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一節

天子崗(西遊軼史)

肖齋肖應征著

話說觀世音菩薩在當年秋高氣爽的八月十五曰(中秋)的晚上,在天竺靈山雷音寶刹外麵露天觀月景,並向如來佛祖和眾神如實匯報天子崗龍脈聖地“摞主移位”的全過程。

天子崗龍脈聖地‘摞主移位’的原由錯綜複雜。觀世音菩薩經過探索與思考,歸納總結主要有四個方麵的因素,碰巧聚到了一起。一是王母娘娘怪觀世音菩薩獨斷專行,藐視天庭;二是王母娘娘怨觀世音菩薩濫用嫦娥當‘特使’攪亂了天庭‘情愛綱規’;三是天庭警都王靈官嫉妒嫦娥獻情於豬悟能;四是當皇帝,安徽鳳陽的朱元璋比陳友諒的個人素養更勝一籌。

王母娘娘對朱元璋和陳友諒的人品進行了反複考察和對比,最後決定護佑朱元璋做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較陳友諒當皇帝確有許多優異條件。

朱元璋當皇帝,除了自身素質較陳友諒優越很多外,更優勝的還有一點,朱元璋找了個相貌平平、才華橫溢的好老婆。

朱元璋從小從事放牧,沒進過正規學府念過書,煉就了一身好身板。他年青時做了幾年和尚,從師學習了幾路拳腳功夫,原本用於防身。後來從軍打仗,他較常人顯得驍勇能戰,足智多謀,很快就被統軍大人郭子興重用.。郭子興先將朱元璋改為親兵,爾後便將養女馬氏嫁他為妻!郭子興的養女馬氏出身名門權貴家庭,精通琴棋書畫,熟悉‘四書五經六義’,有獨樹一幟的理論思想體係,是朱元璋頂級得力的賢內助。朱元璋與馬氏結婚後,他對馬氏的文才敬愛有加,言聽計從!

朱元璋妻子馬氏關於“皇權理論”、“皇室子女教育法則”、“目標引導理論”、“量才用人理論”等,對朱元璋開創的明朝基業傳承了近三百年(明276年、南明22年)發揮著具大作用!‘馬氏理論’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皇權理論”言簡意明,偶義很深!

馬氏曾對朱元璋說:打江山靠武;管江山靠文;傳江山靠掌控文武之間的權力平衡!

打江山靠武官,管江山靠文官。管江山與打江山不同。打江山靠勇!管江山靠謀!打江山是靠殺眾人(群體軍人)服(拆服將領)一人。強將手下無弱兵!沒有驍勇能戰,足智多謀的將帥,根本統領不了、訓練不出敢打能拚的士兵!古往今來,奪取皇權的都是艸控軍隊打了勝仗的帥將!縱觀中國君皇史,哪個朝代都是因為軍隊吃了敗仗才宣告那個朝代的君皇開始換姓!

管江山靠政策!靠法規!需用文人建章立製!君皇通過施行嚴格的法規統治江山。當有人觸犯法規時,無論他權位多大,職務多高,無論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民百姓,該抓的要抓;該蹲監獄的要蹲監獄;該殺的一定要殺。管江山是靠殺(統領)一人(威)懾眾人。俗語‘殺一警百’、‘殺雞給猴看’,說的都是管江山的大道理!

傳江山靠掌控文武之間的權力平衡!當皇帝要想座穩自己的位置,對身邊的文武重臣都要賦予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監督的權力!設置文官與武官,就是為了相互監督。不要害怕文官與武官之間有矛盾,當皇帝要學會掌控文官與武官兩派之間的權力平衡!無論哪派勢力強硬,你都要及時將其掐掉多出來的強硬部分!無論他以前有過多大功勞。當部下功高蓋主時,你的皇位便搖搖欲墜!對身邊的大臣,你要及時調整功績超眾的帥將!讓特有本事的當各部大臣的副職,讓能力平平的當各部大臣的統領!讓能力平庸之輩當主帥在你跟前傳號施令,讓能力超眾的副職遠離你身邊去疆場拚命!隻有這樣掌控文武大臣的權力平衡,才能座穩你的皇位!明朝每個君皇在位期間,都按這種‘理論’去實踐,朱家皇朝就世世代代不會改姓!

