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檀香:一般指檀香科檀香屬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以其心材部分入香。有時也可能指同屬其他植物。】 考證十四則

陳藏器【陳藏器:唐代藥學家,《本草拾遺》作者,見第一卷“《本草拾遺》”條。此句出《本草拾遺》。】曰:白檀【白檀:檀香(Santalum album L. )的心材顏色較淺,可稱白檀香。】出海南,樹如檀【檀:我國古代的“檀”或“檀木”可能指榆科青檀屬植物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或豆科黃檀屬植物黃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

蘇頌【蘇頌:1020—1101,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廈門市同安區)人,後徙居潤州丹陽,宋代天文學家、藥物學家,官至宰相。曾組織增補《開寶本草》(1057),著有《本草圖經》(1062),此外還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作品傳世。此處這句話最早是編撰《唐本草》的蘇敬說的,蘇頌在《本草圖經》中引用過。】曰:檀香有數種,黃白紫之異,今人盛用之,江淮【江淮:泛指今安徽、江蘇、河南以及湖北東北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河朔【河朔:泛指黃河以北地區。】所生檀木即其類,但不香耳。

李時珍【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撰《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此句出《本草綱目·木部·檀香》中李時珍的按語。】曰:檀香木也。故字從亶;亶,善也。釋氏【釋氏:佛家、佛教。】呼為旃檀【旃檀為梵語Candana音譯,是“與樂”的意思。】,以為湯沐,猶言離垢也,番人訛為真檀。

李杲【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醫學家。金元四家之一。撰《脾胃論》、《蘭室秘藏》、《內外傷辨惑論》等。此句出《用藥法象》。】曰:白檀調氣引芳香之物,上至極高之分,檀香出昆侖【昆侖:這裏的“昆侖”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島一帶的國家及居民。】盤盤【盤盤:古國名。一譯槃槃。故地一般以為在今泰國南萬倫灣沿岸一帶。】之國,又有紫真檀,磨之以塗風腫【風腫:病症名,出 《靈樞·五變》,痛風身腫。】。(以上集《本草》)

葉廷珪曰:出三佛齊國,氣清勁而易泄,爇之能奪眾香。皮在而色黃者謂之黃檀,皮腐而色紫者謂之紫檀,氣味大率相類,而紫者差勝【差勝:略微勝過,略好一點。】。其輕而脆者謂之沙檀,藥中多用之。然香材頭長,商人截而短之,以便負販;恐其氣泄【恐其氣泄:這裏是為了防止揮發性內含物質流失。】,以紙封之,欲其濕潤也。(《香錄》)

秣羅矩吒國【秣羅矩吒國:《大唐西域記》原作“秣羅矩吒國”,印度古國,梵名 Malakūta,在今印度半島南端,泰米爾納德邦科弗裏(Kāveri)河及韋蓋(Vaigai)河一帶。】南濱海有秣剌耶山【秣剌耶山:梵名Malayagiri,指今印度西南部伸向半島南端的山脈。即西高止山脈尼爾山(Nilgiris)到科摩林角(Cape Comorin)一段,名卡爾達蒙(Cardamon)山脈。】,崇崖峻嶺,洞穀深澗,其中則有白檀香樹。旃檀你婆樹,樹類白檀,不可以別,惟於盛夏登高遠矚,其有大蛇縈者,於是知之,由其木性涼冷,故蛇盤踞。既望見,以射箭為記,冬蟄【冬蟄:(指上文大蛇)冬眠。】之後方能采伐。(《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為玄奘遊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曆見聞錄。】)

印度之人身塗諸香,所謂旃檀、鬱金【鬱金:鬱金在漢文古籍中所指有多種,一般用於塗身的鬱金,應該是指薑科植物塊根製作的香料,在印度一般用的是薑黃。】也。(同上)

劍門【劍門:中國曆史上之劍門有多處,此處指今四川劍閣縣北。】之左峭岩間有大樹生於石縫z皆傳為白檀香樹,其下常有巨虺【虺:huǐ,此處指蛇之類,原意為蜥蜴。】,蟠而護之,人不敢采伐。(《玉堂閑話》【《玉堂閑話》:唐筆記小說,記錄唐末五代時期的史事和社會傳說。作者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唐秦州長道縣漢陽川(今甘肅禮縣石橋鎮)人。】)

