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北京城的天氣已然降了下來,不過仍舊出了太陽。

陽光明媚,是個讓人感覺挺舒服的好日子。

皇帝親臨太學,參加了他名義上學生的畢業典禮。

等這次典禮結束,後者就會迅速迎來吏部的審查和工作分配,去地方常駐。

在朱見濟多番強調,甚至還對大臣提出過修繕大明律,把“地方經曆列入升任中央的必要條件”的想法後,除了極少一部分人會留任翰林院等中央文書部門負責修書工作,其他的都會被扔去下麵實幹。

這些年輕學子日後能夠走到哪一步,誰都無法想象。

也許是知道像今天這般的熱鬧以後少有,自己和好朋友最少也要迎來數年分別,所以在典禮沒有開始前,大家聚在廣場上麵,都一夥一夥的聊天,有什麽說什麽。

有太學生抓著工科院的人問他們平時怎麽過的,想臨時套點經驗出來。

畢竟在地方,少不得接觸基建工作,多做點準備總比未來手忙腳亂好。

還有互相間拉開袖子露出胳膊,比劃誰在下鄉期間曬得更黑的。

在列的學子,除了那些被朱見濟特批開了後門的留學生,都是下鄉吃過苦的,所以現在做起這種“不文雅”的事,倒也非常自然,也沒誰多嗶嗶有辱斯文

如此對待外國留學生,可不是因為朱見濟這個當皇帝的帶頭舔。

他從後世來的,能這樣?

在此時,可以來大明上太學的,絕對不像後世那樣連漢話都說不完全,必須得是自己國家的精英分子,一口純正的中華雅言,熟讀儒家經典,才能來大明朝的最高學府就讀。

朱見濟心善,覺得他們漂洋過海來留學已經很辛苦了,不需要再來大明體會工作的辛苦,繼續留在學校裏研究文學,吟誦風月就好。

最好就跟朝鮮那邊的儒生們一樣,把朱子學學到骨子裏去,把“忠君體國”印到靈魂深處。

忠朱見濟這個天下萬民的君,

體大明朝這個統禦萬邦的國。

然後回國,為傳播漢文化,擴大華夏文明的覆蓋麵而努力終生。

至於多餘的技術就沒必要讓留學生們多費精力了,自有大明自己人去關心拚搏。

沒看見這些年,有越來越多的,產自大明的紡織品流入別國市場,為人們遮體禦寒嗎?

一想到還有不少未開化的地方人們穿不上來自大明的進口衣服,朱見濟這個萬民君父都忍不住氣冷抖,攥起了拳頭。

感念皇帝陛下的仁愛和教化之心,留學生們都對其吹捧不已,轉而去同情大明本土學子的艱難。

讀書人還要下鄉幹活,真是辛苦了呢。

“今日可以算是諸位在太學的最後一天了。”

畢業典禮開始後,朱見濟沒有讓隨從為自己撐傘遮陽,也沒有坐在高台上不動,等周洪謨這位太學祭酒發表完了講話,他就站上去。

為了方便皇帝講話,工科院裏的老師父還用木頭弄了個擴音喇叭出來。

不然陛下一直扯著嗓子喊,多傷龍體啊!

好在朱見濟也不打算長篇大論,那些勉勵學子,對他們表達師長最後告誡等等流程,周洪謨和孔公誠這兩個領導會走,還有國子監的官員也會念叨兩句,不需要皇帝來當複讀機。

他直入主題。

“朕不想再說些多餘的話,隻是念起當年和你們說的經世致用,頗為感慨。”

三年光陰就這麽過去了,讀書還真是個殺時間的事。

“此時此刻,在坐的諸位學子都去各地的鄉下待過了幾個月,親身經曆後,應該對這四個字能有更深體會”

“朕當了五年天子,也覺主政不易。”

“可你們去了地方為官,千萬不能怕吃苦麻煩!”

“父母官,不是輕飄飄的三個字。”

“你們怕麻煩辛苦,求省事推脫責任,下麵就要有百姓替你承擔這苦頭!”

“官府鬆弛怠惰一點,天下就要有一處糜爛的地方,就要有數不盡受苦的百姓。”

“你們既然做過活,手上有磨出來繭子,就不要說什麽何不食肉糜的話!”

“朕選拔官員,不是讓你們去享福,淩駕在百姓之上的!”

“學子中有不少是普通人家出身,為官做宰後,也要牢記這一點,顧念根本。”

“好生做官,認真辦事!”

“隻要諸位願意盡心做到這些,百姓念著你的好,朕也念著你的好,青史之上,也要記著你的名字!”

朱見濟說完這段話,停了一會喝點水潤了下嗓子,最後說道,“朕今日就可以給你們做一個承諾出來”

“為官期間好一點,那你們要前程,朕就給你們前程!”

朱見濟這個頂頭領導,對於那些不搞事,認真上班的官員來說,人品還是靠得住的。

以前太祖皇帝定下來的官員待遇不夠,逼的一些不願意沉淪墮落的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是乾聖天子提高了待遇。

每年考成和頻繁的派遣禦史下去監督清查,雖然煩人,但大體上能保證公正,自己可以安心做事,甚至省下些人情往來的精力。

世上的老實人還是有不少的,他們求的就是個安穩,條件過得去,倒是沒啥貪心。

“陛下是真的有心了。”

台下的人群裏,黑了一層皮的劉韞跟同樣膚色的張匂低聲說道。

他們從旅順回來,差不多繞了大明北邊的一半,見識到了不少東西。

劉韞農家子出身,雖然在考取到了一定功名後,家裏的負擔基本沒有了,但小時候幹農活的辛苦也是印象深刻。

現在他重新體驗了把幼時經曆,卻能深刻感覺到,乾聖朝的百姓生活鬆快了許多。

病都有朝廷派出來的大夫看,誰不覺得乾聖朝好?

而做到了這一步,皇帝還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和學子們說這種話,不是誇讚自己的功績,談些空虛漂浮的言辭,足見皇帝本人仍舊不忘初心。

統治者罕見的,不是善始,而是善終。

大部分在做出一些功業後,就會驕傲自滿起來。

能夠時刻警醒的,極為稀少。

真希望陛下以後也能這樣。

唐玄宗真正花心思治理天下,也不過十幾年,就能承上而締造至今令人傳頌的開元盛世。

如果一個皇帝能勤懇幾十年呢?

那大明會變成個什麽樣子?

光是想想,劉韞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我現在就希望不要分配到金洲那邊當官太南邊了。”

張匂給皇帝的講話鼓著掌,卻還是更注重眼下。

在結束實習,返回北京城的路上,太學生們對自己的未來情況做出了很多假設。

大家肯定會去地方的,而現在大明需要管理人才的方麵還有很多,海外更是稀缺。

今年使者團來大明刷了一下臉,讓某些政治嗅覺敏銳的家夥聯想到了大明的對外交流和在海上迅速邁開的步子。

一通分析後,他們覺得自己被扔去海外領地,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更苦了,但刷功績和資曆也方便,從本土過去的官,到了海外還能升點品級。

反正他們在登州府那邊坐過海船,感覺坐船還挺方便,比去雲南這種地方還要好。

可張匂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個廢物,讀了太學也一直既來之,則安之,挺隨便的。

不過他特別怕熱,對南邊有點排斥,不想過去。

就怕吏部的人想不開,送他去金洲搞美黑,回來後跟換了人種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