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娥小錄香譜:《墨娥小錄》一書中《香譜》部分的摘錄。《墨娥小錄》,雜記各類修身養性方麵的知識,原作者不詳,其成書年代不詳,序言中說傳世的版本是隆慶二年尋陽人吳繼發現整理的。從書中涉及的人物來看,基本都是元末時人,成書大概應在元末明初。】

[1]墨娥小錄香譜:《墨娥小錄》一書中《香譜》部分的摘錄。《墨娥小錄》,雜記各類修身養性方麵的知識,原作者不詳,其成書年代不詳,序言中說傳世的版本是隆慶二年尋陽人吳繼發現整理的。從書中涉及的人物來看,基本都是元末時人,成書大概應在元末明初。

四葉餅子香

荔枝殼 鬆子殼 梨皮 甘蔗渣【此四味相合被稱為“窮四和”以和“沉檀龍麝”大四和相對。】

右各等分為細末,梨汁和,丸小雞頭大,撚作餅子,或搓如粗燈草【燈草:剝去外皮的燈心草的莖。白色多孔,質輕。可供點燈,也可入藥。這裏指線香的粗細。】大,陰幹燒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

[2]此四味相合被稱為“窮四和”以和“沉檀龍麝”大四和相對。

[3]燈草:剝去外皮的燈心草的莖。白色多孔,質輕。可供點燈,也可入藥。這裏指線香的粗細。

造數珠

徘徊花【徘徊花:概指玫瑰花,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委巷叢談》:“玫瑰花……宋時宮院多采之,雜腦麝以為香囊,芬氤嫋嫋不絕,故又名徘徊花。”】(去汁秤二十兩,爛搗碎) 沉香一兩二錢 金顏香半兩(細研) 腦子半錢(另研)

右和勻,每濕秤一兩半作數珠二十枚,臨時大小加減。合時須於淡日【淡日:半陰半晴。】中曬,天陰令人著肉幹【著肉幹:貼身佩戴令幹。】尤妙,盛日中不可曬。

[4]徘徊花:概指玫瑰花,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委巷叢談》:“玫瑰花……宋時宮院多采之,雜腦麝以為香囊,芬氤嫋嫋不絕,故又名徘徊花。”

[5]淡日:半陰半晴。

[6]著肉幹:貼身佩戴令幹。

木犀印香

木犀(不拘多少,研一次曬幹為末,每用五兩) 檀香二兩 赤蒼腦【赤蒼腦:粉色的蒼腦,參見前“蒼腦”條解釋。】末四錢 金顏香三錢 麝香一錢半

右為末,和勻作印香燒。

[7]赤蒼腦:粉色的蒼腦,參見前“蒼腦”條解釋。

聚香煙法

艾蒳(大鬆上青苔衣) 酸棗仁凡修諸香須入艾蒳和勻焚之,香煙直上三尺,結聚成球,氤氳不散,更加酸棗仁研入香中,其煙自不散。

分香煙法

枯荷葉

凡缸盆內栽種荷花,至五月間候荷葉長成用蜜塗葉上,日久自有一等小蟲食盡葉上青翠,其葉紗枯【紗枯:指荷葉隻留葉脈、像薄紗一樣的幹枯狀態。】。摘取去柄,曬幹為細末。如合諸香入少許焚之,其煙直上,盤結而聚,用箸任意分劃,或為雲篆【雲篆:道家符籙之字,即所謂的元始天書。字體似篆文而筆畫多曲疊。據稱係由天空雲氣轉化而成,故名。】,或作字體皆可。

[8]紗枯:指荷葉隻留葉脈、像薄紗一樣的幹枯狀態。

[9]雲篆:道家符籙之字,即所謂的元始天書。字體似篆文而筆畫多曲疊。據稱係由天空雲氣轉化而成,故名。

賽龍涎餅子

樟腦一兩 東壁土【東壁土:房屋之東壁上土。古人認為,其感旭日之精華,太陽初升之時火力方興未艾,正午時已由盛轉衰,所以東壁比南壁土還要好。】三兩搗末 薄荷(自然汁 )

