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說幹就幹,也就不再遵循元製,尊崇理學,而是照搬大同社的製度,也設廷議局,也設內閣和樞密院,還下令清丈分田。
同時,陳友諒也廢弛了對大同幣的禁令,也準予與大同社通商。
為此,陳友諒還派人去向朱元璋示好求和。
大同社這裏,在擊敗陳友諒後,上下也都鬆了一口氣,且也更加振奮。
朱元璋的個人威望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同時,大同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即便是朱元璋本人,也更加對章誠帶來的大同理念推崇。
正如,朱元璋所說,這由不得他喜歡不喜歡,真理就是真理。
但當朱元璋在知道陳友諒也要推行大同理念、也要進行內政改革,還也設了個富民社,倒是憂上心來,特地來到章誠這裏,問著章誠:
“章先生,你說陳友諒能成嗎?”
“不能成!”
章誠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朱元璋問道:“為何?”
章誠回答說:“他學的太晚了!”
“且不說他身邊不會有多少人支持他,就算真的個個大公無私,願意都支持他,他現在要想富民強兵,那就得也去發展工業,也去開辟市場!”
“可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等他發展起來的時候,天下的市場已經被我們控製了,百姓也被我們提高了富裕程度。”
“他那時,根本沒法靠工業掙錢,隻會因為強行發展工業犧牲農業,而讓百姓生活更慘,而百姓隻會因此寧願投大同社,也不會選擇跟他一起努力。”
“何況,我們都是一個族的同胞,百姓們隻要有了一個可以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政權,就不會再需要第二個。”
“除非,第一個放棄了自己的初衷。”
章誠這麽說後,朱元璋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
“咱明白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隻要我們自己時刻堅持為民謀富貴,就不怕他陳友諒成事!”
“正是這個道理!”
“隨著民智大開,天下百姓就會逐漸有自己才是天下之主的意識,百姓的作用就會越大,他們就會主動淘汰不適合領導他們的政權的。”
章誠這麽說後就又道:“所以,我打算繼續利用眼下大量布幣回收的機會,增建鐵路,把已經研製出來的蒸汽機車運用的實業中去!同時,讓張士誠同意讓我們替他建鐵路,為將來的北伐做準備!”
朱元璋聽後問道:“張士誠會同意嗎?”
“會的!”
“因為現在的張士誠已經沒有了進取心,隻知大興土木、追求奢侈享受的生活,又還要表彰自己的仁德,四處賞錢撥款,花錢的地方不會少。”
“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借此機會,待他張士誠遇到錢不夠的時候,自然也就需要從我們這裏貸款,我們到時候就讓人慫恿他建造鐵路,且要求他以鐵路的運營權來做貸款抵押,那時他為了自己的奢侈祥和的生活不可能不願意。”
章誠回道。
朱元璋聽後一邊凝神思索著一邊說:“我們給他貸款,他得從我們這裏買各種工藝品工業品,被我們賺一筆,然後我們給他建鐵路,又從他們手裏賺一筆,接著還得到他鐵路抵押權,再賺一筆,那不就相當於他張士誠什麽都沒得到,反而交通被我們控製?”
“沒錯,這就相當於讓他自己主動把我們套住他的繩子套在他自己脖頸上,這樣他將來就會主動成為我們的狗,接受我們的招安!畢竟我們的話,他但凡不聽,他就會被我們勒死。”
章誠笑著回道。
朱元璋笑了起來,且指了章誠一下:“好你個章先生,你這種逼人主動為奴的方式真是高明啊!”
“隻要天下資源和軍隊是屬於百姓的,那他張士誠就隻是變成百姓的奴隸而已,這對他是好事!”
章誠笑著回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
接著,朱元璋就又問著章誠:“所以,陳友諒也可以這麽對付?”
“隻要他示好,願意停戰,自然可以這樣做,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嘛,能最大保存人口,人口也是資源,何況我們大同社的目的就是盡量讓人人富貴。”
章誠回道。
朱元璋叉腰道:“那行,咱就允許他陳友諒談和,接下來,就依舊隻對胡元和效忠胡元的勢力用兵!”
隨後,朱元璋又問章誠:“你說,胡元會不會也推行大同理念?”
“那不會!”
“哪有自己殺自己的道理。”
章誠果斷回了這麽一句。朱元璋笑著道:“也是!”
且說,張士誠這裏很快也知道了陳友諒大敗而連丟十幾城的消息。
這讓張士誠不禁大笑:“他陳友諒比孤還慘,哈哈哈!”
