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西北大營議事廳內坐滿了人。
當中除了各個軍方大將外,還有少數幾個願意留在西北繼續任職的高級文官。
而召集眾人過來的西北大將軍寧誌遠這邊,除了親信幕僚外,還有兩個兒子、小女婿等自己人。
等所有人都坐好後,寧誌遠中氣十足地說:“這回召集大夥過來,就是要商議一下改革官員選拔之事。
我是個粗人,不會轉彎抹角,我就照直說吧。
其實我也不想搞什麽官員改革,但如今西北知縣以上的官員空缺太過嚴重,又無法得到有效補充,所以隻能換個法子來增加人手。
關於如何改革,之前章文軒已經跟你們說得很清楚,今天我就不再重複了。
不過關於具體實施方麵,我女婿蘇真有一些新的想法,你們不妨聽一下,看看有沒有道理。
阿真,你過來跟大夥說一下你的想法。”
“是,大將軍。”池非行了一禮後,走到眾人麵前。
池非拱手道:“在下才疏學淺,見識淺薄,如果有什麽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各位不要見怪。”
眾人紛紛表示不會不會,蘇小哥太客氣了。
有資格參加會議的,都是西北軍政兩界的核心人物,自然知道大將軍這位小女婿在東北所做的種種驚人之事。
首先提出占領東北,以九江府為出海口到海外購糧的想法就是出自於他的建議。
這法子確實解決了西北軍糧草不足的燃眉之急。
其次是經他建造和管理的各個鹽場,據說每月出鹽達數萬斤之巨,這產量實在有些嚇人,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最後則是用於安置那十幾萬大魏流民的燒山造田之法,也是他最先提出來並由他全權督辦的。
據說光是漳州和臨祈兩府,已經造好的梯田就有上百萬畝之多。
如果順利的話,不僅那十幾萬流民可以賴以為生,以後可能還會有餘糧供應軍隊。
不管是軍隊也好,平民也罷,想要保持地方穩定的話,錢糧絕對是重中之重。
而大將軍這位小女婿卻以他的辦法十分巧妙地解決了這兩個至為關鍵的問題,此等大功怪不得會受到大將軍的重用,讓人不得不服。
更不要說以前西北瘟疫肆虐的時候,也是他搞出了前所未聞的接種之法來根除散瘡之症。
就因為這舉世之功,如今西北境內已經再無一例散瘡病症出現。
許多曾經深受散瘡之苦的平民百姓甚至自發地在家中給“蘇神醫”立長生牌,願其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如今聽說他對大帥之前所提的改革官員選拔之事有新的意見,其他人自然不敢怠慢,全都認真聽他發言。
池非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後,這才開始說:“關於官員選拔製度,在下主要提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以考試來錄取官員,隻看成績,不問出身。
這個考試跟科舉不一樣,不考四書五經,隻考政務實操能力。
以知縣這個官職為例,知縣乃一縣之首,主管水利、賦役、斷案、監察、發布政令等職權。
因此在試題選取方麵,主要以水利學、稅務學、大魏律法這幾方麵為主。
試問一個知縣如果對水利、賦稅、律法等知識一竅不通的話,又如何治理當地水利,如何征稅,如何斷案?因此這些都是必考的科目。
在出題方麵,我建議不僅要列舉具體的條文,還要列舉具體的案例。
例如在關於斷案的題目上,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具體的案例,由答題人來寫清楚這件案子該如何判決,依據的又是哪條律法。
隻有寫得條理清楚,有理有據者,方可通過考試。
為了公平起見,可以參考科舉的做法,先糊住考生姓名,並由專人抄寫卷子交由考官評審,以此來防止出現舞弊現象。
考試通過者,最後由大將軍及幾位大人來決定此考生該授何官職。
這是官員的錄取辦法,接下來就是縣丞、教諭、縣尉、典吏等一係列吏員的錄取辦法。
這些吏員同樣是以考試來進行錄取,要考的也是具體的實際政務。
關於試卷的評審,不能由本地官員來做,以免出現舞弊。
吏員的試卷同樣需要糊名,然後交給外地官員來評審。
至於由哪個地方的官員來審卷,則是通過抽簽的方式來決定,這樣就能極大地避免舞弊現象。
可能有人覺得隻是吏員的考試何需這樣大費周章,但這是有必要的。
那是因為,凡是有資格參加官員考試的人,隻有兩種人,一是通過科舉考取了舉人及以上功名的人,二是做滿五年的吏員。在下稱為雙軌錄取製。
換句話說,這些能夠通過考試當上吏員的人,很可能就是將來各級官員的後備人選,因此才要如此鄭重其事,從一開始就要杜絕作弊。”
聽說完池非的解釋後,眾人不禁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這種選拔製度甚至比章文軒提出的以吏為官更加的激進和大膽。
尤其這考試內容不考四書五經,隻考政務實操的做法更讓在場不少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的文官難以接受。
終於一個姓陳的文官忍不住出聲說:“蘇大人,如果以後都按這樣的方法來選官,我怕會引起眾多讀書人的不滿和憤怒。
畢竟他們從小學的都是四書五經,並非地方政務,這對於讀書人來說太不公平了。”
池非回答道:“陳大人,您的建議也是有道理的。要不這樣,我們折衷一下,在考卷中增加部分四書五經的內容。
另外關於官員考試的內容,主要包括水利學、稅務學、大魏律法這幾個大科目,因此以後會統一印製相關的書籍作為考試教材。
這樣一來,不管是讀書人還是吏員,大家都在同一起點上,並沒有誰優誰劣的問題。
不知陳大人您認為這樣如何?”