印度邁索爾老山檀 張朋收藏

老山檀 張朋收藏

茶水浸泡檀香去燥 見聞香堂供圖

吉裏地悶【吉裏地悶:古地名。故址在今努沙登加拉群島中的帝汶島。為南海最重要的產檀香地區。】其國居重迦羅【重迦羅:古國名。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部的泗水(Surabaya)地區,為12至15世紀爪哇島上Janggala王國的 譯音。一說在馬都拉(Madura)島。】之東,連山茂林,皆檀香樹,無別產焉。(《星槎勝覽》【《星槎勝覽》:明代費信著,記述作者跟隨鄭和四次下西洋二十餘年曆覽之風土人物。費信(1388—?),字公曉,江南太倉(今江蘇太倉)人。】)

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城、真蠟、爪哇【爪哇:古國名。即今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爪哇(Java)島,元時始稱爪哇。】、渤泥、暹羅【暹羅:泰國舊稱。1350年,暹國被南方的羅斛國征服,建立阿瑜陀耶王朝。中國史籍稱之為暹羅。】、三佛齊、回回【回回:古籍中有三種用法,一是民族名,二是古國名,三泛指信仰伊斯蘭教之人。《大明一統誌》的時代多是泛指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似無確指。】等國。(《大明一統誌》)

雲南臨安【臨安:曆史上雲南臨安在今雲南建水。】河西縣【河西縣:這裏指臨安的河西縣,治所在今雲南通海縣西十二公裏河西鎮。】產勝沉香【勝沉香:這裏是雲南人對紫檀的稱呼。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卷十九:“雲南人呼紫檀為勝沉香。”】,即紫檀香【紫檀香:關於古代中藥和香學裏麵的紫檀,多數指豆科紫檀屬植物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又稱小葉紫檀。不過小葉紫檀我國不產。也有可能指豆科紫檀屬植物青龍木(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也稱紫檀,青龍木在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有產。這裏可能指的是後者。】。

檀香,嶺南諸地亦皆有之,樹葉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澤。紫檀,諸溪峒【溪峒:亦作“溪洞”,“峒”本來是唐宋以來壯、侗、苗、瑤、黎等民族的社會組織形式,後用來指古代南方和西南民族群體,也可作為廣西、貴州、福建、湘西等地部分山區民族的泛稱。】出之,性堅,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文【蟹爪文:指蟹爪紋,多用於形容瓷器開片。明·曹昭《格古要論》:“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這裏是形容木紋。】。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舊者揩【揩:擦,抹。】粉壁【粉壁:這裏指白色牆壁。】上,色紫,故有紫檀色。黃檀最香,俱可作帶胯【帶胯:亦作“帶銙”。佩帶上銜蹀躞之環,用以掛弓矢刀劍。】扇骨等物。(王佐《格古論》【王佐《格古論》:明·曹昭撰《格古要論》是一本文物鑒定的著作,共三卷。後來王佐增補為十三卷,題為《新增格古要論》。書成於天順三年(1459)。王佐字功載,號竹齋,江西吉水人。】)

[1]檀香:一般指檀香科檀香屬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以其心材部分入香。有時也可能指同屬其他植物。

[2]陳藏器:唐代藥學家,《本草拾遺》作者,見第一卷“《本草拾遺》”條。此句出《本草拾遺》。

[3]白檀:檀香(Santalum album L. )的心材顏色較淺,可稱白檀香。

[4]檀:我國古代的“檀”或“檀木”可能指榆科青檀屬植物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或豆科黃檀屬植物黃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

[5]蘇頌:1020—1101,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廈門市同安區)人,後徙居潤州丹陽,宋代天文學家、藥物學家,官至宰相。曾組織增補《開寶本草》(1057),著有《本草圖經》(1062),此外還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作品傳世。此處這句話最早是編撰《唐本草》的蘇敬說的,蘇頌在《本草圖經》中引用過。