朱元璋稱帝後,完整、準確、超前領會實踐了馬氏的“皇權理論”!朱元璋晚年在太子鬱悶逝世後,為了力保太孫繼位牢固,朱元璋狂殺武將,開國功臣被他斬盡殺絕。胡惟庸是左丞相,被人告發擅權謀逆。朱元璋不僅殺了他,還株連了一萬多人。藍玉是功勳卓著的大將,封為涼國公。錦衣衛官員告發他謀反。朱元璋也將他殺了。連坐被族誅的有15000多人。所有勇猛的將官幾乎在這一案中被殺光。他變著法兒殺死了最後一名開國功臣——徐達!徐達背上生疽。生這種病最忌吃蒸鵝。朱元璋乘機使臣將蒸鵝賜給他吃。徐達隻得流著淚當著使臣的麵將蒸鵝吃下去。不久,徐達病故。朱元璋還故意‘找茬’借機鎮壓了兩名較有名望的‘酸辣’文人。一是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幫人代寫謝恩表,寫了句“作則垂憲”。朱元璋硬說“則”,就是罵他為賊。二是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人寫了首賀表,其中有一句“睿姓生知”。朱元璋硬將“生”誤視作“僧”。認為是有意罵他當過和尚。朱元璋下令處死林、蔣二人。朱元璋殺‘眾武二文’的‘舉措’,震懾了當朝文武百官,個個都嚇得服服帖帖!從而使自己的皇位順利地移交給了太孫。太孫按照馬氏的“皇權理論”!非常平穩的將皇權移交給朱姓家族的後人。馬氏的“皇權理論”指導朱姓氏人世襲(皇)朝政近三百年!“皇權理論”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皇室子女教育法則”,觀念超前,思路新穎,經久實用,成效顯著!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皇後馬氏便對朱元璋說: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一定要與尋常百姓家有所不同。我們的孩子,不僅僅要識字作文,更要學會治國,學會做人。我們的孩子,僅有‘將才’還不夠,個個要有‘帥才’才行。‘將才’戰果輝煌,‘帥才’思想能放光芒!我們的孩子,僅僅掌握老師教的知識量還不夠!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僅局限於當老師還不夠。我們的孩子,個個要擁有導師級別的知識量,才能統治國家,以才服眾!因為,老師,隻是照本宣科!導師才能創新!老師隻能按照書本輔導學生識字作文。教授也是依據教材,參照其它旁類學科的知識教育學生。導師則不同。導師通過總結前(旁人)人的經驗教訓,創新自己的新的學說。導師的理論能成為引領一個或眾多群體進步的航標!“孔孟之道(導)”,就是說孔子、孟子是導師。誰要是成為掌握他們理論的學子,誰就是同齡人中的驕子。隻有同齡人中的驕子,在掌握了前任導師理論精髓之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的變化,獨樹一幟的創新一種理論。並用自己創新的理論,培養和引導後人超越同齡者,成為驕驕者!這種理論才是導師級別的理論!這種人才才是導師級別類的人才。我們的子孫,隻有成為導師級別的人才,才能世世代代保住明朝江山永不換姓!我們皇家子孫個個都要具備超越常人的卓越本能,才能統治祖上留下的江山。我們的子孫,在各個方麵,都要成為領袖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引領百姓效仿(社會進步)的功能。他們的品行公道,社會就會進步,江山就能保住。反之,社會就能倒退,江山遲早都會丟失!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完全按照“馬氏理論”培養教育自己的子孫。朱元璋特別重視對兒子們的文化教育。朱元璋稱帝後,為兒孫們請了全國最好的學者做教師。朱元璋他要求兒子們用心攻學問,養美德。朱元璋對教師們說:一塊美玉必須有好玉匠才能雕琢成器!育人首先育心。心一正,萬事都辦得順。心不正,褚欲交攻,一事無成。我的子孫們僅學會識字作文還不行!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褚功臣弟子也要做官辦事。教育我的子孫,必須突出實學教導,不光記誦文章,重在靈活運用。在朱元璋的嚴格教育下,褚子成年後,大都很能幹,會辦事。有的善於統兵,有的擅文,有的文武齊備。故此,明朝前期二百多年的江山都穩如泰山!這無疑與朱元璋按照“馬氏理論”培養教育子孫有著密切的關連!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量才用人理論”,小道理中隱含大道理!深思熟慮後倍感刻骨銘心。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馬氏便對朱元璋說:稱帝作明君,重在選好接班人!在職選不好接班人,死後隻能落個一代‘昏君’的惡名!當皇帝,更要輔導接班人‘量才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量體裁衣,服飾靚麗!用人所長,績效倍長。對‘文人’要用‘酸堿調合法’去調控。馬氏曾對朱元璋說:自古文人多傲骨!文人大都清高自傲。文人重氣節,重名氣!君主一旦采納了哪位文人的“獻計建言”,那位文人立馬就會稱君主萬歲萬歲萬萬歲!君主如果不采納哪位文人的‘獻計建言’,那位文人就會酸溜溜地稱自己懷才不遇,稱君主錯把‘毛驢’當良駒。有的還會寫文章,諷刺君主用千裏馬磨豆腐,浪費人才!皇帝要用文人之驕,來滅文人之傲!讓天下文人都知天外有天!人外有神!強中更有強中手。高人之後有高神!無論你身藏多大本事,君主用你你是能人!君主不用你你是費物!兩把不同的菜刀,一把潔白鋒利;一把鏽跡斑斑。你天天用鏽跡斑斑的菜刀切菜,天長地久,鏽跡斑斑的菜刀變成了潔白鋒利的菜刀!原是潔白鋒利的菜刀,長時間閑置一旁,主人總不用它,天長地久,原是潔白鋒利的菜刀,慢慢就變成了鏽跡斑斑的菜刀!是文人就應有自知之明!有才也要謙虛謹慎!君主用你就放光輝!君主不用你你就蓄韜養銳!把多餘的才華藏起來等待時機!否則,你的傲骨就會遭到君主的切除!無論文帥能耐多大,你隻要不在君主之位,你永遠都鬥不過身旁圍了一圈的“武將文帥”的君皇!這是一條顛覆不破的真理!能當君主的文帥,也要學會蓄韜養銳,沉府要深!要學會適應環境!尊重先君,敬重賢良,培植親信,等待時機!有了機會,你做了君主,該怎麽發揮就任意發揮!沒了時機,你就認命!讓一世英名隨風而逝!留個清官文人之美名以(警示)教育後人!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目標引導理論”,教育後人要立誌,要勤奮,更要學會有實現目標的良好心態和實現目標的事半功倍的策略!馬氏曾對朱元璋說,你是做大事的帥才。統軍打仗,必須威嚴有加!你做十件事,必須做好其中的七件.這樣你才能讓部屬敬佩!同時,十件事中你必須做三件壞事,這樣才能讓部屬對你敬而遠之!俗語:當官不做七件好事沒人敬;不做三件壞事沒人怕!馬氏曾對朱元璋說:當統領必須公正廉政.以理服人,以法治人,以德育人。選賢用才無遠近(指自身)!獎勤罰懶無親疏!隻要你立的規矩對多數人有利就行。食堂沒有人人可口的飯菜,世上沒有人人滿意的事情。