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共融
一般說來,能打扮得奇形怪狀,卻在人堆裏麵不改色的,有兩種人,一種愛裝逼,典型的求異心理,這種人,往往有著一種近乎病態的自信,總覺得,自己哪裏都比別人好,是時代的導師,潮流的引導者。
還有一種,是有道行的人,這種人,在思想上已經達到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程度,在他們看來,別人的看法並不重要,我隻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好了。
這樣的人,在茅山,甚至在佛道兩家,都不少,有些很有本事的人,往往打扮得跟個乞丐似的,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錢,也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可憐,他們不花錢在著裝上,隻是因為,覺得沒有必要,過去,常常有些法師過得很清貧,卻將大把大把的香火錢捐給窮人,這,在門內還是比較普遍的。
對於這種人,我一般很尊重,就像,我那個成了神仙的金家老祖一樣,至於別人如何,不好判斷,也不好隨便評價,不過,我總覺得,這裏頭的人,以頭兩種居多。
總體來說,有那麽幾個人,很怪,大體上可以將他們分成三種,一種是偏和尚的,一種是偏道士的,還有一種,是偏向巫師的,這一個個,真是什麽樣的都有,偏和尚的,手裏拿著法器,身上掛著佛珠,在眉心的位置,還能有一些類似太極八卦小火苗的標誌。
偏道士的,也拿著浮塵木尺一類的東西,當然,也有大模大樣背著桃木劍的,至於發型,就千奇百怪了,能帶著帽子的,算是好的。
至於這第三種,就有點嚇人了,這臉上身上腦袋上,用什麽裝飾的都有,我還看見一個胸前掛著骷髏頭的,一跟紅色的繩子,上麵串著三個頭骨,一打眼就能看出來,那頭骨,都是真的,我估計著,是最近有法會,放寬了政策,要不然,這種像人又不是正常人的打扮,隻有鬼屋裏才能見得到。
不過,打扮雖然特殊,裏麵有幾個人,卻是有些真本事的,舉手投足,一看便知,我估計著,這裏頭,十有是有許多人都是像我一樣過來赴會的。
說道這裏,可能會有一些人吐槽,說,你淨扯淡,佛道兩家,紛爭不休,怎麽可能有和尚打扮的人過來參加這麽重要的儀式呢?這樣想的人,不能說不對,但是,說真的,如果這麽說,隻能講,你對茅山派的特別情況缺少了解。
茅山派,是龍虎山的天師道的一個分支,屬於,正一派這一脈的道士,其衍生和發展,大體可以從三茅真君那個時候開始算起,三茅真君,其實,是在茅山修煉的三個親兄弟,九霄萬福宮祭祀的主神,就是三個人裏頭的大哥,也就是,我們的祖師茅盈。
傳說中,這三位大神,生錢度化世人,懲惡揚善,深得民眾推崇,當地的道法,又多是這三個人傳授下來,等他們白日飛升做了神仙,剩下的教徒,就另立門戶將以茅山為中心的這一支道家子弟籠絡起來,建立了,我們經常提起的茅山派。
說道這裏的時候,有的人就認為,茅山派,是三茅真君所創,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就跟,很多人都覺得,道教,是老子先生創立的一樣,混淆了其中的概念。
茅山派的創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經過很多次波折才最後成型的,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演化,確實是以茅山這個地方為中心,各種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的道門高手,也都在茅山求過道,而,眾人之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
這個人的名字,叫陶弘景,熟悉那個時期的曆史的人知道,這是一個能人,就好比,是李唐時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風一樣,都是神仙一樣的存在,當時的統治者,也對之推崇有加,在當時,每次遇上什麽大事,皇帝先生,都會特意地寫書信給對方,詢問對策,也正因如此,這陶弘景,又有“山中宰相”的稱呼。
可這麽一個山中宰相,卻過得並不如意,據說,茅山派之所以會有佛道共融的特色,就是,從陶弘景這個時期開始的。
陶弘景本人,學的就是茅山的道法,論本事,也算是個中好手,按理說,這樣一個宗師級的人物,應該潔身自好才對,可就是他,卻,在晚年的時候,削了頭發當了和尚。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還要從當時的曆史條件上說起,剛才我說了,陶弘景本身,是很受皇帝信賴的,這個皇帝是誰呢?梁武帝。
梁武帝是幹什麽的?熟悉曆史的都知道,不熟悉曆史當時仔細看過這本書的人,也知道,您要是想不起來,我可以給您提個醒兒,大家還記不記得,菩提達摩一葦渡江的事情了?達摩祖師為什麽要渡江?因為,他被人攆走了,他被誰攆走的?就是這個梁武帝。
梁武帝攆走達摩,是因為,他不同意禪宗的觀點,他本身,是一個忠實的佛教信徒,篤信著,隻要自己修建寺院,供養僧人,找人抄寫經書傳播教義,自己,就可以得到萬世功德,成大自在的宗教理念。
在這樣的宗教思想的引導下,梁武帝放棄了早期的道家思想,轉投佛教,不僅自己信,而且,要求大臣們跟著信,到了後期,更是剛愎自用,傾盡天下民力去修建寺院供養僧人,那個時期,是佛家的盛世,也是道家,最苦的時候。作為茅山派的代表人物,當時陶弘景,是不得不考慮,如何在這樣的一種曆史條件下保全茅山道派,而他最後的選擇,便是,我們所熟知的佛道兼修。
其實,佛道兼修的,不隻是他一個人,在當時,很多人都讚成一個概念,叫“三教合流”。所謂三教,指的就是佛,道,和儒家思想。佛道共融的理念的催生下,茅山的道家裏頭,自然而然地就多了一些佛家的東西,尤其是在捉鬼降妖的法術上,佛教的法器,更是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