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幕 甲午戰爭 第七章 殖民外星
擁有太陽係的華夏帝國,在基本處理完地球的事情之後,就該向外星擴張了。雖然現在的人口還太少,雖然整個國家還是基本全盤國營經濟,國民自身的產業尚未發展起來,民眾的知識技能也還沒跟上,但也應該盡早準備,為將來的擴張多爭取一些生存空間了。
這時候,係統也傳來提示:“玩家劉雲、梅青注意,要向外空間殖民,首先要招收兵員,建立一支殖民艦隊。沒有人的艦隊就算占領了行星,別人也不會承認的,隻會視為無人行星任意攻打。所以,請招募自己的軍隊。”
梅青也點頭同意道:“是呀,你在地球上折騰了這麽久,也是時候招一支隊伍了,不然隻有我們倆光杆司令,根本不算一支艦隊嘛。”
劉雲雙手一攤,道:“沒辦法,我折騰的那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至於現在招一支隊伍……招就招吧,雖然新兵缺乏訓練,但也隻能硬上了,這種情況下隻能一邊殖民一邊訓練了,希望他們能盡早形成戰鬥力。”
於是,劉雲以皇帝的身份宣布了帝國征兵令,要招收1000萬名士兵。此外,還要建立一支殖民艦隊,叫做“開疆艦隊”,這支艦隊需要抽調200萬名士兵,另外還要招募10萬名科技人員,1000萬名誌願者,如此組成一支殖民艦隊,建立太陽係外第一個殖民地。當然,殖民者的家眷是可以自願跟隨的,也可以不去,但家人就要分隔兩星,距離十分遙遠,相當痛苦。征兵的對象是18歲以上的成年男女,也就是說女兵比例不再限製,因為這是殖民,人口要繁衍生息,性別比例失調可不行。
征兵令一出,全球人都沸騰了,這可是華夏帝國邁向星際的新開始,這可是星際殖民的開始,殖民就意味著超級廣闊的空間,無限的發展可能,也意味著個人暴富的可能。於是,無數男女為了尋找新生活、新前途而加入了殖民艦隊。因此,劉雲所要的人很快就征滿了。
於是,華夏帝國的殖民艦隊出發了,這支殖民艦隊,武力非常強大,但攜帶的人口卻少得可憐,這可真是星際殖民的異數了。
南門二(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這是一個雙星係統,其中的行星條件又不適合,而且對行星來說這又是一個“三體”係統,因此第一次殖民不要選擇這種奇異的恒星係。
實際上,劉雲找了另一顆叫做“茉莉雲南”的行星,其恒星係距離地球16光年,是南門二的將近4倍。對於一般的一級文明來說,這顆恒星需要兩次跳躍才能到達,但對劉雲現在的蟲洞引擎不足一提,隻需十分鍾就能到達。
之所以選擇這顆“茉莉雲南”行星,是因為這是一顆“T3”級別的行星,上麵的氣候非常適宜人類居住,而且植被繁盛,生物非常多樣,資源也很豐富,是一顆條件非常好的行星。這顆行星上麵有一種叫做“彩茉莉”的植物,每當盛開之時,漫山遍野都是美麗的五彩茉莉,就連行星軌道上都能用肉眼看到美麗的彩色。這顆行星,簡直美麗到讓人不忍心開發,生怕破壞了它的美。
當然,行星美雖美,殖民工作還是要進行的,最多以後注意一下人與自然地和諧就行,不要到處亂開發。當殖民艦隊的登陸艦降落在茉莉雲南星之上時,這顆行星就歸華夏帝國所有了,這也是地球人的第一個恒星係外殖民地。
這裏再解釋一下T3的含義:宇宙中的行星大致分為四等,T3為最適宜人類生存,擁有適宜的大氣,氧氣含量合適,溫度適中,擁有豐富的生態係統,生存環境最優越的行星。T2為大氣和溫度適合人類生活的行星,人類可以不需要工具輔助而在行星上自由行走和呼吸,但生態係統還不夠豐富,生存環境比T3略差,但仍能較好地生活。T1為溫度比較適宜,大氣能夠支撐人類生存,但一般人都需要呼吸輔助工具才能生活的行星,這種星球上的生態係統比較單調,一般以較簡單的植物為主,氣候可能不太好,尚不能支持大量的生物在此生活。在上麵建立殖民地還需要一些簡單的空氣處理裝置和溫度調節裝置。T0則是無法支持常規生命存活的一係列行星的等級,這些星球要麽太熱,要麽太冷,沒有大氣或者大氣過於濃密,氣壓過高,又或者大氣有毒,有腐蝕性,總之不適合人類生存。如果要在T0星球上建立殖民地,則需要完全封閉的防護罩,居民的行動也很受限製,一般居民都不喜歡在這種星球上生活,隻有士兵、技術人員因為職責緣故才逗留在T0行星殖民地上。
因此,華夏帝國的第一顆殖民星就是T3行星,這是相當幸運的。
