也爭搶著來給軍隊運糧,畢竟有錢賺,還不賒賬啊!就這樣,明朝又經過了短短半年的準備,終於一切就緒了。

遙想當年自己的爺爺萬曆皇帝在位時,倭國竟然大舉西征本朝屬國“李氏朝鮮”,甚至揚言要以“朝鮮半島”為跳板,大舉入侵中國明朝,幸好被萬曆爺爺派兵打敗,造成了日本國內“幕府”的“改朝換代”與“閉關鎖國”。相比這次東征日本,明朝決定明麵上派出30萬大軍由海路進攻,實際上卻是200萬大軍從東北南下。

所謂“海陸並進,犁庭掃穴”,這就是這次明朝東征日本的總戰略,畢竟相對於明朝這樣的“龐然大物”來說,日本雖然是“蕞爾小國”,可是乃由眾多島嶼構成,且海岸線很長,而西南與東北兩端也與陸地靠近。

日本列島西南與朝鮮半島南段靠的很近,隻隔了一道寬不過兩三百裏的“對馬海峽”,最窄處不過41.6千米,而列島東北段“北海道”上方與“庫頁島”隻隔著一道寬不過百裏的“宗穀海峽”,最窄處不過43千米。“庫頁島”與亞洲大陸的“黑龍江出海口”之間也隔著一道狹窄的“韃靼海峽”,寬不過百裏,最窄處7.3千米。

因此,明朝大軍一邊在籌劃“海陸並進”,一邊試圖通“朝鮮半島”和“庫頁島”兩路南下,況且200萬大軍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陸軍,而“水師”隻是作為先遣隊在前麵搶灘登陸,而後讓“大海船”往返於這些海峽兩岸。

這也是明朝提前通過各種情報收集手段整合出來的既定方針,因為遼東地區已被明朝平定,並且還常年駐紮大量軍隊進行屯墾開荒,或像二百年前自己的祖宗朱棣那般,在“奴兒幹都司”沿海河口打造“海船”。

《明實錄》卷90載:“比進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兒幹等處,令都指揮劉清領軍鬆花江造船運糧……”這段史料和“阿什摩崖”碑文相互印證,證明後世的吉林省吉林市就是明朝造船和運糧的基地,對經營黑龍江流域和開發內外東北起到了重要的曆史作用,但因東北水係與中原水係不直接連通,故隻能通過海運了。

經過一年多準備後,明朝不僅在軍事上對日本列島各方勢力形成了碾壓優勢,而且還完成了將“水師”和陸軍的裝備統一,即“水師”的所有士兵都強製性裝備“線膛槍”,除了刺刀之外,身上不再配備“冷兵器”。

陸軍雖然以各地“邊軍”和“屯營”構成,但所有“軍籍”士兵都統一強製裝備“滑膛槍”,其他非“軍戶”的“雇傭兵”則有選擇地裝備“滑膛槍”。此外,無論“水師”和“陸軍”,都大量裝備“魯班銃”、“迫擊炮”和各種火炮“。

與此同時,崇禎帝命令明朝“禮部”曉瑜朝鮮半島的“李朝”配合自己一起出兵,湊數東征倭國,以解決短時間內糧草、輜重等後勤不足問題,並承諾待滅亡倭國後,允許朝鮮人到日本列島上自由居住、經商等。

當然了,明朝也決定在日本列島設立“東洋海域大都司”來管理各方海上貿易,同時讓民間各路“海商”將自己即將大舉東征倭國之事廣而告之,以借此震懾一切與日本有貿易往來的世界各國,尤其是荷蘭商人。

不過,當這一消息傳出之後,不僅日本舉國震驚,而且使得原本就暗流湧動的各地軍閥也放下成見,準備一致對外,抵抗明朝與朝鮮的進攻。同時,日本人還通過荷蘭商人向外界為求助,盡量拖延時間。

然而,在絕對實力麵前,一切弄虛作假都是無效的,畢竟荷蘭人曾被明朝水師打敗過,直到自己有幾斤幾兩。關鍵是荷蘭與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強關係不太融洽,求救之事恐怕難有效果。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