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名言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麽,別說你沒有機會。

人物簡介

奧利弗·克倫威爾是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新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獨立派的首領。克倫威爾曾就讀劍橋大學的雪梨蘇塞克斯學院,信奉清教思想。在1642~1648年兩次內戰中,先後統率“鐵騎軍”和新模範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1645年6月在納西比戰役中取得對王黨的決定性勝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農壓力下,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國。1653年,建立軍事獨裁統治,自任“護國主”。

1653年12月16日,倫敦市政廳內擠滿了當時英國社會中的頭麵人物。正中間的椅子上端坐一人,這人50歲上下,紅紅的臉膛,身穿黑色長袍,戴著寬金邊的帽子,神態莊嚴。倫敦市長站了起來準備講話,熱鬧的大廳立即肅靜下來,隻聽他大聲說道:“先生們,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盛大的儀式,請奧列弗·克倫威爾將軍就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護國主。同時,還將宣布新的英國憲法《統治文件》。”原來,椅子上坐的就是英國大革命中的風雲人物克倫威爾。

這時,禮賓官送上國璽,倫敦市長獻上了國劍,克倫威爾起身一一接受。大廳裏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接著,一位將軍宣讀了新的英國憲法《統治文件》,文件規定,護國主為終身製,國家的一切施政方針,都要通過護國主才能生效。隨後,以護國主為首的各級官員列隊而出,在士兵的歡呼聲中結束了就職典禮。從此,克倫威爾成為英國的最高統治者。

克倫威爾1599年生於亨丁頓郡一個中等鄉紳家庭。17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後來又在倫敦學習法律。1628年,他被選入議會。

當查理一世向議會宣戰時,克倫威爾毅然參加了反對國王的戰鬥。戰爭初期,議會軍節節敗退,克倫威爾十分焦急,他決定自己出錢建立一支紀律嚴明、有戰鬥力的隊伍。他仔細分析了議會軍潰敗的原因,認為要想在戰爭中爭取主動,必須有一支英勇善戰的騎兵。

在17世紀的歐洲,步兵已經開始使用火器——短管火槍。但是,這種槍使用起來極為不便,它必須從槍口裝子彈,並且要用引火線點火才能發射,遇上大風大雨,就等於沒有。打完一發子彈以後,必須重新從槍口裝子彈,非常麻煩。而且,這種子彈的殺傷力不強,遇到身穿鎧甲的騎兵,就很難奏效。而騎兵行動迅速,又可以衝鋒陷陣。

克倫威爾從劍橋郡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中間選擇士兵,要求他們具有革命熱情,英勇無畏,並能自覺遵守紀律。起初,他的隊伍隻有60人,但他們英勇善戰,常常以少勝多,越戰越強,人數也越來越多,人稱“鐵騎

軍”。克倫威爾率領鐵騎軍扭轉了戰場上的局麵,鐵騎軍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克倫威爾的聲望也日益增高,當上了議會軍的司令。

1644年7月2日下午7時,在英格蘭北部的馬斯頓草原上,議會軍和王黨軍相遇了。王黨軍統帥魯伯特和紐斯卡爾率領1萬步兵和7000騎兵在草原深處擺下陣勢。魯伯特站在高地上向遠處望去,隻見議會軍黑壓壓一片站在那裏。魯伯特回頭問侍從:“克倫威爾在不在那裏?”侍從回答說:“在那裏。”魯伯特心情立即沉重起來,他早知道克倫威爾能征善戰,現在又見對方陣容整齊、士氣高昂,怎能不擔憂?他沉默了一陣,轉身進了帳篷,準備用晚餐。

“轟隆!轟隆!”

議會軍的大炮開始轟擊。緊接著,2萬名步兵和7000名騎兵分三路發起了衝鋒,迅速向王黨軍殺了過來。

魯伯特沒想到克倫威爾會這樣快就發起進攻,急忙下令迎戰。他們雖然打退了左翼的議會軍,但中路已被克倫威爾親自率領的鐵騎軍突破。王黨軍騎兵抵擋不住,掉頭逃出了戰場。議會軍越戰越勇,一鼓作氣地追殺起來。王黨軍步兵失去了騎兵的掩護,立即全部潰散。魯伯特見大勢已去,急忙帶領少量殘兵敗將倉惶逃跑。這時候,太陽剛剛落山,短短的時間內,議會軍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改組議會軍

