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儒家的(底蘊(為帝國神獸盟主加更)

長安城,東大寺。

這是一座很平常的寺廟,香火不旺,在長安城內偏安一隅。

很難說清楚東大寺的具體來曆了,但是它一直在這裏,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忘記了它的存在。

常來東大寺上香的賓客,都知道東大寺的方丈,博古通今,佛法橫溢。

而且還是一個送子觀音。

如果香客誠心祈求的話,往往就會感動方丈,過不了多長時間,香客家裏的妻子往往就會懷~孕。

按說有這門神通,這個方丈應該在長安城聲名遠揚才是,但是這名方丈異常低調,往往事先與香客約定,讓他們堅決不外傳。

所以很長時間過去了,東大寺依然還是如往常一般,不溫不火。

這一日,東大寺內異常的寧靜。

幾個知客僧,不知何故都已經不在了。

清幽的東大寺內,隻有兩個人,在大殿內盤膝而坐。

一佛一道。

左側之人和尚妝扮,脖頸之間,有一串巨大的念珠,每一個念珠都有一個小孩的拳頭大小。

但是戴在這個和尚身上,卻絲毫不顯別扭。

此人坦胸露乳,膀大腰圓,卻絲毫不惹人討厭,反而因他的笑口常開,心生好感。

如果用佛家的話來形容的話,此人便如同“彌勒佛”一般。

而右側的人,一身道袍,仙風道骨,手中一柄拂塵,一看就是方外有道之人。

兩人沉默良久,忽然同時歎了一口氣。

和尚突然做歌道:“大風卷兮,林木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往,苦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歌聲疲憊嘶啞、情深悲慨,好像畢生飄**。孤獨賣藝於街頭的歌者,又好似浪跡天捱沒有善終的浪子,曆經千山萬水,心疲力累的回到最後歸宿之地,唱出懺悔的悲歌,而歲月洗滌殆盡他曾一度擁有的輝煌。

一個沒有輝煌過去的人。是不能唱出如此感情的歌曲的。

不知道這個和尚,曾經有過怎樣的過去。

但是單從此歌中,聽者就能感受到,昔日~他一定是名動天下、宇內獨尊的人物。

“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道人幽幽道。

比起和尚來,道人顯得更為灑脫,但是語氣中也難掩頹唐。

“諸位既然來了,何不現身一見。”道人忽然朗聲道。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一道清揚的聲音在東大寺內響起,一名青衫文人,瀟灑出塵。突兀的出現在了大殿之外。

“長歌門李白,見過兩位前輩。”李白拱手道。

和尚和道人的瞳孔同時收縮。

以他們的眼光,自然是察覺到了李白是如何進入東大寺的。

正是因為明了,所以才更加的震驚。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居然真的讓你們練成了傳說中的‘浩然正氣’,董仲舒都沒有做成的事情,居然在這一代成功了。你們很了不起。”和尚連說了三個了不起。

道人的語氣也難掩震驚,卻沒有看向李白,反而目光轉向另一處,道:“既然來了。何不一起出來?”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道悲天憫人的聲音響起,李白的身邊,出現了一位早生華發的文士。

較之李白,他少了幾分灑脫,多了幾分穩重。額頭上的皺紋,顯示他已經不再年輕,但是眼中的堅毅,則表明了他的堅持。

他的出場方式,和李白如出一轍,雖然沒有李白飄渺,但是卻多出了一份堅定。

顯然,他也是一個絲毫不遜色於李白的強者。

“長歌門杜甫,見過兩位前輩。”杜甫恭謹的行禮道。

“儒家出人才啊。”和尚歎氣道。

“剩下的兩位朋友,也一起出來吧。”道人的臉色回複如常,但是仔細看的話,依然可以看出,他的右手在微微顫抖。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長歌門王維,見過兩位前輩。”

同樣的出場方式,不同的風姿神采。

和李白杜甫比起來,王維更加的淡然,更加的飄渺。真正說起來,他身上的某種氣質,和和尚倒是有幾分相近。

果然,看到王維,和尚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異芒,道:“想不到,儒門之中,也有閣下這等與我佛有緣之人。”

“儒門經典,兼收並蓄。諸子百家,教義各不相同。我儒家能夠成為諸子百家中毫無爭議的第一,自然懂得吸取別人的長處。”王維淡然道。

和尚聽聞此言,臉上閃過一絲陰霾。

“說的不錯,儒家想要發展,自然要吸取其他百家的長處。百家昏庸,故步自封,一心認為自己的學說才是正道。我儒家卻兼收並蓄,揚長避短。每朝每代,我儒家都在進步,而百家都在沒落。此間種種,便是如此了。”一道粗豪的聲音響起,從東大寺門口,走進一個身著戎裝的中年人。

和李白、杜甫、王維不同,此人一副兵家打扮,但是說話之間,顯然還是露出了儒門的來曆。

“長歌門,張巡,見過兩位前輩。兩位前輩今日安分的呆在這裏,我們大家就相安無事。若是想要出東大寺,就需要從我四人的屍體上踩過去了。”張巡道。

顯然,他行~事習慣直來直往,不擅長繞圈子。

或者,不屑於繞圈子。

“儒家什麽時候,連兵家都兼並了?”道士譏諷道。

張巡不以為意,道:“儒家一直以來的追求,就是出將入相。出將甚至還在入相之前,而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鋒,儒家的人,向來都是文武雙全的,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才子。”

“長歌門,這便是儒門如今的底蘊嗎?”和尚問道。

“前輩有所不知,自古以來,民風尚武,文人也愛吟詠劍仙俠客、向往仗劍遊俠之舉,因而書生也多為習武之人。多有文武雙全之士聚於相知山莊,平日裏以詩詞歌賦、吟詩作對等風雅之事為樂,卻也在閑時比武切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漸漸的,諸位前輩合力創出了一套套路數獨特的武功,便自成一派,我們自稱長歌門。長歌門雖然在江湖上名聲不顯,但是如今唐朝的滿朝文武,大半都出自於此。李建成早已經是我們長歌門選定的真命天子,絕對不許任何人破壞。”李白肅然道。

“四個大宗師攔路,你們的確是有自傲的本錢。不過,你們以為這樣就能攔住本座嗎?”和尚的臉上,泛起一絲桀驁的笑容。

他縱橫天下的時候,這些人都還沒有出生。

PS:長歌門,取材自劍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