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打造自己的貨幣體係

繼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先後派來使團之後,歐巴羅其他一些小國家也相繼派來使團,就連位於北非地中海沿岸的汪達爾王國都派來了使團,秦東對於汪達爾國王蓋塞裏克很不喜歡,這個老鬼就是一個喜歡搬弄是非,又喜歡趁火打劫的老混蛋。

如果不是因為蓋塞裏克,沙隆之戰不一定能打得起來,就是因為他從中挑撥,才讓阿提拉與埃提烏斯兵戎相見。盡管秦東不喜歡蓋塞裏克這種人,但並不妨礙他對蓋塞裏克的欣賞,這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說到底,大家都是同路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折手段。

送走了一批一又一批的使團之後,秦東終於有時間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軍政事務上,他首先發布行政命令,將鐵犁和鋤頭等耕種工具推廣到他能控製的所有區域,並且讓各級地方官員在開春之後組織農民開荒種地,興修水利設施,清理河道和河道附近的水渠,引水灌溉農田,他頒布法令鼓勵耕種,法令中規定農民可以開墾無主的荒地,開荒隻能在自己居住地方圓十裏之內,所得田地歸自己所有,最多能開三十畝,但必須向當地鎮級官署備案,否則不予承認其所有權,前三年不用向當地官署繳納賦稅。

鼓勵耕種的目的就是要讓農民穩定下來,讓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畜牧業雖然能夠大量出產肉類,但畜牧業能夠養活的人口有限,要不然為什麽幾乎所有遊牧民族的人口都很稀少呢?而且每過一段時期就要遷徙,尋找很好的水草才能停下來。要想養活更多的人口,就必須大量耕種,開墾荒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力。

鼓勵耕種、推廣農具的使用、興修水利設施、加大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這些事情都有前例可循,已經有了經驗,因此做起來不需要太過擔心。秦東現在有最關心的問題,那就是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現在遇到了一個瓶頸,經過調查之後,秦東發現了問題的所在。那就是沒有自己的貨幣體係。

一直以來,匈奴帝國除了南方部分地區在使用羅馬帝國的金幣、銀幣和銅幣進行市場交易之外,其他絕大部分地區都還是在以物易物。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麵對麵的來獲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這種交易方式在多數情況下不是等價交易。

以前秦東控製的地盤麵積小,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還沒有看出弊端,但是現在秦東控製的地盤麵積在這兩年之內擴大了幾十倍,地盤內的民眾數量也增加了幾十倍。如今實行政令統一之後,問題就暴漏出來了,許多牧民或農民帶著自己的貨物大老遠的來賽迪卡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有時候幾頭牛才能換到一口鐵鍋。

即便在使用羅馬帝國的貨幣進行交易的地區,由於西羅馬帝國的經濟日漸衰微。鑄造的貨幣品質越來越低下,貶值得非常厲害,民眾們也不是傻子,因此羅馬帝國的貨幣價值也越來越低,其購買裏當然也下降很多。

秦東已經意識到必須要擁有自己的貨幣體係了,否則民眾一年到頭來的辛勞很可能換不回一口袋糧食,而且使用羅馬帝國的貨幣還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全國經濟都控製在羅馬帝國的手上,隻要羅馬帝國的上層人士中有懂得經濟的人,完全可以操縱匈奴帝國的經濟。

秦東可不願意自己的命門被別人撰在手裏,以前是沒有辦法,他手上沒有充足的黃金儲備,也沒有鑄造錢幣的人才。但現在不同了,自從他擁立埃內克為大單於之後,能直接控製的地盤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倍,占據著匈奴王庭的名義,聲威大振。許多人才都匯集到了賽迪卡,各行各業的人才都有,而且有人在埃內克以前的領地內發現了好幾座金礦和銀礦,再加上他自己以前的領地內也有幾座銅礦,儲量都很豐富,也易於開采。如此一來,建立貨幣體係所需要大量的金銀銅等金屬都有了,也有了鑄造錢幣的技師,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儲備的金銀銅等金屬可以開工鑄造錢幣。

秦東命人找來鑄造錢幣的技師和工匠,讓他們集中培訓一段時間,主要是給他們確立鑄造錢幣的規矩,與此同時,從大量的繪畫、雕刻技師那裏征集錢幣的設計圖案,當得知攝政王要征集錢幣設計圖案時,許多繪畫、雕刻技師都紛紛設計出自己的作品並呈遞給攝政王府,以供秦東挑選。

經過一個多月的征集,以供有超過三百多份設計方案被收集到了攝政王府,秦東專門組織官員對這些設計方案進行挑選,剔除一些不知所謂的方案,再剔除一些不夠精美,也沒有涵義的方案,經過層層篩選之後,一共有十份設計方案被送到了秦東的桌子上以供他選擇。

