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旗長,這個是我甲內的戶長張大橋,家中連大人和小孩一共五口人,”鳳尾村的張甲長指著自己隊伍當中的頭一個人說道。

趙旗長先是抬頭看了一下村民張大橋,然後對著新編的戶籍冊找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名字。

“張大橋是吧?戶籍冊上麵確實寫著家中有五口人。

按每人二兩肉來算,他可領肉十兩。叫他去領肉吧。”

“多謝趙旗長。二狗,還不快去領肉。”張甲長道謝完後,趕緊催促自己的同鄉兼同族兄弟。

“多謝軍爺,多謝軍爺。”農民張大橋一邊道謝一邊滿臉歡喜地走到切肉的攤位去領肉。

為了避免弄髒,他還特意帶來了幾張已經曬幹的荷葉準備用來包裹領到的羊肉。

在領到足足十兩羊肉啊,張大橋忍不住高興得咧嘴傻笑。又有肉吃,這下家裏的臭小子們一定樂壞了。

很快,由張甲長所管理的十戶人家全都按人頭數領到了相應的羊肉,所有人都喜氣洋洋,跟過年似的。

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領到官府分發的羊肉了,這每隔三天就能領一次肉的福利,簡直不要太好了。

雖然每到領肉的的時候,當天的救濟糧就會停止發放一天,但沒有一個平民會為之抱怨。

就算官府在這天不發糧食,隻要他們隨便上山去挖點野菜、山筍之類的東西跟這羊肉混在一起煮的話,那絕對是一道很上得台麵的大菜。

就算沒有加野菜,隻要連湯帶肉一起吃的話,那也能勉強吃飽。

要知道這可是真真正正的羊肉啊,對於許多以前一年都吃不上幾頓肉的普通農民來說,有哪個腦子正常的人會因為有肉無糧而抱怨?

領完肉的張大橋往後麵望了一下,隻見來領肉的還有很多人,這隊伍長得幾乎看不到尾。

其中全部人都按十人一組由甲長們負責帶領,少說也有好幾百人。

看到還有這麽多人等著領肉,張大橋不禁咋舌,這得準備多少羊肉才夠分啊。

看來那什麽《求真報》說的都是真的,寧家確實從胡人那裏得到了大量牛羊,所以才有這麽多羊肉可以分給百姓。

這寧家可真是活菩薩啊,不僅給他們送來了救濟糧,如今還每隔幾天就按人頭數發放一次羊肉,這樣的好日子真是做夢都夢不到。

聽說寧家還準備把從胡人那裏搶到的胡牛當耕牛來賤賣,不知那樣的牛要多少銀子一頭。

雖然沒見過胡牛什麽樣子,但怎麽說那畢竟也是牛,應該可以用來耕田。

如果鎮上真有得賣,而且價錢不貴的話,張大橋打算跟堂弟一家湊錢買上一頭。

這樣兩家都有牛可用,以後翻田的時候就不用翻得這麽辛苦了。

而且官府已經貼出了榜文,說今年不用交稅。

這樣一來,那今年地裏的收成就全部歸各家所有了。

張大橋一想到這點,更是欣喜不已,感覺以後的日子充滿了奔頭。

張大橋的這些想法,基本上代表了江南各地絕大多數百姓的心聲和想法。

自從幾個月前寧家給全江南百姓進行免費接種免疫散瘡後,各地流民開始在官兵的引導下回鄉複耕,這才從流離失所中安定下來。

緊接著寧家又頒布了分田跟免稅一年的政策後,江南各地的百姓就越發對寧家充滿了好感。

如今寧家又將從南方胡人那裏搶來的牛羊牲畜做成肉食,不分男女老少按每人二兩肉的標準,每隔三天一次分發給各地百姓後,立刻贏得了所有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各地百姓紛紛稱讚寧家仁義大方,竟然肯把這麽好的肉食直接分放平民,這絕對是前所未有的善政、仁政。