於是,帝國的殖民者開始辛勤地工作,開發他們的殖民地。而與此同時,劉雲也派艦隊去占領了離太陽最近的兩個恒星係——南門二和比鄰星。南門二有四顆行星,隻有一顆的溫度適宜,但表麵大氣的成分隻有極少的氧,而且隻有地下有水,所以仍然算是T0星球,剩餘三顆也都是T0星球。至於比鄰星,本身是一顆很小很暗的恒星,行星則隻有一顆冥王星大小的“小家夥”,又非常靠近恒星,溫度很高,劉雲覺得它沒有殖民價值,所以放棄了。倒是南門二比較有價值。
因此,劉雲再次把南門二一號行星建設為星際艦隊的基地,如同上個時空“變形金剛”裏一樣,同時也開始擴充艦隊,畢竟武力是不可或缺的。
由於劉雲占據了一顆T0行星,這時候係統提示了:“玩家請注意,你在一顆T0行星上建立了殖民地,但由於星球環境惡劣,無法支持生命,所以你的殖民者隻能在封閉空間內生活。為了改善環境,你必須進行‘整地’。整地的目的是改善行星的生存環境,最終達到最適宜生存的T3級別,整地等級越高,殖民地擴展的空間就越大,行星所能支撐的人口數量就越多。一般來說,整地的過程需要調節大氣濃度、成分,調整行星溫度,然後種上植被,放養動物,形成完整的生態係統,以穩定行星的整地分數。行星光有合適的大氣和溫度是不夠的,隻有生態係統的等級提升,行星的級別才能提升,這一點請玩家注意。另外,係統開始向玩家提供殖民工具售賣窗口,玩家可以花費資源或能量晶體選購所需的殖民工具,其中包含了整地工具。”
“係統要賣東西了?”劉雲略為詫異了一下,隨即嘴角浮現一絲笑容,因為他打開係統售賣窗口後,便看到許多熟悉的工具,這些工具的概念幾乎都源於《孢子》。
“不可思議殖民包”,價格240億資源。該工具重達10億噸,目前這種噸位的貨物隻能由母艦儲存,可以存放在母艦貨艙,或者放在次元艙。使用時,隻需把殖民包投放在行星的合適地點上(合適地點指附近有水有礦物),這巨大的殖民包就會展開,放出大量的地形平整機器、建築機器、水資源和礦物采集設備、礦物冶煉設備,開始自動建立殖民地。大約經過一個月(時間由星球條件而定,地形越複雜,水資源和礦物資源越少,所需的時間也越長),殖民包就會擴展為一個直徑50公裏的殖民地城市,並且建好防護罩和最初級的能源、水電礦物設施。殖民包新建的城市裏幾乎是一片空白,後續的城市建造還需玩家自行完成。
大氣產生裝置,價格150億資源,該工具的原理是分解行星內部的岩石,釋放出大氣,使得大氣濃度增加。注意,大氣產生裝置需要消耗能源,係統出售的商品自帶一部分能量晶體,隻能產生一顆中等行星所需20的大氣,如果大氣濃度還不夠,那麽需要添加能量晶體繼續產生。行星質量越大,所需的大氣也越多。另外要注意,如果所殖民的行星太小,那麽由於引力不足,釋放的大氣很可能會逃逸出去,如果要維持大氣,就要每隔一段時間繼續補充能量,繼續產生大氣以維持氣壓。
大氣吸收裝置,價格150億,該工具的原理與大氣產生裝置正好相反,它能吸收大氣,將氣體與其他礦物結合起來,固化成岩石儲存。例如,二氧化碳可以固化成碳酸鈣,或者有機物,但兩種方法都有局限性。固化成碳酸鈣需要鈣元素,鈣含量不足時就無可奈何了,固化成有機物需要水,更需要大量的能源。當然,最好還是把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氣,剩餘的碳可以和氫、氧元素形成有機物,這就像光合作用一樣。這種方法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又例如,氨氣可以分解成氮氣,剩餘的氫可以與氧結合成水,這個過程還可以釋放能量。有些星球上蘊含大量的甲烷,那麽就可以轉化成有機固體和水。至於一些行星的大氣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硫酸、氯化氫、二氧化氮、硫化氫,則需要淨化處理。
實際上,行星大氣的處理是一項複雜的工程,要因地製宜,綜合考慮。例如一顆行星上的大氣是“還原性氣氛”,上麵含有大量的甲烷、氨氣和氮氣,但缺乏氧氣,而且氣壓偏低,那麽就應該一麵從地下岩石中釋放氧氣,一麵處理掉這些甲烷和氨氣,固化成水和有機物,另外剩餘一些二氧化碳和氮氣。由於還原性氣體與氧氣的反應會釋放能量,所以可以利用這部分能量彌補分解岩石的消耗,這樣會比較節省。這樣處理下去,最終把大氣調節到合適的濃度和成分。處理大氣不能一刀切,否則就算氣壓調節合適,最後也不適宜人類生存。
除此之外,利用植物、微生物來處理大氣也是一個好辦法,這樣處理的大氣更健康,更節省,更適合人生活,但缺點是耗費時間太長。