世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隻要你確立的法規對多數人有利,你將是一代國史留名的明君!做統領,當君主,一定要掌握和運用‘目標引導理論’,培育部屬端正行為動機,盡快達成原定目標。同等智商的人群,同等條件下去實現同一目標,能否得到‘目標引導理論’的輔助,他們之間達成目標的結果就截然不同。當人們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行速度和與目標相距的距離時,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你可以做一個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沿著十公裏以外的三個村子步行。第一組的人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隻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是。剛走了兩三公裏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時有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麽要走這麽遠,何時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走了,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越低落。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段,但路邊沒有裏程碑,他們隻能憑經驗估計行程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就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於是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很長,當有人說:‘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步伐。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裏就有一塊裏程碑,人們邊走邊看裏程碑,每縮短一公裏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程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兩分法則’,是古代辯證法的雛形!馬氏曾對朱元璋說:當官一定要學會用‘兩分法則’看人看事才能公平。古人雲:勇者近山,智者近水。勇敢的人喜歡打獵,聰明的人喜歡釣魚.。人都有不同的愛好!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優點與缺點,相比較而存在。長處與短處,相比較才分明。沒有優點就沒有缺點!所以,看問題都要從兩方麵去衡量!評價一個人,也要從兩方麵去考察。無論對人對事,隻有用‘兩分法’評價,才能相對客觀公正!優點為主,缺點為輔就是好人和好事。對人不能責全求備。做君主,當皇帝,更要懂得世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存在宇宙之中。做事不要偏麵追求完美。最好的辦事結局是因地製宜,多快好省。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個漁夫從海裏撈到一顆大珍珠,愛不釋手。然而,珍珠上麵有一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它就用刀子把黑點刮掉。可是,刮掉一層,黑點仍有,再刮一層,黑點還在,刮到最後,黑點沒了,珍珠也不複存在。人們往往堅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們原本可以得到的東西。世態萬千,不可能擁有十分完美的東西存在。追求完美無缺的事物,雖然隻是人們美好的願望,但人們偏偏要到永遠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處搜尋。因此,追求完美無缺的願望落空也是經常發生的客觀存在。世上萬事萬物隻有品質的差異,根本就沒有好壞之分。就是這種品質的差異,也隻是相對而言,並不是絕對正確!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和事!樓外有樓,天外有天,凡事宜從實際出發。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知識更新論’,語重心長,益於古今!馬氏曾對朱元璋說:研究學問、學習技能,首先是為了充實自己。千萬不能為了迎合別人的意旨,或隨波逐流而盲目進行。否則,達不誠仁生目標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寶貴的光陰才最可惜。做皇帝,當君主,更要注重自身知識的更新!古人雲,學而優則仕!學無止境!人要活到老,學到老。隻要大腦有思維,就要不斷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王者要有王者的風範!當皇帝更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懂得知識更新,重塑自身!挑戰極限,充實能量!駕馭人生!曆代明君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不斷重塑自身,使自己始終處在同齡人中優勝者的前沿,成為時代航船中的領航人!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被打敗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盤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從此以後,伯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去。他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有人問有扈氏:麵對同一個伯啟,一年前後的時間並不長,你作為一年前的勝者,為啥一年後不戰而降?有扈氏答:一年前的伯啟少學寡術,必吃敗仗。一年後的伯啟博學多才,進了一大步;我居功自傲,固步自封,沒有研究新的作戰技能,退了一大步!這一進一退是兩大步,雙方勝負已分!我要是自不量力地硬打,隻能落個敗將的惡名!故此,我選擇不戰而降。我不能帶著我的兵士與強手硬拚。如果真要硬拚,結局早已有定論,我隻能帶著我的兵士白白去送命!我選擇投降,就是不想讓我的兵士跟我遭秧!

