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軟件推廣

張厚德舉起手來。

“張總請說。”高致遠一邊說,一邊示意工作人員遞話筒。

接過話筒,張厚德清了清嗓子:“高總,委托研發是具體如何操作?”

“想必大家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我詳細說一下……”高致遠一邊解釋,一邊讓工作人員將詳細合作模板發給在場各個老總。

神光儀器的合作模板,其實就是學研產的聯合,高校提供人才,企業提供資金,而材料研究所負責提供設備、場地、資料,以及整合人才。

在合作之中,高校和科研人員會獲得資金反饋、專利分紅;企業則會獲得技術專利使用權或者使用權;而材料研究所則獲得研發費用、專利分紅、專利采購費用、人才儲備等。

其中企業方麵有三個選擇。

第一是全額投資研發項目,由此產生的專利所有權企業,相當於一次性買斷。

第二是思維社和企業共同出資,產生的專利由雙方按投資比例共同持有。

第三是思維社自己出資,產生的專利由思維社持有,但是企業可以向思維社付費使用。

另外有一個共同條款,那就是研發人員的專利分紅不得低於20%,也就是說隻要是材料研究所產生的專利,參與研發的全體人員,可以獲得為期二十年不低於20%的專利分紅。

而思維社專門設立了一個內部專利網站,所有可以投入使用的專利、在研發之中的專利,都在上麵可以查詢到。

並且這個網站還可以申請合作研發、獨立研發,有利於快速的整合各個企業。

一眾老總看完之後,提出了一些小意見,對於這個模式,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他們不知道計算材料學的強大,在同樣的研發規模下,采用計算材料學的思維社,一年相當於別人一百年。

這種情況下,思維社的材料研究所已經不能用常規研發速度來衡量。

高致遠看著材料方麵討論得差不多,便繼續點開下一個話題:“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軟件的問題。”

國內的工業設計軟件,絕大部分的市場都被外國公司占據,工業產品使用的專業操作軟件,也是同樣情況。

不是國內不想研發,而是研發之後沒有生態可以推廣,導致無利可圖,盡管科學院方麵有儲備一些相關的技術。

但是那些儲備技術,是為了防止外國禁用而準備的,隻能解決有無問題,至於質量問題可想而知了。

思維社準備拿出[仿真空間軟件][有限元的分析軟件],將這些軟件開放給內部使用。

反正在場的企業,不是思維社的控股公司,就是參股公司,都是自己人。

當然開發給他們使用,不代表給了絕對權限,所有軟件後門和最高權限都在思維社手上,而且這個東西是連接內部網絡的。

至於操作係統問題,黃明哲已經早有準備,他研發了一套專門的工業操作係統——自適應操作係統。

其實就是黃明哲根據市麵上的工業操作係統,進行重新調整之後,配備專業雲數據庫,加上幽靈分離出來的子程序——程序自動匹配係統。

這個自適應操作係統可以迅速根據設備的情況,半自動調整係統,以達到可以和設備完美融合的狀態。

聽完高致遠的介紹,在場的上百人的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沒有想到,思維社還研發了工業操作係統和工業設計軟件。

會議結束之後。

各個公司盡管疑惑重重,但是老大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一係列需要的材料研發,各個企業都提出來和材料研究所合作,工業設計軟件和工業操作係統也下了一些訂單。

……

北方華創的總部在北平朝陽區。

他們重點研發高溫爐、蝕刻機、薄膜沉積機。

張厚德剛剛回到總部,便帶著人來到研發區,技術執行官王雲深這一次也去參與了研討會。

不過他們對於神光儀器和思維社的技術也是將信將疑。

在負責軟件的部門。

五個從思維社計算機編程研究所過來的程序員和工程師,正在幫他們安裝軟件。

第一個是思維社專利技術網,接下來是思維社工業操作係統—原始係統,最後是綜合設計輔助係統。

帶隊工程師轉過頭向張厚德說道:“張總,操作係統的母本已經安裝完畢,接下來你們有十個免費生成名額。”

“不知道,這個操作係統如何使用?”王雲深連忙問道。

“你們要需要安裝的設備嗎?”

“小林,吩咐倉庫調一台蝕刻機過來。”

北方華創的蝕刻機和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並不同一個種類的。

蝕刻指將矽片上未被光刻膠掩蔽的部分通過選擇性去掉,從而將預先定義的圖形轉移到矽片的材料層上的步驟。

而目前的蝕刻設備分為三類,分別是介質蝕刻機、矽蝕刻機、金屬蝕刻機,三者占比為48%、47%、5%,介質蝕刻機和矽蝕刻機是市場上主流的蝕刻設備。

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屬於介質蝕刻機,而北方華創的蝕刻機屬於矽蝕刻機和金屬蝕刻機。

半個小時之後,一台矽蝕刻機出現在無塵實驗室裏麵。

思維社的工程師推著一台特製的電腦設備,將一條條數據線連接到矽蝕刻機的係統上。

然後從原始母本係統複製導出一個操作係統,又將矽蝕刻機原來的係統複製一份,兩個複製體融合在一起,形成專業的矽蝕刻機操作係統。

最後導入矽蝕刻機,將原來的操作係統覆蓋了。

不過到了這一步,事情還沒有結束,一個操作係統並不是看設計得多麽精妙,而是和設備相輔相成。

接下來需要進行半自動適應調整,不斷在運行之中,將軟件和硬件融為一體。

啟動內部網絡之後,矽蝕刻機的係統連接到思維社超算中心裏麵,在龐大的運算力支持下,就可以進行半自動適應調整。

帶隊工程師轉過頭說道:“麻煩王總,讓你們的技術員操作矽蝕刻機工作,我們需要在運行的過程中調整參數和係統。”

“沒問題。”王雲深連忙揮揮手,讓三個技術員上。

這個工作進行了兩天時間。

此時這一台工作精度為40~24納米矽蝕刻機,已經變成一台精度為40~16納米的矽蝕刻機。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修複了大量的漏洞,還有錯誤參數,更是將設備的精度提升到機器的性能極限,穩定性更是變得堅若磐石。

放下測試報告,王雲深和張厚德等人已經驚呆了。

事實上同樣的設備,不同的操作軟件,是會造成天壤之別的,特別是在精密儀器行業,國內就是吃了這個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