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龍頭 東北(3)

先談談城市建設方麵。由日本政府扶植起來的傀儡政權“滿洲國”成立後,偽滿當局和日本殖民當局詳細地規劃了東北大大小小共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的對東北進行全麵而係統的規劃,至今仍然沒有第二次。吉林的省會長春被改名“新京”,定位偽滿洲國的首都,這使得這座城市迅速成為亞洲近代唯一的一個比東京還先進的城市。“新京”是中國第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和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的仿照外國首都(巴黎、堪培拉)建造的城市,規劃極佳、綠化極好。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擁有“城市山林”、“森林之都”的美稱;到1942年,長春人均占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綠地麵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間在國際上聲名鵲起;1934年,長春建成了全亞洲最大的無線電台:新京無線電台;長春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麵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長春是中國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偽滿當局和日本殖民當局在長春規劃了包括2條地鐵線路、7條輕軌線路在內的120公裏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以及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都采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長春的主幹道路寬度達26米至60米,分為快車線和慢車線,偽滿當局還成立了“滿洲車輛研究委員會”來解決載重馬車的問題。長春的排水道、瓦斯輸氣管、電信線纜都在專門規劃的街道後巷小道裏,而主幹道兩側自由生長的樹木也是長春的一大特點,使得長春後來成為“園林城市”。長春的下水道還采用了汙水和雨水分流模式,下雨時,市區裏的積水都會通過下水道進入市區公園裏的人工湖,從而不會出現積水蔓延的情況。1940年的時候,長春的公園、運動場、苗圃的麵積達到10.8平方公裏、人均31平方米的高水準。這都使得長春超越東京、南京、上海、哈爾濱,成為亞洲最發達、最現代化、最美麗的城市。1945年時,長春的市區麵積達到80平方公裏,市區人口122萬,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甚至在抗戰結束後,長春還一度成為許多學者討論國民政府還都何處的首選。東北在張氏父子時期就以驚人的城市化進度超越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在偽滿洲國時期更是勢頭如虹。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北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為11.5%,1942年更是增至23.8%,而1990年的中國城市化率隻達到18.96%;2001年,東北地區的城市化率仍位居全國第一,達到52.1%,而同年的中國城市化率為37%。偽滿洲國時期,東北的高級建築都采取了日式或西式風格,比如南滿鐵路奉天火車站,就采用了美輪美奐的日本明治維新時“辰野”式風格,南滿鐵路長春火車站采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建築藝術。哈爾濱在張氏父子的傳承和日本人的繼承下,在偽滿洲國時期發展成了一座“露天博物館”式的美麗城市,從拜占庭式建築到巴洛克式建築,再到日本人在偽滿洲國時期發起的“新藝術運動”,全城建築多彩多姿、風韻十足,世界各種風格的建築在城內遍地開花。日本學者西澤泰彥曾說“哈爾濱城內不同藝術風格的建築數量之多、風格之繁,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隻可惜這些建築在建國後大多數被拆毀。

農業方麵,根據偽滿洲國的調查報告(1936年數據),偽滿洲國的可耕地麵積為4000萬頃,其中已經進行農業生產的耕地麵積為2500萬頃;偽滿洲國的森林總麵積為1.7億頃。偽滿洲國年產大豆250萬噸、小麥200萬噸、水稻70萬噸、小米100萬噸、高粱800萬噸、玉米500萬噸、雜糧豆類(大豆除外)60萬噸、棉花30萬噸、煙草16萬噸;“全國”存欄牲畜包括馬400萬匹、牛300萬頭、羊3000萬隻、豬4000萬頭;偽滿洲國年產糧食2000萬噸,“全國”每年食用糧食需要750萬噸,種籽糧需要40萬噸,因此東北的農業解決東北居民的口糧完全不是問題,還能大量出口並提供給日本和朝鮮。偽滿洲國的大豆出口量占當時的世界第一位,使得長春在國際上被稱為“豆城”。日本人還從日本北海道向東北引進了耐寒水稻良種,也就是現在口感優良的東北大米。不過,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物資開始匱乏緊張,對偽滿洲國也實行了配給製,日本人吃大米,朝鮮人吃小米,東北人吃高粱米,如果發現東北人吃小米或大米,立刻以“經濟犯”的罪名抓起來。

