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煮雨,寂寞成沙。

二十歲的時候,有感於刻骨銘心的滄桑情懷,曾經寫下:二十歲的年紀,四十歲的滄桑。二十歲的時候,曾經感傷於燃燒自己,卻無人懂無人憐惜的苦楚,繼而寫下:我是那天穹的一彎圓月,照亮了別人的心空,卻照不亮自己。

二十歲的年紀是孤獨的,也是柔弱的,更是憂傷的。二十歲的時候,我總是渴望一種改變,這種改變會將我置於生死的邊緣,隻有真情方能喚醒沉睡的我。

三十歲的時候,命運將我置身於生死的邊緣。在伸手觸摸死神那冰冷的麵龐的時候,在死神與我握手之際,我才突然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麽?明白自己最珍惜的是什麽?明白自己最牽掛的是什麽?也明白自己該怎樣活著!

然後,我拚盡全力苦苦地支撐著,苦苦地等待著,等待著我的那個他將我從沉睡中喚醒。終於,二十歲的願望在三十歲得以實現,我真的踐行了那個預言:我用生命呼喚你的真情,你用真情呼喚我的生命。

三十歲的我終於鳳凰涅槃,堅強的從人生的廢墟上站立起來了!從此,我的生命歸零,我開始重新打造自己的人生。

從此,我努力用微笑代替滄桑,用拚搏代替哀怨,用汗水代替淚水。經過了十年的淚水與汗水的拚搏,經過了十年的尋覓與掙紮,我學會了在灰燼中尋求希望的火光,我學會了在廢墟中發現希望的種子,學會了麵對一無所有的人生微笑。

十年以後,我成了一個迷上了文字的女人。在音樂中沉醉,在芬芳的文字中釋放自我。我獨愛那文字散發的優雅與芬芳,卻又不被名利所累。我在光芒散發的一瞬間,卻選擇了淡出讀者的視線,選擇了沉靜的生活,選擇了一種平淡。迷上了文字的女人,獨愛著那字裏行間裏的淡淡情懷,讓一種知性的優雅浸透生命,成為自己生命的靈魂。迷上了文字,我將痛苦裝點成生命裏不可多得的風景,任歲月的風雨抽打著生命裏的痛,我依然能夠微笑的麵對,從容的轉身。

曾經迷惑,總是不懂為何命運如此多舛?總是不懂,為何當年命運將我傷得如此深;總是不懂,為何命運當年會如此決絕地奪去我的最後一絲驕傲;總是不懂,命運給了我最純真的情,最善良的心,卻塞給我一個如此粗糙的人生;總是不懂,為何心比天高的我如此薄命?既然生命不能給我驚人的才情,為何給予我如此詩意的情懷?如果,我的存在注定要像三毛一樣用生命去追逐完美的人生,我寧願選擇平淡的活著,活著等待一個在命運的轉角處對我伸出援手的人,等待一個給我光明指引我前進的人。

曾經聽過林徽因,卻從來沒有注視過她,也不了解她的情感與人生。直到最近,才真正認識了她,傾心於她的靈氣與美麗,更是傾慕她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你不知道的林徽因的悲劇故事》,這是我這輩子接觸過的第三篇關於林徽因的文章。看過林徽因的掙紮與痛苦,懂得她美麗而善良的抉擇,我終於明白了上天對我的厚愛:原來,我所有的經曆與痛苦的掙紮,都是為了這麽一個美麗的遇見。一樣的痛苦,一樣的掙紮,一樣的抉擇,一樣的熱愛著紫色那美麗而略帶滄桑的浪漫,一樣的用忍讓和寬容將歲月的痛雕刻一朵成美麗的光芒四射的花。

我知道,我這一生終不可能成為一個林徽因。但是,我卻無意成了一個懂她的人,她的選擇亦是我的選擇。她的故事,也就成了我的一個本能的追求。

在情感的世界,我懂林徽因。盡管,身邊的這個男人不一定懂我;盡管,身邊的這個男人不一定如自己愛他那麽深;盡管,身邊的這個男人或許在我的一個轉身之後,就會攜了另外一個女人與他相伴;盡管,在我的對麵,會有一個癡等自己一生一世的男人,我依然會如林徽因般選擇。歲月的痛,讓我們都懂得了忍讓與包容;歲月的痛,讓我們都能體會彼此的傷;歲月的痛,讓我們都堅守著善良的本性。

隻要自己曾經深愛過,隻要身邊有一個懂我,愛我的人,與我遙遙相望,心意相通,此生足矣。何須苛求過多!

相愛,並不一定要在一起。能夠比鄰而居,能夠相互守望,我的愛你最懂,你的情我照收。在相互凝眸的一瞬間,所有的愛與哀愁都在不言中。此生能夠擁有這樣美妙的一段情足矣,何必苛求過多。

世上最美的愛情,不在於能否廝守一生,而是停在歲月的河畔守望幸福。是那多年以後回首過去,依然光鮮如昨,依然是最美的回憶,最溫馨的微笑。

試想想:如果不是林徽因與金嶽霖心意相通,金嶽霖何以對林徽因癡等一生,念念不忘?對於林徽因而言,她的生命中沒有悲劇,感歎她的悲劇是因為不懂她。

如果,沒有林徽因的才情,何以在如此難堪的四角戀中書寫完美的人生;如果,沒有林徽因的溫婉與沉靜,何以在人生的重大抉擇麵前做出如此的犧牲;如果,沒有太多痛苦的掙紮與純真的心靈,林徽因如何支撐痛苦,實現人生華美的一個轉身,留給後世一個永遠的美麗多情而又浪漫的身影。

所以有人說,林徽因是用生命在書寫一個完美的人生;所以我會說,林徽因是在淚水中,用堅韌與善良書寫著自己美麗的人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