右將土汁【土汁:指東壁土和薄荷汁。】和成劑,日中曬幹,再搗汁浸,再曬,如此五度。候幹研為末,入樟腦末和勻,更用汁和作餅,陰幹為香,錢焚之。【漢和本作“陰幹為香,用香錢隔火焚之。”四庫本作“陰幹為香,錢隔火焚。無礙庵本作“陰幹為度,用香錢隔火焚之”。今據國圖藏聚好堂本《墨娥小錄》(以下簡稱《墨娥小錄》)。大概意思相同,都是用錢來襯燒。】

[10]東壁土:房屋之東壁上土。古人認為,其感旭日之精華,太陽初升之時火力方興未艾,正午時已由盛轉衰,所以東壁比南壁土還要好。

[11]土汁:指東壁土和薄荷汁。

[12]漢和本作“陰幹為香,用香錢隔火焚之。”四庫本作“陰幹為香,錢隔火焚。無礙庵本作“陰幹為度,用香錢隔火焚之”。今據國圖藏聚好堂本《墨娥小錄》(以下簡稱《墨娥小錄》)。大概意思相同,都是用錢來襯燒。

出降真油法

將降真截二寸長,劈作薄片,江茶【江茶:宋代對江南諸路茶的統稱,大致相當於今日長江下遊產茶區。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江茶在東南草茶內,最為上品,歲產一百四十六萬斤。其茶行於東南諸路,士大夫貴之。”在宋代,相對於建茶來說,江茶多為蒸青草茶(散茶)。】水煮三五次,其油盡去也。

[13]江茶:宋代對江南諸路茶的統稱,大致相當於今日長江下遊產茶區。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江茶在東南草茶內,最為上品,歲產一百四十六萬斤。其茶行於東南諸路,士大夫貴之。”在宋代,相對於建茶來說,江茶多為蒸青草茶(散茶)。

製檀香

將香剉如麻粒【麻粒:麻粒在古代可以指芝麻粒,也可以指出天花後留下的疤斑。這裏應該是前者。】,慢火炒令煙出,候紫色,去盡腥氣,即止。

又法劈片用酒慢火煮,略炒。

又法製降檀【降檀:這裏指降真和檀香。】須用臘茶同浸,濾出微炒。

[14]麻粒:麻粒在古代可以指芝麻粒,也可以指出天花後留下的疤斑。這裏應該是前者。

[15]降檀:這裏指降真和檀香。

製茅香【製茅香:此條出《陳氏香譜》,前已記錄。《墨娥小錄》引用此條,也被作者收錄。】

擇好者剉碎,用酒蜜水【酒蜜水:酒和蜜水混合物。】灑潤一宿,炒令黃色為度。

[16]製茅香:此條出《陳氏香譜》,前已記錄。《墨娥小錄》引用此條,也被作者收錄。

[17]酒蜜水:酒和蜜水混合物。

香篆盤

春秋中晝夜各五十刻,篆盤徑二寸八分,蟠屈【蟠屈:盤曲(指香的總長度)。】共長二尺五寸五分,不可多餘,但以此為則。或欲增減,量晝夜刻數為之。

[18]蟠屈:盤曲(指香的總長度)。

取百花香水

采百花頭【花頭:花朵。】滿甑裝之,上以盆合蓋,周回絡以竹筒半破,就取蒸下倒流香水貯用,謂之花香。【這裏是取花類的蒸餾純露。做法是用甑來蒸花朵。蒸餾出的花露順著盆沿下流,再通過四周剖開的竹筒收集。】此乃廣南真法【廣南真法:從此處看,此法應自海上傳來,可能來自於阿拉伯地區。花露之類早就傳入中國,但製法何時傳入還不清楚。宋代《鐵圍山叢談》有關於製法的簡略記述,但似乎當時所用仍以海外傳入為主。從此處的記述看,元明時代,此類簡易製法在國內已較為普及了。】,極妙。

