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
每天生活在鋼鐵森林有多久沒有接觸過青草了呢?戰爭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盡管隻是一年卻仿佛過了好幾年,需要槍炮多過於黃油的思想沒有改變,槍炮的轟隆聲讓安逸的生活消失,付出了這麽多有沒有得到回報呢?
威風吹拂著發絲,瞭望前方綠油油的田野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難得的寧靜,徐陽已經忘記多久沒有陪著一家人到郊外踏青了,他注視旁邊和父母聊得很開心的妻子,一種早已經忘記的溫馨慢慢被回憶起來。
此時此刻,久違的安寧讓徐陽產生一種荒謬的感覺,他突然間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侵襲而來。疲憊感或許是幾年的高度緊張的積累,西線得到解決讓他的精神得到放鬆,恰恰這種放鬆的感覺讓他覺得有些不妙……
回想以前,緊迫的壓迫感讓人有奮起的動力,少年時期受到的種種訓練其實是一件值得懷念的事情,徐陽幼年的夥伴基本已經走向正軌,他們奮戰在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但是,仔細回想起來,他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和那些夥伴有過聯係,這時看著曠野突然有一種想知道他們在幹什麽的。
915年新生代的人們,他們基本有一種相同的回憶,那時候整個國家和民族都鼓著一種誌氣,想要為崛起盡一份力。可以說,徐陽的家庭環境讓他經曆了更多,自從野心被滋生走向從軍之路,1920年開始嚴格的軍事訓練就成了他的必修課。那時候接觸最多的不是其它,戰術素養就是青年時期的全部,怎麽樣去指揮部下成了必需學習的知識。
不得不說德意誌國防軍這個集體是一個十分值得尊重的群體,裏麵的訓練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領先於世界的。十萬陸軍是一段屈辱的曆史,其實正是屈辱讓他們有了奮鬥的目標,那時候一名少尉軍銜的軍官在獲得軍銜前需要2年的時間進行訓練。
首先,作為士兵進行訓練,隨後是預備役軍官訓練,然後是軍校學習,最後是集中學習領導和合成作戰的的藝術。既便是對軍官進行嚴格的篩選後,這樣的軍事訓練還要淘汰50%的達不到訓練標準的人員。
當軍官被委任後,訓練仍未停止,除了訓練部隊以外,軍官還要參加包括講座,參謀輪訓,技術武器學習等。軍官作為士兵的訓練(單兵訓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完成,4月至10月的時間用來集體訓練,這種訓練到1923年升級為團級,1926年升級為軍級。1926年後每年都有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西克特強調在集體訓練中磨煉軍官的意誌,讓軍官樹立起敢於取勝的信心。軍隊還成了了專門的兵種訓練學校,這些學校提供軍官各種訓練,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工兵。還有秘密進行的訓練,包括裝甲兵,空軍,潛艇。軍校任用有實戰經驗的軍官擔任教官,隆美爾就是其中之一。
所有的現役軍官必須參加每年一次的考試,考試以《領導與合成武器戰鬥》手冊為基礎,除基本戰術知識外,重點考察軍官的應用性戰術,還要加上口試。考試除了淘汰不合格的軍官外,還要選拔年輕的軍官到柏林接受專業參謀訓練。被選拔的人員年齡通常在25-35歲,有3-9年的服役經曆,通過參謀訓練後有3-5人將進入團級以上的單位任職。二戰中希特勒的統帥部有很多人都是這樣被選拔進去的,約德爾,蔡茨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總之,通過各種訓練,考核,德軍軍官的戰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軍官的意誌得到了磨煉,他們能在各種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服從命令的意識,軍隊的凝聚力也進一步加強,這為戰爭中成功的運用各種戰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些受過特殊訓練的大部分軍人包括部隊參謀,指揮官,軍校畢業生在作戰水平上表現的都非常出色。
不知道是不是達到目標之後都會產生一種空虛感?徐陽害怕這種空虛感,他又不得不麵對現實,德意誌第三帝國解決完西線後正在麵臨新的困境,這個難題就是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和美國。這麽說起來或許有些矛盾,但事實就是這樣。
“卡恩?”哈爾最近看上去有些蒼老,他看見徐陽呆呆看著前方出神不由出聲呼喚,等待一會:“有顧慮?”
