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征服三國(四)

商議完雜事,接下來曹操臉色一變,變得凝重無比,兩眼之中透出一陣精光。

“諸公,當今董卓亂政,穢亂宮廷,欺淩聖上,迫害忠良,吾欲起兵討之,汝等以為如何?”曹操沉聲道。

“主公明見,諸侯苦董卓久矣,河北袁公,諸位太守,均有此意,主公此時傳檄,正在其時。”這時,夏侯淵第一個開口讚同道。

“吾等附議。”對於起兵討董,這件大事,任何人都沒有疑義,本來曹操募兵的理由就是討伐董卓,當然不會反對。

“妙才所言極是,本初亦早有此意,隻是不得名義,既如此,吾曾刺殺董卓,後得聖上衣帶詔離京召集群雄,拱衛漢室,既如此,吾將速發討董檄文,言明聖上有詔書在此,召諸侯共討董卓。”曹操言語間目光閃爍,打量著諸人。

李林一直一言不發,這是為了熟悉這個世界的種種製度,以免貿然開口,在這種正式場合,觸及一些忌諱就不好了。

他知道曹操這時候是矯詔,不過對於諸侯來說,他們需要一個借口,而這個借口也隻有剛剛離京的曹操能夠帶給他們,所以這就造成了曹操第一個散布討董檄文的事實,其他人難道不想奪取這份名望?隻是他們沒有名分,想要矯詔也沒有人相信。

書寫討董檄文,散布四方,這件事,不是一時之間完成,曹操隻是下了命令,自然有人去照辦。

“討董一事已經定下,諸公還有何事要議?”曹操環顧一周,朗聲道。

“父親,我等城池稀少,錢少兵稀,而我陳留附近,尚有數座空城,是否可先派將領前去攻占,以作周旋之地。”這時,大公子曹昂開口道。

“這……”曹操沉吟了一下,捋了一下胡須。

“萬萬不可,”李林抬頭一看,原來是張邈,隻見他開口說道,“周圍雖是空城,但仍接連諸侯,吾等剛要發布討董檄文,不可刺激諸侯,吾等為匡扶漢室而來,無朝廷明令,豈可任意征伐?”

“張公所言甚是,此事就此作罷,子修莫再多言,”曹操頷首道。

李林明白,這時候肯定不能像遊戲中,毫無顧忌,仗著諸侯結盟,自己肆意侵占空城發展,要考慮各方麵的反應,尤其是名望方麵,敗壞名望的時候做不得,尤其是勢力初創。

“既無他事,現在分配各處設施長官,子高,吾觀汝對政事頗為擅長,又精通農事,不如先掌管一處農田如何?”曹操這時看了下端坐案後的李林,詢問道。

“願聽主公安排。”李林起身拱手道。

“好,若有不通之事,盡可詢問諸公。”曹操溫言道。

“諾!”李林應聲稱是。

很快其他人也各自安排了政務,包括要新建的設施,由誰監督,都一一講明。

軍議後,又是一次宴席,宴罷,諸將各自回到自己宅邸。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李林便去農田監管,查看各種作物的長勢情況,這裏的氣候條件,農田能收割兩次,分別是六月底,十月初兩次,到了城外農田處,和農戶一問話,他才發現自己特技“耕作”起作用的方式。

他發現凡是他巡視過的農田地塊,不容易滋生害蟲,作物生長的更為茁壯,更為抗旱,他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隻能歸結到這個世界規則如此。

至於水源,則是有一些興修好的水利設施,平時要注意維護。靠近水渠的,能及時得水灌溉的,在古代來說就是上好的良田,膏腴之地,而遠離水源的,澆水不便的,則是一些旱地,薄地,隻能靠天吃飯。普通農戶能有數畝良田便不得了,大部分都是幾十畝的貧瘠之地,好地都被豪強地主占去了。

他也見識到了亂世中普通平民的生活,中原大地剛剛經曆過黃巾之亂,隨處可見被損毀的村莊,路邊的枯骨,真是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可惜做這首詩的曹操本人,稱霸道路上同樣對百姓酷烈,動輒屠城報複,可見其矛盾性,難怪後人褒貶不一,爭論不休。

普通百姓家,能有餘糧過日者,便可稱為中戶之家,多數都是每日勉強糊口,一頓有一頓無,麵無菜色,見之不忍。

李林借助係統統計,得知憑借這時候的生產力,如果分配得當,大多數人是能夠衣食無缺的,否則漢朝也不會達到三千萬的人口數量,可見一個好的社會組織,對於普通百姓是如何重要。

李林明白,自己想要在三國立足,進而統一這個天下,現在毫無根基,那些世家豪族,是不可能投靠自己的,沒有深厚的根基,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征戰天下,需要的是兵馬錢糧,這些物質,此時,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豪強中,曹操能夠起兵,除了自己家族出錢出力,富豪衛茲的資助也是必不可少,而他之所以能得到這些資助,和他早年的出身,以及積累下的名望,有極其重要的關聯。

而自己這些先天條件缺少,唯一擁有的就是係統輔助,以及各種各樣曆史經驗,包括適合當前情況的一些先進技術,可以利用,用來擴大自己的根基。

於是借助係統輔助,李林選取了一些能夠提高農業作物產量的知識,諸如施肥,灌溉,除蟲等方麵的技術,傳授給當地鄉老等德高望重之輩,在行之有效的前提下,獲得了眾人的稱頌,作物長勢更加良好。

至於更好的方法,比如水車灌溉,牛耕等,都需要許多資源,一時之間不能見效。由於推廣這些農耕知識,無論是貧富,都有作用,因此受到的阻力很少,收獲的聲望很多,這也讓他體會到了曹操任命他先從農事做起的一點用心。

一月過去,太守府派人來監察巡視績效,李林負責的農田設施維護良好,管轄下的農田作物,長勢喜人,在未來的收獲季節裏,一定是個豐收年,讓來人大喜,給了上等的評價記錄歸檔。

接下來的日子裏,李林一邊結合當前現狀適當改進農作技術,一邊參加軍議,聆聽當前形勢,積累名望功勳。

很快十月到了,一個收獲的季節,李林負責的農田,收獲超過另外兩處農田三成之多,讓人刮目相看。要知道三成,看似比例不大,但是放到糧食增產上來說,就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能多養活數千人。

看著正在農田裏奔忙的民眾,各個麵帶喜色,曹操撫著李林肩頭道,“子高果然高才,精熟農事,日後我軍征戰,糧草無憂矣。”

“謝明公讚許,遠敢效死力。”李林躬身道。

“未曾想子高小小年紀,竟然深通農事,天資不凡,真乃百姓之福啊,未來的大司農之才啊。”這時張邈也開口應道。

“不敢當張公如此讚許。”李林臉上帶著惶恐的神情,謙遜道。

“孟卓所言不差,吾也算見多識廣,能在短短數月間,便能讓糧食增產者,尚無一人。”曹操捋著胡須道,臉上一陣喜色。

對他而言,得一武將容易,而能得到這樣的政事之才難,既有武將之能,又有政事之才更難。曹操本人也是重視農耕者,否則也不會因為軍馬踐踏農田,而作出割發懲罰自己的舉動,更是大興屯田。

因此李林在農事上表現出非凡的天賦,讓他尤為高興不已,就算日後不善於統兵作戰,他也絲毫不會認為看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