[19]花頭:花朵。

[20]這裏是取花類的蒸餾純露。做法是用甑來蒸花朵。蒸餾出的花露順著盆沿下流,再通過四周剖開的竹筒收集。

[21]廣南真法:從此處看,此法應自海上傳來,可能來自於阿拉伯地區。花露之類早就傳入中國,但製法何時傳入還不清楚。宋代《鐵圍山叢談》有關於製法的簡略記述,但似乎當時所用仍以海外傳入為主。從此處的記述看,元明時代,此類簡易製法在國內已較為普及了。

薔薇香

茅香一兩 零陵一兩 白芷半兩 細辛半兩 丁皮一兩微炒 白檀半兩茴香一錢

右七味為末,可佩可燒。

瓊心香

白檀三兩【三兩:無礙庵本作“二兩”。】 梅腦【梅腦:指梅花腦,見前“梅花腦子”條。】一錢

右為末,麵糊作餅子焚之。【《墨娥小錄》作“麵糊脫餅子”。】

[22]三兩:無礙庵本作“二兩”。

[23]梅腦:指梅花腦,見前“梅花腦子”條。

[24]《墨娥小錄》作“麵糊脫餅子”。

香煤一字金

羊脛骨炭、杉木炭各半兩 韶粉五錢半

右和勻,每用一小匙燒過如金【燒過如金:因加入韶粉,燒過有類似金屬光澤。】。

[25]燒過如金:因加入韶粉,燒過有類似金屬光澤。

香餅

紙錢灰【紙錢灰:紙錢燒的灰。】 石灰 杉樹皮毛燒灰

右為末,米飲和成餅子。

羊脛骨【羊脛骨:指羊脛炭。見前“羊脛炭”條注釋。】一斤 紅花滓【紅花滓:三本皆作“紅花澤”,未見香材名紅花澤,概為“紅花滓”之誤。見前“紅花滓”條。聚好堂《墨娥小錄》此條作“黃丹,定粉各二兩”。紅花滓、黃丹相去甚遠,應該不是抄寫失誤,可能版本不同,此處保留紅花滓。】、定粉各二兩

右為末,以糊和作餅子。

炭末五斤 鹽【鹽:加鹽可產生焰色反應,產生黃色火焰。】、黃丹、針砂各半斤

右以糊撚成餅,或搗蜀葵和尤佳。

硬木炭十斤 鹽十兩 石灰一斤 幹葵花【葵花:這裏指的是蜀葵。參見前“長生香餅”條。向日葵傳入中國的時間一般認為是明代。《墨娥小錄》原本此條之前的一條也是寫的“幹蜀葵花”。】一斤四兩 紅花十二兩 焰硝十二兩

右為末,糯米糊和勻,模脫,燒香用之火不絕。

[26]紙錢灰:紙錢燒的灰。

[27]羊脛骨:指羊脛炭。見前“羊脛炭”條注釋。

[28]紅花滓:三本皆作“紅花澤”,未見香材名紅花澤,概為“紅花滓”之誤。見前“紅花滓”條。聚好堂《墨娥小錄》此條作“黃丹,定粉各二兩”。紅花滓、黃丹相去甚遠,應該不是抄寫失誤,可能版本不同,此處保留紅花滓。