而金融方麵,在1932年的時候,包括德意誌銀行、巴黎銀行、瑞士銀行、巴萊克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在內的24家外國金融企業就先後在東北設立分支機構。

在科學教育方麵,日本人除了在東北大力建成奉天醫科大學、新京工業大學、大同學院、建國大學、新京醫科大學等高等學府外,還建立了旅順博物館、滿洲資源館、滿洲國國力中央博物館、滿洲國協和會科學技術聯合部會、滿洲國調查機關會、滿洲發明協會、日滿農政研究會、滿洲鐵道研究會等科研機構和科普機構。偽滿洲國的教育體係和日本接軌,教學質量很高,韓國的前總統樸正熙就是畢業於新京陸軍軍官學校,後來領導了韓國經濟騰飛的“漢江奇跡”。新中國成立後,東北是全國文盲率最低的地區,同時也是大學生比例最高的地區。另外,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來到東北的醫生非常多,也極大地推動了東北醫療事業的建設,能做外科手術的醫院已經普及到普通縣城,並且這些日本醫生也很有醫德,對東北人和日本人都做到一視同仁。偽滿洲國的專利製度和日本也是接軌的,滿洲國大陸科學院曾獲得滿洲專利394項。1949年後,滿洲國大陸科學院成為了新中國的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和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日本人在明治維新後為了加強教育,全麵采取“學校免費提供學生食宿”的政策,並且把這個政策也帶進了偽滿洲國。在偽滿洲國時期,東北共擁有1.2萬多座小學、200多座中學、140多座高等學府和一些單獨的科研機構和軍官學校,另外還有1600多座私立學校、150多座宗教學校,整個偽滿洲國累計共擁有專業老師2.5萬多名和大學生60多萬。

偽滿洲國還是宗教非常自由的“國家”。境內宗教種類之多,幾乎涵蓋了全世界所有的主流宗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日傳佛教、道教、日本神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在這裏得到了自由發展,並且幾乎沒有發生宗教迫害或宗教之間互相爭鬥的事情;而偽滿洲國也是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地區,東北人、日本人、朝鮮人、俄國人、猶太人、歐洲人等等,基本都在這裏能和平相處,還能互相混血通婚。

日本人還很下力氣地整頓了東北的治安,嚴厲打擊了東北境內的土匪,一來是穩定社會,為日本長期統治這裏做準備,二來是收買人心。九一八後的三年內,東北境內就沒有匪患了。

客觀上講,偽滿洲國的普通百姓過得生活並不很窮苦。關內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是六十元,偽滿洲國大學畢業生的工資可達到一百七十元,而當時,三元錢就能擺一桌十個人都吃不完的酒席。普通百姓在長春的百貨商場可以買到美國產的柯達牌照相機和五燈牌收音機。另外,我們可以從著名紅劇《紅燈記》裏得知這些信息:老李這個普通的東北鐵路工人,工資能夠養活自己全家和兩個工友全家,還可以在外麵喝酒,同時他在鐵路醫院裏享有免費醫療服務。