[6]江淮:泛指今安徽、江蘇、河南以及湖北東北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

[7]河朔:泛指黃河以北地區。

[8]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撰《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此句出《本草綱目·木部·檀香》中李時珍的按語。

[9]釋氏:佛家、佛教。

[10]旃檀為梵語Candana音譯,是“與樂”的意思。

[11]李杲:1180—1251,字明之,晚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元醫學家。金元四家之一。撰《脾胃論》、《蘭室秘藏》、《內外傷辨惑論》等。此句出《用藥法象》。

[12]昆侖:這裏的“昆侖”泛指中南半島南部及南洋群島一帶的國家及居民。

[13]盤盤:古國名。一譯槃槃。故地一般以為在今泰國南萬倫灣沿岸一帶。

[14]風腫:病症名,出 《靈樞·五變》,痛風身腫。

[15]差勝:略微勝過,略好一點。

[16]恐其氣泄:這裏是為了防止揮發性內含物質流失。

[17]秣羅矩吒國:《大唐西域記》原作“秣羅矩吒國”,印度古國,梵名 Malakūta,在今印度半島南端,泰米爾納德邦科弗裏(Kāveri)河及韋蓋(Vaigai)河一帶。

[18]秣剌耶山:梵名Malayagiri,指今印度西南部伸向半島南端的山脈。即西高止山脈尼爾山(Nilgiris)到科摩林角(Cape Comorin)一段,名卡爾達蒙(Cardamon)山脈。

[19]冬蟄:(指上文大蛇)冬眠。

[20]《大唐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為玄奘遊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曆見聞錄。

[21]鬱金:鬱金在漢文古籍中所指有多種,一般用於塗身的鬱金,應該是指薑科植物塊根製作的香料,在印度一般用的是薑黃。

[22]劍門:中國曆史上之劍門有多處,此處指今四川劍閣縣北。

[23]虺:huǐ,此處指蛇之類,原意為蜥蜴。

[24]《玉堂閑話》:唐筆記小說,記錄唐末五代時期的史事和社會傳說。作者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唐秦州長道縣漢陽川(今甘肅禮縣石橋鎮)人。

[25]吉裏地悶:古地名。故址在今努沙登加拉群島中的帝汶島。為南海最重要的產檀香地區。

[26]重迦羅:古國名。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部的泗水(Surabaya)地區,為12至15世紀爪哇島上Janggala王國的 譯音。一說在馬都拉(Madura)島。

[27]《星槎勝覽》:明代費信著,記述作者跟隨鄭和四次下西洋二十餘年曆覽之風土人物。費信(1388—?),字公曉,江南太倉(今江蘇太倉)人。

[28]爪哇:古國名。即今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爪哇(Java)島,元時始稱爪哇。

[29]暹羅:泰國舊稱。1350年,暹國被南方的羅斛國征服,建立阿瑜陀耶王朝。中國史籍稱之為暹羅。

[30]回回:古籍中有三種用法,一是民族名,二是古國名,三泛指信仰伊斯蘭教之人。《大明一統誌》的時代多是泛指伊斯蘭國家和地區,似無確指。

[31]臨安:曆史上雲南臨安在今雲南建水。

[32]河西縣:這裏指臨安的河西縣,治所在今雲南通海縣西十二公裏河西鎮。

[33]勝沉香:這裏是雲南人對紫檀的稱呼。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卷十九:“雲南人呼紫檀為勝沉香。”

[34]紫檀香:關於古代中藥和香學裏麵的紫檀,多數指豆科紫檀屬植物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又稱小葉紫檀。不過小葉紫檀我國不產。也有可能指豆科紫檀屬植物青龍木(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也稱紫檀,青龍木在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有產。這裏可能指的是後者。

[35]溪峒:亦作“溪洞”,“峒”本來是唐宋以來壯、侗、苗、瑤、黎等民族的社會組織形式,後用來指古代南方和西南民族群體,也可作為廣西、貴州、福建、湘西等地部分山區民族的泛稱。