[29]鹽:加鹽可產生焰色反應,產生黃色火焰。

[30]葵花:這裏指的是蜀葵。參見前“長生香餅”條。向日葵傳入中國的時間一般認為是明代。《墨娥小錄》原本此條之前的一條也是寫的“幹蜀葵花”。

駕頭【駕頭:帝王出行時儀仗隊中的寶座。也泛指帝王出行的儀仗。】香

好棧香五兩 檀香一兩 乳香半兩 甘鬆一兩 鬆納衣【鬆納衣:指艾蒳,見前“艾蒳”條。】一兩 麝香三分【三分:《墨娥小錄》、無礙庵本作“五分”。】

右為末,用蜜一斤煉,和作餅,陰幹。

[31]駕頭:帝王出行時儀仗隊中的寶座。也泛指帝王出行的儀仗。

[32]鬆納衣:指艾蒳,見前“艾蒳”條。

[33]三分:《墨娥小錄》、無礙庵本作“五分”。

線香

甘鬆、大黃、柏子【《墨娥小錄》作“柏香”。柏香、柏子通常都是指的柏鈴,見前“柏鈴”條。】、北棗【北棗:棗之產於北方者,入藥最佳。】、三柰、藿香、零陵、檀香、土花【土花:指苔蘚類植物,常附貼於潮濕的泥土或牆壁之上,形狀似花,故稱土花。】、金顏香、熏花【熏花:《墨娥小錄》此處作“薰花”,所指不詳。薰花一般指在有火爐的半地下暖室中種植的花卉,和此處無關。或為薰草之誤?】、荔枝殼、佛泥降真【佛泥降真:佛泥國所產降真香。佛泥即“渤泥國”,見前“渤泥”條注釋。】各五錢 棧香二兩 麝香少許

右如法製造【右如法製造:三本作“右如前法製造。”《墨娥小錄》作“右如法製造”。前麵不是線香,不可能如前法製造。而此香方又為線香部分的第一個香方,所謂如法所指亦不詳,可能是《墨娥小錄》在抄錄其他書過程中記錄下來的。】。

檀香、藿香、白芷、樟腦、馬蹄香【馬蹄香:此香方因羅列混雜,不好判斷屬於哪種馬蹄香,較大可能還是指杜衡。】、荊皮【荊皮:土荊皮,鬆科金鬆屬植物金錢鬆(Pseudolarix kamepferi Gord.)的幹燥根皮或近根樹皮。另外,豆科植物紫荊Cercis chinensis Bge.的樹皮稱紫荊皮。此處從香方,以及名稱使用慣例來看,應該是土荊皮。】、牡丹皮、丁皮各半兩玄參、零陵、大黃各一兩 甘鬆、三賴、辛夷花各一兩半 芸香、茅香各二兩甘**四兩

右為極細末,又於合香石上撻之,令十分稠密細膩,卻依法製造。前件料內入蚯蚓糞【蚯蚓糞:蚯蚓的排泄物,製香加入增加粘性。】,則灰燼拳【拳:無礙庵本作“蜷”,此處“拳”通“蜷”,卷曲之義。】連不斷;若入鬆樹上成窠苔蘚如圓錢者【指艾蒳。】,及帶柄小蓮蓬,則煙直而圓。

[34]《墨娥小錄》作“柏香”。柏香、柏子通常都是指的柏鈴,見前“柏鈴”條。

[35]北棗:棗之產於北方者,入藥最佳。

[36]土花:指苔蘚類植物,常附貼於潮濕的泥土或牆壁之上,形狀似花,故稱土花。

[37]熏花:《墨娥小錄》此處作“薰花”,所指不詳。薰花一般指在有火爐的半地下暖室中種植的花卉,和此處無關。或為薰草之誤?

[38]佛泥降真:佛泥國所產降真香。佛泥即“渤泥國”,見前“渤泥”條注釋。

[39]右如法製造:三本作“右如前法製造。”《墨娥小錄》作“右如法製造”。前麵不是線香,不可能如前法製造。而此香方又為線香部分的第一個香方,所謂如法所指亦不詳,可能是《墨娥小錄》在抄錄其他書過程中記錄下來的。

[40]馬蹄香:此香方因羅列混雜,不好判斷屬於哪種馬蹄香,較大可能還是指杜衡。

[41]荊皮:土荊皮,鬆科金鬆屬植物金錢鬆(Pseudolarix kamepferi Gord.)的幹燥根皮或近根樹皮。另外,豆科植物紫荊Cercis chinensis Bge.的樹皮稱紫荊皮。此處從香方,以及名稱使用慣例來看,應該是土荊皮。

[42]蚯蚓糞:蚯蚓的排泄物,製香加入增加粘性。

[43]拳:無礙庵本作“蜷”,此處“拳”通“蜷”,卷曲之義。

[44]指艾蒳。

飛樟腦

樟腦不問多少研細,同篩過細壁土拌勻,攤碗內,捩薄荷汁灑土上,又用一碗合定,濕紙條固縫了,蒸之少時,其樟腦飛上碗底,皆成冰片腦子【冰片腦子:冰片腦一般指龍腦,這裏指的是這種製法製成的樟腦。】。

