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鐵鏈
這張黃紙上麵,被人圈了一小段話,認真研讀,不過如下:
說:
唐貞元丁醜歲,隴西李公佐泛瀟湘、蒼梧,偶遇征南從事弘農楊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異話奇。
楊告公佐雲:永泰中,李湯任楚州刺史時,有漁人,夜釣於龜山之下。其釣因物所製,不複出。漁者健水,疾沉於下五十丈。見大鐵鎖,盤繞山足,尋不知極。遂告湯,湯命漁人及能水者數十,獲其鎖,力莫能製。加以牛五十餘頭,鎖乃振動,稍稍就岸。
時無風濤,驚浪翻湧,觀者大駭。鎖之末,見一獸,狀有如猿,白首長鬐,雪牙金爪,闖然上岸,高五丈許。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穢,人不可近。
久,乃引頸伸欠,雙目忽開,光彩若電。顧視人焉,欲發狂怒。觀者奔走。獸亦徐徐引鎖拽牛,入水去,竟不複出。時楚多知名士,與湯相顧愕悚,不知其由。
爾時,乃漁者知鎖所,其獸竟不複見。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餞送給事中孟蕳至朱方,廉使薛公蘋館待禮備。時扶風馬植、範陽盧簡能、河東裴蘧皆同館之,環爐會語終夕焉。公佐複說前事,如楊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訪古東吳,從太守元公錫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廬,入靈洞,探仙書,石『穴』間得古《嶽瀆經》第八卷,文字古奇,編次蠹毀,不能解。?? 鐵樓506
公佐與焦君共詳讀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驚風走雷,石號木鳴,夔龍土伯擁川,天老肅兵,功不能興。禹怒,召集百靈,授命羹龍,桐柏等山君長稽首請命,禹因囚鴻蒙氏,章商氏,兜盧氏,犁婁氏,乃獲淮渦水神名無支祁,善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隰之遠近,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聞視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製;授之烏木由,不能製;授之庚辰,能製。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祆石怪奔號聚繞,以數千載,庚辰以戟逐去,頸鎖大索,鼻穿金鈴,徙淮陰之龜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後,皆圖此形者,免淮濤風雨之難。”
這段古文,還算淺顯,大體的意思是說,有個漁翁在江邊釣魚,魚鉤卡在水下出不來了,於是,這人仗著自己水『性』好直接沉入水中,一口氣潛入五十“丈”(也就是一百六十多米的樣子),在水底看見一條十分粗大的鐵鏈盤在山腳下,這人覺得很驚訝,於是回去告訴了當時的行政長官,對方聽後,就找了一群人過來看看,結果,幾十個人可勁兒拉都沒將鐵鏈拉上來,後來,又多加了五十頭扭才將那鐵鏈從水底撈出,可隨著鐵鏈越拉越長,水麵之上無風起浪,大家見了都覺得有些沒底,可怕什麽來什麽,往上一拉還真從水底拉出一個小怪獸。
這怪獸,長得像猿猴一樣,白頭,長須,有著雪白的長牙和金『色』的爪子,剛被拉上岸邊,就看他有五丈多高(也就是十六-七米的樣子),他像個猴子一樣蹲著,但是,在水裏泡得久了,兩隻眼睛並不能睜開,在口鼻處,水流如注,腥臭撲鼻,尋常人很難靠過去。
足足過了好一陣子,這貨才逐漸蘇醒過來,兩隻眼睛一開,跟燈泡似的直放光,一看到眾人就擺出一副要發怒的樣子來,大家見了,趕緊跑,可慌忙間沒人照看那些蠻牛,一個個全都被那怪物拖到水裏去了,再之後,這貨就像是消失了一樣,在也沒有出來過。
此事過了很久,一直也沒有個頭緒,直到有一次有人在一個山洞裏頭發現一本名叫《嶽瀆經》的古上的字,晦澀難解,一看就是上古時期留下來的東西,而且,時間久了,上麵的字跡並不清晰,那好事的湊在一起,仔細研讀了很久才研究明白,原來,這上麵記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大禹,在大禹受命治水的過程中,曾經三次到過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冥冥中有一股看不見的暴虐力量,阻止大禹動工治水。
大禹那是見過世麵的人啊,本身也算是半神之體(以後再說),他知道,這種情況肯定是遇到妖怪了,於是,他非常生氣,召集可以號令的諸般神將和各種部落首領一齊開會,經過一番商討,大家都覺得,應該讓夔龍去掃除妖孽。可是,比較奇怪的是,在這個時候,桐柏山,以及附近諸山的部落首領,唯恐雙方打起仗來禍及自己,都麵『露』懼『色』,懇請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犂婁氏等部落首領臨戰怯陣,不願出力,禹就知道這些人肯定是知道妖怪的底細的,見他們不敢說,直接把這些人都關了起來。軟硬兼施地套了半天話,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包庇的妖怪是淮渦水怪——無支祁。
無支祁能言善辯,知道江水、淮水各處的深淺,以及地勢的高低遠近。他長得形似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長,力氣比九頭象還大。無論是搏擊跳躍,還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間就看不見了。
為了搞定它,禹先後派童律、烏木由兩位天將出戰,可對方神通廣大,兩位神將都不是對手,大禹沒有辦法,隻能派最厲害的庚辰出戰,經過千辛萬苦這才擒獲了無支祁。這時候,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等數以千計的妖怪,看到無支祁被捉,都叫喊著衝了上來,想要搶走無支祁。
庚辰見了,揮舞方天戟,和眾神一起將這些小妖衝散,又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頸子,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後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好好反省,一切辦妥之後,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