議會軍雖然在馬斯頓草原大勝王黨軍,但查理一世的勢力依然很強大。議會內部矛盾重重,有人竟私下和國王談判。查理一世利用議會軍內部的不團結,兩次大敗議會軍。

克倫威爾感到必須改革議會軍,他在議會開會時,向保守派嚴正指出:“如果不改組軍隊,如果不更加有力地進行戰鬥,人民就不會再忍耐下去了。”

1645年1月,議會通過《新軍法案》,授權克倫威爾建立一支2.1萬人的軍隊,改組後的軍隊稱新

模範軍。新模範軍的士兵有三分之一來自“鐵騎軍”。克倫威爾製定了嚴肅的軍紀:士兵罵人罰12便士;喝酒要挨軍棍;禁止盜竊、**,否則要處以嚴厲的刑罰。克倫威爾還打破門第觀念,大力提拔英勇善戰的下層平民。這樣一來,部隊的戰鬥力更強了。

1645年6月14日清晨,英格蘭中部的納斯比村被濃濃的大霧籠罩著,議會軍和王黨軍在這裏展開血戰。查理一世想利用大霧做掩護偷襲議會軍,當王黨軍呐喊著衝入敵方陣地時,卻發現議會軍帳篷裏空無一人,查理一世才知道上當了,但為時已晚。克倫威爾早料到王黨軍要偷襲,已經做好了埋伏,又親自率領一支人馬繞到王黨軍後方。兩邊同時發起衝鋒,夾擊王黨軍。查理一世首尾不能相顧,大驚失色,急忙化裝成一個仆人逃到蘇格蘭。王黨軍被徹底擊潰。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查理一世被處決僅一個星期,蘇格蘭議會便宣布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為國王,並且加緊備戰,準備出兵討伐英格蘭。

克倫威爾得到消息,迅速進軍,不久就攻占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

“哈哈,看來這場戲快演完了。”克倫威爾坐在蘇格蘭宮廷內的國王寶座上,躊躇滿誌地說。

“是,將軍,您進軍神速,真是古今少有。"身邊的侍從附和道。

“你真是個天才,將軍,最近這一仗,我們一下子打死了3000名蘇格蘭士兵,還俘虜了1000人。這次一定能抓住查理二世,像查理一世一樣,也要他上斷頭台。”另一個侍從說道。1651年9月3日,克倫威爾全殲蘇格蘭軍隊,查理二世逃到了法國。克倫威爾占領了整個蘇格蘭,從此,他獲得了“常勝將軍”的稱號。

隨著軍事上的勝利,克倫威爾的個人野心也膨脹起來,已不滿足於僅僅指揮軍隊,他要獨攬大權。

1653年4月19日,克倫威爾在倫敦白廳召開軍官會議,要求議會自動解散。

第二天,議會召開會議,準備了一個新的選舉法,公開對抗克倫威爾。“我馬上到議會去,給那些誇誇其談的老爺們一點顏色看看!”克倫威爾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惱火,立即帶著一支軍隊衝進議會。

“議員先生們,你們整天隻會空談,上帝已經拋棄了你們,要選擇更好的人來執掌政權!”克倫威爾高聲喊道。

“你怎麽敢汙辱議會!”議員們憤怒地指責克倫威爾。“夠了,

夠了,你們這群廢物,我不承認你們這個議會,我取締你們!”克倫威爾怒吼道。

“你敢破壞英格蘭神聖的法律?!你瘋了!”

“你們統統給我滾出去。”克倫威爾一揮手,士兵們衝進議會,議員們全被拖了出去。

“把選舉法草案拿來!”克倫威爾走到議會秘書麵前,伸手把文件搶了過來,脫下自己的帽子,把文件塞了進去,又重新戴在頭上。

“把門鎖上!”克倫威爾離開議會大廳時命令士兵。1653年12月16日,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他把國家的立法、行政、軍事、外交大權都抓在自己手裏,成為沒戴王冠的國王。他從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家,變成了一個軍事獨裁者。

1658年,克倫威爾病逝。

克倫威爾在1642~1648年兩次內戰中,先後統率“鐵騎軍”和新模範軍,戰勝了王黨的軍隊。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農壓力下,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國。1649年英國成為共和國,他實際上掌握大權,派軍隊占領蘇格蘭和愛爾蘭,並肆意殺戮那裏的人民,解散了名存實亡的殘餘議會,將整個英國置於軍事管製下。1653年克倫威爾就任護國公,實行獨裁統治。直到1658年克倫威爾在臨終前宣布他的兒子理查德·克倫威爾繼承護國公一職。理查德無法控製政府,君主製在1660年複辟。