前十五卷內已載數法,茲稍異,亦存之。

[45]冰片腦子:冰片腦一般指龍腦,這裏指的是這種製法製成的樟腦。

熏衣笑蘭梅花香

白芷四兩(碎切) 甘鬆 零陵一兩 三賴一兩【《墨娥小錄》中“三賴(三奈)”是和後麵“檀香片”、“丁皮”、“丁枝”在一起的,也是半兩。】 檀香片 丁皮 丁枝【丁枝:又稱丁香枝,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 L. M. Perry]的樹枝。】半兩 望春花【望春花:木蘭科植物望春玉蘭(辛夷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的幹燥花蕾。】一兩(辛夷也) 金絲茅香【金絲茅香:常見茅香未見有金絲者,所指不詳。或指禾本科金發草屬植物金絲草[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Kunth],也被稱為金絲茅,可入藥。】三兩 細辛二錢 馬蹄香二錢 川芎二塊 麝香少許 千斤草【千斤草:又作“千金草”,指的是蘭草,即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參見前“都梁香”條解釋。方回《續古今考·蘭說》:“古之蘭草即今之千金草。”】二錢 粞腦【粞腦:粞指碎米,粞腦指碎的龍腦香、米腦。】少許(另研)

右各 咀【咀:三本和《墨娥小錄》皆作“吺咀”,誤,見前“咀”條注釋,這裏指的是切碎或剉碎。】,雜和篩下屑末,卻以麝、腦乳【乳:這裏是研磨的意思。】極細入屑末和勻,另置錫盒中密蓋。將上項隨多少作貼後,卻撮屑末少許在內【這裏的做法是將除了腦麝之外的香材銼碎,較大的碎塊用來合香,細的屑末與龍腦的屑末混合均勻放在密封的錫盒裏。在合香結束,每次隨身佩戴的時候,加入屑末混合物。】,其香不可言也。今市中之所賣者皆無此二味【二味:指腦麝。】,所以不妙也。

[46]《墨娥小錄》中“三賴(三奈)”是和後麵“檀香片”、“丁皮”、“丁枝”在一起的,也是半兩。

[47]丁枝:又稱丁香枝,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L.)Merr. & L. M. Perry]的樹枝。

[48]望春花:木蘭科植物望春玉蘭(辛夷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的幹燥花蕾。

[49]金絲茅香:常見茅香未見有金絲者,所指不詳。或指禾本科金發草屬植物金絲草[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Kunth],也被稱為金絲茅,可入藥。

[50]千斤草:又作“千金草”,指的是蘭草,即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參見前“都梁香”條解釋。方回《續古今考·蘭說》:“古之蘭草即今之千金草。”

[51]粞腦:粞指碎米,粞腦指碎的龍腦香、米腦。

[52]咀:三本和《墨娥小錄》皆作“吺咀”,誤,見前“咀”條注釋,這裏指的是切碎或剉碎。

[53]乳:這裏是研磨的意思。

[54]這裏的做法是將除了腦麝之外的香材銼碎,較大的碎塊用來合香,細的屑末與龍腦的屑末混合均勻放在密封的錫盒裏。在合香結束,每次隨身佩戴的時候,加入屑末混合物。

[55]二味:指腦麝。

紅綠軟香

金顏牙子【金顏香牙子:三本皆作“金顏香牙子”,依《墨娥小錄》作“金顏牙子”,即金顏香牙子。參見前“金顏香”條。在前麵的“軟香”部分也有“金顏香五兩(牙子者)”。】四兩 檀香末半兩 蘇合油半兩 麝香五分