偽滿洲國的交通運輸更是高度發達。當時東北境內鐵路線稠密如網,鐵道運輸極其便利,最主要的幹線為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1936年,偽滿洲國以1.6億日元的價格向蘇聯收購了北滿鐵路(長春至哈爾濱、滿洲裏、綏芬河),使得東北境內的鐵路網完全聯合成一體,而其他的重要鐵路線還有丹東(安東)至沈陽(奉天)的安奉線、吉林縣至長春市的吉長線、北平至齊齊哈爾的平齊線,等等。東北的航運港口主要是大連港和營口港,內河水運主要集中在鬆花江地區。1932年的時候,東北已經開辟空中航線1.5萬公裏,而1949年全中國的空中航線僅有1.14萬公裏;1943年,東北的公路總裏程為6萬公裏,而1949年全中國包括東北在內的公裏總裏程僅有8.09萬公裏;1939年,東北的鐵路全長突破1萬公裏,1945年,東北的鐵路全長達1.15萬公裏,而1949年全中國包括東北在內擁有的鐵路不過2.2萬公裏,東北的鐵路總長占全中國82.3%。這都使得當時的偽滿洲國成為全亞洲交通運輸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和日本本土相比也毫不遜色。1934年,偽滿洲國交通機構自行設計開發出了緊跟歐美潮流的paci7型蒸汽機車“亞細亞號”,這款機車有皖北的冷暖房空調係統,運營在大連至長春間的701公裏鐵路上,最高時速達到130公裏,遠遠領先於最高時速95公裏的日本鐵道省機車;1930年中期,東北的鐵路公司已經開始使用機械式售票;在1940年的時候,大連機車廠製造出了運營時速達到130公裏的SL-7彈丸高速客運列車,該車常年往返於大連和長春之間,其運營速度與今天的特快列車也不相上下。

偽滿洲國的工業建設成果更是發達得令人震驚。1931年,東北的工業產值占東北工農業總產值從26.9%猛增到59.3%,而2003年中國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才57.5%。根據偽滿洲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統計資料,1943年時,土地麵積占中國12%、人口總數占中國10%的東北地區生產出了全中國93%的鋼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機械、93.3%的電力、49.4%的煤炭、87.7%的生鐵、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並且已經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全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偽滿洲國是亞洲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地區,東北的鋼鐵和化學工業主要集中在鞍山和本溪,煤炭工業主要集中在撫順、本溪、阜新,油頁岩和合成燃料工業集中在撫順、吉林,菱鎂礦工業則集中於海城、大石橋,機械、軍火、飛機製造工業中心是沈陽,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等輕工業集中在大連、丹東、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東北的水力發電集中於吉林和鴨綠江。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擁有亞洲最早和規模最大的水力發電體係;1943年,東北的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光是這個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就達到22億度,1949年全中國包括東北在內的總發電量隻有43億度。

在1945年的時候,東北的工業規模和經濟總量都已經超過了日本本土,位居亞洲第一。偽滿洲國成為亞洲的第一大經濟體,偽滿洲國在1945年的GDP總量達到142億美元,其國民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法國、意大利,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蘇聯、英國,位居全球第四(德國在1945年已經瀕臨毀滅,所以經濟總量也已經是一落千丈)。從沈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如林、煙囪遍地,工業城鎮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沈大工業區”,沈陽的鐵西區被譽為“東方的魯爾區”,東北的工業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提升。在1945年的時候,全中國的工業總產值裏,東北占85%,台灣占10%,中國的其餘地區隻占5%。

東北地區原有的工業主宰部門為日本人的南滿鐵路會社,偽滿洲國成立後,其他日本財閥的企業和資金迅速湧入。1937年後,偽滿洲國對工業部門采取經濟統製政策,退出了“一業一社”的原則,每個行業都成立一個壟斷性的大公司。根據這個原則,南滿鐵路會社交出了自己的工業部門,經過重新組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壟斷了東北境內所有的鋼鐵、煤炭、化工、電力產業。此外,日本殖民當局陸續成立滿洲電話電報會社、滿洲機械製造會社、滿洲礦業會社、滿洲航空會社、滿洲人造石油會社、滿洲紡織會社、滿洲毛織會社、滿洲化工業會社、滿洲林業會社、滿洲采金會社、滿洲畜產會社、滿洲水產會社、滿洲煙草會社、滿洲農產會社、滿洲開拓公社等四十多架特殊會社。這些公司由日本投資方和偽滿洲國政府共同出資,贏利時按照雙方股份比例分成,虧損時由偽滿洲國政府確保日本投資方百分之十的利潤。這些掌控在日本財閥和日本政府手裏的壟斷公司,一方麵“帶動”了東北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麵則充當了日本政府的掠奪工具,把東北的大量煤炭、鋼鐵、木材、原材料源源不斷地掠奪到日本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