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服誅
說罷,劉華和劉中“咕咚”兩口,兩隻酒杯便見了底。
酒剛下肚,刹那間兩人麵色徒然變得慘白,雙手捂著肚子滿腹狐疑地望向坐在一旁的乞丐。
此刻,乞丐那張醜陋的臉上已掛滿奸笑,瞥眼瞧了瞧無力癱坐在石椅上的兩人,朗聲大笑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何況我還是個局外人呢!哈哈哈……”
“咚,咚”隨著兩聲沉悶的聲響,劉家大院又一次籠罩在恐怖之中。
“啪!啪!啪!”乞丐身後傳來了拍手之聲。
乞丐心中一驚,轉身卻見李陶和華菁菁牽手而出。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切都在你的算計當中,沒想到你這叫花子還有這等奇謀!”李陶朗朗說道。
乞丐默然不語。
“既然事已敗露,你還不服誅嗎?”
乞丐獰笑道:“事主劉老爺都認栽了,你們兩個小毛孩子算是哪根蔥,居然在這裏指手畫腳?”
“誰說劉老爺認栽了,你且看看你身後是誰?”李陶笑道。
乞丐扭頭看去,他的身後不是劉桂是誰。
劉桂嘴唇顫抖著:“你也太心狠了,為了我這份家業竟然害了我三個兒子的性命,你你你……”
乞丐施然笑道:“劉老爺,你可不能瞎說,劉家的房契、田契都是你自願給我的,這白紙黑字都是有你的簽名畫押的,就算打官司你也是必輸無疑!”
“簡直是一派胡言,據大唐律你所犯下的的是詐偽之罪,且又害了數條性命,若打起官司,你是必死無疑!”乞丐身後又傳來一個聲音。
“你是何人?”乞丐疑惑道。
“我乃同安縣令趙宏範!”
乞丐轉向李陶一臉怨毒道:“沒想到我丐閻王縱橫江湖幾十年,百密一疏竟然栽在你一個小孩子手裏了!今天我認栽了,我要想走你們誰也攔不住我!不過,我想告訴你的是,我記住你了,我會讓你生不如死的!後會有期!”
說罷,在眾人的目光中,乞丐猶如一隻鴻雁飛身而去。
“啊?是你,黑……”
眾人恍惚間,一個身影一掠而過,乞丐像一隻麻袋重重地摔回了原地,口鼻出血已是氣絕身亡!
……
李陶和裴嶽回到家中,已是十日以後了!元氏原以為兒子三日便能回來,誰知居然去了這麽久,若不是知道裴嶽跟在兒子身邊,她早就尋了去了。
“陶兒,你這一去可讓阿娘擔心死了,沒想到你竟會遇到這些波折,幸好沒出什麽事!”元氏聽了李陶的述說,不禁感慨道。
說到這裏,元氏似乎想起了什麽:“對了,九郎這些天日日總要來個三兩回,問你回來了沒有!看似有什麽緊要的事情!”
“他能有什麽的事情?一定是一個人寂寞得慌,想找我說說話。”李陶嘴上雖然這麽說,可自己的兄弟時時惦記著自己,還是讓他覺得心中曖曖的。
說曹操到曹操便到,說話間,範長風已經來到了李陶家中。
範長風見了李陶大喜過望,轉身對元氏說道:“李夫人,我和陶兒出去玩會,可好?”
元氏自然知道他們二人最是要好,這些日子未見肯定有話要說,也不阻攔,隻是叮嚀道:“去吧,九郎!記得和陶兒一起來吃飯!”
範長風答應一聲便拉著李陶跑了。
“阿陶,你到哪裏去了?這些日子都不見你!我問詢李夫人,她也不告訴我,隻說你是走親戚了!”到了沒人處,範長風這才對李陶抱怨道。
“九郎,真對不起呀!我確是走親戚了,走得急,沒顧上和你說,你可莫生我的氣呀!”李陶知道自己做得不對,趕忙向範長風解釋道。
“看在你誠心陪不是的份上,我便不追究於你了!不過,阿陶,我遇到難事了,此事因你而起,你必須想加辦法給我解決!”範長風愁眉苦臉道。
“何事讓你如此發愁?”李陶不由奇怪道。
“你可還記得那個‘聶神算’?”
“自然記得,我們還從他那裏贏了兩千貫錢呢!”
“你不知道,你不在的這些日了,我快被他糾纏死了!”範長風一臉苦相。
“莫不是他因為輸了兩千貫耿耿於懷,來找你的麻煩了?”李陶皺著眉頭道。
“非也,不是來找麻煩,可比找麻煩還讓我頭痛!”
“這是為何!”
“也不知這‘聶神算’犯了什麽邪,這些天日日纏著我,非要拜師不可!”
李陶一聽不由啞然笑道:“那你收了這徒弟不就結了,至於這麽煩惱嗎?”
範長風白了他一眼:“你說得輕巧,我這心算都是你教的,你不同意我怎能教與他人?”
李陶不以為然道:“這‘聶神算’也算是個奇人,我同意了,你就教於他吧!不過,可要叮嚀他替你保密!”
“現在晚了!”範長風一本正經道。
“晚了?是何意思!”李陶一頭霧水。
“我已經告訴‘聶神算’了,我這本領都是李陶你教給我的!現在‘聶神算’不再拜我為師了,而是天天纏著我讓我帶他來見你!”
李陶頓時氣結:“你你你……有你這樣的兄弟嗎?自己應付不來竟然出賣我……你……”
範長風趕忙作揖懇求道:“阿陶!我也不是故意的,隻是被他糾纏得不勝其煩無意說出口的,你可千萬莫怪我!再說了,處理這樣的事情你比我強,你就出麵幫幫我吧!”
見範長風如此,李陶也不好再說什麽,他思慮片刻點頭道:“也罷!下次他若是再來,你引他來見我便是!”
……
自從同安回來之後,華菁菁一反常態,徹底改變了對李陶的印象,對李陶關心嗬護有加。偶爾,連華文軒都瞧不過眼了,時不時會嘀咕報怨妹妹幾句。
可華菁菁卻義正辭嚴:“爹爹讓你與阿陶多學學,你不僅不學還在這裏嚼舌頭,小心我告訴爹爹去!”
每每這時,華文軒隻有求饒告罪的份了。
當然,華菁菁的這種變化,有幾個人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