右和勻,紅用板硃,綠用砂綠【紅用板硃,綠用砂綠:這裏指染色。板硃:或指板狀的天然朱砂,或指朱砂製成的包裝成板狀的成品。砂綠:傳統顏料,主要成分是Cu2】,約用三錢,以黃蠟鎔化和就。古人止有紅者,蓋用辰砂【辰砂:即朱砂,見前“朱砂”條。】在內,所以聞其香而食其味【食其味:古人認為朱砂是可以食用的,有鎮驚安神的功效。但是砂綠是不能食用的,作者的意思是,古代隻用朱砂,所以可以食用(現在不行)。】皆可。以辟穢氣也。

[56]金顏香牙子:三本皆作“金顏香牙子”,依《墨娥小錄》作“金顏牙子”,即金顏香牙子。參見前“金顏香”條。在前麵的“軟香”部分也有“金顏香五兩(牙子者)”。

[57]紅用板硃,綠用砂綠:這裏指染色。板硃:或指板狀的天然朱砂,或指朱砂製成的包裝成板狀的成品。砂綠:傳統顏料,主要成分是Cu2(OH)3Cl。

[58]辰砂:即朱砂,見前“朱砂”條。

[59]食其味:古人認為朱砂是可以食用的,有鎮驚安神的功效。但是砂綠是不能食用的,作者的意思是,古代隻用朱砂,所以可以食用(現在不行)。

合木犀香珠器物

木犀(揀浸過年壓幹者【揀浸過年壓幹者:見下“藏木犀花”條說明。】)一斤 錦紋大黃半兩 黃檀香(炒)一兩 白墡土【白墡土:指白堊,沉積岩類岩石白堊的塊狀物或粉末,主要含有碳酸鈣、矽酸鋁等成分;多產於白堊紀之沉積岩中。】(拆二錢大一塊)

右並撻碎,隨意製造。

[60]揀浸過年壓幹者:見下“藏木犀花”條說明。

[61]白墡土:指白堊,沉積岩類岩石白堊的塊狀物或粉末,主要含有碳酸鈣、矽酸鋁等成分;多產於白堊紀之沉積岩中。

藏春不下閣香

棧香(二十兩加速香三兩) 黃檀並射檀【射檀:射檀是較少見香材,元·汪大淵《島夷誌略》“民多朗”條下記物產有“射檀”。民多朗所指有多種說法,總之位於東南亞地區。南宋《寶慶四明誌》“外化蕃船”下記錄“射檀香”,亦來自海外。從名字看,可能是有麝香香氣的檀香,和前麵所說的宋代的麝香檀可能是一種,當然麝香檀有海南和內地所產,如果是一種,應該是類似海南所產的。宋以後海南此類品種不見記錄,可能是滅絕了或者叫法發生了改變。】各五兩 乳香二錢 金顏香二錢 麝香一錢 腦子一錢 白芨二十兩

右並為末,撻極細,水和印成餅,一個一個攤漆桌上,於有風處陰幹,輕輕用手推動,翻置竹篩中陰幹,不要揭起,若然則破碎不全。

[62]射檀:射檀是較少見香材,元·汪大淵《島夷誌略》“民多朗”條下記物產有“射檀”。民多朗所指有多種說法,總之位於東南亞地區。南宋《寶慶四明誌》“外化蕃船”下記錄“射檀香”,亦來自海外。從名字看,可能是有麝香香氣的檀香,和前麵所說的宋代的麝香檀可能是一種,當然麝香檀有海南和內地所產,如果是一種,應該是類似海南所產的。宋以後海南此類品種不見記錄,可能是滅絕了或者叫法發生了改變。

藏木犀花

木犀花半開時帶露打下,其樹根四向先用被袱【被袱:被單。】之類鋪張以盛之。既得花,揀去枝葉蟲蟻之類,於淨桌上再以竹篦【竹蓖:無礙庵本作“竹箸”,誤。漢和、四庫本和《墨娥小錄》原作“竹篦”。竹篦,竹製梳頭用具,即竹製的篦子。】一朵朵剔擇過,所有花蒂及不佳者皆去之。然後石盆略舂令扁,不可十分細。裝新瓶內按築【按築:按壓、搗杵(使堅實)。】令十分堅實,卻用幹荷葉數層鋪麵上,木條擒定【擒定:指(在荷葉上方用木條)卡住。】,或枯竹片尤好(若用青竹則必作臭)。如此放了用井水浸(冬月五日一易水,春秋三二日,夏月一日)。切記裝花時須是:以瓶腹三分為率,內二分裝花,一分著水。若要用時逼去水,去竹木、去荷葉,隨意取了,仍舊如前收藏。經年不壞,顏色如金。

