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節 雛虎再添翼(2)
在利用山西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進行工業擴大建設的同時,張學良又馬不停蹄地在山西、陝西、綏遠、察哈爾、熱河境內展開“土改”運動。其主要步驟和黑吉遼三省的土改如出一轍,即:先宣布土地歸私人所有,由政府出資購買大地主手中的土地,繼而分發租借給普通農民以耕種,同時鼓勵私人和政府締結合同,租借大麵積土地成為農場主,以此集中生產糧食,其中一部分交給政府作為賦稅,一部分則可以作為自己的收入;對於失去土地但擁有大量資金的地主,政府鼓勵他們投資工商業,以促進工商業的繁盛以及刺激農工商三大經濟的發展。
山西煤海在手,不但使得張學良建立重工業體係的能源問題徹底迎刃而解,還刺激得山西本省的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一日千裏。再加上山西本地所蘊藏的巨量鐵礦、鋁礦等金屬資源,一座座隸屬東北工業集團旗下的煤場、煤井、礦山、礦場、化工廠、煉鋼廠、冶金廠、機械廠、發電廠、煤炭加工廠猶如雨後春筍般在三晉之地遍地開花,各個公司按照張學良的指示,在生產的同時開設培訓班以培養基層工人和技師,招募本地工人,雇傭歐美來華工人,從而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聯合東北本土的工業基礎齊頭並進地促進北方工業全麵進入正軌。
張學良應該感謝閻錫山。實際上,閻錫山盤踞山西近二十年間,“韜光養晦、保境安民”,他確實是苦心經營,把山西的工農商學諸業都發展得井井有條,使得山西社會穩定,各項生產工作有非常大幅度的發展和進步。工業、教育、軍事等方麵也都已經形成了體係和規模(山西的土地較為貧瘠,不太適合農作物耕種,因此山西的農業素來不發達,山西也一直不是中國的糧食大省)。別的不說,山西省適齡兒童入學率就超過80%,這個數字不僅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民國混戰近二十年,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有大量民眾湧入山西以尋求安居樂業場所,山西省還獲得過“模範省”的榮譽稱號。可以說,閻錫山把山西建設得非常完善,可謂蒸蒸日上、欣欣向榮。此時的山西省,不但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工業大省,還是中國經濟最富裕發達的前幾個省份之一。閻錫山的這個成就確實是很了不起的。
張學良此時完全是全盤接受,把閻錫山苦心經營近二十年的山西省給徹底吞掉,張學良也不需要重新建立山西的工農商學諸業體係,隻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就行了。得到山西後,張學良不但吞了閻錫山的地盤和工業體係,還得到了閻錫山的兵工廠。山西的軍工業起源於清末山西巡撫胡聘之在太原城北建立的山西機器局,閻錫山治理山西這些年,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和全麵的擴建,使得山西軍工業的規模和生產力此時非常強盛,太原兵工廠與張學良的沈陽兵工廠、蔣介石的漢陽兵工廠並稱為“民國三大兵工廠”(三大兵工廠裏,沈陽兵工廠位居第一、漢陽第二、太原第三)。山西的軍工業主要有兩大兵工廠,一是太原兵工廠,另一個是太原火藥廠。此時的山西軍工業正處於最鼎盛時期,太原兩廠共有機器3800多部、職工1.5萬餘人,其規模和生產力比起張作霖建立的奉天兵工廠也不遑多讓。太原兵工廠可月產火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支、機槍15挺、衝鋒槍900支、炮彈1.5萬發、迫擊炮彈9000多發、子彈420多萬發,不但可以滿足晉綏軍的自身需求,還能出售給桂軍、西北軍、馬家軍、湯玉麟等外省軍閥。張學良毫不客氣地吞了山西的軍工業後,把太原兵工廠和太原火藥廠合二為一,統合為“太原兵工廠”,成為繼鬆原兵工廠、濛江兵工廠、四平兵工廠、公主嶺兵工廠、長春兵工廠、沈陽兵工廠、哈爾濱兵工廠之後的東北第八大兵工廠。太原兵工廠是一座綜合性兵工廠,生產力比東北七大兵工廠的單廠都要大。得到太原兵工廠,東北軍工業的規模和產量陡然增加了30%以上。張學良隨後又撥以重金用於繼續擴大太原兵工廠。至1931年底的時候,太原兵工廠已擁有機器5000多部、職工2萬多人,能月產各型火炮300多門、槍械5000多支、各型炮彈5萬多發、子彈800多萬發,成為東北軍重要的兵工廠之一,也是晉陝綏察四省東北軍最主要的軍火來源。
