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宮衛,作為守護皇宮安全的侍衛,全部調撥給了龍大江。這也就意味著,皇宮也成為了一座沒有防衛的宮殿。
龍大江單膝跪地:“臣領旨!”
三千宮衛根本不可能阻擋的住敵人的攻城步伐的,於是,昌帝動用了所有能動的關係。
城中鍾鼓聲起,這是皇帝召集百官的信號。凡朝中七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必須到場。
此城危亡之秋,誰都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北涼和西川這些異族有多殘暴,他們也都非常清楚。
搶劫殺人,火燒城池,甚至於屠城,這些都是見怪不怪。正是敵人的殘暴,使得城內的百姓們反倒是萬眾一心。
晨鍾暮鼓,為何古人喜歡興建鼓樓。唐朝李鹹用的《山中》詩:朝鍾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掛情。
漢代時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鍾催人息”的“晨鼓暮鍾”製度;到了唐代,這一製度便顛倒了過來,變成了人們常說的“晨鍾暮鼓”,即早晨敲鍾,傍晚敲鼓。
京城皇宮也有鍾鼓樓,宮中遇到大事的時候,皇宮擊鼓鳴鍾。這個時候,朝官們必須進宮議事。
比如說,明朝末年闖賊打進了京城。崇禎皇帝在皇宮擊鼓鳴鍾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可惜竟然沒有一個官員前來。
大昌皇宮的鍾鼓樓已經塵封多年,如今也被敲響了。不多時,百官竟然都陸續的進了宮。
城中的百姓們都去保衛城池去了,這個時候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昌帝並沒有出現,出現的是龍大江。百官們也沒有太多的意外,皇帝已經下旨,由廣平王全權處置京城防衛事宜。
然而,百官們看到龍大江身後的三千宮衛的時候,還是吃了一驚。有的人以為,是龍大江反了。
此時龍大江掌握著整個京城所有的軍隊,他想造反可以說是易如反掌。而且三千宮衛都在他身邊,這就不免讓人多想了。
龍大江環顧四周,對著群臣們說道:“城門危急,本王已經奏請聖上,調撥三千宮衛守城。奈何賊兵勢大,兵員尚且不足。諸位都是本王的同僚,你們回府之後,召集你們的家丁、仆從、護院,讓他們去兵器局領上兵器,然後來此集結。永壽府府尹,將你們衙門所有衙役集結與此。半個時辰為限,本王不想再多說什麽。誰還有什麽想問的,趕緊。”
百官們麵麵相覷,其中一個官員站了出來:“廣平王,非的我等不信與你,陛下何在。我們要見陛下。”
百官還有人在懷疑,懷疑龍大江謀反了。不然,為何昌帝並沒有出現。
龍大江“哼”了一聲:“本王知道你們心裏想的是什麽,我龍大江一生行事光明磊落。陛下正在宮中不宜召見。你們信我,便趕緊去召集家仆護城。”
百官們麵麵相覷,總有拿得起放得下之人:“好,我們相信廣平王的。”
於是有官員走了,他們回去召集家丁去了。一個人帶走十個,十個帶走一百個。最終,所有的官員都走了。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城門危急的消息不斷傳來。再這樣下去,各處城門很快就會被敵人攻破。
半個時辰為限,香爐內的香逐漸燃盡。龍大江依舊站在校場紋絲不動,他在等待。
然後,他想要等待的東西出現了。各部官員的家丁、護院、仆人等等都陸續的來到了校場。他們手裏拿著從兵器局領取的兵器,三五成群。
這些人總好過尋常百姓,至少還能保留部分戰鬥力。
初步預計,加上三千宮衛,大概來了七八千人的樣子。這個時候的龍大江,這才稍稍的鬆了口氣。
龍大江是戰爭指揮的藝術家,他沒有過多的囉嗦,而是直接下了軍令:“秦升,你帶兩千人去南門,協助守城。盧本安,你帶一千人去西門,萬良才,你帶兩千人去東門,辛四,你帶三千人去北門。大家各就各位,等我號令!”
這些家丁倒是個個意氣風發,他們的士氣高昂:“諾!”
北涼國王烏飛很清楚,大昌頂不住了。他命令部下,對著南城門猛攻:“聽我軍令,殺!”
北涼騎兵發揮了空前的勇猛,他們終於攻擊就位,到了城門口。部下取來巨木,對著城門猛烈的撞擊。
城牆上大昌弓箭手零零散散,遠沒有之前攻擊的激烈。而城下的北涼鐵騎則繼續羽箭紛飛,不少城牆上的昌兵中箭倒下。
南城門內的昌兵拚死抵擋,敵人對於城門的每一次撞擊,都使得他們用盡了全身力氣。 城門晃動的愈發厲害,城外的敵人知道他們頂不住了。
北涼人發出了他們激動的歡呼,不止是南城門,西川進攻的北城門也是一樣。
然而,下一刻突然出現了逆轉。城牆上,不知道什麽時候突然多出來了許多的昌兵。他們不乏弓馬嫻熟的弓箭手,弓箭手對著城下的敵人幾乎是箭無虛發。沒有弓箭的將士,舉起城牆上的石塊朝著下麵的敵人猛砸。
城外的北涼人嚇傻了,昌兵已經成為強弩之末。他們哪裏來的士氣,等他們反應過來才發現,是城中的援兵來了。
哪兒來的這許多援兵,烏飛略一思索便知其中道理:“昌帝將宮衛調出來了。”
手下大將一驚:“陛下,咱們該怎麽辦?”
烏飛思考片刻:“撤!”
這就是烏飛的厲害之處,雖然心有不甘,可麵對戰場形勢對自己不利的時候,他果斷選擇放棄。
北涼的進攻再次以失敗而告終,烏飛也知道,這次攻不下城池,怕是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不止是大昌的軍隊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北涼和西川的軍隊也一樣的油盡燈枯。
況且大昌各地勤王師已經在陸續集結,再不撤兵搞不好他們要被圍在這裏了。
西川慕雲天的進攻也是一樣,他們知道攻城無望,最終選擇了撤兵。
京城保衛戰的勝利,使得永壽城內一片歡呼。廣平王龍大江的聲望,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西川的慕雲天極是的不服氣,他不甘心就這麽敗了。然而,等他準備最後一次孤注一擲,還幻想著再對京城發動最後一次強攻的時候,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了,西川的國都大慶城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