‘馬氏理論’體係中的‘才謀其位,價值倍增’,寓意深遠,功垂千古。馬氏曾對朱元璋說:人各有誌,這是不以君主、帝皇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由於各人的立誌不同,各人的技能、素養、愛好都有差異!有的人在甲行業是弱智,到了乙行業卻是能人!所以,當君主、做皇帝,就要善於發現不同類型的人才,把這些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放到他能發揮最大潛力的行業中去!才謀其位,價值倍增!從前有個年青和尚問師傅,他的人生價值有多大。師傅沒有明確告訴他。師傅叫年青和尚從後山搬回一塊石頭,第二天叫他送到集市上叫賣!師傅告知徒弟,隻許打價,不許真賣!第二天在集市上,年青和尚遇到一位農村婦女出價2元想買這塊石頭回家壓缸中的酸菜!第三天師傅叫徒弟把石頭送到工藝品市場去打價,一個商人出價200元想買回去雕刻一尊塑像。第四天,師傅叫徒弟把石頭送到古玩市場上打價,一位古玩收藏家出價2000元想買回去收藏!每五天,師傅告訴徒弟,你的價值就如這塊石頭,放的位置不同,價值就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說,一個人的價值,關健是他根據自身誌向所選擇的位置。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在其位謀其政,各司其職,各謀其位,處在哪一年齡段就要完成哪一年齡段應完成的事。否則,時過境遷,到了下一年齡段就很難有機會去補救!善射者所以成名,不在其箭,而在其的。鵝卵石的故事,教育統領對於工作中林林總總的事件,必須按事件的重要姓和緊迫姓的不同,合理確定處理的先後順序。做到鵝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裏去。對於人生旅途中出現的事件也應如此處理。這就是平常所說的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有位先生給弟子上課,先生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空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麵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裏的‘鵝卵石’。當先生把‘鵝卵石’放進空罐裝滿後問他的學生:";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