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內戰時期的軍事統帥。他出生於英格蘭亨廷登郡的一個農場主和鄉紳家庭。克倫威爾17歲進劍橋錫德尼·蘇薩克斯學院學習,深受清教思想的熏陶。1628年當選為國會議員,隨後因國會解散而失位,1640年召開新國會時重新擔任議員。他是忠誠的國會派,反對英王查理一世的封建統治,在議院參與起草《大抗議書》等文獻。

1642年,英國第一次內戰爆發。7月,克倫威爾向國會提出招募和訓練一支軍隊以同王黨進行鬥爭的請求,獲批準後,自己購買一批武器回到劍橋,很快組建了有60人的騎兵隊。國會任命他為騎兵上尉帶領這支隊伍。10月,他率騎兵參加了埃奇丘陵之戰。年底,他將隊伍擴展到1000餘人,成為騎兵團,並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加以精心訓練。1643年3月晉上校,5~10月,率部參加格蘭瑟姆、蓋恩斯伯勒、溫斯比之戰,連戰皆捷,開始出名。同年,參與組建“東部聯盟軍”,並任騎兵司令。

1644年1月,克倫威爾被擢升為中將。7月,參與指揮馬斯頓草原之戰,因用兵奇巧而擊敗王黨軍,扭轉戰局。他的騎兵因大展雄風而被譽為“鐵騎軍”。同年12月,他向議院提出改組軍隊的方案,主張廢除雇傭兵製,實行募兵製,建立編製完備、指揮統一的正規軍。1645年4月,出任改組後的新模範軍副總司令,仍兼騎兵司令。6月14日,在內斯比戰役中,以翼側迂回戰術取勝,殲滅了王黨軍主力。由於戰功卓著而被公認為國會中最成功的將領。

1648年第二次內戰爆發後,克倫威爾雖曾謀求同國會中的平等派合作,但很快轉到軍隊方麵,支持《軍隊宣言》,並在廣大士兵支持下迅速擊敗反動勢力。同年8月,率軍出戰,在普雷斯頓戰役中殲滅支持英王的蘇格蘭軍隊主力。1649年1月,在他的堅決支持下,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5月,共和國成立後,出任國務委員會主席,率軍鎮壓了平等派起義和掘地派運動,並遠征愛爾蘭,從此徹底掌握軍隊大權。1650年,他由國會正式任命為大將軍和共和國武裝力量總司令。同年7月至次年9月,率軍遠征蘇格蘭,經過鄧巴戰役和伍斯特戰役,最後將蘇格蘭征服。

大權在握的克倫威爾,於1653年4月以武力解散所謂的“長期國會”,12月被任為“護國公”,從此獨攬行政、立法、軍事和外交大權。在位期間,他通過英荷戰爭迫使荷蘭接受《航海條例》,1655年出兵遠征西屬牙買加,並奪占敦刻爾克等,從而為英國奪取海上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

克倫威爾作為英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和傑出的政治領袖,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培訓“鐵騎軍”,治軍嚴明,選賢任能,創建了英國曆史上第一支正規軍;作戰中富於計謀,能發揮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實施翼側迂回,連續突擊;在英國內戰中,發揚了革命軍隊的政治優勢,利用軍民的革命熱情奪得了最終的勝利,為摧垮英國的封建專製做出了重要貢獻。

奧利弗·克倫威爾領導議會軍在英國內戰中大獲全勝,他是才幹傑出、叱吒風雲的軍事將領,是使國會民主政體成為英國政體的關鍵性的人物。

在他青年時期,英國被各教派之間的糾紛弄得動**不安,在任的國王信仰並且想實行君主專製製度。克倫威爾自己是一個農場主和鄉紳,一個虔誠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選進議會,但是為期不長,因為翌年國王查理一世就決定解散議會,獨自一人統治國家,直到1640年在對蘇格蘭人作戰需要資金的情況下,才召集了一個新議會。克倫威爾又當選為議員。新議會強烈要求國王不再實行專製統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從議會,於是1642年在忠實於國王和忠實於議會的軍隊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

克倫威爾站在議會一邊。他返回亨廷頓,組織一支騎兵隊同國王作戰。在曆時4年的戰爭中,他那傑出的軍事才能使之聲望日隆。在使戰爭出現轉機的關鍵性的馬斯頓戰役中,克倫威爾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646年戰爭結束,查理一世成了階下之囚,而克倫威爾則被認為是議會方麵最成功的將軍。

