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因為種種機緣接觸到了香學,看到很多香友既被傳統香學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同時苦於缺乏易於閱讀的資料,影印版的四庫全書中的《香乘》不僅沒有句讀,閱讀困難,錯訛之處也頗為不少。當時僅憑一腔熱情,不自量力地開始了《香乘》的斷句和校注工作。
當時的我隻有些許傳統文化的背景知識和文言文基礎,對香學了解很少,相關領域的實踐更幾乎是空白,硬著頭皮勉強完成了這個大部頭,便放在一邊。有幸遇到了同樣對傳統生活美學感興趣的編輯於善偉兄,後來又接觸到華文天下的負責人楊文軒先生,在他們的鼓勵下才將校注後的《香乘》出版。因為自己深知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出版後便不再關心後續的情況。
沒想到的是,這些年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傳統香學也被越來越多愛好者所重視,很多同好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入的見解,很多香道老師和香友都和我建立了聯係,並且和我一起探討相關的問題。我在欣慰之餘感到頗為慚愧。之前不僅很多香材都沒說清楚,錯誤也不少,一直都想重新校注,真正於傳統香學發微探奧,否則總是耿耿於懷,難以釋然啊。
這些年一直有一個想法,希望能真正讓《香乘》活起來,成為可操作的香學指導手冊,而不是束之高閣裝點門麵的道具,這意味著必須涉及到上百種本草和香材的古今考證,這無疑意味著海量的論文閱讀和實踐參照,這是本書最大的難點,涉及到的工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不同於之前梳理的《茶經》、《大觀茶論》等書,《香乘》篇幅甚巨,基礎工作量已經是《茶經》的十倍以上,再加上前麵說的更加困難的香材考證部分,實足以讓人望而生畏。原來稀裏糊塗的校注隻是顢頇而為,真正要徹底梳理,深知不易,幾次動念,幾次又擱置下來。
這些年有的香道老師以我校注的《香乘》作為教材,甚至在大學裏麵開設香道課,我聽到這個消息,更加坐臥難安。一天我對善偉兄說,慚愧積累到一定程度忍無可忍,我必須重新校注一遍了。
說來容易,做起來還是有很多障礙,尤其是處於一切都要叩問商業價值的社會,花如此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做這樣一件看似毫無效益的工作,自身又遠未達到財務自由的程度,一邊做茶為稻粱謀,一邊又要徹底沉下來與自然對話、與古人對話,中間難免有糾結之處。妻常與我說,你這兩年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本書上了,生意的事耽擱了不少,究竟有多大意義呢?
是啊,我也不停的問自己,這本書可以想見,不可能成為暢銷書,於此浮華之世,空懷屠龍之技究竟有多大意義?
了解傳統香學的人都知道,中國香學最重要的兩本書,一本是集宋代香學大成的《陳氏香譜》、一本是集曆代香學大成的《香乘》(《香乘》基本涵蓋了《陳氏香譜》的內容)。頗為耐人尋味的是,這兩本書都並非是在香學高峰的太平時代出現,反而是出現在社會激烈動**朝代交替之時。
宋末元初,崖山之後,中華文化存亡之際,陳家父子兩代人以巨大的毅力和耐心完成了《陳氏香譜》;明末清初,國破之時,周江左窮畢生之力,三次刻板才完成了《香乘》。這遠非我們通常所能理解的名利、效益所能解釋。因為他們心中有這樣的信念:隻要有中國人在,這文化的傳承就不能斷。
每每讀到這些文字,心便自然平靜下來,雖然緣起於慚愧,但真正支撐我堅持做下來的,是先賢的這種精神。尤其是周江左,第一次刻板遇到瘟疫,工人都病故了;第二次又遇到火災,刻板都燒毀了;第三次財力已盡,已經想徹底放棄了,後來想來想去把買房子的錢拿出來刻板,我們今天才能看到眼前的這本《香乘》,我想即便是如你我這般終日被功利洗腦的現代人,讀到這一點,也不能不為之動容。
周江左把買房子的錢拿出來刻板,在書中講到香草的部分,他也流露出心中的夢想:有朝一日,希望能有一個小院子,種上各種香草,每天對著幽蘭都梁,與古君子對話,感悟天地之美。逢彼亂世,山河破碎,周江左恐怕終身也未能了此心願。這也是很多香學愛好者共同的願望吧,很多人財力充裕,卻無暇無興;有雅興者又往往迫於生計,此今日之悖論也。
不管怎樣,周江左還是把這本《香乘》傳了下來,雖不敢言為往聖繼絕學,但求不愧古人、不愧同好,不愧自心而已。勉力而為,供大家參考吧。
“苟日新、日日新”,無論是茶之道,還是香之道,都不能隻是因循守舊,而必須與時俱進,這於我也是每日都在思考的課題。如果隻是傳遞文化軀殼,而不能真正運用其智慧,那所謂傳統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存在的意義。
日日踐履、時時參究、念念印契,無論是茶道還是香道,有了新的感悟,會繼續和大家分享。
茶道方麵未來會有關於古樹茶品鑒與茶道的書籍問世。而在香道方麵,將會以全球化的視角,結合東西方的曆史和觀念來寫一本有趣的書,涉及到欲望、信仰、美食和大航海時代,希望會於此課題有所啟發。
明洲於昆明白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