[63]被袱:被單。

[64]竹蓖:無礙庵本作“竹箸”,誤。漢和、四庫本和《墨娥小錄》原作“竹篦”。竹篦,竹製梳頭用具,即竹製的篦子。

[65]按築:按壓、搗杵(使堅實)。

[66]擒定:指(在荷葉上方用木條)卡住。

長春香【《墨娥小錄》此條作“線 長春”。】

川芎、辛夷、大黃、江黃【江黃:他處未見專稱“江黃”的香材,可能為薑黃,見前“薑黃”條注釋。】、乳香、檀香、甘鬆(去土)各半兩 丁皮、丁香、廣芸香、三賴各一兩 千金草【千金草: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見前“千斤草”條注釋。】一兩 茅香、玄參、牡皮【牡皮:指牡丹皮,見前“牡丹皮”條注釋。】各二兩槁本、白芷、獨活、馬蹄香(去土)各二兩【《墨娥小錄》作“各四兩”。】 藿香一兩五錢 荔枝殼(新者)一兩【後二味《墨娥小錄》未屬用量。】

右為末,入白芨末四兩作劑陰幹,不可見大日色【大日色:日色指陽光,大日色指強烈的陽光、暴曬。】。

[67]《墨娥小錄》此條作“線 長春”。

[68]江黃:他處未見專稱“江黃”的香材,可能為薑黃,見前“薑黃”條注釋。

[69]千金草:菊科澤蘭屬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見前“千斤草”條注釋。

[70]牡皮:指牡丹皮,見前“牡丹皮”條注釋。

[71]《墨娥小錄》作“各四兩”。

[72]後二味《墨娥小錄》未屬用量。

[73]大日色:日色指陽光,大日色指強烈的陽光、暴曬。

太膳白酒麯【太膳白酒麯:此條未見於《墨娥小錄》卷十二香譜部分,而見於《墨娥小錄》卷三“太膳白酒麯”部分,亦見於明代《竹嶼山房雜部》,被稱為“大禧白酒麴”。無論是麴,還是麯,都是用來釀酒的。三本名字和配方皆和原文有所出入,而無礙庵本誤作香麵,更背離本義甚遠了。】

木香、沉香各一兩 檀香【《墨娥小錄》、《竹嶼山房雜部》有“檀香五兩”,三本皆缺失。】、丁香、甘草、砂仁、藿香各五兩 白芷、幹桂花、茯苓各二兩半 白術【白術:菊科蒼術屬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狀莖。白術很少入香方,多入食療方。】一兩 白蓮花【白蓮花:指白色荷花(Nelumbo SP.)。】一百朵(取須用【取須用:三本皆作“去須用”,誤,依《墨娥小錄》、《竹嶼山房雜部》作“取須用”,意為隻用蓮須(花蕊)。】) 甜瓜【甜瓜:葫蘆科黃瓜屬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甜瓜尤其是薄皮甜瓜在我國栽種曆史悠久,先秦時期即有記錄,這裏指的也是薄皮甜瓜(瓜皮可食的甜瓜)。】五十個(搗取自然汁)

右為細末,用麵六十斤,糯米粉四十斤,和勻瓜汁,拌成餅為度。每米一鬥官用麯【麯:即上文此香方製成的“餅”。這個說明是兩個部分,前麵講如何製麯,後麵講造酒的配方,這句話講的是造酒的配方,和前麵的製麯不要混淆。】十兩下水八升。

先稱麵粉拌勻,次入藥末,又再拌其藥末,逐旋撒入令勻。然後作二起,以瓜汁拌和得所,切不可濕了,搓令無塊,卻下箱踏,隻可七八分厚。每隔須用白麵糝得厚,勿令粘。切作七八寸闊大,用紙逐片包,掛當風處四十日,出曬三兩日收。瓜用粗布濾去渣,並瓜子蓮須研碎下料。