但是和平並沒有到來,因為內部發生分裂,各派別間存在著根本的分歧,還因為國王對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沒過一年,國王潛逃,企圖東山再起,重新糾集他的軍

隊。就這樣第二次內戰爆發了。這場戰爭繼續的結果是克倫威爾擊敗了國王的軍隊,從議會中解除了占多數的溫和派議員,並於1649年1月30日把國王推上了斷頭台。

英國這時變成了一個共和國,臨時由一個國務委員會來領導,克倫威爾任國務委員會主席。但是保皇黨分子不久就控製了蘇格蘭和愛爾蘭,支持已被處死的國王的兒子——未來的查理二世。結果克倫威爾的軍隊成功地占領了愛爾蘭和蘇格蘭。長期連綿不斷的戰爭最終在1652年以保皇黨軍隊被徹底擊敗而告結束。

由於戰爭已經結束,建立了一個新政府的時機應該到來了,但是還存在著實行立憲政體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克倫威爾的有生之年從未得到解決。這位清教徒將軍能夠領導反對君主專製製度的軍隊贏得勝利,但是他的威望卻不足以解決他的支持者中間存在著的社會衝突,不足以使他們對一部新憲法取得一致意見。這些社會衝突和宗教衝突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宗教衝突使新教徒內部四分五裂,並且同羅馬天主教劃清了界限。

當克倫威爾開始執政時,1640年組成的議會所保留的成員都屬於一個數目不多、無代表性、過於激進的少數派,即所謂的殘餘議會。起初克倫威爾想要通過談判來進行新的選舉,但是當談判破裂時,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殘餘議會。從那時起直到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為止,曾先後成立和解散了3個不同的議會,采用了兩部不同的憲法,但都未能發揮作用。在此整個期間,克倫威爾靠軍隊的支持來維係統治,實際上他是一個軍事獨裁者。但是他多次試圖建立民主政體和堅持拒絕別人給他加冕,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實行獨裁統治,他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的支持者們創建不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政體。

從1653年到1658年,克倫威爾使用護國主的頭銜統治著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在這5年期間,他在不列顛建成了大體完好的政體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機構。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許猶太人再來英格蘭定居,在那裏實行他們自己的宗教(他們在3個多世紀以前被國王愛德華一世驅逐出境)。克倫威爾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於1658年因患瘧疾在倫敦去世。

在克倫威爾死後的300年間,他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一些人認為他是個偽君子,他總是宣稱承認國會的權利,但他是一個真正的獨裁者,他所建立的是一個軍事獨裁政權。但更多的人認為,克倫威爾對民主的追求是真誠的,他不得已實行獨裁統治,這主要是由於局麵無法控製所致。他很坦誠,他拒絕加冕,並且從未試圖建立永久的獨裁統治。他的統治是溫和而又寬容的。

“無冕之王”這個詞今天已經家喻戶曉,但是在17世紀則是對一位偉大人物的專稱,他便是英格蘭的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

正當歐洲各國卷入30年戰爭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卻似乎默默無聞,那便是孤懸海外的英格蘭,但是這個國家並沒有因為孤立而得到和平。圍繞著國王與議會的權力之爭,英格蘭最終爆發內戰。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議會軍與王黨軍反複拉鋸,英倫三島可以說是戰火遍地、民不聊生。就在此時清教徒出身的克倫威爾走上了曆史舞台,他訓練了一隻由清教徒組成的新軍,這支軍隊因為擁有鋼鐵一般的紀律而被稱作“鐵軍”,正是這支“鐵軍”將查理·斯圖亞特國王的軍隊打得全軍覆沒。國王查理一世兵敗被俘,因為殺戮而瘋狂的英格蘭人把自己的國王送上了斷頭台。

但是國王的死並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太平,圍繞著權力的鬥爭反而愈演愈烈。蘇格蘭人雖然最初與英格蘭議會一道反抗共同的國王查理一世,但是當國王被英格蘭人斬首之後蘇格蘭人卻不幹了,因為國王是不列顛島上的兩個國家能夠暫時聯合的紐帶,現在卻被英格蘭人斬斷了,蘇格蘭仍然尊奉查理一世的長子查理二世為自己的國王,這顯然是已經成為共和國的英格蘭所不能容忍的。此外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也不願再被信奉國教與清教的英格蘭議會統治,他們揭竿而起謀圖獨立。英格蘭國內更是一團亂,議會裏國教徒與清教徒爭吵不休,鄉間王黨殘餘肆虐,暴亂更是此起彼伏。