“孤早就說過,大同社惹不起,不要惹,他偏不聽,結果怎麽著,連新設的都城都被人家拿了。”
張士誠大笑後還繼續說了起來。
張士信因而跟著附和說:“兄長說的對,以臣弟愚見,有時候,忍也是一種本事,隻要我們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就也能獲得常人所不能獲得好處。”
“你這不是愚見,是真知灼見!”
張士誠現在仿佛這個大勝是他自己打的一樣,而昂首挺胸起來,還在張士信總結時,插話說了這麽一句,且道:
“如果孤沒有忍住,依舊與大同社交好,我大周怎麽會有現在的繁榮?”
張士誠的大周政權的確很繁榮,國庫收入大增不說,農民起義也因為張士誠以工代賑的力度比以前大而不怎麽出現,而以工代賑後帶來的生產力提高也讓大周政權的社會總財富增加了不少,自然也就顯得非常繁榮。
而也因此,張士誠就覺得自己比陳友諒聰明,選擇了與大同社友好相處,沒有選擇想著去消滅大同社,主動壓製了自己的進取心。
但也正因為張士誠失去了進取心,也就越來越注重生活上的品味,且宮廷開支也就越來越大。
而他的王公大臣們也跟著有樣學樣,畢竟他這個君王都樂於享受,他們自然也會跟著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享受。
於是,沒多久,張士誠的國庫就開始枯竭了。
這讓張士誠開始犯難,若不是給他提高主要收入的是大同社的官商,他都想把商稅提前征收十年。
但好在這個時候,章誠派人來見了張士誠,表示為了促進雙方貿易,大同社可以為他們提供貸款幫助他們建造鐵路,隻是要用建好的鐵路運營權做抵押。
“殿下,不能答應,這是章誠的奸計!”
“他這是要達到控製我們的交通,進而控製我們命脈,乃至達到輕易滅我大周的目的!”
“很明顯,他大同社現在因為要用兵別處,而不好直接吞並我們,也就想出了這麽一招毒計。”
而張士誠的麾下,自然也是有明白人的,其右丞梅思祖就立即勸起張士誠來。
張士誠點了點首,他也知道梅思祖沒說錯,但一想到自己眼下的龐大開銷,就不好直接反對,隻問著其他大臣:“可有不同意見的?”
“兄長,昨日有軍馬來報,河道又決口了,三個縣被河水倒灌,大約有十多萬災民需要賑濟。”
“偏偏現在國庫枯竭,如果不答應的話,就隻能眼睜睜看著這十多萬災民變成流民,進而變成盜賊,最後起兵造反,到那時剿滅他們也還是需要花軍餉,關鍵還容易被大同社借機發難。”
“所以,以臣弟愚見,還不如答應貸款建鐵路,這樣至少既解決了災民無工可食的問題,也的確讓商路更加暢通。”
張士信這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張士誠點了點頭:“百姓乃孤子民,既然受災,豈能不賑,而逼其為反賊?”
“殿下三思!”
“通商大同社本就使民利為大同社所得,而損我主權,現在若再同意貸款建鐵路,無疑就是引頸受戮啊!”
“這河道早不決口晚不決口,隻怕是有勾結大同社的奸細所為。”
大臣龔伯約這時也站出來說出了自己的意見,且說到這裏就看了張士信一眼,他有些懷疑是張士信故意讓河道決口,而繼續說道:
“再說,就算河道決口要賑災,我們完全可以加征薄賦於其他州府之民,而達到賑濟的目的,何必需用他大同社的貸款。”
“加征稅賦於民豈是仁君所為?!”
“公怎麽能讓兄長做有損聖德的事?”
“而且公身為堂堂聖人子弟,怎麽隻知道苦百姓?”
“到時候雖然安撫住了受災百姓,但卻逼反了其他百姓,公擔得起這個責嗎?”
“真不知道公是無能還是無愛民仁心!”
張士信駁斥起龔伯約來。
龔伯約被駁得麵紅耳赤,一時失態之下,就道:“早知今日,當初就該厲行節儉,而不是大興土木、揮霍無度!”
“放肆!”
張士誠這時忍不住拍案而起。
因為龔伯約明顯是在說他不節儉。
所以,張士誠勃然大怒,而道:“孤四季常服不過十套,日常用度不過萬貫,何時揮霍無度了?孤哪次開支不是主要用在了賑災賞賜爾等官員將士上麵,爾等竟如此說孤,簡直是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