[36]蟹爪文:指蟹爪紋,多用於形容瓷器開片。明·曹昭《格古要論》:“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這裏是形容木紋。

[37]揩:擦,抹。

[38]粉壁:這裏指白色牆壁。

[39]帶胯:亦作“帶銙”。佩帶上銜蹀躞之環,用以掛弓矢刀劍。

[40]王佐《格古論》:明·曹昭撰《格古要論》是一本文物鑒定的著作,共三卷。後來王佐增補為十三卷,題為《新增格古要論》。書成於天順三年(1459)。王佐字功載,號竹齋,江西吉水人。

旃檀

《楞嚴經》【《楞嚴經》:經名,一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密帝譯,十卷。該書闡明心性本體,文義皆妙,屬大乘秘密部。這裏所引並非《楞嚴經》原文,可能來自楞嚴經的注疏。】雲:“白檀塗身能除一切熱惱。”今西南諸蕃酋皆用諸香塗身,取其義也。

檀香出海外諸國及滇粵諸地。樹即今之檀木,蓋因彼方陽盛燠【燠:yù,很熱。】烈,鍾【鍾:聚集。】地氣得香耳。其所謂紫檀即黃白檀香中色紫者稱之,今之紫檀【紫檀:古籍中稱“紫檀”有兩種,一種是文中所說檀香中顏色較深的,但這裏用作器料具的紫檀並非檀香中顏色深的,而是指豆科紫檀屬植物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心材。】即《格古論》所雲器料具耳。

[41]《楞嚴經》:經名,一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密帝譯,十卷。該書闡明心性本體,文義皆妙,屬大乘秘密部。這裏所引並非《楞嚴經》原文,可能來自楞嚴經的注疏。

[42]燠:yù,很熱。

[43]鍾:聚集。

[44]紫檀:古籍中稱“紫檀”有兩種,一種是文中所說檀香中顏色較深的,但這裏用作器料具的紫檀並非檀香中顏色深的,而是指豆科紫檀屬植物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心材。

檀香止可供上真【上真:真仙。】

道書言:檀香、乳香,謂之真香,止可燒祀上真。

[45]上真:真仙。

旃檀逆風

林公【林公:支道林,即支遁。東晉僧人,俗姓關,名遁,以字行。世稱“支公”、“林公”。為般若學即色宗創始人。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清談玄理。】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風?《成實論》【《成實論》:佛教論書。古印度訶梨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十六卷(一作十四卷或二十卷)。成實即成就四諦之意。】曰:波利質多天樹【波利質多天樹:Paricitra,又曰波利質多羅,波疑質姤。具名波利耶怛羅拘陀羅,忉利天上之樹名。譯言香遍樹,又稱曰天樹王。】,其香則逆風而聞。(《世說新語》【《世說新語》: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劉義慶(403—444),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學家。】)

[46]林公:支道林,即支遁。東晉僧人,俗姓關,名遁,以字行。世稱“支公”、“林公”。為般若學即色宗創始人。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清談玄理。

[47]《成實論》:佛教論書。古印度訶梨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十六卷(一作十四卷或二十卷)。成實即成就四諦之意。

[48]波利質多天樹:Paricitra,又曰波利質多羅,波疑質姤。具名波利耶怛羅拘陀羅,忉利天上之樹名。譯言香遍樹,又稱曰天樹王。

[49]《世說新語》: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劉義慶(403—444),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學家。

檀香屑化為金

漢武帝【漢武帝: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前87)。】有透骨金,大如彈丸,凡物近之便成金色。帝試以檀香屑共裹一處置李夫人【李夫人:孝武皇後李氏,倡家出身,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武帝極寵愛之。】枕旁,詰旦【詰旦:第二天早晨。】視之,香皆化為金屑。(《拾遺記》)

