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節 海軍詳述
【中國海軍現狀】
張學良在實質統一和控製了中國海軍後,把原先四分五裂、派係林立的海軍進行了全麵的整頓和重建。原先的中國海軍主要分為三大派係,分別是東北海軍、中央海軍(福建海軍)、廣東海軍,艦艇總噸位5萬多噸,其中以東北海軍所占的比例和規模最大,絕大部分軍艦都是晚清時期的老式軍艦,其餘的都是各方軍閥用商船改造的炮艦或自製的炮艇,戰鬥力很低。張學良在開始全麵整頓海軍後,撤除原先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各種雜牌艦艇,隻保留了10艘較大的老式艦艇,隨後張學良通過與德國進行合作研製、向美國訂購、自行發展中國本土造船業等多種方式並斥以巨資,從而全麵開始了中國海軍自民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建。中國海軍總共擁有的各種艦艇情況如下(1939年初的數據):
【輕型航空母艦1艘:渤海號】渤海號原本是日本海軍的龍驤號輕型航母,在第二次東北戰爭期間被北華空軍的魚雷攻擊機所擊沉,後被北華軍打撈起來,並進行修複、改造、研究,作為北華和德國獲得航母設計思想及建造技術的一個渠道。龍驤號於1934年2月20日被擊沉於渤海灣,於1934年9月15日被打撈上來並送到了江南造船廠進行修複和改造,於1936年夏季被全麵修複和全麵改造完成,同時被改名為“渤海號”,交付北華海軍服役。經過改造後的渤海號滿載排水量達到15000多噸,可攜帶52架艦載機(4架偵察機、24架戰鬥機、24架魚雷攻擊機或俯衝轟炸機),最大航速達到30節,續航力為11000海裏/15節,武器為四座雙聯裝共8門105mm高射炮、四座雙聯裝共8門37mm高射炮、16挺高射機槍,艦員編製1000餘人。
【中型航空母艦2艘:黃海號、東海號】這2艘航母是美國約克城級航母,為同級航母的第四艘和第五艘(前麵三艘分別是約克城號、企業號、大黃蜂號),北華於1934年底向美國政府下訂單,兩艦於1936年底完工,每艘售價3300萬美元。黃海號和東海號每艘的標準排水量為20000噸,滿載排水量為26000噸,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為12000海裏/15節,可攜帶97架艦載機,武器為四座四聯裝共16門75mm高射炮以及24挺高射機槍,艦員編製1700人,是一款綜合性能較為優異的中型航母。
【重型航空母艦1艘:南海號】南海號是德國俾斯麥級重型航母,為同級航母的第三艘(第一艘和第二艘分別為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北華於1934年8月份時於德國簽署海軍合作協議,該航母是其中一項合作條款。南海號於1936年初開工,1939年初完工,造價7500萬美元,標準排水量380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為10000海裏/15節,可攜帶160架艦載機,武器為十座雙聯裝共20門105mm高射炮、十座雙聯裝共20門37mm高射炮、20挺高射機槍,艦員編製2200餘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
【戰列巡洋艦2艘:長江號、黃河號】這2艘軍艦是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三號艦和四號艦(第一艘和第二艘分別為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1936年底完工,每艘造價6000萬美元。由於德國給中國建造軍艦不需要遵守《凡爾賽條約》,並且中國也未參加《倫敦海軍條約》和《華盛頓海軍條約》,因此長江號和黃河號的性能超過德國給自己建造的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標準排水量32000噸,滿載排水量39000噸,最大航速達33節,最大航程9900海裏/15節,主要武器為9門330毫米主艦炮(三座三聯裝)、12門150毫米副艦炮、16門105毫米高射炮、16門37毫米高射炮、8具533毫米氧氣魚雷發射管、3架艦載水上飛機,艦員編製1700人。這款軍艦名為戰列巡洋艦,實際上就是戰列艦,並且是綜合性能非常優秀的戰列艦。