熱光束裝置,價格150億。將該裝置放在寒冷的行星的軌道上,環繞行星飛行,然後發出紅外線,加熱行星表麵。原理很簡單,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耗費巨額能量。係統建議把這種裝置與大氣產生裝置結合,可以一邊適當排放溫室氣體,一邊加熱行星,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當然,決定行星溫度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恒星,如果恒星光芒太弱,而行星又離它太遠,那再加熱也是白費能量而已。
冷凍光束工具,價格150億。該裝置要安裝在行星表麵,向大氣發出大散射角的冷凍光束,將大氣降溫之後,光束會把吸收的能量排放到宇宙空間中。熱量不可能憑空消失,也不可能自發從溫度高的地方流到溫度低的地方而不產生任何其他效果,這是能量守恒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限製,所以冷凍光束的原理也隻是讓光子吸收分子熱運動的能量,讓分子冷卻,而光子變得更熱,最後流往別處,因此冷凍光束工具隻能裝在行星表麵,而不能放在天空中。如果在天空中向地麵釋放冷凍光束,那麽隻能吸收大氣熱量,而把更多的熱量傳到行星表麵,把大地加得更熱,最後隻能起到反效果。
以上四種整地工具都隻能單一改變參數,而且基本上都要花費巨額能量,缺點很大。此時,係統還提供了另外四種綜合整地工具,這四種工具的特點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力量來影響行星。
火流星工具,價格200億,該工具的原理是選擇一些岩石型、金屬型小行星,在上麵安裝簡易推進工具,然後用母艦製造一些短距蟲洞陣列,將這些小行星先引到恒星軌道附近。此時,小行星被加熱成火流星,這時再將這些流星引向所需改造的行星,讓它們撞擊行星,提高行星溫度,同時會使一部分大氣逸散,達到減少大氣的效果。實際運用中,最好讓這些火流星一邊環繞行星螺旋式靠近,最後才摩擦式撞擊星球。這樣可以使火流星不斷與大氣摩擦(實際上是碰撞)產生熱量,同時也會讓大氣逸散的效果更強,達到效果最優化。
冰彗星工具,價格200億,該工具的原理與火流星類似,隻是換成了恒星係遠處的冰彗星,引導它們直接撞向行星,這樣可以降低溫度,同時釋放行星內部氣體,增加大氣和水的濃度。同樣是撞擊行星,為什麽火流星可以降低大氣濃度,而冰彗星反而會釋放氣體,增加大氣濃度呢?原因是火流星是一圈圈地螺旋前進,充分與大氣摩擦,一邊讓氣體逃逸,同時也在燃燒自己,最後是掠入射擦向行星,隻碰撞行星表層,不會釋放內部氣體。而冰彗星則是一頭撞上去,穿透能力很強,就能把行星內部的氣體釋放出來,效果自然不一樣。
火山工具,價格200億,該工具可以在行星表麵製造大量的火山,向外噴發熔岩和氣體,可以同時提高溫度,增加大氣濃度。但也有缺點,那就是火山噴發的氣體通常會有毒,一般還需要經過淨化處理,調節氣體成分,最後才能達到效果。
冷凝固化裝置,價格200億,該裝置安裝在行星表麵,同時向行星深層打洞,一邊冷凝液化大氣,一邊把熱量和液化氣體排放到行星深處儲存,這樣消耗的能源比較少,可以同時降低溫度,降低大氣濃度。
以上四種工具雖然價格貴一點,但可以同時調整兩個參數,而且能量耗費較少,效果更好,所以,請玩家根據行星的具體情況酌情選用。另外要注意,光把溫度和大氣調整好,這整地過程遠未結束,仍需要布置一套完善的生態係統以穩定整地分數。而且要注意,溫度參數一般比大氣參數重要,而決定溫度的因素中,行星與恒星的距離最重要。隻有那些距離適中的行星才最有可能,也最容易改造為T3星球。
讀完這個介紹,劉雲和梅青都深有體會,原來星際殖民並非是采礦造基地這麽簡單,要把行星變成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政星,還要走很長的道路要走。以前劉雲他們建造的隻是軍事基地,把基地建造好,再封閉起來,隻需讓人能在基地裏生活就行,這樣人們要外出並不容易,這樣的行星也僅僅是擴展了居住空間而已,並沒有獲得另一個家園。如果能把一顆荒蕪星球變成另一個地球,那才是最大的成就。
看了係統出售的商品,劉雲忽然想自己設計更好的整地工具,用來改造眼前這個南門二一號行星。梅青忽然提醒道:“先別忙,先把你的科研隊伍叫過來,你可以一邊研製一邊教學,這樣效果豈不是更好?”
“有道理,這樣華夏帝國就會增加一批‘整地達人’,哈哈”
於是,劉雲緊急從地球和“茉莉雲南”星上調集一批科學家,前來學習整地技術。這樣,華夏帝國的星際殖民之路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