莉蓮娜好奇地轉頭看著這對父子,身為妻子和母親她知道父子之間總是有談不完的男人話題,戰爭牽扯著太多人的精力,這時候女性有了新的任務,那便是盡可能地讓男人感到舒適。
其實很多德意誌婦女都明白一個事實,戰爭年代總是不能奢求男人們多注意自己一點,男人們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家庭也因為戰爭起了很多變化,不過她們必須習慣這點。
徐陽轉頭看見家人都看著自己習慣性地lou出微笑,踏青的好日子再談政治實在太掃興了,他隻有收拾心情轉移到家庭和樂上麵來。
誰都能看出徐陽臉上笑容的牽強……
雖然已經做出肢解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計劃,但是可以想象事情並不會那麽順利,哪怕真的策略成功了,最後軍隊也還是要開過去,那時才是較量的開始。
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從未準備向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屈服……,正是因為如此,德意誌軍隊前進每一公裏都要付出巨大代價,每一次攻擊都會遭到對手的殊死抵抗。斯大林的高壓政策會迫使蘇邊防總隊、近鄰國境線的各軍區部隊即使被數倍於己的敵人包圍也依然在抵抗,這樣必然威脅到德軍的側翼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德軍不得不分出寶貴的兵力與之交戰,德軍的突擊步伐必然會被大大減緩了。這給了蘇高級軍政領導時間從震驚和慌亂中醒來,去製定相關對策。蘇反應過來的那一刻,注定德意誌達成戰役突然性的優勢已全無,蘇政府開始動員並展開其武裝力量與之對抗,其中更重要的是大縱深戰役理論正式開始被蘇軍運用於實戰。
蘇總參謀部成為組織和實施大縱深戰役的中心,開始向各軍區部隊有條不紊的下達作戰命令,利用蘇聯廣闊的縱深戰場遲滯、阻截、消耗、消滅德軍突擊部隊,削弱德軍的進攻鋒芒。雖然在整個戰線上依然是在退卻。但各部隊間交替掩護、且戰且退的做法給德軍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保存了自己的實力,逐步將德軍部隊逼向作戰頂點。
可以預見,最終將德軍阻擋在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一線,戰事必然會進入膠著狀態。利用大量官兵的犧牲爭取來的時間,蘇政府成功轉移了工業生產,調動部隊。這兩者很快為大縱深戰役進攻的發動奠定下堅實的基礎。使得蘇聯人能夠從容反擊,此乃後話。
徐陽對曆史其實並不太熟悉,但是他十分清楚結果必然是相同的,大舉進攻會漸漸停止,長期的戰爭會讓所有人的精力都透支。這時,補給線過長、後勤保障滯後、士氣降低等曾在法國戰役是擔心過的問題逐步顯現出來。相互僵持摩擦相比較繼續進攻而言也許是一個調整的途徑,但更好的辦法則是讓部隊得到輪換和休整。可惜的是德軍並沒有這個條件,不但兵力上不允許這麽做,從閃電戰戰法上也不允許那麽做。這就使得德軍部隊依然在前線發起一場又一場的攻擊,繼續衝擊其作戰頂點。被逼過作戰頂點的部隊就像是一台超出壓力的鍋爐。報廢惹事隻是時間問題。
早已經說過,戰爭開始太久了,閃擊戰已經不是萬試萬靈的作戰方法,確並沒有達成閃電戰的最終目的而是逐步陷入閃電戰的禁區——持久戰。更重要的是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打破僵局。如果說以上的這些還不夠的話,大自然還殘忍的給德軍出了另一道難題——那就是冬天。
“擔心東麵?”哈爾是一個好父親,盡管已經處於退休狀態,但是他還是無時無刻不在幫助穩固帝國,“你的策略很好,分裂她是最好的選擇。”
徐陽釋出勉強的笑容:“是的,但是……父親,我覺得斯大林會先下手為強。”
哈爾很明顯地愣了愣:“是麽?他(斯大林)的確不是坐以待斃的人。”
徐陽擔心的不止是這一點,他發覺事情越來越複雜了,德意誌第三帝國、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美國成了一個怪異的循環,似乎戰爭還沒有結束三方都成為對持的一部分,誰先動手開戰必然引起另外兩方的聯合,其中德意誌第三帝國的處境最尷尬也最危險。
“對於一名領袖來說,有時候顧慮太多不好。”哈爾的眼神很深邃,“那件事應該加快腳步,這對我們都有益處。他們明白危險的程度,世界正在變化,聯合才是出路。”
能說什麽呢?歐洲聯合體的計劃已經在進行,不過在短時間內並不會起到什麽最用,對此徐陽隻能回以苦笑並lou出一言難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