[50]漢武帝: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前87)。

[51]李夫人:孝武皇後李氏,倡家出身,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武帝極寵愛之。

[52]詰旦:第二天早晨。

白檀香龍

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年在位。】嚐詔術士羅公遠【羅公遠:618—758,唐代著名道士。又名思遠。彭州九隴山(今四川彭縣)人,一說鄂州(今湖北武昌)人。唐玄宗時屢屢召見策問。】與僧不空【不空:705—774,唐代佛教三藏法師,大譯師,獅子國(今斯裏蘭卡)人。中國唐代密宗開創者 “開元三大士”之一。曾為唐玄宗灌頂,並受肅宗禮遇。】同祈雨校【校:比較。】功力,俱詔問之。不空曰:“臣昨焚白檀香龍。”上命左右掬【掬:用兩手捧。】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氣。(《酉陽雜俎》【《酉陽雜俎》:唐代筆記小說集,二十卷,續集十卷。段成式撰。段成式(803—863),字柯古。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代小說家﹑駢文家。】)

[53]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年在位。

[54]羅公遠:618—758,唐代著名道士。又名思遠。彭州九隴山(今四川彭縣)人,一說鄂州(今湖北武昌)人。唐玄宗時屢屢召見策問。

[55]不空:705—774,唐代佛教三藏法師,大譯師,獅子國(今斯裏蘭卡)人。中國唐代密宗開創者 “開元三大士”之一。曾為唐玄宗灌頂,並受肅宗禮遇。

[56]校:比較。

[57]掬:用兩手捧。

[58]《酉陽雜俎》:唐代筆記小說集,二十卷,續集十卷。段成式撰。段成式(803—863),字柯古。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代小說家﹑駢文家。

檀香床

安祿山【安祿山:703—757,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官任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755年叛亂。】有檀香床,乃上賜者。(《天寶遺事》【《天寶遺事》:《開元天寶遺事》,記唐玄宗開元(713—741)、天寶(742—756)間遺事。唐末至五代人王仁裕撰。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天水郡人。】)

[59]安祿山:703—757,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官任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755年叛亂。

[60]《天寶遺事》:《開元天寶遺事》,記唐玄宗開元(713—741)、天寶(742—756)間遺事。唐末至五代人王仁裕撰。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天水郡人。

白檀香末

凡將相告身【告身:唐代朝廷任命官員的符。即現代的委任狀或文憑。】,用金花五色綾紙【綾紙:用絹綾裱過的紙。古時多為官誥所用。】,上散白檀香末。(《翰林誌》【《翰林誌》:唐代翰林典故之書,一卷,李肇撰。李肇生卒不詳,晚唐時人。】)

[61]告身:唐代朝廷任命官員的符。即現代的委任狀或文憑。

[62]綾紙:用絹綾裱過的紙。古時多為官誥所用。

[63]《翰林誌》:唐代翰林典故之書,一卷,李肇撰。李肇生卒不詳,晚唐時人。

白檀香亭子

李絳子璋【李絳子璋:李絳的兒子李璋,李絳是憲宗朝宰相,以正直敢言著稱。】為宣州【宣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宣城郡置,治所在宛陵縣(大業初改宣城縣,今安徽宣州市)。轄境相當今安徽長江以南,郎溪、廣德以西,旌德以北,東至以西地。大業初改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複為宣州。天寶元年(748)改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複為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升為寧國府。】觀察使【觀察使:官名。唐初於各道置巡察使,巡察地方。景雲二年(711)改為按察使,開元時改為采訪處置使,簡稱采訪使,掌舉劾所屬州縣官吏。開元末實際上已成為道的行政長官,與道的軍事長官——節度使並行,各自行使職權,不相統屬。乾元元年(758)改采訪處置使為觀察處置使,簡稱觀察使。在軍事地區以節度使兼觀察使;在非軍事的重要地區,未設節度使的就以觀察使為行政長官而兼管軍事,與節度使同為藩鎮。】,楊收【楊收: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唐懿宗朝宰相。後來楊收在政治鬥爭中被流放、賜死,李璋也因白檀香亭子的事受到牽連。】造白檀香亭子初成,會親賓觀之,先是璋潛【潛:暗中。】遣人度【度:測量。】具廣袤,織成地毯,其日獻之。(《杜陽雜編》)

