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六章 不複當年之勇
從靖康之變開始,金國和宋朝已經開戰了十幾年。
在這段漫長而又痛苦的歲月中,金、宋兩國之戰的大小戰役不計其數,戰爭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遭遇戰、伏擊戰、平原攻城戰、山地戰、海戰、等等等等。
但是,假如單從戰爭的公平性而言,排列在首位的,肯定是發生在紹興十年的嶽飛第四次北伐中原之戰。
無論是金兵還是嶽家軍,無論是攻是守,戰爭的地點全部都是發生在城外的郊野,沒有哪一方會據險而守,占對方的便宜。
金兵這樣做較為容易理解,因為他們一直都自詡為馬背上的民族,無論事情大小,都要在馬背上解決。
但嶽家軍呢,為什麽他會采取與金兵一樣的戰術?
這就是嶽飛的自信了。
經過多年殘酷的戰鬥和艱苦的訓練,嶽飛相信,無論是從戰鬥力,還是臨場的指揮調度,他一手帶出來的嶽家軍已經勝出金兵許多,即便是在郊野外相遇,嶽家軍同樣能夠打敗金兵;而且,以金兵最擅長的方式來打敗金兵,更能夠打擊女真人的士氣。
基於這種自信,嶽飛對麾下的將官放權,允許他們在野外與金兵作戰。
所以,這才有了董先、姚政出城迎敵的故事。
隻不過,董先、姚政對陣完顏兀術和韓常,怎麽看都有些別扭。
原因是,完顏兀術與韓常對上董先加姚政,金國的拐子馬騎兵團對上遊奕軍和踏白軍,無論在什麽時候,從什麽角度,這都是不等量的兩個對手。
作為一代名將。完顏兀術的對手無論如何也應該是嶽飛、韓世忠、又或者是吳玠兩兄弟這些人。
而這次,完顏兀術居然自貶身價,親自帶隊去偷襲嶽飛的部下,豈非可笑。
可是。就這樣的一個陣容。在激戰了一個時辰之後,落荒而逃的居然是金兵。而帶頭逃跑的竟然是他們的主帥---四太子殿下完顏兀術。
在這一場戰役中,場上最為神勇的當然是踏白軍的統製董先。
他身先士卒,先是接連挑落了金兵的數員大將,再用飛刀紮中韓常的左臂。然後一個照麵嚇退了完顏兀術,在金兵陣中衝殺了幾個來回,等等。
當然,董先也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表現。
在紹興三年,他董先就曾經在無名橋上,單人匹馬攔住了李成的十萬大軍,讓李成的十萬大軍進退兩難。
而這一次。受傷害的由李成變成了完顏兀術。
與董先和嶽家軍的勇猛相比,金兵的表現就遜色多了。
在雙方的較量中,金兵不但在力量、身體反應、甚至是金兵最為自豪的騎術方麵,一麵倒地輸給了嶽家軍。
為什麽會這樣?
這個問題。讓完顏兀術感到十分的困惑和不解。
要知道,完顏兀術這次帶出來的騎兵都是清一色的女真人,而不是那些膽小懦弱混飯吃的前偽齊士兵,其中有很多女真戰士都是身經百戰之輩,怎可能出現如此大的落差?
這個問題,不但完顏兀術弄不明白,也同樣困擾著幾百年後的康熙大帝。
完顏兀術的子孫們經過幾百年的蟄伏之後,在清順治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四年時再度入關。
才過了十幾年的時間,到了康熙大帝的前期,八旗子弟兵的實力已經下降到了一個慘不忍睹的程度,讓康熙大帝不得不依賴由漢人組成的綠營兵。
到了雍正時期,嚴苛的雍正皇帝認為這是旗人生活太舒適的緣故,所以發布和組織了當時的“京旗移墾”運動
簡單地分析,那些凶狠殘忍的女真人,在搶掠了遼國、宋朝的無數金銀財寶和年輕美女之後,已經安逸舒適地生活了十幾二十年。
哪怕是強悍如女真人,在酒色的滋潤下,在高床暖枕的烘培下,在時間老人的嗬護之下,他們已經不複當年之勇了。
難怪古人說,歲月如刀催人老,昔日勇士不複在。
當完顏兀術逃回開封府,苦思冥想了一天一夜,方才明白個中的原因,無奈之下,完顏兀術隻好歎息道:“如今的宋軍,就好比當年的金兵;而現在的金兵,已經與當年的宋軍相差無幾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這是完顏兀術看完兩份加急戰報的時候,腦海裏突然出現的一句漢人成語。
這兩份戰報,一份是報告鄭州和洛陽這兩座軍事重鎮的失陷,另一份是報告嶽家軍在黃河以北的進展。
這兩處地方對於完顏兀術都是至關重要的。
鄭州和洛陽的失陷,讓嶽飛一下子把中原和西北兩個戰場一分為二,讓完顏兀術和還留在陝西的完顏撒離喝隻能各自為政,不能夠相互呼應。
而黃河北岸更是讓完顏兀術心寒,因為那是他撤軍的後路。
此時此刻,假如嶽家軍分兵西進,與胡世將的西北軍來個左右夾攻,他完顏撒離喝將立刻陷入絕境之中;反過來,假如嶽家軍向東攻打,就輪到他完顏兀術落到重重包圍之中。
對於完顏兀術而言,這場仗是越來越艱難了。
在黃河北岸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能夠讓完顏兀術寢食難安?