如造酒,每米一鬥官用麯十兩下水八升。若要燥,水頭放寬,酵麯在外,隻用清水者。昔文宗【文宗:指元文宗孛兒隻斤·圖帖睦爾(1304—1332),蒙古帝國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禦奎章閣【奎章閣:元朝都城大都皇宮內的殿閣。位於興聖宮興聖殿西。建於天曆二年(1329)。元文宗詔令大臣搜集曆代經史書籍收藏於此。】命光祿寺【光祿寺:官署名。秦置中尉,漢代改為光祿勳,為皇帝的侍從武官長,後職能代經變遷,逐漸成為掌膳官署,元光祿寺隸屬於宣徽院,秩正三品,掌起運米麴諸事,領尚飲、尚醖局,沿路酒坊,各路布種事。】造此酒,博覽文翰之餘,閣老近臣得賜飲,雖近臣不與焉。【這句是說,文宗隻有在奎章閣賞賜其中的文士近臣,其他一般近臣得不到此賞賜。】)

[74]太膳白酒麯:此條未見於《墨娥小錄》卷十二香譜部分,而見於《墨娥小錄》卷三“太膳白酒麯”部分,亦見於明代《竹嶼山房雜部》,被稱為“大禧白酒麴”。無論是麴,還是麯,都是用來釀酒的。三本名字和配方皆和原文有所出入,而無礙庵本誤作香麵,更背離本義甚遠了。

從文後的說明來看,這個是元文宗時期的酒曲方。

在後麵操作說明部分,三本《香乘》遺漏內容也非常多,完全無法讀通。今依《墨娥小錄》參照《竹嶼山房雜部》訂正。

[75]《墨娥小錄》、《竹嶼山房雜部》有“檀香五兩”,三本皆缺失。

[76]白術:菊科蒼術屬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狀莖。白術很少入香方,多入食療方。

[77]白蓮花:指白色荷花(Nelumbo SP.)。

[78]取須用:三本皆作“去須用”,誤,依《墨娥小錄》、《竹嶼山房雜部》作“取須用”,意為隻用蓮須(花蕊)。

[79]甜瓜:葫蘆科黃瓜屬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甜瓜尤其是薄皮甜瓜在我國栽種曆史悠久,先秦時期即有記錄,這裏指的也是薄皮甜瓜(瓜皮可食的甜瓜)。

[80]麯:即上文此香方製成的“餅”。這個說明是兩個部分,前麵講如何製麯,後麵講造酒的配方,這句話講的是造酒的配方,和前麵的製麯不要混淆。

[81]文宗:指元文宗孛兒隻斤·圖帖睦爾(1304—1332),蒙古帝國大汗、元朝第八位皇帝。

[82]奎章閣:元朝都城大都皇宮內的殿閣。位於興聖宮興聖殿西。建於天曆二年(1329)。元文宗詔令大臣搜集曆代經史書籍收藏於此。

[83]光祿寺:官署名。秦置中尉,漢代改為光祿勳,為皇帝的侍從武官長,後職能代經變遷,逐漸成為掌膳官署,元光祿寺隸屬於宣徽院,秩正三品,掌起運米麴諸事,領尚飲、尚醖局,沿路酒坊,各路布種事。

[84]這句是說,文宗隻有在奎章閣賞賜其中的文士近臣,其他一般近臣得不到此賞賜。

製香薄荷【參見前“孩兒香茶”條“附造薄荷香法”。】

寒水石研極細篩羅過,以薄荷二斤交加於鍋內,傾水二碗,於上以瓦盆蓋定,用紙濕封四圍,文武火蒸熏兩頓飯久。氣定方開,微有黃色,嚐之涼者是,加龍腦少許用。(揚州崔家方)

采諸譜於重複外隨類附部,獨《晦齋譜》與此全收之。《墨娥》內香餅刪去二方移本集,香薄荷附香麯後。

[85]參見前“孩兒香茶”條“附造薄荷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