【重型巡洋艦4艘:黑龍江號、鴨綠江號、鬆花江號、圖們江號】這4艘軍艦是美國新奧爾良級重型巡洋艦的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艘,北華於1934年底向美國政府下訂單,四艦於1936年底完工,每艘售價1500萬美元,標準排水量9950噸,滿載排水量11500噸,最大航速33節,續航力為14000海裏/10節或5300海裏/20節,武器為三座三聯裝共9門203mm主艦炮、八座單聯裝共8門127mm副艦炮、八座雙聯裝共16門105mm高射炮、六座四聯裝共24門40mm高射機炮、四座雙聯裝共8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搭載4架艦載水上飛機,艦員編製870人。這款重型巡洋艦是美國最新式的、綜合性能最強的條約型重型巡洋艦。北華軍接收這4艘重型巡洋艦後陸續進行了改裝,增加了雷達、聲呐、電子設備、深水炸彈投擲器、防空保護裝置等設備,使得這4艘軍艦的滿載排水量最後達到每艘12500多噸。
【新式輕型巡洋艦6艘:寧海號、平海號、定海號、鎮海號、衝海號、安海號】這6艘軍艦是日本設計的,原本是國民政府向日本訂購的,首艦寧海號是在日本建造的,隨後日本向國民政府出售了該級軍艦的全部設計圖紙,二號艦平海號是江南造船廠建造的,接下來的四艘是張學良額外增加的,但整體設計上由德國專家進行了全麵的改良和加強,已經完成的寧海號和平海號也都進行了改裝。寧海和平海在1936年前完工並服役,定海和鎮海在1937年底完工,衝海和安海在1938年底完工。該級輕型巡洋艦標準排水量28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3000噸,最大航速28節,武器為5門150mm主艦炮(艦艏3門,艦艉2門)、6門75mm高射炮、12挺37mm高平兩用機炮、12挺高平兩用機槍、兩座雙聯共4具533mm魚雷發射管、深水炸彈投擲器1架,深水炸彈40枚,水上飛機2架,艦員編製420人。綜合而言,盡管進行大規模改良和加強,該級軍艦的整體性能並不理想,隻能算是加強的驅逐艦。
【老式輕型巡洋艦6艘:海圻號、海容號、海籌號、海琛號、肇和號、應瑞號】這6艘軍艦都是晚清政府向西方訂購的軍艦。海圻號由英國於1896年建造,排水量4300噸,航速24節,武器為2門203mm主艦炮、10門119mm副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炮、5具魚雷發射管,艦員編製445人,同級軍艦還有海天號,但海天號已於1904年觸礁沉沒;海容號、海籌號、海琛號是同級軍艦,由德國於1897年建造,每艦排水量3000噸,武器為3門150mm主艦炮(艦艏左右各一門,艦艉一門)、8門105mm速射炮、6門37mm機關炮、6挺8mm機槍、1門60mm副炮、3具魚雷發射管(其中1具為水下發射管);肇和號和應瑞號是同級軍艦,由英國於1912年建造,每艦排水量2600噸,航速20節,武器為2門150mm主艦炮、4門100mm副艦炮、6門速射炮、2挺馬克沁機槍、2具魚雷發射管,艦員編製230人。毋庸置疑,這6艘巡洋艦都是非常老式過時的軍艦,基本上隻被北華用於訓練海軍官兵。
【老式水上飛機母艦4艘:鎮海號、威海號、威勝號、德勝號】鎮海號和威海號原本屬於東北海軍,每艘排水量2700噸,用商船改造而來,航速11節,武器為2門主艦炮和4門75mm副艦炮,每艘可攜帶2架水上飛機;威勝號和德勝號原本屬於福建海軍,每艘排水量900多噸,也是用商船改造而來,航速16節,每艘可攜帶1架水上飛機。這四艘水上飛機母艦在朝鮮戰爭期間作為誘餌而被日本海軍擊沉於濟州島海域。
【34A型驅逐艦12艘:杜畿號、衛溫號、楊仆號、馬援號、劉仁軌號、戚繼光號、俞大猷號、李如鬆號、鄭成功號、鄧子龍號、趙普勝號、俞通海號】該款軍艦是德國原版設計,標準排水量1625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156噸,動力70000馬力,最高航速38.2節,續航力4400海裏/19節,武器為5門127mm艦炮、4門37mm速射炮、4門20mm機炮以及兩座四聯裝共8具533mm魚雷發射管,艦員編製315人。綜合而言,該款驅逐艦擁有裝甲厚、火力強、防空火力超過其他別國所有驅逐艦等優點,速度和續航力也很優秀,缺點是適航性和耐波性都較差,武器載彈量不高。
【36A型驅逐艦16艘:沈陽號、遼陽號、普蘭店號、瓦房店號、蓋州號、營口號、大石橋號、鳳城號、本溪號、岫岩號、旅順號、大連號、鹹興號、長津湖號、漢城號、龜城號】該款驅逐艦也叫沈陽級驅逐艦,是北華和德國在34A型基礎上進行改進而來,由於北華海軍和德國海軍已經確定以航空母艦為海軍和海戰核心,因此驅逐艦的設計理念也發生了改變,沈陽級驅逐艦的主要功能是防空和反潛,主艦炮和副艦炮較少,艦炮火力較弱,但防空火力和反潛能力大大增強,裝甲較厚,並且安裝有最新式的聲呐係統和較多的深水炸彈投擲器,從而在戰鬥中保護航母和其他主力艦避免敵機和敵方潛艇的攻擊。該款驅逐艦標準排水量為22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700噸,動力80000馬力,最高航速36節,續航力5000海裏/20節,武器為3門127mm艦炮、三座雙聯裝共6門105mm高射炮、12門37mm高平兩用速射炮、12挺高射機槍、三座三聯裝共9具533mm魚雷發射管、深水炸彈投擲器3架,攜帶深水炸彈120枚,艦員編製380人。