換作順天帝跟和安帝時期,他們哪有這樣的好日子。光是年年遞增的各種重稅,就已經把他們給徹底壓垮了。

隻有一些真正了解內情的人才知道,寧家之所以定期以肉當糧,其真正原因是因為存糧不足,因此才把從胡人那裏搶來的牲畜作為救濟糧的補充物。

這每隔三天發放一次肉食來替代粗糧的話,也就相當於每隔三天就能省下一天的糧食。

別看隻是省掉了一天的糧食,這省掉的可是足有上千萬人口的江南百姓一天的口糧,這省下來的可是金山銀山。

如果不是這兩年來東北和西北兩地土豆大豐收,以及池非用藥換糧從江南富戶那裏得到了大量存糧,之後寧誌遠又以清查土地為名對江南各個世家豪強展開了大清剿的話,寧家的糧庫早就見底了。

但即使是這樣,庫裏存糧想要支撐到秋收之前依舊不足。

畢竟江南的人口數量實在太多了,遠非其他地區可比。

因此池非才向寧誌遠建議組建遠征軍進攻南方地區,從胡人那裏搶掠物資和糧食。

經池非仔細核算後,得出來的結果是:隻要按現在每三天一次的標準來以肉當糧的話,就能保證在秋收之前讓全江南的百姓都吃上飯,不至於出現饑荒現象。

隻要熬過了秋收前這段青黃不接的日子,等秋糧長好後,百姓就再也不用依靠救濟糧過日了。

同樣的,寧家這邊也會相應地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江南這邊氣候溫潤、土質肥沃,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兩熟甚至一年三熟。如此豐厚的潛力,隻要一年時間就足以恢複元氣。

因此寧誌遠隻對江南免稅一年,而不是兩年甚至三年,畢竟西北軍這邊也是需要大量軍資和糧草來維持的,不能過於大方了。

為了避免地方官員中飽私囊、克扣公糧,寧誌遠並沒有把分發救濟糧和救濟肉的任務交給各地官員去做,而是讓自己手下的士兵去做這件事,順便再為自家刷一波好感。

果然,自從由西北軍士兵來給各地百姓發放救濟糧和救濟肉後,不僅救濟糧食能夠絲毫不少地落到平民手裏,而且還讓越來越多的百姓對西北軍和寧家充滿了由衷的歡迎。

……………………

除了定期給各地百姓發放救濟糧外,寧家還像西北和東北兩地那樣,在江南各地實行了嚴格的保甲製,以防止謝家餘孽或胡人奸細趁機作亂。

所謂保甲製,就是在村裏或鎮裏以戶為單位,設戶長;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

戶長基本由戶主擔任,甲長由各戶長推舉,保長則由甲長公推,而保長則受當地衛所直接管轄,並且領有月俸。

保甲製最大的特點是相互監督、實行連坐。

一旦在所屬地點出現可疑人物,又或者發現有人作惡,戶長就有責任將情況上報甲長,由甲長來決定如何處理。

如果是可疑人物,甲長就需要前去盤查。如果有人作惡,就要立刻阻止。

假如甲長因為對方人多勢眾無法處理,就要立刻上報保長,由保長再派人過來處理。

假如連保長也無法處理,就要上報地方衛所出動官兵了。

凡是知情不報者,不僅戶長本人要受到重罰,同一甲的其他戶長也會受到牽連被罰,這就是連坐。

由於此製度上至衛所,下至普通百姓,全都囊括其中。

一旦發現可疑人物或有人作惡,就會層層上報,逐級處理。

如此一來,就可有效防止殲細或可疑人員混入其中。

這保甲製在西北和東北兩地早已運行多年,是極為成熟的民間監管製度。

在江南各地推行了個把月後,各地治安果然大為改善。

別說各種來路不明的可疑人員大為減少,就連小偷小摸的事也一下子少了很多。

見到這保甲製如此有用,許多百姓都對此讚不絕口。

池非還趁著推行保甲製的機會,對江南各省進行了一次嚴格的人口普查,給現存的百姓製定了全新的戶籍冊。

像張大橋這樣的農民,其祖家在哪裏、祖父母、父母、妻子兒女各叫什麽名字、年齡幾許等家庭信息,全都登記在新編的戶籍冊上,一目了然。

有了這些來自江南各地的戶籍信息,寧家不僅可以知道江南地區的人口總數,還掌握了大量的人口資料。

這些信息對於朝廷的管治來說,是極為有用的數據。

池非還向嶽父寧誌遠建議,以後最好每隔五年就對全國土地以及人口戶籍信息進行一次重新清查。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幅減少世家豪強侵占國有土地的行為,還能對全國人口數量有個清晰的了解。

