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攻城為下
師岡一羽走後,大雨繼續傾斜而下,高遠町的街道上早已經空無一人。這時街道遠處響起了馬蹄聲,五名騎兵從高遠城的方向奔馳而來。為首是一名穿著腹卷的武將,對方滿臉胡須,身型魁梧,一副十分粗豪的模樣。
這名武將下馬後,直奔武田勝賴麵前,行禮後言道:";勝賴公子,許久不見,終於成長為男子漢了。";
武田勝賴哈哈一笑,言道:“是嗎?秋山叔叔。”
李曉打量著此人,對方名叫秋山信友,又名虎繁,出自甲斐武田氏的分流秋山氏。其族秋山家一直是作為武田家的譜代家臣的存在。而秋山信友本人元服之後,更是作為武田家的猛將,立下了不少赫赫戰功,被武田信玄提升為250騎的侍大將,因為其作戰勇猛,曾被德川家康稱讚為武田軍猛牛。
此番川中島合戰,他並沒有領軍出陣,而是作為伊奈郡的守備,留守高遠城,防備三河美濃方向的軍勢。
高遠城一直作為武田家的直領,秋山信友在此擔任城代,並非是城主,他的領地被封在別處。武田勝賴擔任城主後,秋山信友將移往飯田城,那裏是信濃的邊境,更靠近三河和美濃。
武田勝賴,李曉,山本勘助三人重新上馬。馬蹄一前一後踐踏在凹凸不平的路麵上,泥水四濺。武田勝賴猛然間重重抽了一鞭朝前馳騁而去,秋山信有,李曉他們趕緊也催動坐騎跟上,而西村平三和他的足輕隊也加快腳步,跟在馬隊後麵一路小跑從後跟上。
高遠城的輪廓在李曉眼前愈加清晰。
作為平山城,高遠城占地的規模還是頗大的。從高遠城的外表可以看出這個時代日本城堡的構造,先用夯實地基為基礎的土壘之上,再上是用巨石壘砌,防止敵人攀爬的石垣,而石垣上則是一圈一圈圍起的曲輪(城牆)。
高遠城的曲輪有兩重這樣,最外麵一重包圍的內部稱作二之丸,而最裏麵一重曲輪包圍的稱作本丸。最外層曲輪之下挖有壕溝,稱作堀。高遠城作為,山本勘助築城流的代表作之一,高遠城外的空堀被設計成“三日月堀”的特色。
所謂的“三日月堀”,就是在兩段堀間的前方,有一段彎月般的堀,三段堀構成個凸出的半圓形,掘堀時挖出來的土,全部堆在堀的後方,形成掩護守城士兵的土壘,而敵軍在進攻時,隻能繞到“三日月堀”兩側的狹窄通道中,在行進過程中會遭到守軍弓矢鐵炮的密集殺傷,即使衝進去還會被守軍多麵夾攻,由三日月堀組成的據點,因其形狀,叫做‘丸馬出’。
於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北條家築城時,經常采用的‘角馬出’。
這種結構有點類似於後來歐洲棱形堡的突出部設計,目的都是為了多殺傷敵軍。除了高遠城,山本勘助還根據此構造,修建了深誌城,小諸城,還有海津城,都是當是武田信玄根據當時鞏固信濃的統治,或者防備他勢力入侵的需要修築的。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麽李曉玩信長之野望時,山本勘助的築城適性會是S級。
來到空堀上的土橋,武田勝賴,李曉一行放慢了騎馬的速度,緩緩地走向高遠城的虎口。虎口就是曲輪開口的位置,而坐落於虎口的城門被稱為大手門,或者稱作追手門。與此相對,位在城背麵的門叫做搦手門。
大手門也就是正門,所以都修建得都十分氣派,現在大手門早已經打開,在門後的通道兩側守城的武田家武士們分列左右兩側恭立,正準備迎候武田勝賴的到來。
盡管此時雨勢不減,可武田勝賴仍擺出一副主君,腰背挺直坐在馬上,策馬沿著馬道進城,一路到了本丸門前,方才下馬。然後在秋山信友等人的簇擁下進入本丸。
當天,武田勝賴與秋山信友就交接了高遠城。由於武田勝賴尚沒有家眷,所以李曉,山本勘助一同搬進本丸內的天守閣居住。高遠城的天守閣規模比較小,稱為是天守閣實在勉強了點,或者稱為是櫓之類的小箭樓更合適一點。不過怎麽樣也勝於沒有了。
天守閣就是城主的日常居住地,也是戰時的指揮部,在籠城戰中一般被敵軍攻到這裏,基本也就意味著守城方玩完了。
本丸之中除了天守閣外,同時也存儲了武器,兵糧,還有一個早已經挖掘好的大水池,這是為了以防止籠城戰時對方切斷己方水源時儲備的。而二之丸中,則是守備武士的居所,養馬場,還有連接本丸大門到山下大手門,盤旋上山迂回曲折的馬道。
為了防備敵人攻破大手門後,直接進攻本丸,在這條馬道上。守城軍還會設置各種障礙,使敵軍無法展開兵力,延緩對方的攻勢。而守軍可以通過居高臨下的天守閣,或者是在本丸外周的曲輪狹間(射擊孔),用鐵炮或弓箭的射擊敵軍。
從狹間的設計上,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細致。鐵炮和弓箭使用的狹間各有不同,一般而言鐵炮狹間開口是三角形,也有圓形和正方形,而矢狹間的開口是長方形的,據說這樣的設計,是因為弓矢和火銃在射擊的時候視角和動作都不同。
現在李曉就和一個好奇的觀光客一樣,仔細地觀察著高遠城的上下一切。以日本城堡的設計,已經變成純軍事化目的的建築了,在火炮等先進武器還未出現前,憑著這樣的城池可以很容易在敵人優勢兵力前固守上一段日子,然後等待援軍。
有人統計過武田信玄一生所戰的八十餘場戰役,除了少數幾場外,都是主動進攻的,其中進攻戰中過半以上也都是攻城戰。籠城戰少則數天,多則一年半年的都有。否則以武田信玄的雄才偉略,還有甲斐家臣團的精銳,怎麽會費了十幾年的時間都用在信濃攻略上,其中大半的時間都用來圍城了。
所以想來武田信玄應該十分痛恨攻城戰才對,既然他愛讀孫子兵法,絕對不可能不知道那句‘攻城為下’的至理名言,但是還是不得已而為之。原因也很簡單,信濃的城或者是砦,實在太他媽的多了。
因此常有人說武田信玄崇尚進攻,所以從不修城,而一生之中也沒有敵人打到他的本城底下。根據就是武田信玄以前反複地說的一句話‘人即是山,人即是城,人即是堀。’還有‘堅城並不可守,唯有強大的家臣團,方才是我信玄可以信任的。’
但李曉看過高遠城,海津城的設計,感覺對武田信玄的話理解還是有出入的,可能縱其一生,也確實沒有人打到他的居城之下躑躅崎館。但不意味著他在信濃的統治同樣牢固。而武田信玄命山本勘助所修四座城池都位於信濃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