“如果是這樣的話,下官沒有意見。”包括陳大人在內的幾位文官臉色這才緩和下來。
寧誌遠看到這樣,心裏不禁有些好笑。
還真讓阿真那小子給猜中了,果然有文官就這個問題提出反對意見。
寧誌遠昨天聽完小女婿的建議後,大為驚豔。這種隻看實務能力不看出身的選拔製度實在太合他胃口了。
他是個注重實際的人,在他看來,那些有實際治理能力的吏員遠比那些隻會四書五經的書呆子要有用得多。
至於這個所謂的折衷辦法,隻是用來安撫那些隻會四書五經的讀書人而已。
另外要在試卷中加入多少四書五經的內容,其實完全由寧誌遠這位西北大將軍來決定,裏麵可操作的空間是很大的。
而池非一開始故意說完全不考四書五經的內容,也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做法。
目的是讓那些文官以後不會因為考卷中四書五經的題目太少而抗議不休,先把路堵死再說。
其實池非參考的正是他那個時代的公務員考試錄取製度。
現代公務員考試製度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曆才有資格去考,因此池非就把這個學曆要求改為舉人及以上功名的讀書人,又或者是有五年以上實際經驗的基層吏員。
這樣一來,既放寬了門檻,也有利於大部分基層吏員的晉升。
所謂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池非跟嶽父寧誌遠一樣,更加看重那些有實際治理經驗的基層吏員,而不是那些隻會四書五經卻對俗務一竅不通的讀書人。
這樣的人不僅容易被底下的人所蒙騙和架空,而且會過多地看重自己的前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地方治理上。
隻有那些有豐富經驗的基層吏員,才是擁護寧家最為牢靠的民間官方勢力,因為除了寧家能給他們這個機會外,他們根本沒機會當官。
一直沒出聲的章文軒老先生聽到這裏,已經兩眼放光,心中大為驚豔。
池非這建議聽上去好像跟他之前提的法子大同小異,但實際卻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他最早提出的以吏為官這個辦法隻是一個暫時解決西北文官緊缺的權宜之計,他並沒有想就此改革整個官員選拔製度,仍然希望以後依舊以科舉考試為正統的選官製度。
畢竟科舉製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之久,是所有讀書人都認同的正統選官製,在民間有著崇高的地位和人文基礎,因此同樣身為讀書人的章文軒根本沒想過要打破它。
然而池非所提的建議卻是從根子上開辟了另一條前所未有的官員選拔之路,其影響之大,簡直難以想象。
換句話說,讀書人,不,應該說隻要是識字的人,都有機會當官。
隻要他們通過了吏員考試成為了吏員並做滿五年,就有機會參加官員考試。
一旦通過,就能做官。
這條路遠比寒窗十載甚至幾十載的科舉之路要容易得多。
章文軒甚至不敢相象,以後是讀四書五經的人多,還是想當吏員的人更多。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原本沒多少讀書人會放在眼裏的吏職,將會成為無數人追捧的位置。
怪不得蘇先生要如此鄭重其事地防止考試舞弊,因為那就是一條鯉躍龍門的升官之路啊。
第一條建議就如此精彩,章文軒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池非接下來要說的第二條建議。
這種興奮的想法,他已經很久沒試過了。
寧誌遠望著在場仍舊為池非的建議而議論紛紛的眾人,臉上露出了迷之微笑。
他想看看,等小女婿提出他的第二條建議時,眾人會有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