秦東看了這十份設計方案之後,不得不驚歎古人的智慧,他從這十份設計方案中選出了三份,然後仔細觀察這三份設計方案,第一份設計方案:金幣成圓形,正麵是埃內克的齊胸半身像,背麵是一奧裏的拉丁文字樣,兩麵邊緣都有花環。銀幣也是圓形,正麵是秦東的戎裝半身像,背麵是一第納爾的拉丁文字樣。銅幣也同樣是如此。

第二份設計方案:金幣同樣是圓形,正麵圖案是賽迪卡城的正麵畫像,背麵是一奧裏的拉丁文字樣,銀幣正麵是埃內克的半身像,背麵是一第納爾的拉丁文字樣。銅幣也是同樣如此。

第三份設計方案:金幣、銀幣和銅幣同樣是圓形,與前兩個設計方案不同的是銅幣中間有個小方孔。這份設計方案的金幣正麵是埃內克的頭像,背麵是一兩的繁體漢字,銀幣的正麵是秦東的頭像,背麵也是一兩的繁體漢字,而銅幣正反兩麵有“攝政通寶”四個繁體漢字,中間一個方形孔洞。

秦東仔細看了這三份設計方案之後還是覺得不怎麽滿意,他思索片刻便從這三份設計方案中抽取精華,最後形成了這樣一個方案:金幣圓形實心,重量大約15克,正麵是埃內克的頭像,背麵是一元的漢字繁體字樣,兩麵邊緣都有麥穗環繞。銀幣也成圓形實心,重量大約30克,正麵是秦東的戎裝半身像,背麵是一元的漢字繁體字樣,兩麵都有麥穗環繞,銅幣外圓內方中空,重量約10克,兩麵都有“攝政通寶”四個繁體漢字字樣,同樣有麥穗環繞。

這三種錢幣的重量比例是秦東根據這個時期的金銀銅在市場上的價值比價決定,在鑄造草料上,金幣采用能夠達到的最大純度的黃金鑄造,銀幣也是同樣如此,不過銅幣的材料就要差一些,銅幣采用銅和鉛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鑄造,確保銅幣的使用時間足夠長而又不容易生鏽。

最後鑄造出來的這三種錢幣的兌換比例分別是:1金幣=10銀幣,1銀幣=100銅幣。這個比例也是秦東為什麽要將一枚金幣的重量確定在15克、一枚銀幣的重量確定在30克、一枚銅幣的重量為10克的原因了,就是要讓1金幣能夠兌換10銀幣,1銀幣能夠兌換100銅幣。

確定設計方案之後,秦東立即找來官員們商議,盡快將樣品鑄造出來看看錢幣的成色,至於具體的鑄造方法,自然有那些鑄造工匠和技師來搞定,有專門的錢幣鑄造官員在旁邊監督。

在鑄造錢幣的鑄造方法上,古代一般有兩種鑄造方法,第一種是範鑄法,第二種是翻砂法。

範鑄法鑄錢的主要工具是硬質的錢範。根據錢範的功能不同,可區分為子範、母範、祖範與錢樣範,根據製作錢範的材料不同,則可分為石範、陶範、銅範、鐵範、鉛範等。子範:是指直接用以澆鑄錢幣的錢範。在範體上預製了凹陷的待鑄錢幣型腔,一般是正背兩塊對合。最原始的子範型腔是 直接由入工在範體上刻製出來的,如石範和早期的泥陶範。後來發展為印製和用模型翻製子範,翻製的子範有泥陶範、銅範、鐵範等多種。母範:是指用以翻製子範的模具。在範體上製有待鑄錢幣的凸體模型,通常是兩塊配對,有陶質母範、銅質母範、鉛質母範,大部分母範是用統一的模具翻製而成,亦有部分母範是直接刻印加工成的。祖範:是指用以翻製母範的模具,在範體上預製有翻製母範的型腔。翻製一件母範,至少要有兩塊配套的祖範對合使用,祖範的型腔大都是由人工直接刻印而成。錢樣範:是指為印製泥陶母範的凸體錢模型所用的一種模具,在範體上製有1到2枚待鑄錢幣的型腔。錢樣範大都是銅質的,由專用的祖範翻製而成。

翻砂法鑄錢與範鑄法鑄錢的主要區別,在於預製錢幣型腔的方法有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再以硬質的範體為製作型腔的依托,而是采用土陶末或型砂等,適當摻入其他混合物作為凝聚材料,將凝聚材料分置上下兩個框內組成一對“砂箱”,製作精整的錢幣模具——母錢,在砂箱內印製出錢幣型腔、流槽、澆注口,往往上下砂箱各印其半,印畢後取出母錢,上下砂箱原樣對合,以完成錢幣型腔的製作工序。又常用類似範鑄的立式疊製法,將多框已預製的錢幣型腔的砂箱重疊,連通它們的澆注口,以一次注入金屬熔液完成多框的澆鑄工序。

在這個時期,翻砂法鑄錢的工藝還沒有出現,因此隻能使用範鑄法鑄錢,這種方法自然要比翻砂法鑄錢在技術上落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