[64]李絳子璋:李絳的兒子李璋,李絳是憲宗朝宰相,以正直敢言著稱。

[65]宣州:隋開皇九年(589)改宣城郡置,治所在宛陵縣(大業初改宣城縣,今安徽宣州市)。轄境相當今安徽長江以南,郎溪、廣德以西,旌德以北,東至以西地。大業初改為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複為宣州。天寶元年(748)改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複為宣州。南宋乾道二年(1166)升為寧國府。

[66]觀察使:官名。唐初於各道置巡察使,巡察地方。景雲二年(711)改為按察使,開元時改為采訪處置使,簡稱采訪使,掌舉劾所屬州縣官吏。開元末實際上已成為道的行政長官,與道的軍事長官——節度使並行,各自行使職權,不相統屬。乾元元年(758)改采訪處置使為觀察處置使,簡稱觀察使。在軍事地區以節度使兼觀察使;在非軍事的重要地區,未設節度使的就以觀察使為行政長官而兼管軍事,與節度使同為藩鎮。

[67]楊收: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唐懿宗朝宰相。後來楊收在政治鬥爭中被流放、賜死,李璋也因白檀香亭子的事受到牽連。

[68]潛:暗中。

[69]度:測量。

檀香板

宣和間徽宗【徽宗: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年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宣和年間為1119—1125。】賜大主【大主:三本皆作“大王”,依《研北雜誌》應作“大主”,指皇帝的姑姑,大長公主。】禦筆檀香板,應遊玩處所並許直入。

[70]徽宗: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年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宣和年間為1119—1125。

[71]大主:三本皆作“大王”,依《研北雜誌》應作“大主”,指皇帝的姑姑,大長公主。

雲檀香架

宮人沈阿翹【沈阿翹:唐朝女子,原為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家中藝伎,後吳被唐平滅,阿翹被俘入宮。時當文宗朝,文宗因朝政被宦官鉗製而鬱悶,阿翹善為歌舞,以此白玉方響演奏《涼州曲》,文宗如聞天樂,遂令阿翹在宮中執教。】進上白玉方響【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於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始於南朝梁,為隋唐 燕樂中常用樂器。這裏的方響是白玉材質的。】,雲:本吳元濟【吳元濟:783—817,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唐憲宗時叛藩的首領。】所與也。光明皎潔,可照十數步。其犀槌【犀槌:犀牛角所製的棒槌,擊物能應聲回響。】亦響犀【響犀:犀角之一種。相傳其聞聲則有 回響應之,故名。】也,凡物有聲,乃響應其中焉。架則雲檀香也,而又彩若雲霞之狀,芬馥著人則彌月不散。製度【製度:式樣;規格。】精妙,固非中國所有者。(同上)

[72]沈阿翹:唐朝女子,原為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家中藝伎,後吳被唐平滅,阿翹被俘入宮。時當文宗朝,文宗因朝政被宦官鉗製而鬱悶,阿翹善為歌舞,以此白玉方響演奏《涼州曲》,文宗如聞天樂,遂令阿翹在宮中執教。

[73]方響: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於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始於南朝梁,為隋唐 燕樂中常用樂器。這裏的方響是白玉材質的。

[74]吳元濟:783—817,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唐憲宗時叛藩的首領。

[75]犀槌:犀牛角所製的棒槌,擊物能應聲回響。

[76]響犀:犀角之一種。相傳其聞聲則有 回響應之,故名。

[77]製度:式樣;規格。

雪檀香刹竿

南夷香槎【香槎:販香的貨船。槎:chá,木船。】到文登【文登:文登縣,北齊天統四年(568)置,屬長廣郡。治所即今山東文登市。】,盡以易疋【疋:同“雅”。】物,同光【同光:923—926,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年號。】中有舶上檀香色正白,號雪檀,長六尺,土人【土人:當地人。】買為僧坊剎竿【剎竿:寺前的幡竿。】。(《清異錄》)

[78]香槎:販香的貨船。槎:chá,木船。

[79]文登:文登縣,北齊天統四年(568)置,屬長廣郡。治所即今山東文登市。

[80]疋:同“雅”。

[81]同光:923—926,是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年號。

[82]土人:當地人。

[83]剎竿:寺前的幡竿。