【魚雷艦2艘】原本4艘,其中2艘在西朝鮮灣海戰中被日軍擊沉,該款魚雷艦為德國海鷗級魚雷艦,排水量1000噸,航速33節,武器為3門127mm艦炮、2座三聯裝的533mm魚雷發射管、2門20mm防空速射炮,另外可攜帶30枚水雷或深水炸彈,艦員編製120人。
【飛魚級魚雷艇52艘】該級魚雷艇由中德聯合設計,第一批建造了40艘,其中的8艘在西朝鮮灣海戰中被日軍擊沉,第二批再次建造了20艘。排水量100噸,航程達到800海裏,航速超過40節,武器為兩座單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以及1挺高平兩用速射機槍,攜帶4枚魚雷,編製12人。
【旗魚級魚雷艇40艘】該級魚雷艇由中方設計,在飛魚級魚雷艇的基礎上進行加強而來。排水量120噸,航程達到600海裏,航速45節,武器為三座單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以及1挺20mm高平兩用速射機炮,攜帶6枚魚雷,編製15人。
【金槍魚級巡邏艇,超過150艘】該級巡邏艇由中方設計,主要用於內河或近海巡邏使用,排水量30噸,編製5人,航速達42節,續航力300海裏,武器為1門20mm速射炮和1挺高平兩用機槍。
【潛艇,超過200艘】共4種,都由中德聯合研製。第一種是主力戰鬥潛艇,北華稱之為海豚型,水麵排水量750噸,水下排水量850噸,水麵航速17.5節,水下航速8節,最大航程7000英裏,乘員50人,共安裝5具魚雷發射管,艇艏4具,艇尾1具,可攜帶14枚魚雷:第二種是運輸潛艇,北華稱之為海牛型,排水量1800噸,航程10000英裏,可攜帶500噸物資、4枚自衛魚雷;第三種是布雷潛艇,北華稱之為海馬型,排水量1200噸,航程10000英裏,可攜帶60枚水雷、4枚自衛魚雷;第四種是微型突襲潛艇,北華稱之為海狼型,排水量100噸,水下航速22節,水麵航速達到25節,航程5000英裏,下潛限度達110米,攜帶6枚魚雷,用於突襲作戰。北華在1939年時可年產各型潛艇150艘左右。北華軍的潛艇部隊共有12個潛艇中隊,包括7個戰鬥潛艇中隊、2個布雷潛艇中隊、2個運輸潛艇中隊、1個突襲潛艇中隊。
除了以上艦艇外,北華另外還有運輸艦艇、補給艦艇、登陸艦艇、布雷艦艇、掃雷艦艇、維修船、醫療船、通訊船、打撈船、訓練船、偵察船、高速炮艦、高速炮艇等各種新式艦種。中國海軍完全聽命於張學良,海軍總司令為陳紹寬上將,副總司令為沈鴻烈上將,參謀長為陳策中將,副參謀長為淩霄少將。海軍總司令部設於天津,全軍分為三大艦隊:第1艦隊(北海艦隊,艦隊總基地在天津,艦隊作戰海區為渤海和黃海)、第2艦隊(東海艦隊,艦隊總基地在崇明島,艦隊作戰海區為東海)、第3艦隊(南海艦隊,艦隊總基地在海口,艦隊作戰海區為南海)。總體上講,第2艦隊(東海艦隊)的實力最強,為對日作戰的的海上主力;第1艦隊(北海艦隊)次之,為對日作戰的第二梯隊;第3艦隊最弱,主要在南海進行正常巡邏,因為南海局勢遠沒有東海和北海更嚴峻。
海軍航空兵共3個航空大隊,下轄12個航空中隊,包括6個魚雷攻擊機中隊、2個戰鬥機中隊、2個運輸機中隊、2個轟炸機中隊,總計擁有各型飛機500餘架。
海軍陸戰隊為第123師,下轄4個海軍陸戰團和1個海軍炮兵團,總兵力2.8萬餘。
綜合概述,中國海軍在1939年初時擁有重型航母1艘、中型航母2艘、輕型航母1艘、戰列巡洋艦2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12艘、驅逐艦28艘、魚雷艦2艘、魚雷艇92艘、巡邏艇超過150艘、各型潛艇200多艘、其他輔助艦艇船隻約80艘,總噸位約40萬噸,在世界上位列第七,次於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德國,超過蘇聯,略低於德國海軍(英國和美國的海軍噸位是一樣的,法國和意大利的海軍噸位也是一樣的。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的海軍噸位比例是10比10比6比3.5比3.5。)。
中國海軍主要的軍用造船廠、海軍基地、艦艇維修廠分布地點(共20處):
葫蘆島、秦皇島(最大的潛艇基地、主要的潛艇造船廠、潛艇維修廠)
膠州灣、萊州灣(水麵艦艇造船廠、水麵艦艇維修廠)