在紹興十年七月一日,也就是王貴與李成在洛陽城外交戰的那一天,有一支嶽家軍扮成平民的模樣,在當天晚上悄悄地潛伏至京西北路西北角的黃河南岸,於淩晨時分渡過黃河。
這次軍隊的頭領有兩個人,一個叫梁興、另一個叫董榮。
他們這次的行動其實已經準備了有五、六年之久,當時嶽飛還把這個行動起了個名字,叫做“連結河朔”。
河朔地區是嶽飛的故鄉,也是當時金國在中原的重點防範區域。
所謂“連結河朔”,就是組織起河朔地區的各種強盜。讓他們接受朝廷的封賞,加入到對抗金兵的陣營中。
這一片地區的民風強悍、崇尚武勇,曆來是諸多強人聚集的地方,如果能夠組織起來。讓女真人內外受敵。對北伐的勝利會有極大的幫助。
這個計劃,其實就是源於當年老帥宗澤的以(強)盜驅(金)賊的做法。
當年宗澤在開封府一呼百應。最巔峰的時期居然能夠糾集起百萬大軍,雖然後來被杜充破壞,但是宗澤的所作所為,已經深深地烙入了嶽飛的腦海中。
對著這些義軍。嶽飛給了他們一個名稱---忠義軍。
梁興在紹興六年投奔嶽飛之後,一直在太行山區和鄂州之間往返。雖然期間也有失敗,比如在紹興八年被金將徐文的圍攻,但是,在嶽家軍的財力物力人力的協助下,形勢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如今兩河地區幾乎到處是起義的烽火、抗金的義旗。
七月初二日,梁興等人與河朔的忠義軍匯合。他們先是掃清了在黃河北岸的金國守軍,之後立即向第一個目標絳州的垣曲縣前進。
不要小看了一個縣城,在這片區域裏,集結著至少一萬五千名金軍的實力。首領的名字很經典,叫“高太尉”。
這不是玩笑,也不是疏忽。在當時的戰報裏,有很多高太尉、翟將軍之類的人名。這些人在戰爭裏與嶽家軍對壘,或死或逃,沒法知道確切的姓名。
究其原因,一來忠義軍裏認識字的並不多,二來即便認識字也不太會女真的語言,當要上報軍功的時候,也就隻能將就著胡亂填寫名字。
戰鬥開始了,忠義軍所表現出來的實力讓梁興他們讚歎不已。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前身可都是呼嘯山林、打家劫舍的好漢,這十多年來能在金軍的打壓下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其素質可想而知。
忠義軍到了垣曲縣,裏邊的金軍非常警覺,居然來得及關閉城門,可下一刻事情就亂了,外邊的義軍還在爬城牆,城裏的居民就幫忙打開了城門!
這就是全民抗金,也是嶽飛多年以來所希望看到的效果!
典型的內外夾擊,很短的時間內,垣曲縣的金軍全部死光光。
這時候,駐紮在城外的高太尉帶人前來援救了。
第一次來了五千人,梁興等出戰,從辰時殺到午時,高太尉落荒而逃,梁興追出去十多裏,抓了八十多個俘虜回來。
高太尉憤怒了,第二次帶了一萬多人來報仇。
這一次從未時殺到酉時,一萬人剩下十分之二三,結果還是要逃亡。
而高太尉的結局和鎮守鄭州的漫獨化一樣,消失在茫茫的曆史長河之中。
就這樣,忠義民兵在黃河的北岸迅速壯大,四處出擊,牢牢地站穩了腳跟。直到嶽飛北伐結束,金兵仍然拿他們沒有辦法。
這時從全局來看,嶽飛連續大踏步跳躍,像現代化戰爭中的空投戰術一樣,先是鄭州、洛陽,然後是黃河北岸各個地區,在敵占區內多點、縱深開花,使到金兵內外一起混亂。
目前的局勢可謂是空前大好。
隻要維持住眼下的這種狀態,配合嶽家軍遠超金兵的戰鬥裏,全麵潰敗將是他完顏兀術必然的結局。
假如運氣差一點,完顏兀術甚至連逃跑都無能為力,因為在黃河北岸的退路都已經被忠義軍截斷了。
如此一來,真就能實現嶽飛多年以來的宿願---“使虜騎匹馬不回耳!”
可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嶽家軍的側後方突然間空了。
。
ps:
謝謝zhuxyhh01大大、忘花心大大、0拈香一朵0大大、靚女007大大的打賞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