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施行鹽田法的話,需要重新規劃建造新的鹽場。
不僅工程較大,而且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較長,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工。
池非知道現在西北最重要的是盡快從海外購糧換糧,因此越早出鹽就能越快實現這個目標。
事有輕重緩急,他決定把鹽田的事暫時放一下,先把清光緒的溝灘曬鹽法做出來再說。
於是,他立刻在當地找來一批工匠來做他所需之物。
由於池非要做的東西並不複雜,僅過了五天時間,他需要用到的東西就已經做好了。
東西一做好,他立刻開始試驗以前僅在度娘上看過的溝灘曬鹽法。
所謂溝灘曬鹽法,大概原理是先在距離海岸約四、五百米的海岸灘塗地帶挖一個蓄水池。
之所以要相隔這麽遠,是因為通常這一區域的土壤含沙量較低,利於儲存海水。
當然這也要看當地環境,如果有些地方因為土質的關係含沙量本來就低,那就可以不用挖這麽遠。
蓄水池挖好後,就可以從蓄水池為起點,往海邊方向挖出一道或幾道引水溝渠。
待夜晚漲潮時,海水就會沿著這些溝渠流向蓄水池。
因為被海水裏浸泡敢足足一晚,蓄水池裏麵的泥土會充分吸收海水中的鹽份成為鹽泥。
等白天退潮後,鹽工們就可以把被海水充份浸泡過的鹽泥翻起,然後在陽光下暴曬。
待水分蒸發、泥土半幹時,海水中的鹽分便留在了鹽泥中。
這一道工序將延續兩到三天時間,使鹽泥的含鹽量達到充分飽和。
鹽泥暴曬以後,就可將曬好的鹽泥放進過濾池裏進行過濾。
每座過濾池在內部分成兩部分,一是蓄鹵池,二是鹵水池。
所謂蓄鹵池,就是在過濾池內部用岩石砌出一個約兩米寬、三米長、一米深的水池,下麵墊著竹片、茅草、席子等過濾物,起到過濾的作用。
蓄鹵池底部還有一個出水口直連另一側的鹵水池。
鹽泥倒入蓄鹵池後,鹽工需要跳進鹽池內用腳把鹽泥密密實實地踩平踩實。
鹽泥踩實後,就可以往蓄鹵池裏倒滿海水。
海水在鹽泥上滲透後,會不斷流向蓄鹵池的底部。
再由底部的各種過濾物過濾後,從出水口流出,進入另一側的鹵水池裏。
鹽工通常選用海邊生長的一種叫做黃魚茨的灌木枝葉來檢測鹵水是否達到了足夠的濃度。
當黃魚茨樹枝漂浮在鹵水之上,表明鹵水已達到足夠濃度,可以曬鹽了,否則還要反複暴曬才行。
如果找不到黃魚茨樹枝的話,用蓮子也是可以的。
關於如何曬鹽,清光緒時期主要使用的是鹽盤。
所謂鹽盤,其實就跟托盤差不多。
鹽工會把濃度足夠的鹵水倒在一個個鹽盤裏,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暴曬。
等鹽盤裏的水份曬幹後,就可以得到天然的海鹽。
池非要叫工匠製作的,就是這過濾池和鹽盤。
因為還在試驗階段,池非不敢做太多,隻叫工匠做了三座過濾池和三百多個鹽盤。平均每座過濾池分到一百多個鹽盤。
其實溝灘曬鹽法並不複雜,因此就算池非這種隻在網上看過相關視頻資料的小白也有把握試製成功。
也正因為這方法不難,隻要有人親眼見過製作過程就能學會,所以更需要作好保密工作,以免外泄。
為了安全起見,池非幹脆買下一個靠近海邊的舊鹽場作為實驗基地。並在鹽場四周建起了高大的圍牆,目的是把此處封起來不讓外人窺探或進入。
在圍牆還沒建好之前,池非隻能派士兵在外麵日夜把守,不讓任何人進入。
為了親自實驗這種方法,池非也不假手於人,幹脆自己當起了鹽工,隻用一個濾池來進行實驗。
不管是翻泥、曬泥、過濾、接鹵水、曬鹵等一係列工序他全都親自去做一遍。
直到半個月後,幾乎曬成了半個黑人的池非這才滿臉笑容地去找大舅兄寧雅柏要人。
這鹽工的人選,池非交由寧雅柏來決定,由他來挑選值得信任的心腹來做這件事,他隻要能做事的人即可。
關於這人選問題寧雅柏也頗為頭痛,按道理來說最可靠的是他的心腹手下。但這些人都是要跟他去打仗的,派來做鹽工太浪費了。
最後他想了半天,隻能從帶過來的寧家下人裏麵的家生子中選人。
這些家生子不僅在寧家出生,而且賣身契也在寧家這裏,自然對寧家不敢有二心,用他們來做鹽工是沒問題的。
為了激勵這些家生子們,池非承諾每月會按鹽的產量來給他們發工錢。做的鹽越多,錢就越多。
有幾個年輕的家生子心裏還挺委屈的,原本好好地在寧府做事,結果莫明其妙地被分到這裏做鹽工,這待遇實在相差太遠了。
聽說以後還要按鹽的產量來發工錢,他們心裏就更不樂意了,覺得這製鹽能有多大產量。
鹽要是真的這麽容易做出來,外麵就不會賣得這麽貴了。
而且這種不用柴火煎煮,僅用太陽暴曬的製鹽法聞所未聞,從未聽說有人這樣製鹽。
家生子們都對此抱有嚴重的懷疑,大部分人都不相信這種方法真能做出鹽來。
然而幾天後,等到第一批鹽做出來後,所有人都看傻眼了。
看著三百多個鹽盤裏全是白花花的海鹽,別說那些家生子們看傻了眼,就連聞訊而來的寧雅柏也看呆了。
寧雅柏甚至忍不住用手沾了一點鹽放進嘴裏品嚐。
當嘴裏泛起那種鹹到苦澀的熟悉味道時,他不僅沒有皺眉,反而露出了無比驚喜的表情。
成了,真的成了!
強烈的喜悅感讓他興奮不已,甚至有種想緊緊抱住妹夫大聲歡呼的衝動。
如果是性子外向的寧雅楓可能早就這樣做了,但為人內斂穩重的寧雅柏終於還是克製住了這種衝動,然後滿臉興奮說:“阿真,以後我們是不是就能用這種方法大量製鹽了?”
池非卻搖了搖頭說:“大哥,你開心得太早了,這樣的產量還不足以改變整個局勢。
我已經算過,每座濾池每次出鹽隻有兩斤不到,就算建足一百座濾池也不過每產一兩百斤鹽。
而每次出鹽需要五、六天時間,算下來每個月也不過八百到一千斤鹽左右。
這樣的產量跟江南那些動輒就擁有上千畝鹽場的大鹽商相比,還遜色太多。
我們想要成為大魏境內最大的私鹽供貨商,離這目標還很遠。”
寧雅柏笑道:“阿真你太貪心了。你可知道江南那些大鹽商要煉製這麽多鹽需要花費多少柴火和人力物力嗎?
而你這法子除了花費一些人力外,卻能輕而易舉地得到這麽多鹽,兩者相較簡直是天壤之別。
你這話要讓那些鹽商們聽到,還不得哭死。”
“好吧,我承認是有點貪心了。但既然有法子,總要試試才行。
等我之前所說的鹽田法試驗成後,你就會見識到什麽叫畝產千斤了。”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寧雅柏十分暢快地笑起來。
寧雅柏此時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原本一直壓在心頭的那片陰霾也徹底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