尤其定期清查土地這種事更不能懈怠,一旦朝廷放鬆不管,那些貪得無厭的世家豪強必定會故計重施,大肆侵占。

寧誌遠覺得小女婿的話大有道理,決定以後就把此事當成規矩執行,每隔五年清查一次。

這是民生方麵的成就,在軍事方麵,寧家更是一枝獨秀、武功蓋世。

首先,寧家用計將二十多萬胡人大軍絞殺在新京城內,然後一舉收複江南全境。

緊接著寧家又用近十萬騎兵組建了一支遠征軍,對胡人占領的南方地區展開了長途征伐。

這支僅有不到十萬人的遠征軍,卻依靠強大的火器把南方的胡人打得落花流水、四散而逃。

僅僅四個月時間,遠征軍不僅收複了扼守江南入口的江口府,而且還勢如破竹一般連下十二城,幾乎收複了大半個南方地盤。

如果不是因為雨季的到來,影響了軍中火器的使用,遠征軍很可能就此一舉收複整個南方地區也說不定。

捷報傳至江南後,百姓們驚喜萬分,再次為西北軍的驍勇善戰而自豪不已。

寧家這兩項赫赫戰功,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壯舉

要知道曆經粱、魏兩朝,在漢人與胡人開戰的數百年間,擁有大量戰馬,精通騎射、作戰凶悍的胡人幾乎一直壓著漢人來打。

不管是粱朝還是魏朝,大部分戰爭通常都以漢軍慘敗收場,真正能打贏胡人的戰役屈指可數。

雙方戰力上的差距,使胡人一直采取攻勢,是明顯優勢的一方。而漢人隻能采取守勢,被動防守。

然而擁有強大火器的寧家,卻從根本上扭轉了這種戰爭態勢,使漢人軍隊由守轉攻,成了主動進攻的一方。

如今寧家所率領的西北軍,是真正無敵於天下的強悍之師。區區胡人,已經不足為患。

西北軍的連連大捷,讓剛剛才經曆過瘟疫和戰亂的江南百姓在欣喜之餘,徹底心定下來。

各地百姓在官兵的引導下回鄉後,在積極複耕複產的同時,生活也逐漸正常化。

眾多原本已經關閉的店鋪也陸陸續續恢複了營業,在市場上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切都開始往正常的方向恢複。

所有人心裏都清楚,能重新過上這樣的日子,都是寧家和西北軍的功勞。

絕大多數百姓都是十分淳樸善良的,他們不過是想好好過日子而已。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全力擁護那個人。

一時間,江南各地民間希望寧家接任大統的呼聲變得日漸高漲起來。

許多人都認為,如此仁義愛民、戰功顯赫的寧家,是最適合當皇帝的人。除寧家以外,誰也沒這個資格。

雖然有些頑固的讀書人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麵對如此洶湧的民意,也不敢隨便說寧家的壞話,以免被人圍而攻之。

在如此高漲的呼聲和民望下,希望寧公登基的聲音也越來越響。

就在這時,已經成為人們重要消息來源的《求真報》在最新一期報紙上,刊登了一個重磅消息:謝氏皇族僅存的兩位公主,慶平長公主和焞豐公主再度連同百官一起,再次懇請寧公繼任大統、匡扶社稷。

這回寧公並沒有一口拒絕,而是答應兩位公主要回去考慮幾天再作決定。

消息一出,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強烈關注。

加上這一次,這已經是兩位公主及百官第三次勸寧公登位了。

絕大多數受惠於免費接種、救濟、分田、免稅等種種優惠政策的平民百姓,都希望寧公能夠答應兩位公主及百官的請求,就此當上新皇帝。

隻有那些擁有靈敏政治嗅覺的人精心裏清楚,這回寧家如此表態,表示寧家該演的戲已經演完了。

這天,真的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