危難之際克倫威爾再次站了出來,議會的國教徒為了把清教徒的領袖克倫威爾擠出權力中心,指派克倫威爾率軍前去平亂。這正中了克倫威爾的下懷,他知道議會裏的爭吵沒有意義,自己需要的是實力,而戰爭正是積蓄實力的最佳借口。於是這位統帥率領著“鐵軍”東征西討,幾年下來王黨殘餘、蘇格蘭、愛爾蘭全都被打得俯首稱臣。戰爭使得克倫威爾聲望如日中天,他的“鐵軍”也大為壯大,於是這位嚴酷的統帥再也不甘於成為別人的馬前卒。1654年克倫威爾發動兵變,他以武力強行驅散議會,宣布英格蘭實行軍事管製,自己則實行軍事獨裁。

不過克倫威爾則遇到了一個名分問題——自己以什麽名號統治國家呢?克倫威爾當然有當國王的野心,但是他知道行不通,在注重血統的歐洲,即使擁兵百萬,一個平民也不可能成為國王,且不說歐洲各大國不會承認,英格蘭的百姓也不會承認。思前想後克倫威爾決定使用護國公的名號。護國公不是克倫威爾原創,英格蘭早有先例,當國王不能理政時由一位公爵主政,稱護國公,也就是攝政王。隻是過去的護國公都是由王室宗親擔任,而克倫威爾卻沒有任何王室血統。

在就任典禮上克倫威爾手執權杖,身披華麗的長袍,坐在原來查理一世的王座上,人們對著他高喊萬歲,與國王唯一不同的是克倫威爾的頭上沒有冠冕。但是他的權勢已經超越了所有的曆代英格蘭國王,在當時的歐洲更是無人能及。克倫威爾自稱公民,可是部下卻稱呼他“殿下”,自此整個歐洲都稱呼這位護國公為英格蘭的無冕之王。

從本質上說克倫威爾就是一個軍閥,他本人也深知這一點,因此他的統治一切都以軍隊為中心,軍隊就是他的權利源泉。克倫威爾上台後大肆擴軍,原本在斯圖亞特王朝時期衰落的英格蘭軍隊再次開始令人生畏。陸軍的“鐵軍”超過了3萬,克倫威爾是偉大的軍隊締造者,他以古斯塔夫的瑞典軍隊為模板,並且更加強調高效與紀律性。海軍更是擴大了3倍多,由40艘主力艦擴大到了120艘,擁有當時世界最好的艦船與船員。資產階級出身的克倫威爾是典型的重商主義者,他不能容忍荷蘭人壟斷全球貿易,護國公頒布了針對荷蘭的《航海條例》,英格蘭的利劍指向了同是海上強國的荷蘭。

1650年,荷蘭的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二世暴斃,其子威廉三世還是個嬰兒,商人黨發動政變推翻了貴族黨,世襲執政奧蘭治家族失去了權勢。這無疑給了荷蘭軍隊巨大打擊,因為軍隊的指揮官都是貴族,他們紛紛被解除了職務。毫無準備且指揮係統癱瘓的荷蘭軍隊就這樣與如狼似虎的英格蘭軍隊在海上大戰一場,結果自然是英格蘭大獲全勝,荷蘭人不得不與英格蘭分享海洋霸權與殖民貿易的利益。

擊敗了海上霸主荷蘭,使得克倫威爾聲望達到了頂峰,英格蘭的軍事力量令整個歐洲膽寒。盡管當時的歐洲各國在嘴上沒有一個承認這位非法自封的護國公,但是暗地裏卻對其大獻殷勤,其中就包括法蘭西首相馬薩林與西班牙首相路易·唐·哈羅。兩位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把強大的英格蘭拉到自己這邊。

克倫威爾很享受自己如今的地位,他成了歐洲的仲裁者,現在要考慮的就是把自己的利劍砍向哪邊,是英格蘭的百年世仇法蘭西?還是與英格蘭爭奪殖民地的西班牙?法蘭西與西班牙就好像兩隻鬥得精疲力盡的公牛,而英格蘭則是一隻蹲在一旁伺機而動的獅子,整個歐洲都在等待無冕之王的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