旅順口、威海衛(海軍基地、艦艇維修廠)
天津港(海軍基地、水麵艦艇造船廠、艦艇維修廠)
崇明島(江南造船廠,唯一的航空母艦造船廠、最大的水麵艦艇造船廠、艦艇維修廠)
福州、廈門、海口、三亞(海軍基地、艦艇維修廠)
仁川(海軍基地、水麵艦艇造船廠、艦艇維修廠)
南浦(海軍基地)
清津、鹹興(海軍基地、艦艇維修廠)
浦項、蔚山(潛艇基地)
釜山(海軍基地、潛艇基地、艦艇維修廠)
濟州島(潛艇基地、潛艇維修廠)
【德國海軍現狀】
德國海軍和中國海軍十分相似,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德國海軍主力艦集體自沉,因此德國海軍的重建也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的。雖然德國海軍的重建像德國陸軍空軍一樣也要受到《凡爾賽條約》的掣肘,但由於西方列強各懷鬼胎,使得德國三軍都獲得了重建的機會。德國海軍在正式重建前,艦艇總噸位隻有區區的7萬多噸,隨著英國和德國私下裏締結了《英德海軍協議》,英國允許德國可以把水麵艦艇的總噸位擴建到英國的35%,潛艇總噸位擴建到英國的45%。英國海軍水麵艦艇總噸位為120多萬噸,因此德國海軍可以把水麵艦艇總噸位擴建到42萬噸。重建德國海軍的總負責人雷德爾上將製定了華而不實的“Z計劃”,該計劃耗資巨大且耗時十年,並且整個計劃仍然是以戰列艦為核心,著名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就是該計劃其中的一個造艦項目。但在獲得北華軍與日軍進行海戰的詳細資料和交戰模式後,雷德爾糾正了自己錯誤的思想觀念,製定了新的“Z計劃”,新的“Z計劃”全麵廢除戰列艦的建造,轉而以航空母艦為建造核心。原先舊的“Z計劃”裏的3艘輕型戰列艦(袖珍戰列艦)已經完工,所以保留。德國新的造艦計劃包括(1939年初的數據):
中型航空母艦:計劃建造1艘(實際建造1艘);
重型航空母艦:計劃建造3艘(實際建造2艘);
戰列巡洋艦:計劃建造3艘(實際建造2艘);
重型巡洋艦:計劃建造8艘(實際建造3艘);
輕型巡洋艦:計劃建造6艘(實際建造6艘)。
德國唯一的1艘中型航空母艦是在龍驤號的基礎上以及得到美國約克城級航母的部分資料再加上德國自主開發的部分新技術而設計並建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嚐試摸索建造航母並為建造更大的重型航母取得經驗。這艘中型航母標準排水量2.1萬噸,可攜帶100架艦載機,綜合性能略超過同為中型航母的約克城級,被德國命名為“興登堡號”;
德國的重型航空母艦共2艘,是在“興登堡號”的基礎上設計和改進出的,標準排水量3.8萬噸,滿載排水量4.5萬噸,可攜帶160架艦載機。第一艘為“俾斯麥號”,第二艘為“提爾皮茨號”,第三艘是給北華軍建造的“南海號”。俾斯麥級航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德國的戰列巡洋艦共2艘,為沙恩霍斯特級,第一艘為“沙恩霍斯特號”,第二艘為“格奈森瑙號”,第三艘是給北華軍建造的“長江號”,第四艘是給北華軍建造的“黃河號”。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設計沙恩霍斯特級時的主艦炮口徑為380毫米,但德國給德國海軍建造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時不得不受《凡爾賽條約》的限製,因此這兩艦主艦炮口徑實際為283毫米,而德國給中國海軍建造長江號和黃河號時則不需要受到限製,所以這兩艦主艦炮口徑達到330毫米。長江號、黃河號雖然與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屬於同級軍艦,但火力反而超過後者。
德國的重型巡洋艦共3艘: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布呂歇爾號、歐根親王號;
除此之外,德國已建成3艘輕型戰列艦:呂佐夫號(原名德意誌號)、斯佩海軍上將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另外,德國還委托北華以北華的名義向美國購買了2艘約克城級中型航母,分別被命名為“威廉一世號”、“威廉二世號”。
綜合概述,德國海軍在1939年初擁有重型航母2艘、中型航母3艘、戰列巡洋艦2艘、輕型戰列艦3艘、重型巡洋艦3艘、輕型巡洋艦6艘、驅逐艦20多艘、各型潛艇200多艘、其他輔助艦艇船隻150多艘,總噸位約50萬噸,位居世界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