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得中東者得天下

中國有句話說的好:自古得中原者的天下,這恰恰說明了中原地區的重要。因為中原地區是中國古代最為富饒的地區,人口資源及其豐富,一旦得到這裏將會使自己實力大增,也就增加了爭霸天下的機會。

而中東,在林峰眼中就相當於地球上中原地區,因此他也得出了一句話:得中東者得天下。

中東地區向來是世界注視的焦點。其位於亞、非、歐三大洲交匯處,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且中東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占世界總儲量的65.2,占世界總銷售量的2/3。誰想控製世界,就必須控製中東。

在原來的曆史上,美國成為超級強權是在二戰之後,在半個多世紀的大多數時間內實際上就幹了兩件事——扶持並掌控歐洲和日本;搶占中東這一戰略要地。前者或許承擔了道義上的義務,後者則是現實的稱霸之道。

自二戰結束後,美國便以資本主義國家“領袖”和世界超級大國的姿態積極“入主”中東,試圖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控製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是美國中東政策追求的最終目標。

但是蘇聯的存在及其與美國的對抗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美國獨霸中東的夢想。由於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良好的地緣優勢,使得其能與美國在中東展開積極的對抗。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得能與美國長期對抗的勢力在短期內不複存在,世界的天平也突然失去了平衡。而美國也在不斷調整其中東政策,同時也全力實施能夠實現其最終目標的中東政策。而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也很好的抓住了兩個極好的時機:一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另一個便是“911”恐怖襲擊。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美國得以借機發動海灣戰爭,使得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力大大增強,為實現其最終目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911”恐怖襲擊則給了美國足夠的理由和發動軍事經的“輿論空間”,使得其可以大膽的推行其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也朝其中東政策的最終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雖然美國深陷中東種族、宗教衝突的泥潭,但是這與其獲得的巨大石油利益與軍事優勢相比,輕重自知。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與“911”恐怖襲擊使得美國得以快速“入主”中東,雖然效果有待觀察,但是畢竟是填補了實力真空。

在原來的曆史上中國總體上卻是這場盛宴的旁觀者,然而中東的變化在觸動世界的大格局,哪些政權倒台,哪些政權撐過去,很難與中國的利益毫不相幹。

中國在近代有著慘痛曆史經曆,所以認為當務之急是不顧一切的壯大自己。但是一味汲取經濟戰略資源而不肩負政治義務的做法卻又勢必加大其他大國對於中國的戒心與阻力,在國際舞台上,一味的汲取而不付出難免會遭人眼紅,而且還是“異族”。這在大戰略上是有誤的。

曾經一篇社評說的好:一分付出一分收獲,中國不卷入中東各國政治進程的做法,使中國成了在那個地區沒有敵人的“不倒翁”。但一分“不付出”,就一分“不收獲”,中國現在眼看著美國在那裏布局,我們可以分析未來新中東對中國的利弊,卻很難主動影響它。

中國在數千年之內一直扮演著一個內向型發展的區域性大國角色,在近代被迫卷進了日益聯係的世界舞台,但卻始終未對超越這一角色做出充分的準備,尤其在外交事務上。

自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的外交辭令總是顯得涵蓄、空洞,以至於容易被人誤解,似乎什麽都沒說貌似也什麽都說了;最為致命的是,以東方人的思維與說話方式來表達外交立場與策略,而很少去研習西方人的曆史與文化特征。

中國對外戰略的終極目標便是實現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內聖外王”之道。這在明朝體現的最為明顯:明王朝的很多附屬國是明王朝依靠自己的實力讓眾多的國家服氣、“臣服”而自願加盟的。這便是將來中國統一世界的理想模式,雖然它有足夠的武力征服其它國家,但它不是依靠武力,而是靠自己的實力與道德說話的。

其實這與一戰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剛剛擁有正式發言權的美國有幾分相似,威爾遜總統帶著他用以重塑世界的“十四點宣言”來到巴黎,卻發現自己被一群現實的近乎冷血的老謀深算的家夥愚弄了一番。

於是當中國一廂情願的提出“和平崛起”戰略,希望能減少中國加速發展的阻力,結果卻適得其反。在經曆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的歐美人心中,“崛起”的方式通常隻有一個——鮮血、暴力與戰爭。對於零和遊戲的國際政治舞台,將“和平與崛起”連接在一起是難以理解的。

在這個世界中,中國在林峰的影響下在對外政策變得更加自信,而且還學會了以西方人的眼光和曆史觀來審視對外戰略;有時“霸氣外露”也是勢在必行,這總比模糊不清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實用。

一部人類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人類的能源利用史。

在過去的幾千年裏,人類先後經曆了三個能源利用時期:柴草能源時期、煤炭能源時期和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目前,全世界處於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

在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石油是最重要的燃料動力資源,全世界90的運輸能量都是石油提供的;石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從石油中可以提取出幾百種有用物質,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現代工業對石油的依賴就象人體對血液的依賴一樣須叟不可缺少,所以石油又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鑒於石油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石油已經不是一種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種“政治商品”。美國政治家亨利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製了石油,你就控製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製了糧食,你就控製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製了貨幣,你就控製了世界。”美國作家丹尼爾耶金所著的報告文學《石油風雲》裏也寫道:“現代戰爭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石油資源的爭奪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爭奪石油資源是20世紀以來所有強國的國家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在全世界的石油分布中,中東地區擁有的可采儲量最多,占全球可采儲量的2/3,其次是美洲和中亞。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大強國都努力地在中東擴張勢力、爭奪地盤,為的就是盡可能多的控製石油資源。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控製了中東,就等於間接控製了世界,地外戰爭一出現轉機,林峰就指揮中國部隊在第一時間搶占了中東。得中東者得天下,已經成為中國國內戰略家一直的看法。

林峰曾經把中國比作秦國,把中東比作中原,把西伯利亞平原比作巴蜀之地。秦惠文王采用大將司馬錯的建議,出兵滅蜀,又滅巴、苴兩國,隨後又滅掉苴(今四川昭化東南)。使得秦“擅巴蜀之饒”,為以後發展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樣秦國占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後方,為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後秦相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

張儀以後秦國已經獨步天下,一統天下隻是時間問題,國力已經堪比六國總和。當前我國要想擺脫幾百年來積貧積弱的頹勢,一躍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而強的國家。就必須先改革弊端,然後再循著前人的腳印向更加輝煌的業績前進,為人類永久和平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而今日之中國在擁有了堪比巴蜀之地的龐大國土後,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而占據中東(中原)恰恰是中國一統天下的開始。奪取中東之後,進而順勢占領領土更為廣大的非洲——楚國,至此中國算是完全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在完成了上述戰略部署之後,中國就可以掉頭和美國(齊國)在太平洋地區進行最後的決戰,而美國已經沒有了撼動中國霸權的機會和實力。即使其動用核武力也不行,不要忘了中國還有火星一條後路,因此到那時美國人除了投降成就中國的霸業外沒有任何出路。

世界大同惟有中國能擔此重任!因為厚重的曆史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有春秋戰國鬥爭經驗財富,有最後一統天下的秦國,曆史難道在提醒今天的華夏子孫?冥冥中天意乎?

朋友新書:哈利波特與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