轉眼間,又是一個新年姍姍到來了。1931年1月初,蔣介石調動十餘萬大軍對江南“紅色軍隊”展開的第一次圍剿戰爭以失敗而告終,中央軍主力第18師基本被全殲,中將師長張輝瓚被活捉並被處死,震驚了南京政府。1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實施《海關進口稅稅則》,宣告中國實現關稅自主。同一天,東北民生汽車廠(四平兵工廠分廠)也傳來一個振奮全國的好消息,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輛汽車正式出廠,被命名為“民生牌”汽車。該車的型號為Modle75,65馬力,發動機為六缸汽油機,時速25公裏,後輪驅動,車身為棕色,是一款載重型卡車。“民生”汽車的誕生,宣告中國不能自行研製汽車的曆史正式結束。
民生牌汽車的誕生,離不開張學良的大力支持以及以廠長李宜春為首的眾專家們的殫精竭慮和工人們的齊心協力。建廠初期,研製汽車的困難是很大的,一無技術二五設備三無先例,張學良前後調撥了三百萬元資金給民生汽車廠,隨後按照李宜春的提議,從美國買來瑞雷牌載重汽車精細拆卸研究,同時,張學良又重金從德國及歐美聘請來上百名國外的汽車維修工人、汽車機械師來民生汽車廠工作,這使得工程進度大大提前了(曆史上,東北民生汽車廠在6月19日正式研製出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但汽車廠隨後便在九一八事件後被日軍占領)。客觀上講,由於此時的中國國內尚不具備完全自製汽車零部件的能力,因此民生汽車廠在研製過程中,絕大部分的汽車零件都是自製的,但也有少部分零件是委托國外按照本廠設計圖紙進行加工的。報道這一盛事的《東北民報》介紹道:“…民生牌汽車通體製造除少數單件和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及輪胎等,或以設備較繁或以原料無出,在事實上難期限時自製者,暫行委托國外專門各廠依照本廠所製圖樣代製外,其餘各件均由本廠自行設計並製造。”這個好消息傳來,全國各界都人心振奮,祝賀電報紛至遝來,各方報紙爭相報道。蔣介石特派張群為代表參加了“民生”汽車的展覽會,前來祝賀的還有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財政部長兼實業部長孔祥熙等人。國外各方對這個中國人的盛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
張學良在慶祝大會上非常高興地說:“民生牌汽車的誕生,不但圓了我個人的夢,也圓了全國人民的夢。從今天起,我們中國人能夠自製汽車了!諸位辛苦了!我向大家表示感謝!”
慶祝大會結束後,張學良親自找到了四平兵工廠廠長兼民生汽車廠廠長李宜春:“老李!你們辛苦了!咱們廠現在一個月能生產多少這樣的汽車?”
李宜春回答道:“三十輛左右。”
張學良搖了搖頭:“太少了!咱們的交通、民用、軍用、工業等諸方麵都非常缺少汽車,我給你們的任務是每個月要達到三百輛,明年要每個月達到一千輛。有什麽需求,盡管開口!”
李宜春道:“少帥,我們已經掌握了技術,所以想大規模提升產量,隻需要更多的資金、更多的職工、更多的設備。”
張學良很痛快地道:“我再撥款五百萬元給你們,怎麽樣?至於職工和設備,我會繼續讓人從國外給你源源不斷地弄來。”
李宜春喜形於色道:“行!一定完成任務!”
張學良又道:“光是載重卡車還不夠,我們還要其他各種型號的汽車,小汽車、公交車、轎車、客車、貨車、越野車、運輸車、摩托車、救護車、消防車、環衛車等等。所以你們不但要擴大生產規模,還要研發出不同型號種類的汽車,滿足咱們東北和全國的交通發展需求。需要建分廠,需要資金,都跟我說。還有,千萬別忘了,你們這個汽車廠實際上是為了我們以後東北自己生產坦克和裝甲車而打頭站的。老李,你們以後是要生產坦克的,任重道遠啊!”
李宜春鄭重地道:“請少帥放心!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
張學良又道:“對了,你馬上弄十輛成品汽車送到南京去,算我送給蔣主席的一份禮物,以後每個月都拿出十分之一的汽車送到南京去。”
李宜春點頭:“我明白了!”
為了進一步地繁榮東北的經濟,張學良不但大力吸引關內的商人和企業家來東北投資,還多番誠聘海外僑商來東北發展工商業。實際上,東北地區是海外華僑回國投資經商活動最少的地區,因為在華僑們的眼裏,東北是中國關外的苦寒之地,遠沒有華東、華南富庶發達,不但比不上華北、華中,甚至連西北、西南都不如,所以他們認為東北沒有什麽商業潛力和投資價值,另外,中國的各地軍閥經常用發展國內民生工商的名義哄騙海外華僑到自己的地盤裏投資經商,最後再百般盤剝搜刮甚至直接明火執仗地沒收華僑們的資產企業,使得海外華僑們對中國的地方軍閥頗有惡感,基本都選擇和南京中央政府進行合作。此時東北境內的海外僑商非常少,最主要的就是南洋僑商孔憲林在東北建立的“旭東”牌電燈企業。張學良毫不氣餒,他親自拜見孔憲林,希望他能出麵幫助東北政府吸引海外僑商。孔憲林欣然應允,因為他的事業在東北一直得到張學良和東北政府的鼎力支持,並且享有很多在關內地區享受不到的優惠政策,而且東北的條件和環境也並不像他之前想象的那樣“荒涼苦寒”。張學良相信,隻要自己解除了僑商們對東北的誤會和偏見,再加上自己以誠動之,肯定會使得前來東北投資發展的海外僑商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